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會計職稱論文發表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企事業、機關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關於戰略管理會計基本架構的思考

  戰略 管理 會計就是以戰略管理為服務物件而建立的數量化體系,它有兩個涵義,一是數量化體系,二是為戰略管理服務。所謂數量化體系是指建立一套定量的指標體系,通過這些指標體系將企業的各項管理物件、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表現出來,建立企業的數量化,使與管理相關的事項都做到心中有數。所謂為戰略管理服務是指數量化體系的建立是以戰略管理為基礎,數量化指標的建立和監控是為戰略管理服務的,戰略管理需要什麼資料,數量化體系中就要建立什麼指標,提供什麼樣的指標,一切以戰略管理的需要為準。所以,要分析戰略管理會計基本架構,首先要分析戰略管理的基本架構,為數量化體系的建立確定一個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分析與之配合的數量化體系的基本架構。

  一、戰略管理基本架構

  企業管理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做正確的事”,二是“正確地做事”。企業戰略主要解決做正確的事這個問題;企業管理機制主要是解決如何正確地做事。企業戰略固然是重要的,如果未能做正確的事,則企業的一切都是空談。所以,企業要成功,既要保證選擇正確的事,又要按正確的方法來做事。也就是說,企業既要有正確的戰略規劃,又要有支援這種戰略規劃的管理機制。

  戰略管理就是將戰略規劃與管理機制融為一體的一種管理思想,它首先確定企業的戰略規劃,然後,根據企業的戰略規劃來建立和調整管理機制,形成以戰略規劃為統帥,完全支援戰略規劃,以戰略目標的實現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機制。戰略規劃統帥管理機制,管理機制支援戰略規劃。

  1.戰略規劃:分析外部 環境和內部資源及能力,確定企業總體戰略、業務單元戰略和職能戰略。

  2.戰略導向治理結構設計: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治理結構進行改造,使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戰略相適應。

  3.戰略導向流程再造:以戰略規劃為統帥,構建企業的價值鏈,在價值鏈中營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流程再造。

  4.戰略導向 組織再造:以戰略規劃為基礎,並結合流程再造的要求,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重新設計。

  5.戰略導向崗位設計:在流程再造和組織再造之後,對企業的崗位重新進行設計,根據戰略規劃的需要來確定各個崗位的作業內容、作業程式和作業方法。

  6.業績評價設計:在治理結構再造、流程再造、組織再造和崗位設計的基礎上,設計針對每個組織和每個崗位的數量化業績評價指標,發揮業績評價的導向作用。

  7.戰略導向激勵機制設計:以業績評價體系為基礎,設計以業績為主要付酬因素的激勵機制體系,使各個組織和各個崗位所得報酬與它們的貢獻相一致。

  二、與戰略管理相配合的數量化體系的總體設計

  戰略管理基本架構為我們構建為之服務的數量化體系提供了基本思路。為了建立與這配合的數量化體系,我們對這一管理模式作如下調整:

  1.將戰略規劃分解為兩個部分,一是資源,也就是外部戰略環境和內部戰略環境;二是戰略選擇,包括公司戰略、業務單元戰略和職能戰略及支援上述戰略的戰略投資專案。

  2.將公司治理、公司組織、業務流程和崗位設計歸結為內部過程,也就是將資源轉化為產出的過程。

  3.業績評價反映的是各管理主體的產出,也就是各管理主體將資源通過內部過程所產生的結果。

  4.激勵機制就是以各管理主體的貢獻為基礎,以數量化業績評價為基礎的分配機制。所以,企業是通過內部過程將資源轉換為產出***業績***的機制。

  根據這一模式,與戰略管理模式相匹配的數量化體系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戰略環境數量化體系:用定量指標將各種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表現出來。

  2.戰略選擇數量化體系:用定量指標將戰略選擇表現出來。

  3.內部過程數量化體系:用定量指標將內部過程表現出來。

  4.業績評價數量化體系:用定量指標將各管理主體的業績表現出來。

  5.激勵機制數量化體系:用定量指標將激勵機制表現出來。

  三、戰略環境數量化體系

  企業戰略環境是指對當前企業經營與前途具有戰略性影響的變數,它包括外部戰略環境和內部戰略環境。

  ***一***外部戰略環境數量化體系

  按照戰略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層級不同,外部戰略環境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般戰略環境、產業戰略環境和企業戰略環境,它們各自的含義如下:

  一般戰略環境:無論其產業分佈如何,對所有企業都會產生影響的重大環境因素。這些因素的影響沒有產業特性,它對一定範圍內的所有企業都會產生影響。

  產業戰略環境 :產業戰略環境是比一般戰略環境更有直接影響的環境因素,它的特點是對產業內的所有企業都有影響,但對產業外的企業幾乎沒有影響。企業只要處於某一產業內,基本上難以避免產業環境的影響。

