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關於教會合一的講章

  教會之中存在已久的教會合一思想,在中國基督徒領袖的推動下,逐漸的形成一種教會合一運動。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基督教關於建聖殿的講章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基督教關於建聖殿的講章一

  教會合一的真義和基督徒的生命

  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上都有各個肢體和器官,有五官有四肢等等。一個健全的健康的身體必然是各個肢體器官合一地協同發揮各自的功能,否則就會出現大問題。比如說,如果各個肢體互相打架你爭我鬥,這個身體還能正常運作嗎?當然不能!使徒信經有一句告白是:“我信聖而公之教會”。聖公教會只有一個,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是連於基督身體上的肢體。既然是肢體,就應當是合一的、協同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看到不少教會的傳道人之間、信徒之間發生這樣或那樣的不和、紛爭,有的甚至導致教會分裂,讓人痛心不已。如果在一個身體裡,肢體之間互相爭鬥,傷害最大的豈不是身體嗎?同樣地,在教會裡,肢體互相爭鬥,傷害最大的豈不是基督嗎?我們今天來思想一個題目,到底何謂“教會的合一”,教會合一的真義是什麼?希望藉著這樣的資訊讓我們深入地明白神在教會裡的心意以及我們對教會合一的責任。請大家開啟以弗所書4章1到10節,我們一起奉主耶穌的名來宣讀。

  這段經文***弗4:1-10***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論述的,就是弗4:3出現的“合而為一”、4:4出現的“身體只有一個”,也就是“教會的合一”這個主題。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享“教會合一的真義”:

  1、教會的合一是生命的合一***弗4:1-3***

  在弗4:1節的開始原文裡有“所以”一詞,而中文和合本聖經沒有譯出來。“所以”表明弗4:1節是緊承上文,上面三章保羅論述的是基督徒的救恩原理,下面則轉向論述基督徒的新生活,具體表現在基督徒日常的行事為人上。故而,在這段經文保羅一開始就提到基督徒的“行事為人”,指出一個總原則就是與蒙召的恩相稱。然後,保羅提出了好幾個方面,一共六點,分別是: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

  教會的合一和基督徒的行事為人有何關係呢?保羅在講教會合一之前為何要首先講論基督徒的行事為人呢?基督徒的行事為人和生命品格來自生命的改變,是神恩典的作為。基督徒是新造的人。教會是一群新造的人的聚集和聯合。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教會的合一是生命的合一,是生命的相交。教會不是政治派別,不是社會團體,不是公司機構,而是基督的身體,所以教會的合一不是建基於利益之上的。世俗的機構、機關、公司因為人的罪性總是充斥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水滸裡的108位好漢一起聚集在水泊梁山打家劫舍,但他們的“合一”是基於江湖義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政治聯盟,但他們的“合一”是以利益為基礎的,如果利益上出現重大沖突,聯盟也隨之破裂。但基督的教會是一群蒙神呼召和重生的新人的集合,教會的合一便是基督徒屬靈新生命的合一。

  為了維繫教會的合一,基督徒必須在行事為人上有改變和更新,具體說有三個方面:

  1***基督徒行事為人總原則: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基督教信仰雖然高舉“因信稱義”,但並沒有否認對信徒生活行為的強調。看保羅所寫的書信,我們都是會知道,保羅總是在書信的前半部分闡述救恩原理和神學教義,後半部分則轉向對信徒新生活的論述。信徒因信得到基督的救恩,這救恩要在信徒心裡產生改變的作用,具體地講,就是恩典要帶來信徒生命和生活的改變和更新。基督徒蒙了神的恩召,就是因信被神稱義、蒙召為神的兒女,那麼,這種恩召要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反映出來,否則,這種恩召可能就是虛假的,一個人不能聲稱他蒙了恩召而他的生活卻毫無改變。因此,保羅在此提出基督徒行事為人的一個基本準則,就是“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相稱”就是相配。如果一個基督徒的行事為人不能和他所蒙的恩召相配,他就是不合格的。

