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精選

  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其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對全社會安全水平的改善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其安全文化的高低也是全民族安全文化水平的標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一: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一、大學生消費安全現狀分析

  由於當前市場機制不完善、政府監管不到位,一些不良商家制造各種消費陷阱坑騙消費者。大學生是這些受騙的消費者中為數眾多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對大學生遭遇消費陷阱的狀況進行調查,瞭解其在遭遇消費陷阱後的態度和採取的措施。

  ***一***消費陷阱普遍存在

  消費陷阱,簡單的定義為賣家以不正當途徑欺騙、誘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產生錯誤判斷並作出迴應,致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行為。調查中81.73%的學生認為對消費陷阱有一些瞭解,16.35%的學生表示對消費陷阱不瞭解。60.58%的學生遇到過消費陷阱,其中一個月遇到一兩次的學生佔58.57%,幾個月一次的學生佔到35.71%,以上資料表明大學生遭遇消費陷阱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目前,大學生最常遭遇的消費陷阱主要有:手機消費陷阱、預付卡消費陷阱、促銷贈券陷阱、服裝鞋類陷阱、免費美容陷阱、網路電視購物陷阱、餐飲服務陷阱、通訊服務陷阱等。

  ***二***消費維權意識和能力弱

  由於思想認識水平的差異,學生遭遇消費陷阱後的態度也有所不同,26.09%的學生會通過一些正當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0.87%的學生覺得自己不夠機智,把受騙當做教訓;11.59%的學生則自認倒黴,忍氣吞聲;1.45%的學生覺得無所謂,認為這是正常現象。

  二、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大學生獲取各種知識的渠道是多樣化的,但主要來源是學校和家庭的灌輸和教育,但在消費安全教育方面,家庭和學校似乎成為比較薄弱的環節。下面將從學校、家庭、學生個人和社會等方面來探析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狀況。

  ***一***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狀況及分析

  1.學校消費安全教育非常薄弱。據瞭解,學校對於消費安全教育仍處於薄弱環節,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講座和宣傳相關的知識,學生獲取資訊的來源主要是少數課堂上老師的傳授和輔導員的提醒。

  2.家庭消費安全教育缺失嚴重。家庭教育在消費安全教育這一環節發揮的作用較小,大學生與父母之間思想認識水平、年齡的差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獲取外界資訊渠道的不同,都將影響到消費安全教育的效果。特別對於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家庭在消費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更小。3.社會消費安全宣傳不夠。對於社會消費安全教育,大學生接觸較多的是媒體的宣傳,通過媒體報道的事例和知識,提高自身消費安全防範意識。政府則在制度和法律上提供支援明顯投入不夠,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宣傳途徑和量都嚴重不足。

  ***二***大學生消費安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存在消費安全隱患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這種隱患產生的原因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和相關部門執行力度不夠,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原因也對消費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及措施建議

  提高大學生對消費陷阱的辨別能力,是一個系統的教育工程,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個人四個主體和個體的價值觀、消費觀和行為控制能力等內容。本文的目標就是要構建“四位一體”的促進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的模式系統。

  ***一***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構

  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應當是以建立安全文明校園為切入點,以提高大學生的消費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為目的,加強消費安全教育力度,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修訂和完善,靈活運作消費安全教育機制,以學校為主導力量,利用家庭、社會的有利的影響效果,完善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體系。

  ***二***構建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措施建議

  一是學生要自覺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從自身做起,提高認知水平,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敢地站出來,尋求辦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發揮學校在消費安全教育中主陣地作用,建立安全教育和維權機制,加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溝通聯絡,協同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三是引導健康的家庭教育,培養子女勤儉節約的品德,形成合理科學的消費習慣。四是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導向,推動政府監管到位,促進宣傳引導及時有效。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系統,解決大學生的消費安全問題,不僅學生要加強自身學習,學校、家庭、社會也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消除消費安全的隱患,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二:淺析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

  一、高校安全教育現狀

  ***一***學生缺少主動性

  根據筆者與部分學生的訪談,關於“怎麼看待現在學校安全教育”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對學校的安全教育都是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於宣傳欄也較少主動去看,學校組織的安全知識講座以及主題班會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生並沒有將安全教育看成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一件事情。儘管如此,學生還是表示,對於學校的安全教育即使主動參與得少,但畢竟還能夠從中瞭解到一些安全知識,所以學校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相當必要的。學生對安全缺少學習主動性的原因很多:首先,雖然高校對於學生的安全教育一直視為工作重點,卻缺乏新意,沒有追隨時代的發展需要;其次,多數高校把安全教育的重點放在新生入學教育的時候,並沒有隨著學生年級增加適當調整教育內容;最後,學生的安全意識淡薄,不重視學校的安全教育,認為與自身無關。因此,高校更要切實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安全教育渠道狹隘