  企業戰略環境:對特定企業重大影響的外部環境因素,是特定企業最直接的外部戰略環境。一般來說,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特別戰略環境因素。

  1.一般戰略環境數量化指標

  ***1***巨集觀經濟環境:包括GNP的變化;利率;通貨膨脹率;工資/物價控制;可任意支配收入;產業結構和市場總需求狀況。

  ***2***政治環境:包括政府的穩定性;特殊經濟政策;反托拉斯立法;環保立法;外貿立法;就業立法。

  ***3***社會文化環境:包括生活方式;就業預期;保護消費者運動;結婚率;人口增長率;人口年齡分析;人口遷移;文化及亞文化。

  ***4***技術環境:包括國家研究開發支出;科技研究重點;專利保護;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商品化。

  2.產業環境數量化體系

  產業戰略環境往往決定該產業的競爭方式和利潤前景,對於那些毫無吸引力的產業,最好的公司也難以獲得滿意的利潤;相反,有吸引力的產業中,弱小的公司也能獲得較好的經營業績。產業戰略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產業經濟特性:市場規模;市場增長率;生產力過剩或緊缺;產業盈利水平;進入退出障礙;產品標準化程度;技術變革迅速;資本條件;垂直一體化程度;規模經濟;產品革新速度。

  ***2***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與技術相關的成功因素;與製造相關的成功因素;與分銷相關的成功因素;與市場營銷相關的成功因素;與技能相關的成功因素;其他成功因素。

  ***3***產業生命週期: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4***產業變革驅動因素:產業長期增長率變化;產品使用方式變化;產品革新;技術創新;營銷革新;廠商進入或退出;技術擴散;產業全球化;成本和效率變化;購買者偏好變化;社會關注焦點轉移、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變化。

  3.企業戰略環境

  ***1***特定市場競爭結構:現有競爭者各自的市場佔有率;潛在的加入者;代用品的威脅;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供應者討價還價能力。

  ***2***主要競爭者產業關鍵成功因素狀況:與技術相關的關鍵成功因素狀況;與製造相關性的關鍵成功因素狀況;與分銷相關的關鍵成功因素狀況;與市場營銷相關的關鍵成功因素狀況;與技能相關的關鍵成功因素狀況;其他關鍵成功因素狀況。

  ***3***主要競爭者核心競爭力:用指標將主要競爭者的核心競爭力反映出來,並予以跟蹤。

  4.外部戰略環境綜合評價

  將三層次的外部環境因素進行總結,確定外部機會和挑戰,並用評分的方法予以數量化評價。

  ***二***內部戰略環境數量化體系

  內部戰略環境主要是企業內部資源,表示企業能有什麼。內部戰略環境數量化體系就是要用一系列的指標體系將這些資源反映出來,並予以跟蹤。

  1.實物資源

  ***1***生產經營場所:生產經營場所的數量、質量和狀態。

  ***2***經營裝置:主要經營裝置的數量、質量和狀態。

  ***3***能源:控制能源和數量、質量和狀態。

  ***4***礦產資源:控制礦產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狀態。

  2.財務資源

  ***1***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現金淨流量。

  ***2***再籌資能力: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本利潤率。

  3.技術資源

  ***1***專利技術:專利技術數量和等級。

  ***2***非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數量和等級。

  ***3***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

  4.人力資源

  ***1***全部人力資源:全部人力資源數量、全部人力資源質量結。

  ***2***核心人力資源:核心人力資源數量、核心人力資源質量結構。

  5.社會資源

  ***1***企業知名度:業內知名度;大眾知名度。

  ***2***企業美譽度:業內美譽度;大眾美譽度。

  ***3***企業重要度:行業排名名次;地區排名名次。

  6.內部環境綜合評價

  將五方面的內部環境因素進行總結,確定內部優勢和劣勢,並用評分的方法予以數量化評價。

  ***三***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綜合評價

  將外部機會與挑戰及內部優勢和劣勢綜合起來,進行SWOT分析做出環境因素的綜合數量化評價。

  四、戰略選擇數量化體系

  ***一***公司戰略選擇

  1.公司願景:在定性描述的基礎上,以定量指標將公司願景表現出來。

  2.公司目標:用數量化指標體系將公司目標體系表現出來,形成目標指標體系。

  3.公司產業組合:用數量化指標將各產業在公司全部產業中的地位表現出來,如營業收入比例、利潤比例和資產比例等。

  ***二***業務單元戰略選擇

  1.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業務單元所選定的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2.競爭戰略:將業務單元所選定的競爭戰略用數量化指標表現出來。

  3.核心競爭力:用數量化指標將業務單元所選定的核心競爭力表現出來。

  ***三***職能戰略

  1.企業文化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文化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2.企業營銷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營銷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3.企業品牌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品牌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4.企業產品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產品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5.企業技術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技術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6.企業物流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物流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7.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8.企業財務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財務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9.企業成本戰略目標:用數量化指標將企業成本戰略目標表現出來。