  2***活出效法基督的生命品格:凡事上謙虛、溫柔、忍耐、愛心、和平***弗4:2、3a***

  在這裡保羅具體地提出了基督徒當要活出的生命品格,也就是要結的果子,這幾種果子和保羅在加拉太書所論述的“聖靈的果子”***加5:22、23“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相似。基督徒要在生活的每個方面都要結出這樣的生命品格,所以保羅用了“凡事”這個詞。主耶穌教導我們:“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太7:17、18***基督徒有了基督的生命,必能結出這些散發著基督馨香之氣的果子來。而一個真實的基督徒,其行事為人總要反映出這些美好的品格。

  3***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b***

  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被聖靈重生的人,都有聖靈的內住。但基督徒來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性格,他們聚在一起,難免不會發生分歧、矛盾和衝突,但聖靈將合一的心賜給每個基督徒,將每個基督徒“合而為一”。因此,保羅告訴我們“合而為一的心”是聖靈所賜的。但信徒有自己當盡的本分,就是“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而不是疏忽、冷漠、自我中心、甚至製造紛爭。

  總之,我們的結論是:教會的合一是生命的合一,因為教會是基督徒屬靈生命的聯合,所以教會的合一強烈地依賴於基督徒活出屬基督的行事為人和生命品格。沒有生命的合一,就沒有教會的合一。也就是說,如果每個基督徒的行事為人活不出屬基督的生命品格,那麼教會的合一也就無從談起的。保羅所講的基督徒的這些生命果子指向基督徒群體的“合一”。

  2、教會的合一是信仰的合一***弗4:4-6***

  基督徒為何能實現群體的“合一”?除了聖靈的工作和帶領外,還和基督徒所擁有的共同信仰緊密相關。在弗4:4-6節保羅講了七個“一”,分別是: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和一神。這七個“一”是基督徒信仰的基本內涵,也是基督徒走向群體性合一的屬靈基礎。

  1***“一個身體”:基督徒蒙召屬於一個身體,連於一個元首基督,生活在一個屬靈大家庭裡;因此,基督徒在教會裡不能分門別類,不能互相紛爭。

  2***“一個聖靈”:基督徒同受一位聖靈的感召,裡面有同一位聖靈的內住,聖靈將合一的心放在基督徒裡面;

  3***“一個指望”:基督徒為同一個指望而蒙召,這指望就是盼望將來的身體得贖和完全的救贖;

  4***“一主”,基督徒只有一位主,就是基督耶穌,教會裡只有一位主、一位元首,沒有哪個人哪個牧師的權柄應該高過基督的,每個基督徒都當伏在同一位主的主權之下;

  5***“一信”,這裡的“一信”可以指“同一的信心”***當代聖經版翻譯***,也就是因信稱義的“信心”,也可以指“一樣的信仰”***呂正中譯本翻譯***。同一的信心、一樣的信仰把五湖四海的基督徒緊緊地維繫在一起;

  6***“一洗”,基督徒都領受了同一樣的洗禮,就是奉三一神的名宣信基督信仰並歸入基督的名下:

  7***“一神”,基督徒信奉同一位上帝,這位上帝是所有基督徒的“天父”,這位上帝超越萬有,又不斷地貫穿在基督徒當中,並住在基督徒裡面。

  總之,所有基督徒蒙召在基督裡屬於同一個身體,連於同一個元首基督耶穌,並且互為肢體,密不可分。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教會的合一是信仰的合一,教會的合一依賴於基督徒對基督教純正信仰的認信和宣告。沒有信仰的合一,教會就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教會的合一就失去了根本。基督徒對七個“一”的信仰是教會合一的屬靈基礎。因此,基督教會和異端是無法談“合一”的。

  3、教會的合一是恩賜的合一***弗4:7-10***

  一個交響樂隊能演奏出和諧美妙的音樂,源於每個樂器的緊密配合。同樣,教會的合一教會的合一併不代表著泯滅個性,相反,每位基督徒都擁有不同的恩賜,教會的合一和事工的開展,也需要基督徒彼此搭配,發揮出各自的恩賜。在這幾節經文裡,我們要留意三點:

  1***每個基督徒都有自己的恩賜,沒有一個基督徒沒有恩賜,也沒有一個基督徒擁有全部的恩賜;

  2***基督徒的恩賜來自基督隨己意的賞賜,基督徒的恩賜不是來自個人的才幹和能力,而是來自基督的賞賜,因此也是領受恩典;

  3***基督之所以能賞賜下這些恩賜,源於他的受難和復活、降卑和升高。這位賞賜恩賜的基督耶穌是死裡復活並完全得勝的大君王,他曾降卑,受死下到陰間,但他三天後從死裡復活,並勝過升為至高,充滿萬有,一切執掌的、掌權的都伏在基督的統治之下。得勝的基督將各樣的恩賜賞賜給凡信他的人。基督賜下恩賜,是叫基督徒在教會裡建造基督的身體,讓每位聖徒得到益處,一同成長,也讓自己得到建立。關於這一點,保羅在弗4:11-16有更深入的闡述。

  簡言之,教會的合一也是恩賜的合一,教會的合一依賴於基督徒屬靈恩賜的運用,基督徒運用屬靈的恩賜,恩賜只能“公用”、“共享”,因為恩賜是基督所賜的,是屬乎教會的。

  結論

  弟兄姊妹們,通過前面對以弗所書4章1到10節的分解,我們看到教會的合一是基督徒的生命的合一,表現在基督徒的行事為人和生命品格;教會的合一是基督徒信仰的合一,表現在基督徒擁有共同的信仰根基上;教會的合一又是基督徒屬靈恩賜的合一,表現在基督徒彼此搭配發揮基督所賜的恩賜。

  弟兄姊妹們,為何今天的教會有很多紛爭呢?我們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找原因。在教會裡,基督徒如果沒有活出屬基督的生命品格,或者沒有共同的信仰追求,或者沒有在恩賜運用上的彼此搭配,那麼,這個教會怎能合一呢?弟兄姊妹們,讓我們謙卑在神的面前吧,讓我們先活出屬基督的那種生命品格,“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我想,這就是教會合一的真意,也是我們當盡的本分。保守教會合一,從我的生命越來越像基督做起吧!!

  基督教關於建聖殿的講章二

  教會合一是向世人的見證

  主耶穌最後晚餐大祭司的禱告,帶出了後來教會當有重要的特質:

  ***1***喜樂***2***聖潔***3***真理

  ***4***大使命***5***合一***6***神同在。

  本篇我們來看後三項:

  主耶穌為我們的合一祈求

  「20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21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22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23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0-23***

  主差門徒進入世界,見證他所傳的道。接著的經文描述,主預見了一群因他們的話信主的人,他們是福音結出的果子。主耶穌祈求的物件不單是眼前這群跟隨他的門徒,主也為那群因著福音歸信基督的人祈求。這群人也包括我們這些在後來的時代信靠主的人。主求父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聖父與聖子的合一。 21節經文說:「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父與子相互內住,這話出現多次:「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約14:20***、「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10:38***表示祂們之間靈裡合一、生命的合一、工作的合一。父與子這樣的關係延申到主與門徒之間,23節耶穌又說:「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主與門徒的相互內住,是描述主與門徒彼此的生命合一。主用葡萄樹與枝子來比喻這種合一:「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約15:4***主期許我們與天父、與祂的關係也是合一的關係,正如聖父與聖子合一,這是何等看重我們。

  不單是我們與主的合一,主也求我們之間的彼此合一。 「使他們都合而為一」這話在21節前半、23節後半出現兩次。如果主耶穌在上十字架前,都還一再的為我們合一祈求,可見祂何等地看重我們之間合一的關係,這合一包括靈裡合一、生命合一、工作的合一。今天的教會在這上面有太多虧欠的地方。我們看到教會中最弱的一環就是合一。紛爭嫉妒、各自為政、彼此較量、導致教會分裂、互相攻擊,這種事層出不窮。當我們知道主為我們求的、與實際發生在我們中間的事,我想主耶穌的心在滴血。

