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專科畢業論文範文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途徑。職業院校如何依託行業和企業建立有利於校企合作的機制和適應這種機制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和突破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物流專科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降低物流成本研究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隨著人們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降低物流成本已經成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務。無論採取什麼樣的物流技術與管理模式,最終的目的都不在與這種模式與技術本身,而是要通過物流系統的整體優化,在保證一定的物流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說,整個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過程。

  同時伴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強,企業面對變化無常、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及顧客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傳統的、機械的採購、生產、物流模式己經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企業必須快速把握市場的真實需求,縮短產品的開發週期、採購供應週期、生產加工週期、流通配送週期,全面降低企業作業鏈過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在傳統的企業成本管理模式下,企業往往過於強調通過產量的擴大來降低單位產品所分攤的固定成本,通過採用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獲得預期的利潤。但是,隨著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單純通過擴大產量來形成規模經濟而不考慮市場對產品接受程度和競爭對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經被證明是行不通的,通過改進產品的設計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浪費來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因此,人們意識到,為保持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必須為企業尋找新的利潤源泉。

  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在企業物資的流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並不會增加顧客的價值,並且企業物流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佔企業總成本的比例較大。由此引發了學術界對企業物流的研究,同時,實務界也在積極地研究如何規劃和實施本企業的物流戰略。另一方面,各國政府為搞活本國的經濟,通過“大流通促進大生產”,希望對本國基礎建設的投資來帶動國家的經濟發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發展物流戰略。通過幾十年研究的積累,物流學界對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認識,形成了“第三利潤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論。國內企業一般沒有單獨對物流成本進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業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沒有單獨設立核算專案。即使有些企業將物流成本劃分出來進行單獨核算也往往應用比較傳統的分步法或品種法等,導致物流成本核算的嚴重失真。

  對於恩希愛這個外資企業,雖然在日本的市場已經完全開啟,但對於中國這個陌生市場,要開啟這個市場就必須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由於長期以來企業重生產和銷售,輕流通,導致企業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國生產企業生產中直接勞動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費用達到了40%。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銷售額的提高更容易。這意味著在激烈的競爭中誰降低了物流費用,誰就降低了成本,誰就會在競爭中取勝。

  從分析物流成本入手,進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業物流,具有重要的意義。物流成本計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礎,但在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下,難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內涵完整地計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傳統成本法分攤出來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滿足物流管理的需要。這種狀況不僅打擊企業進行物流成本計算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由於缺乏物流成本這一基礎資料,影響了企業物流管理、物流系統再造等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從而制約了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競爭力的加強。

  因此,開展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研究,確定其成本構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和提升企業競爭力。

  二、研究目的與內容

  傳統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或是以一定比例和標準從總成本中抽取,或只是部分的記錄、核算物流成本,無法準確的計算企業物流真實成本。本文在借鑑、分析現有物流成本及其計算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對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進行深入剖析,並在揭示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後,試圖在不改變現行財務制度的條件下,為企業提供適合自己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便激勵企業進行物流成本核算,實施物流成本管理,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

  ***1***物流成本的概念、企業物流成本的影響因素與特徵和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現狀;

  ***2***企業物流成本分類及物流成本的構成和物流成本的核算範圍;

  ***3***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幾種方法之間的差異和比較;

  ***4***用會計和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對恩希愛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分析。

  三、國外研究現狀

  在物流發展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經歷了:瞭解物流成本實際狀況、物流成本實際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評估、物流盈虧分析等五個階段。雖然很多物流企業開始分析其物流體系,但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分析是根據經驗和直覺進行的,分析過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雖然西方學術界開發了許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決策支援系統,論述這些工具、模型和決策支援系統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業界還未真正瞭解和應用這些技術,因而目前部分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達到第四個階段,而多數企業的物流成本控制還都處於第三階段,還沒有達到第四、第五階段。雖然現在對物流成本構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於許多會計核算方法不健全成為解決物流成本的障礙,現在對物流過程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難。

  四、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現代物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迎來了物流業的春天。近十年來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電子商務的興起、加入世貿組織等等,為我國物流業激起一個又一個的浪潮。目前由於政策環境與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物流企業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巨集觀環境與微觀基礎,物流事業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

  然而對於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還處於瞭解物流成本實際狀況的階段,即對物流活動的重要性認知的階段,只有少部分企業達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瞭解並解決物流活動中存在問題的階段***但核算水平很低,瞭解和解決問題的層次也不深***,物流部門遠遠落後於生產部門,物流成本管理也遠遠落後於生產管理。對物流成本核算的相關理論和實務探討非常薄弱,對物流成本的計算沒有明確規定,對物流成本的計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於日本的

  五、參考文獻

  [1] 易華.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XX.