  五、內部過程數量化體系

  ***一***公司治理數量化體系

  1.股東結構:用數量化指標將公司的產權結構表現出來。

  2.經營者綜合結構:用數量化指標將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班子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性格結構及產業資歷結構表現出來。

  3.董事會數量化體系:董事會結構***用數量化指標將董事會的內外部成員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性格結構及產業資歷結構表現出來***;董事會開會次數;董事會成員到會率;董事會表決率;董事會決策正確率;董事會提案通過率;董事會規範運作指數。

  4.監事會數量化體系:監事會結構***用數量化指標將監事會的內外部成員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性格結構及產業資歷結構表現出來***;監事會開會次數;監事會成員到會率;監事會表決率;監事會決策正確率;監事會提案通過率;監事會規範運作指數。

  5.經理班子數量化體系:經理班子結構***用數量化指標將經理班子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性格結構及產業資歷結構表現出來***;經理班子開會次數;經理班子成員到會率;經理班子決策正確率;經理班子提案通過率;經理班子規範運作指數。

  ***二***公司組織數量化體系

  1.管理層次:組織層級;領導層級。

  2.管理幅度:高層管理幅度;中層管理幅度;基層管理幅度。

  3.副職配置:高層副職指數;中層副職指數;基層副職指數。

  4.功能作業分解:功能分解率;作業分解率。

  5.關鍵功能設定:關鍵功能指數;關鍵作業指數。

  6.集權程度:企業整體集權指數;單位***部門***集權指數。

  7.專業化程度:單位***部門***專業化指數;崗位專業化指數。

  8.規範化程度:功能規範化指數;作業規範化指數。

  ***三***業務流程數量化體系

  1.價值鏈

  ***1***價值鏈寬廣度:企業價值鏈寬度***企業產業種類數量***;企業價值鏈長度指數***某一產業中企業價值鏈基本功能數與產業鏈基本功能數之比***。

  ***2***價值鏈成本結構:基本功能成本結構;支援功能成本結構;全價值鏈成本結構。

  ***3***價值鏈資產結構:基本功能資產結構;支援功能資產結構;全價值鏈資產結構。

  ***4***價值鏈人力資源結構:基本功能人力資源結構;支援功能人力資源結構;全價值鏈人力資源結構。

  2.基本流程

  ***1***原材料儲運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2***生產製造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產品基礎資料、工藝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製造質量穩定性;製造流程彈性;交貨可靠性;交貨速度***。

  ***3***產成品儲運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工作質量穩定性;流程彈性;交貨可靠性;交貨速度***。

  ***4***營銷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5***服務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3.支援流程

  ***1***戰略規劃流程: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2***行政管理流程: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3***企業文化建設流程: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4***會計流程: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5***財務流程: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6***人力資源管理流程: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7***採購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比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8***技術開發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9***裝置管理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10***安全管理流程:流程中的基礎資料;流程中的數量化決策模型;流程人力資源配置;流程物力資源配置;流程成本費用;流程工作數量和質量。

  ***四***崗位設計數量化體系

  1.崗位調查分析數量化體系崗位各類工時消耗;崗位勞動強度;崗位工作環境相關資料***空氣流速、噪音等級、粉塵等級、有毒物質等級、高空等級等等***;員工要求相關資料***學歷、資歷、身體狀況等等***。

  2.崗位設計數量化體系作業工時定額率;作業消耗定額率;作業標準化率;作業結果數量化率;作業資訊化率;崗位豐富化指數。

  3.崗位評價數量化體系在崗位評價中,將勞動業績、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環境和社會心理因素一般分為五個方面22個指標。

  ***1***勞動技能:技術知識要求;操作複雜程度;看管裝置複雜程度;產品品種與質量要求的程度;處理預防事故複雜程度。

  ***2***勞動業績:質量業績;產量業績;看管業績;安全業績;消耗業績;管理業績。

  ***3***勞動強度:體力勞動強度;工時利用率;勞動姿勢;勞動緊張程度;工作班制。

  ***4***勞動環境:粉塵危害程度;高溫危害程度;輻射熱危害程度;噪聲危害程度;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

  ***5***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採用人員流向指標。人員流向屬於心理因素,它是由於崗位的工作性質和地位對職工在社會心理方面產生的影響而形成人員流動的趨勢。

  ***6***崗位係數:以每個崗位為物件,按上述五個方面22個指標分別做出評價之後,將評價結果綜合起來,就是崗位係數,它既表示崗位的主要性,也表示崗位的難度和複雜性。

  六、業績評價數量化體系

  ***一***高層業績評價

  1.管理結果數量化:就是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的經營結果用數量化的指標體系反映出來。很顯然,不同的公司戰略,會有不同的要求,從而也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管理結果數量化實際上是通過企業整體預算來實現的,預算值就是整體管理結果的要求值,預算執行結果就是整體管理結果的實際值。

