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論文

  網路消費的出現迎合了大學生時尚、前衛、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其優勢讓大學生對網路消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網上消費已漸成為他們的消費新理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析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

  【摘 要】當代大學生所受的教育、校園的環境以及該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徵,使他們有自己特有的網路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他們的網路消費情況、消費心理特點研究,有助於對大學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消費;消費心理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1-0114-01

  隨著網路在大眾生活中的普及,網路消費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大學生作為走在時代前列的新新群體,他們更是熱衷於網路“買”“賣”。方便快捷、價格低廉、購物方式新鮮刺激,產品琳琅滿目,豐富多樣,新奇獨特,網路可以完全滿足大學生們的購物需求,也正好符合前衛、時尚、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大學生的口味,種種優勢讓大學生們對網路消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網上消費已漸成為他們的消費新理念。

  一、大學生網路消費的總體情況分析

  大學生熱衷網路消費,據調查31.9%的大學生在過去一年中有過網上消費的行為,表面上看低於中國網民37.8%的平均水平。然而這些學生普遍是從大學入校時開始接觸網路,平均只有三年網齡,且絕大多數學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在這種條件下,31.9%的比率是比較可觀的。

  大學生的網路消費行為分虛擬消費和網上交易。虛擬消費指網路遊戲中的虛擬消費行為,網上交易是指網路上的真實消費行為。而網上購物的首選網站共分為三大類:主要進行網上零售的B2C網站、拍賣網站以及入口網站。而拍賣網站在大學生中具有非同尋常的吸引力。41.6%的學生經常光顧拍賣網站,相比之下,只有23.8%的學生將B2C網站作為自己的購物首選,20.0%的學生在入口網站購物。這表明,大學生是網路世界最活躍的年輕人,樂於嘗試新事物,喜歡網路購物交易方式。

  二、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分析

  ***一***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心理

  大學校園中不乏追“新”族。他們喜歡追求新潮,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網路消費正好符合大學生富於想象力、渴望變化、喜歡創新、有強烈的好奇心的特點,他們往往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選擇的已不再單是商品的實用價值,更要與眾不同,充分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這已成為他們消費的首要標準。個性化消費已成為現代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二***追求自主、獨立的消費心理

  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即使在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中,大多數消費者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對產品進行鑑別和評估,但對於獲取與商品有關的資訊和知識的心理需求卻並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強。大學生對購買的風險感隨選擇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對單向的“填鴨式”營銷溝通感到厭倦和不信任。尤其在一些大件耐用消費品***如電腦***的購買上,他們會主動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取與商品有關的資訊並進行分析比較,從中獲取心理上的平衡以減輕風險感,增強對產品的信任和心理滿意度。而網路購物通過獲得商品的資訊量豐富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

  ***三***追求表現自我的消費心理

  網上交易是出自個人消費意向的積極的行動,只要登入網路隨時都可以在網上的虛擬商店瀏覽、比較和選擇。獨特的購物環境和與傳統交易過程截然不同的購買方式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好奇、超脫和個人情感變化。消費時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向商家提出挑戰,以自我為中心,根據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費中充分表現自我。

  ***四***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費心理

  對於大學生來說,購物中的即時、便利顯得更為重要。傳統的商品選擇過程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時間,消耗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網上交易彌補了這個缺陷,如今,網上訂餐、電子客票、虛擬機器票的推廣,更加體現了網路消費的簡單快捷,從而深受他們的喜歡。

  ***五***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費心理

  現在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大學生的消費視野。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真實的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的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而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品牌在大學生中的滲透率也越來越大。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在網上常常能夠買到本地買不到的商品,從而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對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費心理。

  ***六***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心理上海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講求實用、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因為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元~6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8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儘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大學生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網路商品往往折扣較大,價格相對便宜,因此網上淘寶,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漸漸被大學生津津樂道。

  ***七***網路虛擬消費

  虛擬世界裡的消費主要是在網路遊戲中的消費,對大學生說主要是為了滿足一些幻想,從而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越是緊張、充滿著激烈競爭的社會,人們就需要通過幻想和憧憬來達到舒緩的目的和願望;越是年輕,幻想傾向就越明顯。網路上的虛擬消費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人格傾向。不少大學生通過虛擬的世界,尋求心理上的一種投射,這種虛擬的消費往往消解緊張感,並且滿足年輕人對生活變化的追求。

  通過對以上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的具體分析,我們瞭解到在校園網路消費已漸成為大學生的消費新理念。面對網路上多姿多彩的誘惑,能否合理應用金錢,是否會合理消費是當代大學生走向成熟、挑戰競爭、學會生存的重要標誌,也是學校德育的一個重點。因此,作為高校裡面一個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學生,瞭解如何搭建一個瞭解消費,認識網路的平臺,以及樹立正確的網路消費觀顯得尤為必要。

  範文二:淺談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

  摘 要 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與網路越來越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大學生作為一個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成為當前我國網路消費的主力人群。但是大學生由於教育環境以及其年齡段特殊的心理特徵,使得他們具有特殊的網路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而有些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是不科學和不健康的,基於此本文對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及其成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培養大學生健康網路消費心理的措施和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為培養大學生健康、科學的網路消費心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鑑。

