考古發現海昏侯墓

  通過這些年對海昏侯墓的考古經歷,我們可以從中一窺海昏侯劉賀的傳奇人生。而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墓主考證

  西漢大墓出土珍貴蟲珀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專家認為海昏侯墓與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但具體是哪一代海昏侯,還有待於更多的證據。

  據《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為曲折,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在世33年間曾經歷王、皇、侯三種身份的轉變,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後在位僅27天就遭廢黜。

  據考古專家介紹,地方史料記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在建昌縣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內,有大墳一所,小墳二百許,舊稱百姥冢。史料記載的劉賀墓位置與此次考古發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之發掘意義

  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儲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之四大謎團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出土

  2015年11月14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的考古發掘工作將正式啟動。此前出土的萬餘件文物讓人們對海昏侯生前的奢華生活有了初步瞭解,但仍留下許多待解謎團,特別是墓主人的身份之謎。答案將隨著主槨室的清理工作而揭開。

  棺木為何不在槨室正中?

  主槨室正中位置有一個明顯的盜洞。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介紹,盜洞深約14米,是從上方封土堆正中心垂直向下挖而形成,但幸好主棺不在這個位置。

  考古隊員已確定主棺位於槨室的東北角。“這與其他墓葬中的居中放置不太一樣,也正因如此才避免了其遭到盜墓賊的破壞。”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說。

  也有專家認為,公元318發生在這裡的一次大地震造成了槨室的坍塌,而且西邊先坍塌,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棺木被推移至了槨室的另一邊角落。棺木不在槨室正中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天意促成,有待隨著主槨室的發掘揭開謎底。

  墓主安葬時棺槨是幾重?

  棺槨制是古代體現死者身份和等級的一種制度。一般來說,官位或身份越高貴,棺和槨的層數越多。

  “此前長沙馬王堆中辛追墓的棺槨是四棺兩槨。”張仲立告訴記者,由於海昏侯墓的主槨室因地質運動發生過多次坍塌,棺槨的儲存狀況沒有想象中好。“目前能確定的是海昏侯使用了重棺,但具體幾重不得而知;槨木用料初步判斷有樟木和杉木”。

  棺內是否能發現玉衣?

  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是用玉片製成的玉衣。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而成,稱之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分別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列侯作為秦漢二十等爵制的最高一等,地位僅次於皇帝和諸侯王。列侯下葬時是否身穿玉衣?如果穿,是什麼等級的玉衣?這些謎團,只能等待開棺定論。

  墓主人是否為漢廢帝劉賀?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介紹,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史料記載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為漢廢帝劉賀,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釐侯劉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劉保世,新朝時一度被削藩貶為庶民;第四代是劉會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三種身份。他是漢武帝的孫子、第一代昌邑王劉髆的兒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