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會計職稱論文

  會計,就是把企業有用的各種經濟業務統一成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一系列程式來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經濟資訊。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淺析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 前言部分:

  金融案件頻發。山西金融詐騙大案、中國銀行哈爾濱高山案、農行內蒙古金融大案、中國銀行北京分行騙貸案等,引起社會各界震驚。去年,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釋出會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指出了審計署20xx年底對工農建三大國有銀行審計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從審計的結果看,問題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這三大銀行的一些分支機構,尤其是基層行,風險控制還比較薄弱。第二,還存在一些重大的違法違規問題。20xx年,審計金融機構揭露和查處的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線索20件,涉案金額即案值達60億元,工農建三個銀行的大概佔了一半。有的案件作案時間長達數年之久,作案手法也算不上高明,卻能在很長的時間內不被發現,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對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防範內控制度落實情況進行重新思考和分析。

  從現狀來看,銀行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並不樂觀,缺乏健全的市場準入標準,金融機構規模擴張不合理,再加上行政權利對銀行經營的干預,雖然有利於市場效率的提高和利潤的形成,但卻增加了違規經營、從事非法活動的可能性,使銀行風險加大。

  目前全球銀行及銀行監管當局對內部控制日益關注。我國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強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和評估。以後,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要與這些治理完善的外資銀行競爭,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監管和控制,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內外頻繁發生銀行倒閉事件,例如英國的巴林銀行,日本的大和銀行,法國的興業銀行,中國的海南發展銀行。這些銀行倒閉後引起的矛頭直指銀行的內控制度,許多學者也正在探索銀行風險控制的防範問題,並把問題的癥結歸到了銀行會計風險控制。加強和防範銀行會計風險,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銀行會計風險控制作為銀行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本課題所選的樣本主要是來自於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這些樣本文章基本上能夠代表我國近些年來研究銀行會計風險控制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夠從中把握我國研究銀行會計風險控制的脈搏,對銀行會計風險控制的研究現狀作一個較全面的分析。 1:從發表時間來看,就收集到的資料,我國理論和實務界對銀行會計風險控制的研究,多集中於二十世紀初期幾年。像上述銀行倒閉的原因,在諸如《會計研究》,《財會通迅》這樣的期刊上都有深入的分析,當然也有針對我國現實的關於銀行會計風險控制理論和實務的探討。這也反映了研究不僅要具有前沿性,更要有現實意義。

  2.從論述銀行會計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總體上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幾個角度的探討:***1***:銀行會計風險及內控體系建立的探討,***2***:銀行會計風險

  的表現形勢及其控制的探討,***3***: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範對策的探討,***4***:銀行會計風險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探討,***5***:銀行會計內部風險控制的思考的探討.

  三、主題部分:

  1:李榮秀的《試論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範》中闡述了會計工作作為銀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肩負著核算銀行業務,反映銀行經營成果,預測業務發展前景,參與銀行經營決策等重要職責,是銀行實現穩健經營的重要保證。因此,分析會計風險的問題,加強會計風險的防範,維護健康的會計秩序,是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活動安全進行的基礎和保障。

  2:王秀霞 ,王泓所著的《淺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防範的措施》中指出: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也處於重大變化時期。縱觀國內外金融市場,銀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兼併、倒閉現象日益增加。從風險的表現來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數與會計行為違規緊密相關。面對如此風險壓力,加強對會計行為的規範和約束,已是當務之急。會計如何通過其自身的職能去防範與抵禦風險,是商業銀行會計面臨的重要課題。此文在分析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防範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有效措施。

  3: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宋曉梅所著的《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探討》中提出了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就是在商業銀行內部會計工作組織領導管理機構和基層行會計部門所進行的各項會計業務中,由於受到來自內、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會計資訊存在重大的失誤或偏差,從而使商業銀行的資金、財產、信譽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本文從次貸危機的產生入手,分析了危機對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影響,以及映射出當前商業銀行會計風險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

  去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隨著愈演愈烈的態勢,很多國家被相繼捲入,我國也不例外。儘管我國對金融危機有一定的抵禦能力,但危機本身卻像一面鏡子,映出中國金融市場存在的隱患,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4: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經濟系的鄒建軍所著的《銀行會計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指出 :銀行經營風險存在於銀行各項業務活動的始終,銀行會計工作,也是自始至終貫穿於銀行業務處理的全過程。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所面臨的令人不安的高經營風險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與會計有關的。在銀行風險的壓力下,會計如何通過其自身的職能去防範與抵禦風險,是銀行會計面臨的重要課題。發生在東南亞國家的嚴重金融危機已經充分證明,防範與抵禦金融風險以及與此有關的對市場執行的全面監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一個科學嚴格,跟蹤及時的會計資訊系統。銀行會計貫穿於防範與抵禦銀行風險的全過程,是防範與抵禦銀行風險不可缺少的一道有效屏障。

  5: 阮楊所著的《銀行會計風險控制與防範》中指出: 隨著金融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銀行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了實現銀行穩健經營的目標,必須將內部控制的重點放在防範風險上。銀行會計是實現銀行業務的基礎環節,相對於銀行風險控制的整體而言,會計風

  險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隨著現代管理手段的不斷髮展,會計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結合銀行業務特點和經營實際,選擇適當的控制方法 ,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已成為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的重點。

  6:趙麗梅在《財金研究》上發表的《淺議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及其防範》中指出: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商業銀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遇到了越來越大的風險。銀行會計直接與票據、現款打交道,所面臨的是多發性、多層次、多樣性的風險。本文剖析銀行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及產生原因,並提出相應的防範對策。