  關鍵詞 大學生 網路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心理特徵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1大學生網路消費概況

  1.1大學生網路消費的規模

  自從網際網路普及以及電子商務興起開始,大學生就一直是網路消費的主力人群,據資料顯示,中國網民有過網路消費記錄的佔總網民表的37.8%。而根據已有調查統計的資料表明,大學生幾乎每個人都上網,已經達到了人人網民的時代。而其中更是有46.5%的大學生在網上有過消費記錄,幾乎達到了半數,這個數字遠高於中國網民平均水平的37.8%,這也表明了大學生對於網路消費這種新事物的接受理念。

  1.2大學生網路消費金額及消費結構

  在網路消費金額上,有調查顯示,大學生月平均生活消費水平集中於600元~1000元之間,1000元以上的佔9.8%。其中生活費中很大一部分用於伙食費用、同學聚餐、購買教材等,最後有多餘的錢才會考慮網路消費。在調查的群體中,每月消費50元以下的與50至100元的數量相等,均佔了36.7%,總計達到了73.3%。而每月消費200元以上的佔6.7%,屬於網路高消費者,這一比例略低於高生活費者***高於1000元***。

  在網路消費結構方面,有過網上實物購買佔68.3%,娛樂支出佔21.6%,虛擬產品,以及遊戲充值佔28.9%,其他的佔12.4%。在實物的購買中,圖書、電子或數碼產品、飾品、衣服等最受歡迎***如圖1.2所示***。

  2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及成因

  2.1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

  2.1.1攀比消費心理

  攀比心理是每一個人類個體都具備的心理特質。對於大學生而言,在踏入大學之前其消費行為都是由家長嚴格控制的,並沒有完全獨立的去支配過各種費用,往往僅有的壓歲錢也會被父母沒收。但是一旦進入大學,遠離了父母,可以獨立支配各種費用,其消費就顯得很沒有計劃和目的。特別是在數碼產品、服裝等比較能體現出經濟能力和麵子的產品的購買行為上。

  2.1.2個性化消費心理

  大學生作為一個高知識群體,其一直走在時尚和時代進步的前言,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同時其對產品的個性化要求也相對較高。目前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創意產品、個性定製產品,多數都是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的。比如實下流行的變色杯、55度杯,其從實用性上來說真的還不如普通的水杯,但是加上這些個性化元素,其價格幾倍於普通的水杯,而這樣也為大學生網路消費者所接受。特別是當前大學生一族都是90後,90後群體對個性化的追求遠勝於80後。在長輩眼中看來,很多實用價值很低的產品,在大學生眼裡卻是價值很高,樂於購買的。

  2.1.3從眾消費心理

  所謂的從眾消費心理就是指消費者在購物認識和行為上不由自主地傾向於同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大學生往往都是天天呆在象牙塔裡,缺乏對學校外面世界的瞭解,自然就沒有自信能作出準確的判斷,這個時候藉助別人的力量、別人判斷勢必成為其必然的選擇。一方面是參考網店的銷量。比如在淘寶上購買一件衣服,大學生消費者不是首先根據自己的判斷這件衣服質量的好壞***事實上網路消費也確實很難判斷產品的品質***,而是首先看這件產品的銷量,他們下意識的認為銷量大的產品一定是好產品,畢竟有很多人購買。其實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上來講,不僅僅是大學生會這樣,普通的消費者很多也會這樣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淘寶、天貓等網購平臺的商家會使勁的刷銷量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看身邊的朋友、同學有否購買,往往一個產品身邊有幾個同學購買,就會出現跟風。從消費利益的角度講,大學生多認為隨著多數人購買總會得到好處,即使上當受騙,也是大家一起上當,以求得心理上些許的安慰。

  2.1.4衝動消費心理

  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大學生的網路消費心理可塑性較大,這也就是說其消費心理不夠成熟。試想一個閱盡人世百態的老人與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肯定是年輕人更容易說服。年輕人被身邊的朋友或無處不在的廣告一煽動總是容易衝動消費,大學生作為年輕群體也是如此。為什麼“11.11”天貓能創造這麼多業績的奇蹟,不是因為這一天消費者真的得到了多少實惠,而是因為其成功的迎合了廣大年輕消費群體,特別是大學生消費群體的衝動消費心理。象牙塔裡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在鋪天蓋地的廣告中怦然心動,於是乎消費就產生了。他們是真的很急需這些產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2.1.5折扣消費心理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消費時,最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大學生的任務是學習,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購買奢侈品,有些正價商品也超出了大學生的購買能力。因此等待折扣時機購買商品是大學生消費的一個重要特徵。網路商品往往折扣較大,價格相對便宜, 因此網上淘寶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漸漸被大學生接受。

  2.2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的成因

  2.2.1成長教育環境因素

  攀比消費心理雖然說是每一個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有的一種消費心理,但是在當今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中表現的尤為凸出。我們不禁要追根溯源。這種消費心理的滋長,除了人的本性之外,其成長環境、教育環境因素佔據了很大的部分。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充斥著紙醉金迷、奢華炫富,甚至於家長老師灌輸給孩子的理念就是要比某某人更出名,要比某某人更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