  這部分經文有兩段相似的結構,第一段在20到21節,第二段是22到23節。兩段都是以「使」、「正如***像***」、「使」、「叫」為開頭的連線詞。這個「使」或「叫」正是表示目的。主要我們合一的目的是什麼? 21節說:「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23節說:「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世人能認識主是基督、信靠主,這就是宣教的目的。合一是以宣教為目的,合一是宣教的基礎,沒有合一的教會,就不可能有合一的見證,宣教的力量就相互抵消。如果教會間彼此逞血氣、互相攻擊,那是福音反面的見證。那根本不需要魔鬼來攻擊我們,我們自己都自相殘殺、全軍覆沒了。世人正在看我們,當他們看到了我們彼此相愛,就知道我們中間有主的同在,也知道父愛門徒如同愛主一樣。正如23節說的:「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我們之間的合一,見證了我們是與主合一。我們之間活出彼此相愛,見證了主住在我們中間、祂將祂的愛賜給我們。這就是宣教最有力的見證。

  我們當如何尋求合一呢?不是體制的合一、也不是在教會中搞一言堂。而是主內各教會,相互支援、資源分享。宣教的工作更是需要合一。今天眾教會不是各自為政,獨立作宣教,而是在事工上面資訊相通、資源分享。我們這裡的教會有個優良的傳統就是,教會之間不是彼此競爭,而是相互扶持。只要有一個教會有願意奉獻自己,出去宣教的宣教士。其他的教會至少會支援事工經費的十分之一。這樣有十個教會共同努力,就除去了經費不足,派不出宣教士的困境。這是何等美好的教會間的合一見證。教會中也是一樣,當我們集中精力在爭議彼此不同意見的時候,往往沒有多餘的精力看到教會外宣教的需要。當我們集中精神專心宣教的時候,肢體間的不同意見自然就煙消雲散了。合一的團隊是支援宣教最大的力量,所以建立一個宣教的教會必須看重我們之間的合一。主耶穌為我們的合一祈求,我們願意為主耶穌的緣故,全心全意與肢體合一。

  應許更深的認識、永遠同在

  「24父啊,我在哪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25公義的父啊,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26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約17:24-26***

  這段經文是主為門徒禱告的最後一段,主的眼光移向了末世的應許。我們活在世界見證基督、藉著真理分別為聖、與肢體同心合意投入宣教。什麼是我們服事主最終的期盼?就是有一日我們能在神的國度與主永遠同在,在主寶座前領受基督賜給我們的獎賞。有人覺得為得獎賞而服事的心態是功利主義,然而這是主給我們一生忠心服事的肯定,是主應許要賜給我們的。我們不需要因著期待獎賞,而覺得服事心態不純。父母願意獎勵孩子的順服是父母的心意,而一個孩子期待得到父母的獎賞是自然而然的想法。拒絕基督將來的獎賞,就好像一個順服的孩子拒絕父母的獎賞一樣,這心態反而不正常了。

  主給我們的應許是什麼呢?

  一是與祂同在:

  「我在哪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

  二是更深的認識主:

  「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約17:26a***這句話中的「指示」就是「使知道」的意思。與前面一節的句子意思相連。前一句說:「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這句話是主與門徒,認識父神的傳承關係。世人不認識父神,然而主卻認識父,主的門徒因著主對他們的啟示,也認識主是父所差來的。 「知道你差了我來」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耶穌是父所差來的基督。從別處的經文可以看出來:「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認識主是父差來的,就是承認主是基督的身份。

  26節前半說:「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主已經將父的名指示了門徒。我們今天都因著主的指示,進入真理,而認識天父的名,也就是天父的至聖、全權、全智、全愛的屬性。這是不信主的人不能明白的。然而我們因著信靠主耶穌,而能認識天父,與天父有親密的關係,這是主所賜給我們的。本節前半的動詞「指示」使用過去不定式,表示一次完成的事件。後半節的「指示」使用未來式。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主已經指示我們,讓我們認識天父的名了,然而主還要進一步使我們更多認識天父。這是主將要成就的事。