  會計工作作為銀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肩負著銀行核算業務,反映銀行經營成果,預測業務發展前景,參與銀行經營決策等重要職責,是銀行實現穩健經營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銀行會計面臨的風險日趨多化、複雜化和擴大化。從近幾年我國金融系統案件頻繁發生和暴露出來的問題來看,大多數與執行會計制度不嚴,內控制度不健全,會計監督乏力有著密切關係。因此,加強銀行會計風險的防範是我國當前金融風險防範的重要環節。

  四、總結部分:

  綜上所述,防範銀行會計風險是銀行業面臨的一項挑戰性工作,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只有有效建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防範機制,才能更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商業銀行又好又快的發展。

  加強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控制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防範銀行會計風險是銀行業面臨的一項挑戰性工作,是一項不斷需要根據銀行經營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新的銀行管理領域,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只有不斷探索抵禦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高效辦法,才能更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雖然銀行會計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只要我們高度重視銀行會計風險的防範,加強對銀行會計風險表現的研究分析,找準形成風險的癥結,並從體制、制度、操作手段、監督、人員管理等各個方面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防範、化解銀行會計風險的工作水平,就會使會計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保證銀行業務的穩健執行。

  防範與抵禦銀行風險是一個涉及面廣、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系統工程,離開了各方面的協同,單靠銀行會計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五、參考文獻:

  [1].林孫標,王盛銀. 試論強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效能建設[J]. 福建金融,20xx,***08*** .

  [2].陳時蔓. 強化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問題探討[J]. 商業經濟, 20xx,***13*** .

  [3].張喜梅. 對商業銀行會計內控機制的探討[J]. 新疆金融, 20xx,***03*** .

  [4].陳紅梅.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形成的原因研究[J]. 現代商業, 20xx,***18***

  [5].郭韻. 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現狀的分析及建議[J]. 中國商界***下半月***,20xx,***07***

  [6].劉慧娟.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範[J]. 中國科技資訊, 20xx,***19***

  [7].沈源鋼. 商業銀行會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浙江金融, 20xx,***02***

  [8].孫鈺. 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防範分析[J]. 遼寧經濟, 20xx,***04***

  [9] 楊娟英. 談銀行會計風險的防範[J]. 山西財稅, 20xx,***07*** .

  [10].朱然,李斌. 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及其防範[J]. 商場現代化, 20xx,***08***

  [11].王寅. 現代科技條件下如何強化會計內控建設[J]. 現代金融, 20xx,***02***

  [12]. Leippold,Markus,Vanini,Paolo. the quantification of operation risk .Journal of Risk, 20xx, :1 .

  [13]. Eisenbeis R A. Pitfal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business,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7,32, 32 :875-900 .

  [14]. JOHN SHERWOOD. Operational risk key problems with the 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J] .Journal of American Money, 1999, ***2*** :132-141 .

  篇二

  摘要:改革開放xx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從無到有,從簡單的幾項準則到比較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在環境變化、事件處理和利益集團的博弈的推動下,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於20xx年出臺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逐步實現與國際趨同,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 發展歷程 發展動力 博弈

  20xx年x月x日,財政部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順應中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以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為核心,強化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資訊的理念,首次構建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準則趨同、涵蓋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歷史性的突破。

  一、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xx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從無到有,從簡單的幾項準則到比較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我國會計準則的產生和發展凝聚著我國會計專家、學者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心血,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是相關各方利益衝突條件下的一種公共選擇過程並最終上升為一種政治化的程式,體現為各種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因此,會計準則的實施會產生影響資訊使用者決策、影響利益相關者之間經濟利益分配"的經濟後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關者利益上的差別,會計準則制定的政治化傾向和會計準則所具有的經濟後果就必然存在。

  1會計準則改革起步階段***1978-199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合資企業與獨資企業的出現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使得原有的會計核算管理體制和會計核算模式的缺點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門的企業之間由於各種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程式和報表格式不同,造成會計資訊不可比、給國家進行。國民經濟的巨集觀管理和調控、外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債權人進行貸款分析、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之間進行公平競爭等均帶來很大困難,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也及時認識到:會計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會計管理體制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才能適應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我國從19xx年開始借鑑西方國家的會計基本原理,並於19xx年開始關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會計學會還組織翻譯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供國內會計專家學者研究使用。19xx年財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國會計準則的設想。19xx年x月x日我國財政部正式設立了專門研究會計準則制訂工作的"會計準則組,並召開會計工作座談會擬定我國會計改革綱要,在正式釋出的會計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制定會計準則,改革會計核算制度"。19xx年,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準則草案,廣泛徵求各地各部門的意見,19xx年x月,以財政部部長令的形式正式釋出了第一項會計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

  2會計準則具體化階段***1992-20xx年***

  19xx年x月制定了第一個企業會計準則之後,19xx年我國財政部開始了具體會計準則的制訂研究工作,19xx年x月x日,財政部正式頒佈了我國的第一個具體會計準則《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後的幾年陸續頒佈了債務重組、會計差錯更正準則,非貨幣性交易準則,無形資產、租賃準則等16個具體會計準則,而且在這16 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制訂中大量借鑑了國際會計慣例。由於會計準則的制定和釋出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了防止出現制度空當,我國在釋出和實施會計準則的同時,還不斷地制定、修改會計制度,20xx年還制定了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協調的企業會計制度,進而形成了國際上少有的"準則" 和"制度"並行的會計規則結構。

