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參考論文

  隨著高校的擴招,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大學生本身就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所遇到的壓力成逐步增大的趨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摘要】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的一大難題。應屆畢業生難就業問題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學生自身原因、社會原因等。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學生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完善自身能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就業;薪金;社會地位;素養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大學生自身原因

  在這個大學就業精英走向大眾化的社會,大部分大學生仍然保持自身的優越感,在擇業時考慮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間、工作時間、工作地點、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價值等方面考慮的不夠,導致大學生職業和就業觀念取向不合時宜,最終導致就業困難。

  1.就業地點集中,偏遠地區無人問津。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當今社會發展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的發展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例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大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著大量崗位招聘不到畢業生。“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佈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的63%,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0.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

  2.薪金要求較高。部分大學生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盲目羨慕高工資、高福利。選擇崗位的時候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標性不明確更多關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環境好壞,而忽視了升職空間、未來前景、自我價值實現等因素,導致工作一段時間後缺乏動力與目標,出現怠工以及跳槽等現象。

  3.目光較高,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部分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能力較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挑選崗位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不願意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裡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

  ***二***社會原因

  1.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利於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有些高校對就業工作不夠重視,就業工作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指導未能貫穿大學四年,僅僅是畢業前的一種介紹形式,與社會脫節。“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瞭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瞭解和比較瞭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說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戶口成為就業的絆腳石。目前畢業生自主擇業已經成為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對大學生就業造成困難。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中都遇到過“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經歷,由於沒有當地戶口,很多大學生與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3.社會輿論導向。現在很多家長及企業對軟體、金融等行業盲目追風,而對農業、林業、養殖業不甚重視,導致大量農業類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不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相反走向銷售等行業,導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

  ***一***大學生自我素質的提高

  首先,大學生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摒棄“天之驕子”的想法,從基層工作做起,從現實出發尋找自己的就業出路。其次,在如今就業競爭激烈的社會,大學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大超中佔據主動地位。

  ***二***高校改革

  高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進行學科設定,並調整就業結構,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走向。另外,要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指導工作做到實處。整體提高就業隊伍的素質,定期對就業隊伍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並吸納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教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

  ***三***政府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起推動作用

  首先,從政策法規入手,完善就業體系。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證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斷完善就業政策,消除職業歧視,規劃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巨集觀調控,促進人才流動。應該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西部,投身基層就業,鍛鍊才幹。同時,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吧,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一定可以妥善解決,大學生一定可以實現充分就業。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後備軍,一定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胡修池,劉子婷.當代大學生就業指導[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2]陳巖鬆,趙瑞君.大學生就業指導[M].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濰海,騰玉成,張巨集.大學生擇業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04年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社會環境影響下的個人擇業觀[J].大學生就業,2005.

  作者簡介:劉倩***1990.06-***,女,遼寧錦州人,本科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現擔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教育。

  篇二

  《大學生就業形勢淺談》

  摘要:目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和不同性質單位之間存在著嚴重的需求不平衡現象。本文討論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全國人口的就業趨勢及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就業;失業;畢業生;消費需求

  目前,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總體上仍屬供不應求。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將引起我國社會對不同專業的畢業生需求量的不同變化,電子商務類、金融類、商貿類、旅遊類以及經濟管理等專業的畢業生需求形勢會出現結構型的調整。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飛速發展,對高新技術人才特別是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量將呈現巨大增長。

  一、畢業生就業形勢問題分析

  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業、生產企業處於改革調整期

  目前高校積極推進畢業生就業改革步伐,但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而舉步維艱,這與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有關。現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戶籍、編制、各種指標和檔案管理等,都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改革,畢業生就業的申請報批手續過於繁雜。國家機關繼續推行機構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結束後,省市機構改革馬上全面推開。畢業生到各部委系統和各級黨政機關就業的人數會相對減少。國有企事業目前依然處於轉軌改制、生產企業結構型的調整期,使很多傳統的畢業生就業主渠道的吸納能力下降。

  2、市場需求、供給、專業與地區之間等存在著諸多不平衡問題

  社會對於畢業生學歷層次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社會中高層次的人才嚴重短缺,對高層次的複合型、外向型和開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總體需求資訊量呈逐年遞減趨勢。同時,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的差距。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對專業反而相對看得淡一些。且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的問題,仍然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主要難題。有些畢業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單位”,但同時又有許多基層一線的用人單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畢業生,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難以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客觀上反映了畢業生求高薪、求舒適、求名氣的心態較為普遍。

  在供需形勢總體平衡的前提下,存在著諸多的不平衡現象。不同專業之間的需求冷熱差距相當明顯。短線專業的供需比可達1∶30,而有些長線專業的需求則幾乎為零。高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滯後也影響大學生的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己經市場化,但大學的教育體制改革較緩慢,表現在專業設定調整後,畢業生所學習的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這是制約高校畢業生就業最突出的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缺乏科學的需求預測和規劃,有較大的盲目性,專業人才的產出與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給嚴重大於需求。

  不同地區之間的需求反差現象也相當明顯。越是經濟發達、知識人才密集的地區,對於高校畢業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畢業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經濟相對落後、人才稀少的地區,反而越不好安排畢業生。同時這些邊遠地區或內地不發達地區,仍然實行計劃分配的做法,不利於畢業生求職就業;有些地區實行地方保護政策,收城市增容費,辦理畢業生接收手續複雜,戶口指標審批難。