  在主要上十字架的前一刻,許多應許都是指向將來要成就的事。這裡指出的就是與主同在、看見主的榮耀、更進一步認識父神。主讓我們得到這些應許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主的愛永遠住在門徒裡面,主也要永遠住在門徒裡面。在永恆中間,我們將與主合一、在主的愛中永不分離。這是主應許要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更深認識主,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我們期盼更深認識主、永遠與祂同在嗎?這對於不信的人是空中樓閣,一點價值都沒有。對於我們呢?我們也把主應許的同在、與更深認識父神,當成毫無價值的屬靈空話嗎?如果真是如此,代表我們對主耶穌的應許認識不清,對主耶穌的拯救我們要達成的目的不在乎。我們當更慎重地看待我們的信仰。我們真信靠耶穌的應許嗎,我們真盼望他再來、真期待得到祂在審判臺前給我們的獎賞嗎?

  沒有末世的盼望,就沒有從天上來催逼我們宣教的力量。宣教的動力如果來自個人的雄心壯志,或是建立地上天國的理想,就是把以人自我的願望,取代神最終的心意。今日世界上世俗化的教會確實想利用宣教來建立一個地上天國,然而他們絕不會成功。因為這樣的理想根本不是神最終要成就的旨意。神國度的實現,就如主禱文中說的:「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國就是神的旨意暢行無阻的地方,唯有人信靠基督,進入神的國度,主所描述的這願景才可能實現。進入神國度的方法就是信靠基督、接受福音。這就是我們宣教工作的目標。馬太福音耶穌在橄欖山講論中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福音廣傳是達到天國降臨前的必經之路。我們都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每個基督徒雖然活在現今暫存的世界,今生的歲月短暫如滄海之一粟,毫不起眼。然而我們要看到自己在基督救恩歷史中的定位,往前看我們看到了父神從亙古以來拯救的心意,這救恩在今日臨到了我們身上。往後看我們看到了神國度在末日必然要實現,我們在神的國中,將與主耶穌同作王,得獎賞、與祂永遠同在。這開始與末後所連成的整個樂章,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毫無意義的一段音符,而是整個樂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正在主所創作、正在進行的樂章中。我們宣教的事工是充滿希望的,是必然有成果的。願這樣的認識,催逼我們繼續前進。期待有一日我們在神的國中,一同聽到這樂章結束那一刻雄壯的曲調。

  結論

  我們知道了主耶穌為我們禱告的內容,包括了對門徒在地上身份的勸勉,差派門徒進入世界成為主的見證、為他們求合一、並應許將來與祂同在、得見祂的榮耀。這些禱告與宣教的關係密切,每一點都關係到我們在地上的宣教使命。為達成這使命,主應許要保護門徒、並應許將來天上的獎賞。

  我們的使命就是繼續主在地上的工作,讓更多人因著我們的見證,歸入主的名下。讓我們不要忘記住在上十字架前,對門徒殷切的勉勵。謹記主給我們使命,活在主救恩的計劃中,成為主救恩歷史樂章的一部分。

  基督教關於建聖殿的講章三

  教會的合一

  主題經文:以弗所書4:1-10

  【弗4:1】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弗4: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弗4:3】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弗4: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弗4:5】一主,一信,一洗,

  【弗4:6】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弗4:7】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弗4:8】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弗4:9】***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

  【弗4:10】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引言:我們剛剛搬入新的教會,非常感恩,新的教會需要每個肢體共同服侍,教會的合一性非常重要,舉例:一個人餓了,需要將飢餓感傳遞給大腦,大腦發出指令通過手去準備食物。同樣,教會需要合一,需要每個肢體發揮各自的功能,協同配合。如果教會的肢體不合一,教會就不能正常運作,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是連於基督的肢體,所以我們要合一。現在很多教會不能發展,是因為思想不合一,不協同,阻礙了發展。

  第一部分:教會的合一是生命的合一***以弗所書4:1-3***

  基督徒的行事為人來源於生命品格的改變,是上帝恩典的作為,我們在基督裡是新造的人,行事為人應當有基督的樣式。教會不是社會團體,而是基督的身體,社會的公司、團體中,人們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個人的利益,教會是蒙召的新人組合,行事為人上要有新的樣式。