  2.管理過程數量化:通過數量化的指標,將企業整體狀況表現出來。根據企業整體管理的內容,整體管理過程指標包括總體戰略管理過程指標、企來治理過程指標和組織管理過程指標。

  ***二***中層業績評價

  1.單位管理結果數量化:就是用數量化指標將單位的管理結果表現出來。事實上,管理結果的數量化是通過單位預算實現的,單位預算中的預算值就是管理結果的要求值,預算執行結果就是管理結果的實際值。不同的單位會有不同的管理結果指標,同一單位在不同戰略指導下,也會有不同的管理結果指標。

  2.單位管理過程數量化:單位管理過程數量化就是通過一些指標,將單位的管理狀況表現出來,不同的單位其管理過程的組成內容不同,對這些過程進行數量化的指標也會不同。一般來說,要根據單位的戰略選擇,對於重要的管理過程採用數量化指標來反映,並根據這些指標進行動態監控。

  ***三***普通員工業績評價

  1.崗位作業結果數量化

  崗位作業結果數量化,就是用一些數量化指標將各個崗位的作業結果反映出來。崗位作業結果數量化指標設計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數量化指標要與崗位功能相匹配:數量化指標要體現崗位功能,讓指標促使崗位功能的實現,不能設定影響崗位功能發揮的數量化指標。

  ***2***全面考慮突出重點。對崗位業績的評價要考慮到員工作業的各個方面,但又必須突出重點,以崗位功能確定主要數量化指標和輔助數量化指標。一般來說,每個崗位作業結果數量化指標都應該包括作業數量指標、作業質量指標和作業消耗指標三個方面,而作業數量指標和作業質量指標是主要指標,作業消耗指標是輔助指標。

  ***3***分類設定。由於基本作業、輔助作業的創新作業是不同性質的作業,基本作業是完成本崗位功能所必須完成的作業,這些作業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崗位的功能就完成越好;輔助作業是與崗位的功能相關但不是完成本崗位功能所必須的作業,輔助作業雖然不是完成本崗位功能所必須的作業,但絕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完成的作業;創新作業是員工對現實的一種超越。所以,對上述三類作業要分別設定數量化指標。

  2.崗位作業過程數量化

  崗位作業過程數量化就是以數量化指標來反映崗位作業過程。我們提出崗位作業過程要素計分的辦法,即對崗位作業過程的具體內容進行計分。計分的具體辦法如下:

  ***1***設定一個總分值,一般定為100分。

  ***2***根據每項作業要求的重要性,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它們之和是設定的總分,即100分。

  ***3***評價人員定期按如下公式計算崗位作業過程相符程度:

  C=***100-D÷T***×100%式中,C表示崗位作業過程相符程度,D表示評價期扣分總數,T表示評價期的天數。

  七、激勵機制數量化體系

  ***一***企業激勵機制總體狀況

  薪酬總額;人均薪酬額;薪酬水平***人均薪酬在當地的排名或行業內的排名***;薪酬分配比率***薪酬總額佔增值總額的比例***;薪酬彈性率***彈性薪酬額佔全部薪酬額的比例***;薪酬長期率***長期薪酬額佔全部薪酬額的比例***;非金錢激勵人次數;非金錢激勵員工比率。

  ***二***經營者激勵數量化體系

  經營者薪酬總額;經營者人均薪酬額;經營者薪酬水平***經營者人均薪酬在當地的排名或行業內的排名***;經營者薪酬比率***經營者薪酬總額佔企業全部薪酬的比例***;經營者薪酬彈性率***經營者彈性薪酬額佔經營者全部薪酬額的比例***;經營者薪酬長期率***經營者長期薪酬額佔經營者全部薪酬額的比例***。

  ***三***管理者激勵數量化體系

  管理者薪酬總額;管理者人均薪酬額;管理者薪酬水平***管理者人均薪酬在當地的排名或行業內的排名***;管理者薪酬比率***管理者薪酬總額佔企業全部薪酬的比例***;管理者薪酬彈性率***管理者彈性薪酬額佔管理者全部薪酬額的比例***;管理者薪酬長期率***管理者長期薪酬額佔管理者全部薪酬額的比例***;非金錢激勵管理者人次數;非金錢激勵管理者比率。

  ***四***員工激勵數量化體系

  普通員工薪酬總額;普通員工人均薪酬額;普通員工薪酬水平***普通員工人均薪酬在當地的排名或行業內的排名***;普通員工薪酬比率***普通員工薪酬總額佔全部薪酬的比例***;普通員工薪酬彈性率***普通員工彈性薪酬額佔普通員工全部薪酬額的比例***;普通員工薪酬長期率***普通員工長期薪酬額佔普通員工全部薪酬額的比例***;非金錢激勵普通員工人次數;非金錢激勵普通員工比率。