  3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階***20xx-20xx年***

  這一階段是我國以國際化策略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20xx年x月正式加入WTO,我國經濟、貿易和資本流動的國際化程序加快,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加大,中國的會計走向國際化已成為共識,《 企業會計準則》許多內容已經不適合經濟和會計的發展,與後來頒佈的《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相關的具體會計準則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於我國的會計環境的特殊性,我國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時又要為經濟的國際化服務,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國確立了以國際化為主導同時兼顧我國自身特色的漸進式的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會計準則制訂策略。

  4會計準則體系構建階段***20xx年以來***

  20xx年x月x日財政部向外釋出了修訂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意見。20xx年x月x日釋出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完善後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於20xx年x月x日在上市公司試行。基本準則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主要規範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定、會計基本原則、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等。具體會計準則又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而具體會計準則的應用指南則類似於《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對會計科目的設定、會計分錄的編制和報表的填報等操作層面的內容做出示範性指導。至此,我國終於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該體系在總原則、結構與範圍上充分借鑑國際慣例,與國際準則實現了最大限度的趨同,同時也充分考慮了中國現階段的經濟及法律環境,對部分經濟事項或交易選擇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會計處理方法。

  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發展思考

  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由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主要是由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來推動的,而不是經實務規範和技術標準逐步發展起來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釋出的會計準則是一種應急措施,基本準則的建立是為了與巨集觀上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這樣可以使我國的會計準則在一段時期內與客觀的經濟條件相適應,但同時也增加了會計準則的波動性,加大了微觀經濟個體的執行難度和轉換成本。 2事件處理是會計準則發展的動力

  與西方會計準則的發展過程相比,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是一種"事件處理模式",但是當今風靡世界各國的"會計準則的概念框架"卻採用"通用原則引導模式"來為各種經濟交易和事項提供會計處理依據。我國第一個具體準則的頒佈是為了應付"瓊民源事件"引發的會計問題,後來釋出的十幾項準則是為了應對國有企業上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有助於提高準則制定過程本身的質量、一致性,以及能夠緩解實務界要求準則制定者及時做出反應的壓力,這種模式逐漸被一些國家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所採納***杜莉,20xx***"因此,我們在制定了已經趨同的會計準則之後,應該考慮制定概念框架,同時可以完善我國會計準則中的"技術標準"部分以及整個會計理論體系。

  3各相關利益集團的博弈是會計準則發展的關鍵

  當舊會計準則對某利益集團不利時,該利益集團就惠推動會計準則向有利於本集團的方向發展,新的會計準則取代舊會計準則就指日可待,當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已變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為時,無論是政府組織還是專業性的民間團體都在考量由自己來制定會計準則的成本與效益。社會最終選擇誰來制定會計準則,是各相關利益團體 *** 包括政府*** 博弈的結果。具體到我國在會計準則制定主體的選擇上,數十年中央集權型計劃經濟以及目前較強的政府職能作用和相對較弱的會計職業界,形成了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政府主體模式。

  三、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意義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出臺,引起了國際、國內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高度關注。新企業會計準則頒佈和實施以來,無論在會計準則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還是在會計準則產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產生了重大的意義。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法規體系

  自從19xx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後,《會計法》一直是我國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以及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進行管理的母法,而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為中國會計模式從制度型向準則型轉換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過渡性階段,以基本會計準則為導向,以行業會計制度為核算的"準則+制度"的實施模式,體現了我國會計法模式的特色。中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呈現出以《會計法》為依據,以會計準則為導向,以行業會計制度為核心,以內部會計規程和其他會計法規為補充的執行結構有利於會計準則未來發展與完善等特點,是現階段可行的會計法規體系。

  2實現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我國新準則體系的出臺加快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步伐。首先,新會計準則體系在內容上基本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其次,新基本準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謹慎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對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再次,在要素計量方面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亮點在於公允價值的應用,其規定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同時引入公允價值。總之,新會計準則既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也兼顧了中國的國情。

  3加快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打破了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儘可能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前者為會計資訊在全國範圍內的有用、可比創造了條件,後者則為中國經濟大步融入國際經濟的行列掃清了道路。會計準則採用國際上通行的會計目標和原則,會計政策和方法以及會計報告體系和結構,消除了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國外資本融入國內市場的空間障礙和阻力。使國內企業到香港地區和美國上市發行股票變得更加容易。 4推動了會計理論發展和會計實務的革新

  在實施會計準則以前,我國會計界對西方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相對較弱,伴隨著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會計實務逐漸與西方發達國家接軌,會計理論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普遍感到過去比較精通的會計知識已經陳舊,與經濟發展的趨勢不相適應,從而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會計的高潮,並通過中西方會計比較,使之與我國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會計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種"中外合璧"的獨特景觀。

  參考文獻: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xx

  [2]杜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及其經濟分析[J].會計研究,20xx

  [3]蔡明利.會計準則的發展歷程透視[J].現代商業,20xx***20***

  [4]李作暢.淺談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xx***22***

  [5]李應芳.論會計準則國際趨同[J].時代經貿,20xx***6***

  [6]李平.新會計準則的評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xx***6***

  [7]紀金蓮.新會計準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xx,***12***

  [8]李強.中國會計準則發展歷程和意義[J].現代商業,20xx***27***

  [9]孫鬆.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展與啟示[J].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xx.4

  1234

  第二篇:電大會計大專畢業論文 7400字

  內容提要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財務管理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 ,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己逐步成為一個由人事管理、生產管理、行政管理、營銷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等諸多子系統構成的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個企業的健康與否,跟企業的內部控制,特別是財務會計控制的健全和全面有效有關,因此財務管理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財務問題又是一個不斷更新、改進的工作,隨著企業的發展,財務水平的提高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問題與對策