  在第1節保羅勸誡信徒:行事為人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保羅教導信徒:要有謙虛,溫柔,忍耐,和平的樣式。***參見加拉太書5:22-23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賜、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真正的謙卑不是低頭哈腰,而是***唐崇榮的四個標準***:1.從來不滿足自己的成就;2.從來不停止追求豐富的真理;3.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高貴的;4.永遠把榮耀歸給上帝,隱藏自己。

  教會的根基離不開上帝的話語,參加服侍的人的必須要堅持讀經,真正的謙卑是要回到上帝的真理中。在第一節中保羅教導信徒要活出的品格是:謙虛,溫柔,忍耐,和平。當我們不斷追求豐富的真理,會帶來生命的改變,每個人針對自己省察:我的生命有沒有回到上帝的真理中?

  一個真正重生的人,聖靈內住在我們生命中,要竭力保守我們合而為一的心。教會是罪人的集中營,難免產生衝突、矛盾,當我們處理事情時,首先要考慮是否會帶來教會的不同心,如果我們的決定可能導致教會的不合一,那麼我們要謹慎做出自己的決定。

  總結:教會的合一首先要有生命的改變,教會的合一是生命的合一。

  第二部分:教會的合一是信仰的合一***以弗所書4:4-6***

  教會的合一必須要有信仰的合一。4-6節中保羅講了七個一: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這七個一是基督徒信仰的基本內涵,是走向合一的基礎。

  身體:弟兄姐妹不能分門別類,我們同屬於基督一個身體;

  聖靈:將合一的心放在基督徒裡面;

  指望:不是指地上的財物,是盼望將來身體的得贖,王權的成聖;

  一主:就是耶穌基督,沒有一個牧師的權利高過耶穌,教會不能違背聖經的原則,教會必須高舉真理,降服在神的主權之下,我們要在基督裡互相監督,互相代禱,讓每個人伏在基督的權下;

  一信:指同一個信心,上帝賜給我們的信心;

  一洗:信主之後的宣告,是教會的權柄;

  一神:基督徒信奉的是同一位上帝,上帝超越萬有,住在基督徒裡面。

  所以我們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我們所信的是一樣的。

  第三部分:教會的合一是恩賜的合一***以弗所書4:7-10***

  每個基督徒的恩賜都是上帝給我們的。所以教會要達到合一必須發揮每個人的恩賜,有的人有一種恩賜,有的人有多種恩賜,我們每一個人要發掘上帝所給的恩賜,好好操練,好好服侍上帝。教會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基督徒恩賜的發揮,發現恩賜,並將恩賜發揮到最好,會給教會帶來祝福。

  沒有一個基督徒是沒有恩賜的,也沒有一個基督徒有全部的恩賜。為什麼有很多教會沒有發展,因為很多人不願意參與到教會的服侍中。年輕人學習能力好,應該積極參與到服侍中,發現恩賜的時候要好好服侍,服侍的時候不要覺得是自己有才幹,上帝喜悅衷心的人,有恩賜還要加上衷心。恩賜是上帝賦予我們的,恩賜來之不易,是死裡復活的耶穌捨己賜給的我們的,要好好珍惜。

  方舟教會年輕人多,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恩賜擺上,必定會帶來人數的增長、更好的發展和復興。這就是我們的盼望,盼望教會搬入新的地方後帶來更大的發展,上帝給的恩賜是公用的,不是為了突出個人的才幹,恩賜是屬乎教會的,是給教會帶來祝福的。方舟有敬拜的、探望的、禱告的事工,盼望方舟年輕的弟兄姐妹都能儘自己的力量在不同的職位中衷心服侍。

  總結:達到這三個方面,教會必定會帶來合一。

  牧者需要關心信徒屬靈上的、生活上的、家庭上的事情,為著教會合一禱告。願主憐憫我們方舟有新的方向,更加合一,每個人發現自己的恩賜,必定會帶來教會的復興和發展。我們要對教會有家的責任,我們不應該隨從社會生活,教會生活會帶出社會生活,應該用教會生活去影響社會生活,我們一定要區分這兩者的關係,衷心地參與到教會生活和服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