  「參考文獻」

  1.鄭石橋:論企業的戰略型管理統計[J],上海統計,2002.1

  2.鄭石橋:《戰略管理》[M],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年

  3.胡玉明:21世紀管理會計主題的轉變:從企業價值增值到企業核心能力培植[J/OL],中華財會網***

  4.楊風清:戰略管理與戰略管理會計研究[J/OL],2002-01-18

  5.鄧厚平:戰略管理會計研究[D],新疆財經學院碩士論文,2002年

  篇二

  新世紀會計的發展趨勢

  21世紀,是發展知識經濟的時代,是高科技大發展和經濟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時代,這種大環境,將推動會計發生相應的重大發展。

  一、會計的歷史定位

  1、會計具有重要地位

  一般人認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工作廣泛運用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替了會計人員的手工勞動,不需要現在這麼多的會計人員,這些多餘的會計人員,應從會計的核算工作轉向會計的管理工作,提高會計工作的水平,更好地為發展經濟服務。在這種條件下,會計更重要。

  同時,也有人認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工作廣泛運用電子技術,取代了會計核算工作,解放了會計人員的手工操作,使會計人員面臨著失業的危險。由於使用電子計算機而使會計核算發生了變化,會計工作是否不重要了,會計人員是否會失業?

  會計是千秋大業,凡有經濟活動的地方,都需要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使用計算機進行核算只是改變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變核算的內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內容範圍擴大了,要求提高了,資訊需要加強了。更需要在新的條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對經濟進行會計核算。所以,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

  在會計工作中,由於使用計算機而富餘的會計人員,不是無事可幹而失業,而是要不失時機地轉向會計的管理工作。當會計核算工作由於使用電子計算機而發生變化時,會計人員一方面應拓寬會計核算範圍和深化會計核算工作,另一方面應將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於會計管理工作中,用知識進行管理,使會計管理工作達到現代化的水平。會計核算工作的變化,是會計工作進入新階段的機遇,是發揮會計工作作用的新起點。

  2、會計的重心在管理

  會計工作不等同於會計核算工作,它包括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管理工作兩個方面。

  會計是否有管理職能,還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會計就是會計核算,不是算帳,就是一個會計資訊系統,不具有管理職能。

  在現代經濟條件下,會計是否具有管理職能,要從會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出發,即從會計工作總體出發,要從客觀的條件和要求出發來分析。會計具有管理職能,是因為:***1***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越發展,越需要會計對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正確處理各方面的經濟關係。***2***企業、事業等單位管理的需要。企業、事業等單位要進行現代化管理,需要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利用所掌握的資訊,對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便促進本單位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3***上層建築的需要。體現上層建築要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是: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監督就是一種管理活動。***4***會計工作現代化的需要。會計工作逐步實現現代化,特別是逐步實現會計工作電算化,把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手工計算中解放出來,有條件並需要會計人員大量從事管理工作。***5***會計學科分類的要求。國家教委制定的學科分類,已將會計學從屬於經濟學改為屬於管理學中的一門學科,從而確定了會計學的管理性質。

  會計管理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會計管理的任務,在於通過對經濟活動的會計管理,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營決策和做好財務決策,編制財務計劃並組織財務活動,控制消耗並監督企業經濟行為,檢查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和遵紀守法情況,考核經營業績,分析執行情況,挖掘潛力,提出措施,以便促進企業、事業等單位提高經濟效益。

  3、建立管理型會計模式

  在發展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會計管理為核心的會計模式。人類社會進入以知識為特徵的經濟發展階段,將使市場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一個開放系統,需要建立面向市場的會計模式:企業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要強化內部管理,嚴格監督,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相應地需要建立強化會計管理的會計模式;政府部門通過經濟政策、經濟法規和經濟槓桿等,對企業進行調節和規範經營活動,而不是直接干預企業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地需要建立巨集觀調控與微觀自主相協調的會計模式;企業要進入世界大市場,參與國際流通,發展國際間的經濟、貿易和技術交往,相應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場、面向國際的知識管理型的企業會計模式。管理型會計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調控型的會計組織系統;建立開放型的會計資訊系統;建立知識型的會計管理系統;建立服務型的會計市場系統;建立競爭型的人才系統。

  4、會計要逐步實現現代化

  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然各行各業都要實現現代化,其中也包括會計工作要實現現代化。會計現代化是指廣泛、系統地運用先進、科學、規範的會計理論、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所進行的會計工作。會計工作現代化包括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方法現代化、會計手段現代化和會計組織現代化。

  中國的會計工作進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開的全國會計工作會議暨全國會計工作“雙先”表彰大會,提出要努力使會計工作向經營管理型發展,要努力學習和運用現代會計管理方法,逐步實現我國會計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現代化。1995年10月召開的第四次全國會計工作會議,在全面總結“八五”期間會計工作取得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明確了未來15年會計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和方向。1995年12月15日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在“九五”期間,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再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會計模式,實現會計的現代化、法制化。”會計工作要實現現代化,是適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的。