  目 錄

  一、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1

  ***一***財務管理的定義..............................1

  ***二***財務管理的特徵和目標..........................1

  ***三***財務管理的內容..............................1

  ***四***加強財務管理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意義..................1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分析..................1

  ***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較大..........................2

  ***二***財務管理能力偏弱............................2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2

  ***四***融資渠道不暢..............................2

  ***五***投資能力較弱 ,且缺乏科學性........................2

  ***六***財務制度不健全,崗位設定混亂......................2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3

  ***一***引進職業經理隊伍............................3

  ***二***強化資金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財務控制..................3

  ***三***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3

  ***四***擴大企業融資渠道............................4

  ***五***增強對投資專案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4

  ***六***完善機制,嚴格財務控制..........................4

              參考文獻....................................4

  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目前,我國已註冊的中小企業數量已達1000多萬家,工業生產總值佔全部工業生產總值60%以上,提供的就業機會約佔全國社會就業機會的75%。但是我國中小企業近五年的淘汰率約為70%,近30%左右的中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究其原因,有相當部分企業是因企業財務管理薄弱而造成的。因此,加強和改進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一***財務管理的定義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二***財務管理的特徵和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又稱理財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標,是評價企業財務活動是否合理的標準,它決定著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財務管理目標一般具有三個特徵。一是在一定時期內具有戰略穩定性。財務管理目標取決於企業生存目的或企業目標,取決於特定社會經濟模式。二是財管管理的目標具有多元性。財管管理目標的多元性是指財務管理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適應多因素變化的綜合目標群。三是財管管理目標的表達為利潤最大化、資本利潤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相關者利潤最大化。

  ***三***財務管理的內容

  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勞動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財務管理主要是用於管理各種款項資訊,其中包含款項申請、報銷以及收付款資訊,如回款單、付款單、借款單、費用申請和報銷申請等。

  ***四***加強財務管理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意義

  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活動的日益複雜和財務風險的日益加劇也迫切要求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因此,佔有國有資本的企業必須轉移到以”財務管理導向型”為中心的管理上來,明確認識到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財務管理在企業組織機構中屬於較高層次是對企業價值的綜合管理。所以說財務管理在管理控制、資源分配、業績評價中起核心主導作用,能夠對與決策有關的諸多要紊進行平衡,從而在經營決策中起核心作用。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在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管理的現狀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較大;財務管理能力偏弱;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融資渠道不暢;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和財務制度不健全;崗位設定混亂等問題。

  ***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較大

  中小企業從事的行業多容易進入和被效仿,所以在擴大其產業市場的時候,許多新的競爭對手會參加進來,容易形成過度競爭的局面,而中小企業自身弱小,很難禁得起時常波動的衝擊。出於這種原因,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原因而參加了聯合組織,缺乏協調性。因此表現為經營者常常為避免競爭而尋找出路,在質量、效能、設計上搞差別化,避開價格競爭,力求實現不完全競爭。

  ***二***財務管理能力偏弱

  由於中小企業管理模式集所有權與經營權於一身,這就使得企業在決策和經營管理方面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缺乏一套比較規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財務控制方法。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閒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週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資訊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融資渠道不暢

  企業經營的初始資本主要來源於個人積累及向親朋好友借款,主要為內源型融資,資本額少,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但融資難卻是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先天性的問題。在各種融資方式中,銀行信貸是重要的資金來源,但由於中小企業在自用資產、信譽名聲等方面的劣勢,使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通常不願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

  ***五***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1、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 ,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 ,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以郵政企業為例 ,企業本身資金缺乏 ,如貸款投資需負擔較高的利息支出 ,融資成本過高投資風險較大使企業的投資能力較弱。

  2、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 ,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 ,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 ,所以它們總是儘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充套件自身規模。這也使中小企業難以有大的發展難以走出困境。

  3、投資盲目性 ,投資方向難以把握。投資經營方向選擇應在對自己的投資實力、能力及處環境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應以動力分析中明確的企業目前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或要達到的目的為起點 ,結合企業長期經營戰略 ,初步選擇企業的投資經營目標。目標是否合理 ,是否可行將受其身能力、實力及其所處環境的制約 ,需結合能力分析、環境分析結果進行衡量 ,可行時結合主業經營、多元特色及其適用條件分析選擇投資經營的方向 目標不合理、不可行時重新考慮 ,重新選擇。

  ***六***財務制度不健全,崗位設定混亂

  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現象嚴重。中小企業為節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在會計機構設定及人員配置方面儘量簡化,這對於企業管理來說,本是無可厚非,但是,有些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小企業,整個財務只有一個人,會計出納一身兼;一些中等規模的企業,機構及崗位設定也比較混亂,沒有做到“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再就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低,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缺乏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企業賬目混亂,財產不實、資料失真等等現象屢見不鮮。由於中小企業大部分是私營、個體類的民營企業,盈虧都是自己的,所以都在稅費等方面想方設法減少支出。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目標。收款不開發票、購進貨物不要對方發票、現金交易、做假賬等,導致企業賬目混亂,庫存不實、財產不實、資料失真。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以上六大問題,本人提出了六個建議。它們分別是:引進職業經理隊伍;強化資金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財務控制;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擴大企業融資渠道;增強對投資專案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完善機制,嚴格財務控制。

  ***一***引進職業經理隊伍

  引進職業經理隊伍 中小企業要摒棄“家族式”管理理念,借鑑大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大膽、積極引進職業經理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改善經營管理隊伍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入 WTO 後, 我國金融市場、產品市場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都增添了新內容,如風險 管理、稅金管理、保險管理等。同時,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國際化也給財務管理提供了較大 的選擇空間。《中小企業促進法》也強調:“國家鼓勵有關機構、大專院校培訓中小企業經 營管理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人員,提高中小企業營銷、管理和技術水平。”因此,中小企業 注重知識和人才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