  3、男女生就業機會不均等

  女生求職難,但是並沒有發生女生最後分配不出去的問題。目前女研究生就業難已經形成了一個怪圈:本科時就業難就考研;碩士畢業就業難就考博,學歷層次越高,女生比例越大,就業越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市場經濟的客觀現象,也是我國教育現狀所致。我國既面臨市場經濟國家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面臨轉軌過程中體制磨擦的問題。

  二、全國人口就業總趨勢

  1、勞動力供給壓力空前加大

  自2010年以來,我國就業市場總體的求人倍率均大於1,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別為1.11、1.11和1.09,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1、0.04和0.01。這說明目前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形勢總體上是求大於供,2015年將延續這一趨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二是適齡勞動人口比例的降低使得勞動力的供需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從需求情況看,如果經濟增長和就業彈性保持近年水平,預計今年城鎮可安排就業約1100萬人***包括補充自然減員***。因此,如何應對在“網際網路+”的新形式下就業壓力就顯得更為突出。

  2、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大,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雖說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次、薪酬和福利預期趨於下降。但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形成和實施,中西部地區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東部地區受人口結構等因素影響,特別是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人才的需求也出現了調整型的緩慢增長。上述兩個原因雖然在客觀上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一定機遇,但是2014年和2015年兩年的畢業生總量達到約1500萬人,就業壓力仍然很艱鉅。

  3、再就業工作面臨新的任務

  下崗失業人員上升到較大規模。對產能過剩行業進行結構調整,特別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求整頓甚至關閉一些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大量人員的分流安置問題不容忽視。另外,貿易摩擦加劇也對就業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解決方案

  1、研究落實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相關政策

  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要政策先行。政府部門尤其要加強研究制定提高畢業生就業的優惠政策,從政策落實上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政策效應的含金量,把各項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扶持政策,通過具體有效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落實到人頭。例如抓緊落實大學生創業專案、創業資金扶持的優惠政策,對民營企業給予一定形式的稅收減免,從而鼓勵民營企業吸引更多大學生來企業就業以及擴大公共部門對大學生的需求等。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近幾年,政府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但是其中一些政策只是方向上的指導、操作性較差。其中一些政策在執行中缺乏執行力,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不夠。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時也應加強監督力度,切實落實好政府作為“監督者”的責任,努力為大學生創造健康自由的擇業環境。

  2、形成合理知識結構,增加就業籌碼

  隨著社會就業競爭壓力的日益加劇,就業的“門檻”越來越高,“知識不夠用”和“能力不足”是導致大學生工作不適應的主要因素。面對這種形勢,大學生應充分認識知識結構在求職擇業中的作用,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塑造自己,發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增加自己在就業時的籌碼。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知識體系的構成情況與組合方式。合理的知識結構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寶塔型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模式強調基礎理論的寬厚紮實和專業知識的精深,比較容易把所具備的所有知識集中於寶塔頂部的專業知識上,並且同擇業目標聯絡起來。

  ***2***網路型知識結構。該結構能使專業知識處於網路中心,並重視與專業相關聯的系統知識的輔助作用。畢業生具有這種知識結構,能增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彈性和應變能力,在就業市場上往往會受到青睞。

  ***3***帷幕型知識結構。這種結構的具體涵義是一個具體的社會組織對其成員在知識結構上有一個總體的要求,而作為該組織的個體成員由於所處的層次不同,在知識結構上又存在著一些差異。對畢業生的啟迪是:在尋找職業的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體上對自己知識結構的要求,同時還要了解所選職業在企業中的位置及層次,以此來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擇業時的適應能力。

  目前,我國創業狀況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創業機會多,而人們的創業意識弱,這與長期缺乏創業教育有關。在新的時代,國家、高校、大學生個人都應該樹立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人格,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創新,高質量地解決就業問題。但就業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可以選好自己的職業,職業之路可能要經過長期的探索,不斷的調整,才能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走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途徑是必然的選擇。

  面對需要就業的龐大群體,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青年大學生最具創業熱情和創業潛力,是推動創業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程序,為大批青年創業者脫穎而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時勢造英雄,適宜的土壤已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目光轉向了創業這片有待開發的沃土。面對新形勢,當代大學生應順應時代的主流,轉變觀念,勇於創新。

  3、做好職業定位,笑傲職場人生

  俗話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大學生在找工作前應建立明確的職業定位。職業定位就是在瞭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與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就業失敗的可能性,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做好職業定位,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瞭解自我。正確評價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等,問問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對自己各方面能力進行摸底,瞭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其他應聘者的經驗、經歷,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幹什麼”的問題。

  ***2***瞭解職業。這包括瞭解職業的工作內容、知識要求、技能要求、經驗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環境、工作角色等。畢業生要仔細地分析比較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根據自己的特點仔細地權衡選擇不同目標的利弊得失,還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確定最終達到目標的方案。

  總之,每一個畢業生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理想的職業,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確職業定位,充分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認真思考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從事哪個專業領域的工作,朝哪個方向發展,從而避免求職時的盲目性和錯失良機。從整體上來講,畢業生個人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前提;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保障,積極培育和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創造良好環境是重要保障;高校培養部門加強高校專業課程設定,建立系統化、全程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加強就反饋機制的構建是重點;用人單位規範勞動用工行為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優化工作環境,為大學生解決後顧之憂是關鍵;同時,畢業生家庭中親朋好友的精神支援也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範其學:當前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基於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視角[J].中國電力教育,2010***15***.

  [2]門瑞雪、陳軍: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

  [3]羅崢、方平、付俊傑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初探[J].心理學探新,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