  會計工作現代化是一個過程,是會計發展的方向。會計工作要實現現代化,其要求是會計工作要達到先進性、規範性、科學性和國際性;會計工作規範性是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的基礎,科學性是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先進性是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的最高要求,國際性是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的最終要求。

  二、會計核算向多方面、高質量方向發展

  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將促進會計核算向多方面、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1、會計核算集中化

  經濟全球化使企業的發展與國內外的各個方面發生著緊密的聯絡,相應需要會計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會計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統一制定、分級管理,對經濟活動的核算,要集中全面決算、分級輔助核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制定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企業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可以制定本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

  企業特別是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對經濟活動的核算要集中、全面決算,統一、全面核算資金、銷售、成本和利潤,以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和提高市場的競爭力;而對企業集團內部的各級單位實行分級輔助核算,分別核算本單位內部的資金、銷售、成本和利潤,以調動企業內部各方面和人員的積極性。

  對小企業,有的可以實行獨立會計核算;有的可以實行代理記帳,由代理記帳的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公司等***實行集中核算、全面決算,被代理記帳的單位進行輔助核算。

  2、會計核算資訊化

  會計核算是一個開放型的資訊系統。會計核算的內容是開放的,提供會計資訊是開放的,會計資訊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係是開放的。會計核算過程是資訊的輸人、加工、整理、傳遞、貯存和輸出的過程;是通過資訊發生著與國內外各企業、事業等單位各個方面的經濟與技術的聯絡,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是通過資訊溝通、處理與國內外各企業、事業、社會組織、國家機構和社會人士等各個方面的經濟、技術與行政的關係,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維護各方面的經濟利益。會計核算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網路進行的,通過網路生成和傳遞各種會計資訊。

  會計資訊的重要性,要求會計核算生成和提供的會計資訊是真實的、全面的、有用的和及時的。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是提供的資訊能如實反映客觀存在的經濟活動,不弄虛作假;會計資訊的全面性,是提供的資訊能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會計資訊的有用性,是提供的資訊能為國家、社會和個人進行決策和評估判斷作為可靠的依據;會計資訊的及時性,是提供的資訊能按照時間的要求及時提出。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是開放的,既要向國家和社會其他各方面披露會計資訊,又要向本單位內部全體員工和其他職能部門披露會計資訊,實現財務公開。

  3、會計核算規範化

  會計核算內容的擴大、複雜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規範化。會計核算規範化,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為進行會計核算而採用具有標準性、統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徑。會計核算規範化要求:標準性,會計核算按確定的準則或依據、程式、格式、要求等進行;統一性,會計核算按有關的規定在一定範圍內實行;一致性,會計核算按已有的規定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實施應是相同的。應該說明,會計核算規範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對會計核算的規定,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可以作相應的調整,或修改或充實,使其更符合規範的要求。

  在會計核算規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實行。《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4、會計核算法制化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依法治國當然包括依法治理會計工作,會計核算要法制化。會計核算法制化是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僅要依據會計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度來進行會計核算工作,也要依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度中有關會計的規定來進行會計核算工作,還包括依據會計法規制定的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本單位依據法律規定做出的決定、指示等。會計工作的法制化,是要求會計核算工作的全部和全過程都要依法進行。會計核算法制化的基本特徵是會計核算工作依法進行的全面性和強制性。

  會計核算法制化不僅要求企業、事業等單位依法組織和考核會計核算工作,還要求會計工作的管理部門依法管理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核算法制化需要建立、健全會計法規體系。

  5、會計核算國際化

  會計有中國特色,同時,隨著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先進技術和裝置,利用外資,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引進管理技術,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等,會計核算也要國際化。會計核算國際化是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為完成會計核算任務而採用具有國際的相應性、規範性、可比性和適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徑。其要求是:國際相應性,會計工作採用了相應的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和要求;國際規範性,會計工作的組織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國際適用性,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和所採用的方法在國際上普遍適用。應該指出,會計工作具有國際性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通過借鑑、協調和統一來達到。會計核算國際化是與國際會計協調的過程。會計核算與國際會計協調的內容,是與國際會計通行規則***主要是國際會計準則***相協調;同時,還有與國際會計慣例、會計職業道德,某些地區的國家集團會計規範***如歐洲聯盟公司法協調指令中有關會計的指令***,其他主要國家的會計準則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等相協調。

  三、會計管理向全方位、知識管理方向發展

  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將促進會計管理***財務管理***向全方位、知識管理的方向發展。