  ***二***強化資金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1、提高資金的營運效率,形成合理的資金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使資金應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資金結構的同時要維持一定的付現能力,以保證日常資金運用的週轉靈活,預防市場波動和貸款困難的制約,確定最佳的現金持有量。一般來說,流動性強的資產收益低,這就意味著企業應儘可能的減少閒置資金,即使不將其投資於本企業的資產也要將其投資於能產生收益的其他資產,避免資金閒置帶來的損失。當企業實際的現金餘額大於最佳的現金持有量時,可採用償還債務、投資有價證券等策略來調節實際現金餘額;反之當實際現金餘額小於最佳現金持有量時,可以用短期籌資來調節實際現金餘額。

  2、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應收賬款發生後,企業要採取各種措施,儘量的按期收回款項,否則會因拖欠時間過長而發生壞賬,使企業蒙受損失。對應收賬款進行賬齡分析,編制賬齡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內,有多少欠款超過了信用期。對不同時間的欠款,企業應採取不同的收賬方法,制定出經濟、可行的收賬政策,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則應提前提取壞賬準備,充分估計這一因素對損益的影響。

  3、加強財產控制。建立建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採購、領用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範的操作程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期形成內部有力的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後,要不定期的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於疏忽。

  ***三***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

  太陽神等大企業的破產案例說明,企業如果不顧自身條件通過負債經營盲目鋪攤子,就容易聚集過多盈利能力差的資產或業務,規模再大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

  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誌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槓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數調整***增量或減量***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負債經營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槓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中小企業受企業規模的限制,承受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尤為重要。負債過多,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會造成資金週轉困難;負債過少,又會限制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外來和自有資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債,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於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企業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使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此外,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各地經濟、金融形勢和匯率的變化情況,調整貸款的銀行結構和幣種結構,儘可能避免過份集中向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金融機構融資或以單一貨幣進行借貸或業務結算,以預防和降低借貸和匯率風險。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儘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淨營運資本"。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如研究開發、企業品牌等***和流動資產投資,直接投資***專案***和間接***證券***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四***擴大企業融資渠道

  融資渠道單一是我國中小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問題之一,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可以從完善自身發展和增多融資渠道兩方面來做出適當的改進。以對內投資為主,加強投資風險防範。第一,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第二,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從而分散投資風險。第三,規範專案投資程式。當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鑑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範專案的投資程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五***增強對投資專案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製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裝置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範專案投資程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鑑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範專案的投資程式,實行投資監理。

  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六***完善機制,嚴格財務控制

  針對企業財務控制薄弱的問題,廣大中小企業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企業各職能部門應充分認識到資金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首先,有效 配合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其次,準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比如,進貨時間和應收賬款的收回時間的有效組合。《中小企業促進法》規定:“中央財政預算應當設立中小企業科 目,安排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為中小企業提供財政 支援。”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中小企業應增大財產管理和財產記錄方面的透明度,財務的 管理、記錄、檢查、稽核應職責分明。這樣,可以保證企業內部的牽制性,提高企業資訊的 安全性,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各部分內容其實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較好的籌資決策和資金管理,就會有較多的投資機會和較低的投資成本;較好的投資決策,才會有供企業發展;較多的盈餘供分配,才能調動投資的積極性,創造更多籌資途徑和投資機會。做好財務管理需要把各部分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統籌安排,合理規劃,以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促進企業發展。這些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建議是一些比較籠統的意見,中小企業還是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財務管理制度,同時應根據經營略的變化不斷調整,從而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經營靈活的特點。

  參考文獻:

   趙戊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研究,大眾商務 ,20xx年02期
         王會雲,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問題?對策,會計之友,20xx年第23期
         王澤,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會計之友***中旬刊***,20xx年第08期
         徐國濤,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研究,20xx年第2期
         王蕾,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思考[J].商業現代化,20xx年第5期
         秦少卿,化解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困境的思考[J].會計之友,20xx年第4期***下***
         陳文娟,《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初探》,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xx.9期
         楊金潔,《現代企業制度下財務管理的創新》,跨世紀***學術版***,20xx.16期
         張文慧,《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面臨的現狀與創新》,成才之路,20xx.32期

  第三篇:會計學畢業論文 7200字

  論會計管理中的會計控制與委託代理關係

  [摘要]會計控制本質上所體現出的就是一種委託代理關係。本文從委託代理角度分析了廣義會計控制,認為企業內外部的會計監督與財務控制***包括國有資產監管***,都可以歸結為會計管理問題。基於這種會計管理的三層次會計控制體系具有自身特定的內涵。

