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如何樹立法律信仰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關係到國家依法治國程序的,並且法律的作用就是被信仰,所以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會形同虛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大學生樹立法律信仰的辦法,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樹立法律信仰的辦法

  法律信仰是公民尊重、保護、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證,公民遵紀守法這種責任與義務是在一種信仰的約束力下才能正常執行。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法律信仰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藥家鑫殺人案”、“復旦投毒案”等令國人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擔憂反思的事件發生後,塑造正確的法律信仰成了當務之急。

  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說,主動學法、懂法、用法是首要的。無論是從課堂還是從課外閱讀,亦或者是通過對法律事件的關注,大學生都可以從中學到豐富的法律知識併為我所用。明確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更要對法律要求的義務負責,主動學習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大學生也可以積極參加與法律相關的活動,如知識競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等,通過切身經歷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法律觀念。其次大學生應該端正對法律基礎課的認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與討論中去。現如今,許多大學生重視自己的專業課,對基礎課程卻抱以無所謂的態度,事實上,這些基礎課授予我們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道德指導。同時,大學生也應對屢屢上升的大學生犯罪案件予以關注,認真反思這種現象造成的原因,並引以為戒,避免自己重蹈覆轍,遇到難以解開的心結,我們應主動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直面心理健康問題,這樣遠比獨自消化有效。

  除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老師與學校的引導作用也十分重要。大學老師,無論是法律基礎課程老師還是其他專業老師,都應注重自己的言談,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傳遞一種積極正確的法律態度。大學生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一些微不足道的言行都有可能對其的認知產生巨大影響。引導學生知法、懂法、守法也是每一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學校應多主辦一些法律活動並鼓勵同學參加,帶領同學突破寢室——教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桎梏,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對法律有更為深刻的認識。除此之外,推動法律基礎課程改革也是一個重要舉措,努力提高這類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無論是從大學生自身還是通過校方的推動,目的都只有一個,即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法律信仰,為依法治國提供支撐力量。這些我們能做到,也必須做到。

  樹立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原因

  ***一***必要性分析

  大學教育注重以人為本,以現代社會的要求,來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人,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在大學生中幫助其樹立法律信仰,是大學素質教育的表現,同時也是時代對大學教育的要求。

  首先,大學生法律信仰的樹立,是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諧社會的需要。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實行法治,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公民的法律信仰。法治作為一種治國方略,它並不單純是指法律制度建設,歸根到底它是一種人的活動。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一般說來,總是與其成員法律認知要求和法律信仰程度狀況相適應。社會成員沒有對法律的普遍信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諧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所以,實行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樹立公民的法律信仰。今天的大學生,是當代青年的優秀群體,是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是依法治國的主體,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加強大學生法律信仰的樹立,並帶動全社會成員對法律的普遍信仰,是實現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其次,大學生法律信仰的樹立是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的內在需求,也是引導和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法律本身具有調控、指引、預測、評價和教育功能,具備了法治觀念,樹立了法律信仰,誰都會具有積極守法、護法和崇法的精神和行為。大學生要把自己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就必須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堅定法律信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對大學生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大學生法律知識比較貧乏,法制觀念不強,法律信仰缺失,甚至還讓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損害了國家、社會、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毀了自己的前程。2002年發生的劉海洋對北京動物園棕熊,黑熊潑硫酸事件,2004年發生的馬加爵殺害室友事件,2008年發生的中國政法大學的“滅師案”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法律信仰的樹立,不僅是時代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也是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二***可行性分析

  隨著國家的高等教育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可以步入大學校園繼續學習,這也意味這大學生這個群體的越來越龐大,是社會主體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法律信仰的樹立必將有力推動全民的法律信仰形成;同時由於大學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優越性,決定了在她們中間更易於法律信仰的培養。何為“大學生”?大學生善於獨立思考,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喜歡錶現自我,設計自我,自身綜合素質較高;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年輕有活力。但由於某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當前大學生的法律信仰並未樹立,培養她們的法律信仰有很大的現實空間。

  首先,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較高。由於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較高,所以對法律的理解,承認,接納和信任比一般的社會公眾來說更容易一些,對國家的基本政策,和人類普遍接受的價值有更多的瞭解。法律規則對普通公眾來說只是枯澀的語句而已,不要說接受,就連基本的看懂它的含義都存在困難,就更不要強求他去信任他根本不懂的東西,而大學生不同,他可以看懂法律規定的應有之意,理解了也就更容易接納和信任它,將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形成可以在法治建設過程中起到示範和帶頭作用,勢必可以帶動全民的法律信仰的形成。

  其次,大學生思想相對單純,可塑性很強。大學生既具有學生的一般特點,又帶有社會人的一些特徵。大學校園也是一個社會,只是這個社會會相對現實當中真正的社會來說更加簡單和單純一點而已。由於大學生還沒有真正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再加上社會經驗尚待豐富,理論思維還不太成熟,大學生對政治信仰的選擇和社會問題的判斷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表現出一定的情感特徵,處於不穩定狀態,這就說明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個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學校在這方面加以正確的引導,極易促進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形成。另外大學生的求知慾望很旺,善於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只要加強法制教育,相信其會對法律產生極大的興趣,在學習中接受法律,在接受中信任法律,在信任中遵守法律。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國家未來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果每一個大學生都樹立起了法律信仰,並將這一信仰應用到以後的建設事業中,那麼大學生這一群體將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我國法治建設的有序快速發展。

  法律信仰的調查問卷

  性別: 民族: 年級: 專業:

  1. 你對學習法律有沒有興趣?

  A、沒興趣 B、無所謂 C、有點興趣 D、很有興趣

  2. 對法律機構***公、檢、法***的看法?

  A、很公平、公正 B、還算公平、公正 C、不公平 D、不關心

  3. 你關注過我國立法及其他法律熱點事件嗎? *** ***

  A、經常關注 B、偶爾關注 C、網路或新聞媒體上有就看一下 D、不感興趣

  4. 你知道什麼是法律信仰麼?

  A、沒聽說過 B、瞭解一點 C、很瞭解

  5. 你認為作為一個法學專業大學生,擁有法律信仰重要麼?

  A、重要 B、不是很重要 C、無所謂

  6. 你急需輛自行車,一天你恰好在街上見到一輛自行車在賣,價錢很便宜,你也很喜歡,但車子似乎來路不明,可能是偷的,你會怎麼做?

  *** *** A、買 B、不買 C、報告有關部門

  7. 你的法律知識主要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

  A、電視上 B、報刊雜誌上 C、學校的課程上 D、家庭的影響 E、其他

  8.你對政府的普法宣傳工作的看法如何?

  A、重視程度不夠 B、支援力不夠 C、很好 D、一般

  9. 你認為普法宣傳政策落實程度如何?

  A、很滿意 B、一般 C、很不滿意 D、不知道

  10. 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重要手段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D、不重要,和自身沒有關係

  11. 你參加過普法活動嗎?

  A、參加過B、 沒參加過

  12. 你對“五五普法”活動了解嗎?

  A、瞭解B、不瞭解 C、好像聽過

  13. 你覺得法律對您的生活有幫助麼?

  A、有 B、沒有

  14. 你認為阻礙提高個人的法律素養最大的問題是?

  A、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少 B、公民的法律意識淡薄 C、生活中法律運用少 D、對法律缺乏信心

  15. 您會定期關注法律方面的知識麼?

  A、一直都是 B、偶爾一段時間 C、從來不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