  1、會計系統重視系統管理

  會計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結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會計系統既是一個封閉系統,又是一個開放系統,它的執行受系統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會計管理要重視系統管理,即對會計系統的整體進行全面管理。系統因客體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子系統,對子系統也要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進行系統管理,如對成本系統的管理,對資金的系統管理。會計系統因管理條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環節的系統管理。它包括會計預測、會計決策、財務計劃、會計控制、會計檢查、會計考核和會計分析,而形成會計管理體系。這種立足管理環節的系統管理,也就是全過程管理。

  會計重視系統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時,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點管理,即管理中心——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業,因客觀條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應會計管理的中心也不同;有的企業以成本管理為中心,有的企業以資金管理為中心,有的企業以銷售管理為中心。

  2、會計管理重視人本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是經濟實力、科技進步和管理水平的競爭,而這些競爭最終又是人才的競爭。重視對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為本的管理是要重視對人的培養。會計管理重視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培養競爭性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並創造條件調動其創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視會計人才的管理,培養競爭性的會計人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競爭性人才是創新人才。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的發展不斷地創新,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理論,以及各種創新的相互結合。只有持續創新和全面創新,才能保持經濟的不斷髮展。發展知識經濟,需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特點是:創新性、全面性、專業性、複合性、適應性、優異性。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既包括在工作中培養,也包括在學校培養。

  3、會計管理重視戰略管理

  現代企業管理的最顯著特徵,是加強發展戰略研究,實施戰略管理。企業要適應市場,制定和實施明確的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市場營銷戰略,並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依據企業的戰略,相應要研究會計戰略。會計管理重視戰略管理就是重視財務戰略管理。財務戰略是指對影響企業全域性,重大、長遠的財務活動進行的決策。企業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戰略的中心。

  財務戰略分公司財務戰略和事業部財務戰略。財務戰略按其內容分為資金戰略、成本戰略、利潤戰略和競爭財務戰略。財務戰略管理是對財務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的過程。它包括戰略預測、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等。加強財務戰略管理,落實戰略目標,制定實施的方針、計劃、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驟,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

  4、會計管理重視無形資產管理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從對有形資產管理轉而重點對無形資產進行管理。由於投資“無形化”,使企業形成大量無形資產,而這些無形資產主要表現為智慧財產權和人力資源。因而,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實際是對智慧財產權和人力資源的管理。智慧財產權是指從事智力創造性活動取得成果後依法享有的一種無形的財產權。它包括工業產權和著作權兩大部分。工業產權由發現權、發明權、商標權、專利權等構成。

  對無形資產進行管理,企業要以戰略的眼光開發無形資產,擴大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企業開發無形資產除引入無形資產外,主要是自創無形資產。自創無形資產是指自行設計、申請或接受授權等非轉讓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它包括:專利權,如企業發明創造的科研成果;非專利技術,如技術祕密、管理技術、銷售網路等;商標權,如申請註冊商標,創造馳名商標;著作權,如出版的著作、設計的軟體等;土地使用權;商譽,如培育企業形象等。

  5、會計管理重視內部管理

  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需要重視內部管理。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滿足企業內部經濟機制的需要,建立企業會計管理系統。企業會計管理系統,包括開展會計預測、會計決策、財務計劃、會計控制、會計檢查、會計考核和會計分析等工作,以便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過程的管理。

  企業內部會計管理要以責任會計為主要形式,加強對資產、資金、成本和利潤的管理,而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實行目標管理,以利潤目標為牽頭,或以成本目標牽頭,做到目標明確、責任落實、考核嚴格、獎罰分明。在企業會計管理中,要積極推行各種會計現代管理方法。

  企業內部會計管理要使會計監督制度化。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違反會計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正確處理與註冊會計師審計,與外部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對單位監督的關係。會計監督與法律規範相結合。

  會計監督的內容主要是:監督會計資訊的真實性;監督會計資訊的合法性;監督企業的經理、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的貪汙、腐化和鋪張浪費行為。

  6、會計管理重視知識管理

  在發展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管理的核心在於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包括兩個方面:對知識進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識進行管理。

  對知識進行管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濟效益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知識和創新,知識可以低成本地不斷複製和遞增報酬,使經濟增長方式不再是資源依賴型而是知識型;企業要追求適應經濟效益,把知識應用於生產過程中,使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生產力,而其中心環節是創新,離開技術創新就很難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因而企業將更重視知識和創新,重視知識的生產。對知識的生產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投入。管理者用知識進行管理,即會計管理知識化。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已從產品競爭、服務競爭延伸到知識競爭,表現為工作中的創新和實驗室的創新。只有具備更多知識的企業,才能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勝者。使企業的成功取決於知識和創新能力,需要用知識對其加強管理。會計管理知識化,要求企業會計管理部門和管理者,運用集體的智慧和發揮每個人知識的作用,提高創新能力,以便提高進行會計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檢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四、會計學向綜合化、細化、邊緣化方向發展