  [關鍵詞] 會計控制 委託代理 分析

  新修訂的《會計法》十分強調會計控制,並試圖通過會計控制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順利實施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近一段時間以來,學術界對會計控制問題已作了許多深入的研究,劉玉廷博士結合新修訂的《會計法》,從建立、健全本單位會計監督制度和強化會計的外部監督職能的角度闡述了對會計控制的看法;閻達五教授提出了雙元控制主體架構下現代企業會計控制的新思路;湯谷良博士從“財務管理”而非“公司理財”的角度出發,對財務控制問題進行了新的論述。儘管人們在會計控制與財務控制內涵的認識上尚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圍繞控制實現會計目標或財務目標這一根本性問題上卻是共同的,即努力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現代企業的“會計控制”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既包括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會計控制,還包括財務控制。會計控制體現了現代企業“控制與被控制”關係的特徵:一方面是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因為所有者擁有對經營者的評價和任免權,同時也決定著其報酬的高低,因此可以說經營者的經營是在所有者的監督控制之下進行的;另一方面雖然所有者擁有企業的最終控制權,但在經營過程中企業的控制權實際上為經營者所擁有,所有者必須依靠經營者“盡心盡力”地工作才能實現其資本的擴張和企業價值的增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者又受到經營者的牽制和控制。筆者認為,這種從整體上思考會計控制的研究方法是極具創見性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事實上,這幾年,我國對會計控制***這裡指廣義的會計控制,包括國有資產監管***問題一直非常重視。為維護國有資產出資者權益,國家先後頒佈了《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試行辦法》、《城市國有資本營運體制改革試點指導意見》、《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意見》、《國務院稽察特派員條例》、《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關於貫徹實施{會計法***加強會計監督意見》、《關於研究制定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總體設想》、《關於加強貨幣資金會計控制的暫行規定》、《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結果計算與確認辦法》等法律法規,從制度建設上為強化會計控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藉助於委託代理理論,擬從企業內部與外部結合的廣義角度探討現代企業的會計控制問題。

  一、會計控制的委託代理觀 廣義的會計控制本身內涵著委託代理思想,所謂“雙元控制”或多層控制其實質就是如何優化委託代理條件下的會計或財務監督問題。經濟學上的委託代理關係,是泛指任何一種涉及非對稱資訊的交易。交易中有資訊優勢的一方稱為代理人,另一方稱為委託人。用代理製取代出資者控制是企業制度的一大進步,但它也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在現代企業的委託代理關係中,對代理人的監督,隨著代理人控制權的增強而有不斷弱化的趨勢。代理人是負責生產經營決策的人力資本所有者,根據訊號顯示原理,一般在初始時,人力資本的顯示訊號可能是比較弱的,但動態地看,其訊號顯示會因代理人邊幹邊學而由弱變強,不斷提高其談判地位,甚至會逐步爭取一部分所有權。非人力資本與所有者的可分離性,意味著在代理人控制下非人力資本易受“虐待”,股權比較分散的公司更是如此。因代理人不承擔其行動的全部經濟後果,很可能將這些資源配置到那些並非能使公司現值最大化的用途上去,所以需要訂立契約和設立監護主體。而人力資本與所有者的不可分離,又意味著人力資本所有者容易“偷賴”,而會計則是委託人觀察代理人是否偷賴的一個“視窗”,通過觀察到的資訊來判斷代理人執行契約的努力程度和效果。因此,會計控制倍受委託人的重視。

  對出資人來說,他最關心的是其投入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有效的會計控制作保證。委託代理關係作為一種契約關係,它

  的基本內容是規定代理人為了委託人的利益應採取何種行動,委託人應相應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種報酬。由此而形成的委託代理制與現代產權制度密切相關,產權制度不同,委託代理制的形式、內容及其反映的經濟關係亦不相同,對資源的配置效率產生的影響也有明顯的差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委託代理制就是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體現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與整合的組織機制。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的目標往往不一致,這樣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就產生了經濟學家經常提到的兩種行為,即“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以及由此產生的“內部人控制”現象。目前,在會計管理中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主要是:

  1.一部分代理人利用資訊佔有上的優勢,向委託人隱瞞事實。包括向委託人隱瞞企業經營狀況、經營環境等有關資訊以謀求委託人的較低期望值,從而減少經營壓力,為以後謀取私利創造條件;向委託人隱瞞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以騙取委託人的任命;儘可能爭取得到較多的低價資源,得到政府扶持。

  2.在企業經營中採取各種方式損害所有者利益,包括不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經營損失***或增加經營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費用以謀取私利,如購買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己享用等;編造種種理由推卸責任,運用各種不正當手段減少上級代理人可能給予的懲罰等。

  3.在企業改制及產權流動重組過程中使國有資產流失。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時,以各種名目化國有資產為集體資產和個人資產;一些國有企業通過辦集體企業與非國有經濟聯營,逐漸把國有資產轉變為非國有資產;在企業存量資產調整中,對企業產權評估不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4.缺乏長期投資和技術改造的動力。由於經營者剩餘收益激勵的模糊性和不穩定性,涉及未來的重要決策,如投資和技術改造往往被經營者限定在可預見的時間範圍內,這種作法經常與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不一致,導致“行為短期化”,即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不合理,但從經營者個人來看又是一種很“合理”的選擇。

  5.財務關係透明度低,甚至是“黑箱操作”。除了部分屬於財會人員素質低、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許多情況則屬於有意而為的結果。透明度低是部分不合法或不合理收益轉為合法、合理的“技術保障”。

  6.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代理人可能基於網路技術與企業外部的公司結成戰略聯盟***網路式虛擬聯盟***,這時,企業需要考慮的不僅是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單位的利益,還需要考慮基於網路聯盟的其他公司的利益,它使得會計管理責任範圍擴大,經營複雜性增強。委託人如何提高資訊的及時性,減少各種風險,正確開展網路技術條件下的會計控制***包括與外部加盟公司之間的會計控制***成為現代會計管理的一個新課題。

  此外,由於資訊不對稱,出資者在非充分了解資訊的情況下,使一些不稱職的經理充斥企業管理崗位,排擠了優秀的經理人員,即產生了所謂的“劣幣排斥良幣”現象,等等。這些情況表明,企業會計管理只有從內外結合的整體角度開展會計控制,才能規範自身行為,提高企業管理科學的水平。