  如何拓展更好的安全教育渠道變成老生常談的問題,據瞭解,現在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廣播、講座、班會和宣傳欄等。在此次問卷調查中,關於“你通過以下哪種渠道獲得安全知識”這個問題,其中有12.6%的學生選擇講座;15.8%的學生選擇班會;只有8.3%的學生從宣傳欄獲得知識;而多達43.9%的學生選擇了網路。從這次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學校安全教育開拓網路這一渠道的必要性。通過傳統渠道進行教育是高校最常用到的方法,這些宣傳方式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效果卻是有限的。在以往的研究中顯示,對於開展安全講座,有43.67%的學生覺得很無聊,只有11.02%的學生表示支援。所以,對於現在的高校安全工作者來說,拓展新的安全教育渠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安全教育內容枯燥

  現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教育內容枯燥單一,缺乏系統性,形式化非常嚴重。把安全教育當做一件需要定時完成的任務一樣,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安全教育內容一般只注重生活中比較常被提到的,像防火、用電安全、交通安全和財產安全等方面;並且現有安全教育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過程,不注重技能的提高,忽視了學生接受程度,使得教育沒有實效性,僅停留在理論和形式上,因此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安全教育內容是安全教育的核心,要儘量選擇讓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社交網路促進高校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開闢多種網路渠道

  根據筆者調查,以新浪微博為例,大部分的高校都開通專門的微博,但是作為安全保衛機構開通專門微博的卻少之又少。截至目前,在新浪上開通微博的高校保衛機構不足20所,可見目前為止大部分高校並沒有把利用社交網路進行安全教育作為一個創新方式進行嘗試,這是一個很大的可以讓我們去填補的空白區。不僅如此,高校還可以利用論壇、微信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廣泛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傳統安全教育,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多采用圖片和文字進行教育,只有在講座或者班會中才會使用視訊、動畫等。而通過社交網路上的連結,我們可以連結任何一段視訊,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觀看,不受限制,同時也可以結合圖片文字等材料,這樣進一步擴大了安全教育的內容。

  ***二***密切結合時事

  以近期的四川蘆山地震為例,在地震發生之後,馬上微博上就出現了各種現場的照片和當事人發出的微博,詳細地講解了事故的具體情況,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之後在微博上就出現了各種關於避震的安全知識,學校可以在這個時候大力進行防震避險安全教育。之前一段時間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的“南京江寧某高校的女大學生在微博上宣佈自殺,後經搶救無效死亡”事件,調查之後發現該女大學生長期患有抑鬱症,雖然有同學好友的關心,但該學生還是選擇了自殺這條路。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學生的關注,在這個時候學校恰當進行關於抑鬱症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通過這種鮮活的例子提升學生對抑鬱症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藉此進行教育,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高校安全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結合學生周邊發生的事情實行安全教育,則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前階段在福州發生了一起公交車碾死乘客的事件,引起學生的廣泛討論。筆者所在高校,組織人員在班會課上對學生進行乘車安全和出行安全的教育,讓學生分析事故發生原因,並探討如何避免悲劇發生。通過這種做法讓眾多學生印象深刻,並且在出行中也會牢記交通規則。

  ***三***提高學生參與度

  學生是安全教育的主體,然而現有的高校安全教育卻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傳輸過程,忽視了學生的反饋效果。即使部分學校有進行調查訪談,但是從調查的開始到最後資訊的回收經過了一個比較長的階段,不僅回收到的資訊不夠及時,而且也未必準確,社交網路正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在釋出訊息之後,學生可以發表評論,作為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瞭解到學生的想法。在這次調查中,關於“你是否願意通過社交網路參與學校活動”的結果顯示:50.1%的學生選擇了“非常願意,主動參與”;20.8%的學生選擇了“看情況,有時間就參加”;只有13.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在平常安全教育中,我們應該調動全體學生自覺提高安全意識,主動承擔安全責任,積極參加到建立平安校園中,為建設和諧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科學管理網路資訊

  雖然現在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但對虛假資訊的判斷卻未必足夠的科學和理智。隨著網路上資訊的增多,不少虛假資訊也湧現出來,作為學生可能對於這些虛假資訊不能夠明確地區分出來。例如,在蘆山地震的時候,網上就出現各種緊急避震和震後自救的方法,但這些方法並不都是科學有效的,此時學校就可以利用自身的網路平臺進行闢謠和教育。在管理社交網路的時候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現在的學生對於長篇大論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學校在論壇、微博、微信上釋出訊息時,結合時事,用生動精煉語言,結合圖片視訊等進行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於高校安全教育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作為高校管理者,也在不斷改進現有安全教育方式,結合新興事物,創新思維,增加教育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安全教育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高校應更加重視開展安全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