  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將促進會計學向綜合化、細化、邊緣化方向發展。

  1、會計學向綜合化方向發展

  知識經濟擴大了會計領域,會計向管理領域擴充套件,向與會計相關的領域擴充套件,大大豐富了會計的內容,使會計學呈現綜合化發展的趨勢。會計學的綜合化主要是:***1***對全部會計學科的綜合,把各種相互聯絡的會計分支學科作為一個總體進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趨勢和規律、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學科體系等,如對《會計科學學》進行研究。***2***對類會計學科的綜合,把各種分支會計學科中性質相近的學科作為一類進行研究,也就是把會計學科體系劃分為不同的學科群***類***進行研究,如對會計基礎學科、會計部門學科、會計專門學科,或對會計人本學科進行研究。***3***對會計學科比較的綜合,將性質相近或相同的幾門會計學科進行比較研究,如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比較研究,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比較研究,中外會計原理的比較研究等。

  2、會計學向細化方向發展

  知識經濟在擴大會計領域的同時,也深化了會計內容。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從實際出發,探討適應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強經濟管理需要的會計分支學科。會計內容的深化,既是適應客觀需要的過程,也是人們對會計內容提高認識的過程,兩者的結合,才形成某些專門的會計分支學科。在這方面,會計學的發展具有專門性的細化特點,即對某些專門的或特殊的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種專門性會計分支學科的發展,主要是會計學中基本學科——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的細化。財務會計學的細化,如對某方面進行專門核算的需要,而形成的《質量會計》、《租賃會計》、《破產會計》、《物價變動會計》和各種部門會計;管理會計的細化,如對某方面進行專門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決策會計》、《經濟責任會計》和《控制會計》等。

  3、會計學向邊緣化方向發展

  客觀世界是一個大系統。在大系統中的各種子系統及其次系統,都有機地相互聯絡,使得研究這個系統的各種科學也相互聯絡。科學的聯絡性,為各種科學的融合提供了客觀的可能。進入21世紀,科學融合發展趨勢將更為明顯。科技進步為科學融合創造了更好的物質條件,科學研究、經濟發展和管理要求為科學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學發展的融合趨勢,向會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促進了會計科學的融合發展。

  會計科學的融合即會計學的邊緣化,是將其他現代科學的理論、方法與會計學的理論、方法相結合進行研究而發展會計學的過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會計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結合,會計學科將某種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移植或運用到本學科,使會計學科的理論、方法發生顯著的或質的變化,如《計算機會計學》、《會計數學》等;一是會計學科與哲學社會科學的結合,會計學科將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某種學科的理論、方法移植或運用到本學科,使會計學科的理論、方法發生顯著的或質的變化,如《會計哲學》、《會計倫理學》、《會計心理學》、《會計邏輯學》、《會計行為學》、《會計法學》、《會計公關學》和《環境會計學》等。會計科學與其他科學的融合發展,主要是:融合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發展新興會計科學;融合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發展新的會計理論與方法;移入其他科學理論與方法,完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發展會計科學。

  五、會計發展在於創新

  新世紀會計的發展,關鍵在於創新。

  會計要創新,必須要繼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從一切不切實際的條件、框框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採用辯證法,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提高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會計創新的新,是相對於原有的而進行的比較。有的是全新的,原來都沒有的;有的是對原有的補充,或充實,使其全面;有的是對原有的修訂,使其完善;有的是對原有的改正***改錯、糾正、訂正***,使其正確;這些都是新的因素,都是新的表現,是一種創新。創新的內容主要表現為:思想方面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認識、新觀點、新理論、新體系等;手段方面的新方法、新程式、新公式、新操作過程、新操作手段、新建議、新措施等;體制方面的新規範。新制度、新模式、新管理等。

  在創新研究中,從實際情況出發,要明確創新的要求。創新的要求,一般有:***1***單位水平的創新,在本單位歷來沒有而是創新的;對本單位來說,主要是創造性地學習與運用其他單位的研究成果,這是本單位水平的創新。***2***地區水平的創新,在本地區歷來沒有而是創新的;對本地區來說,主要是創造性地學習與運用其他地區的研究成果,或需要進一步完善而提高其水平的,這是地區水平的創新。***3***部門水平的創新,在本部門歷來沒有而是創新的;對本部門來說,主要是創造性地學習與運用其他部門的研究成果,或需要進一步完善而提高其水平的,這是部門水平的創新。***4***國內水平的創新,在中國曆來沒有而是創新的;對中國來說,需要進一步完善而提高其水平的,或是創造性地學習與運用其他國家的研究成果,這是國家水平的創新。***5***國際水平的創新,在世界各國曆來沒有而是創新的,這是國際水平的創新。

  一個單位的創新研究,應儘量減少重複的研究,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把研究的水平定在相應的標準上,一般應是國家水平的或國際水平的創新研究,以便提高會計發展的水平和在國際上的地位。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