  > 二、建立委託代理觀指導下的會計控制機制

  會計控制實質上是控制主體意志的體現,即控制主體通過各種控制措施將自己的目標、要求、企望傳達給被控制者,使之用於規範和指導其行為。對於出資者***企業所有者***,他希望通過經營獲利使資產增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但是他卻不能直接進行管理和經營,只能通過會計手段間接地進行控制。從委託代理的角度進行分析,會計控制是以一定的市場經濟博弈規則來約束和規範企業行為的,這個博弈規則就是市場經濟參與者共同遵守和不斷創新的委託代理合約。實際上,它是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經過多次博弈而謀求得到的一種均衡。進一步講,在國有企業的會計管理中,會計控制機制的有效程度取決於四個因素:①國有資產流失對有關部門和人員帶來的好處;②市場對這些部門與人員作弊行為的處罰;③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等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的能力;④有關機構和人員的監管

  責任等。如果市場對作弊行為反映愈強烈,監管部門的能力愈強,法律賦予會計控制人員的責任愈大,那麼有關部門與人員的作弊動機就愈小,就愈有可能客觀、全面地履行受託責任。反之,如果有關管理部門或人員通過作弊等行為可以獲得明顯的利益,而且市場漠視作弊行為,相關中介機構承擔的責任又很小,那麼有關部門與人員就極有可能作假,甚至串通會計控制人員共同作弊。

  在委託代理條件下,作為導致市場失靈的兩大“體制缺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只能依靠非市場機制加以妥善解決。亦即,出資者將資本授權給經營者經營後,必須輔以嚴格的監督,這樣才能實現會計管理的預定目標。本著提高委託代理的效率原則,有必要從廣義角度重新認識會計控制的內涵。我們將會計控制權分層設計如下***見圖1***,這種設計的目的是想增強這種會計控制權的約束機制。

  →表示層次關係 ……表示制約關係

  圖1會計控制的層次結構

  依據上圖,我們將會計控制的層次結構分為個層次,現分述如下:

  第一層次,是出資者對經營者的控制。主要是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藉助於這一機制來引導經營者行為是現代企業會計控制的主要方法。在構建經營者激勵機制過程中,應靈活採取以下幾種激勵形式:***1***利益激勵機制。首先要確立經營者的獨立利益。其次,改變經營者的收入實現形式,使國有企業經營者享有一定的企業剩餘收益,具體包括基薪收入、風險收入和高額退休金等。***2***職位消費激勵機制。指經營者除貨幣報酬外可按其職位享受企業所給予的待遇。從降低改革成本角度出發,應通過界定不同企業規模和經營者業績應享受相對稱的職位消費層次來選拔任用企業領導者。***3***精神激勵機制。即通過傳播媒介宣傳和塑造企業家精神來激勵經營者。***4***期權激勵機制。期權激勵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經營者激勵手段,現階段正處於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之中。從國內已採用此種方式的企業看,其具體形式有股票期權、績效股、股票增值權、虛擬股***乾股***和獎金轉股等具體形式。這些激勵措施的共同點是:既使經營者報酬與企業資產增值相聯絡,又與企業長期發展能力相結合,使出資者與經營者的利益趨同。

  對經營者的約束除加強內外部會計控制外,還需要會計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種市場機制的作用,如股市機制,通過股市漲落及由此引起的後果來刺激經營者行為。如股東通過大量拋售股票來解除代理關係,以取得經營者對企業經營狀況的關注;再如組織機制,即通過股東大會及董事會舉手表決來罷免經營者,主動解除與經營者之間的代理關係;同時人才市場機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通過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價值的體現,來驅使企業經營者的自重自強,培育良好的企業家形象。

  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是有效實施會計控制的保證。企業應根據會計控制的要求實行縱向授權制,股東大會給董事會授權,董事會給董事長、總經理授權,形成嚴格的內部監督體系,建立健全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劃分董事會和經理班子等各級管理機構間的責許可權,譬如對於決策上出現的失誤,應當追究董事會的責任,而在執行上出現的問題追究經理班子的責任。經理班子要將經營目標細化,與董事會簽訂經營目標責任書,以作為獎勵依據等。同時,要適應中國國情,努力探索處理好新三會和老三會關係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吸收社會上的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進入董事會,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此外,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財務會計法規制度,為出資者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力進行專門監督提供保證。

  第二層次,是出資者的外部控制,包括對經營者,以及企業內部會計審計系統的控制,如監事會制度和財務總監製度等。監事會制度是對試行兩年來的稽察特派員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也是對出資者會計控制工作的總結提高和昇華。監事會以會計控制***財務監督***為核心,通過查賬,對企業財務活動和經營管理進行全面監督,確保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

  犯。當然這裡的監事會不同於19xx年《公司法》中規定的“監事會”概念。監事會制度具有獨立性、公正性、權威性、專業性、經常性和廉潔性等特徵。《公司法》中的監事會,主要在企業內部產生,雖然也有少數由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委派的兼職監事參加,但沒有改變監事會成員受聘於董事會或總經理的現實。這種監事會組織制度內部化,無法克服或根治“內部人控制”現象,所有者缺位問題似乎更突出了,致使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建立和完善政府外派監事會制度,就是針對這一矛盾、解決這一問題提出的。從嚴格意義上講,實行監事會制度使圍繞國有資產管理的會計控制工作在方式、內容、手段和措施等方面進一步符合我國國情,進一步同國際慣例接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探索公有制為主體的國有資產監督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制度創新。

  從委託代理角度分析出資者的會計控制,我們認為監事會制度在今後的監督實踐中仍需不斷探索完善。當前,則必須認真研究並亟待解決以下問題:***1***監事會人員組成和高效工作問題;***2***對國企進行監督評價的標準體系問題;***3***如何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問題。《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明確規定,監事會監督屬於事後監督範疇,其目的是為了做到政企分開,避免由於監事會監督而成為企業的新婆婆,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從產權理論上講,出資者對經營者的監督不可能僅僅停留在事後監督一個環節上,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必須體現出資者的意志和利益,這是任何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下的企業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新《會計法》從會計控制角度強化了對企業的經營、財務、資金等各項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督,體現了所有者的意願,維護了出資者權益。如何在監事會監督檢查中處理好這些問題,還有待於今後在監督實務中摸索,以期降低監督成本,提高監督質量。 財務總監製度則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憑藉其對國有企業的絕對控股***或者控制***地位,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直接派出財務總監的一種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從產權角度看,這一制度實際上是一種以產權約束為核心的會計控制。它在解決現階段國有企業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和“產權約束軟化”問題上具有積極意義。現在有一種意見認為,財務總監製度涵蓋和擴充套件了總會計師制度,因此在實施財務總監製度的企業裡一般可不再設立總會計師。對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能這

  樣簡單地去認識。財務總監委派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董事會委派的,並具有經營管理權,一種是由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或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委派,專門從事財務監督***會計控制***工作。由於委派機構不同,工作職責不同等原因,目前財務總監製度亟需完善。我的看法是,明確財務總監統一由國資部門委派,總會計師制度不但不能取消反而還要增強。即通過明確兩者的職責,在企業管理中發揮他們各自的積極作用。具體理由有二個,一是《會計法》的要求。新《會計法》第36條規定:“國有的和國有資產佔控投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定總會計師。”由原《會計法》的“可以”改為“必須”,總會計師的重要性得到了法律強調,為會計控制建設明確了具體方向。二是職責作用的要求。總會計師的職責作用不同於財務總監。現在一些地方和企業,這兩種職責作用經常混淆,需要澄清。就國有企業而言,財務總監是由國資部門派駐企業,對企業經營者依法進行監督與約束的代表,而總會計師則是企業經營管理班子的一員,是財務總監的監督物件之一,兩者的地位與職責不一樣,因此,財務總監不能取代總會計師的職責。

  第三層次,會計審計系統對企業業務組織系統的控制。從競爭的角度分析,會計人員必須積極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充分行使理財自主權。即,會計審計系統應將主要精力用於對企業業務經營活動的會計控制,這也是新《會計法》所要求的,《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即要求單位負責人對法律負責、單位其他人對單位負責人負責。企業會計審計部門具有對經營者的建議權,但不應具有監督權,這與現代監督理論是一致的。根據委託代理理論,監督者與被監督者應該沒有利益關係,監督者在人事上、經濟上應獨立於被監督者。另外,應遵循順向監督原則,監督者

  只能來自於被監督者的上級或同級以上其他獨立的第三者。經濟控制論認為,會計是企業經營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會計人員在經營者的領導下,以財務資訊的形式服務並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會計人員在組織上、經濟上依賴於經營者。讓會計人員監督其上級——經營者,這顯然不符合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分離的原則,而且也不符合順向監督的原則。可以明確地說,日常會計控制只是企業內部對自身經濟活動進行自上而下或自我監督約束的一種內部監督,並不具備監督經營者的職能。要扭轉會計資訊失真、國有資產流失、內部人控制的局面,應通過健全對會計的約束機制,強化外部力量對會計的監督,而不是要求會計來監督經營者。因為經營者對出資人利益的侵害,要通過一定的財務活動來進行,在會計上必然有所反映。如果對會計的監督到位,經營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會暴露無遺。

  三、結束語

  事實表明,目前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指望企業會計人員採取內部監督與控制的形式是不可能解決的,因為這既不符合委託代理理論,也與管理學的基本原理相悖。一方面,會計人員作為一種“內部人角色”,往往易陷入“內部人控制”之泥潭;另一方面,作為被領導者去監督領導者,在事實上難以持久,有悖管理科學之精髓。同樣,由於我國中介監督機制尚不健全,完全信賴於註冊會計師等的中介監督也不具現實性。因此,結合企業內部與外部的會計環境,從廣義角度探討會計控制的方法與手段,是符合當前我國的具體國情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最後,應當明確的是,會計控制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其本身就處在不斷髮展變化之中,那種用靜態的眼光看會計控制,並將其侷限於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思維是與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的。在21世紀的新經濟時代,會計控制的內涵與外延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過去無法控制的或者未加考慮的會計控制目標,現在需要加以考慮;電子商務、無紙化會計的出現,違法者作案技巧提高,隱蔽性增強等,都給企業會計控制提出了新的課題,需要我們去不斷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廷.新修訂的《會計法》所實現的若干重要突破.會計研究,20xx;1

  2、閻達五,宋建波.雙元控制主體構架下現代企業會計控制的新思路.會計研究,20xx;3

  3、湯谷良.財務控制新論.會計研究,20xx;3

  4、吳水澎等.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會計研究,20xx;5

  5、於長春,伍中信.彌補國有企業出資人財務監督缺位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xx;6

  6、楊照華.會計法治與市場經濟.會計研究,20xx;7

  7、杜濱,李若山.企業內部控制與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財務與會計,20xx;4

  8、內部控制結構:概念.審計研究資料,1997;12

  9、內部控制結構:控制風險評估.審計研究資料,1997;12

  10、高建兵.委託代理關係與會計控制權淺論.財會月刊,20xx;4

  11、劉偉,李風聖.產權通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2、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