  [2] 高建兵、黃岩.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j].企業物流,XX***3***:l02-113.

  [3] 王平心.作業成本計算理論與應用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 柳嶽青,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XX年碩士論文.

  [5] 鄧鳳祥.現代物流成本管理—消除“物流冰山”:獲取利潤之第三源泉[m].經濟管理出版社,XX.

  [6] 連桂蘭.企業物流成本核算[j].北京:物資學院學報,XX.

  [7] 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XX

  [8] 現代企業物流成本管理課題組.物流成本管理[m].廣東經濟出版社,XX***9***:3-9.

  [9] 李建華,顧穗珊.物流成本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XX***1***:88-94.

  [10] 楊萍,雷豔.試論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商品儲運與養護,XX***6***:25-27

  二: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第一章 緒論

  1.1 配送中心的概念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配送中心被定義為:從事配送業務具有完善的資訊網路的場所或組織,應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為特定的使用者服務;

  ***2***配送功能健全;

  ***3***輻射範圍小;

  ***4***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週期;

  ***5***主要為末端客戶提供配送服務。

  從物流應用的角度,我們可以將物流配送中心視為: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從供應鏈的角度,我們可以將配送中心視為:在典型的物流系統中,離開生產線的產成品首先會暫時存放於某一地點,最後被運送到離市場較近的某處,這裡就是配送中心[1];配送中心作為開展商品配送及相關業務的場所,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現代化資訊交流網路,對商品的採購、進貨、儲存、分揀、加工和配送等業務過程進行科學、統一、規範的管理,使整個商品運動過程高效、協調、有序,從而減少損失,節省費用,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

  1.2配送中心選址的背景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興服務部門,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物流業的發展給社會的生產和管理、人們的生活和就業乃至政府的職能以及社會的法律制度等都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物流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被形象地喻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隨著我國經濟不斷融入世界經濟,我國企業的現代物流意識在日益增強,正積極採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質量,以便更好地參與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競爭。[3]同時,為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我國也將努力創造條件,使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給外商投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特別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現代物流作為“第三個利潤源泉”正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入世五年來,在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對外開放更加擴大的背景下,中國物流進入加速發展期,多種所有制、多種運作模式和多種服務方式的專業物流在中國快速成長,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視物流發展,都在極力營造有利於物流發展的體制政策環境。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物流是其生產的前提保證,所以要使一個企業能夠得到快速運轉,必須擁有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通過合理配置,使企業最終以最少的生產投入獲得利潤最大化。物流系統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網路工程,是個多目標、多約束綜合優化問題,要想對其實現多目標優化,關鍵在於各種問題的建模方法和實現優化的演算法研究[4]。

  實踐證明,配送是多年來物流業創造財富的一種較好的服務形式,近幾年來在我國發展很快。配送作為實現物流系統功能的最後一個環節,是顧客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物流服務,對實現整個物流系統功能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提高配送系統的效率是提高整個物流系統效率的重要環節。

  但從整體上看,對於大部分物流系統來說,都存在著商流和物流相互脫節的現象。例如在商流活動中,沒有一個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統對商品的流通提供低成本、適時、適量的服務。解決上述存在的現實問題,提高物流系統的服務質量,最終使物流的發展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必然有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

  鑑於以上各問題,在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針對配送系統的發展與整個物流系統的發展不能相適應的問題,應首先解決在一定範圍內的物流系統良好執行問題,做好基礎性的工作,例如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然後在此基礎上向更大範圍推進。

  1.3 配送中心選址的重要意義

  國外物流配送中心的發展表明,在我國適度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勢在必行。[5]首先是國內的現代化物流網路尚未形成,流通成本高,運輸效率低,社會運力和交通能力未能合理、充分利用,物流設施和物流專業人才的效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在目前的這種發展狀況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形勢下,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是解決這種矛盾的方式之一。同時,物流配送中心也憑藉其先進的管理、技能和現代化的資訊交流,有效地聯結生產和消費,使整個物流過程高效、協調、有序,從而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考慮到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對生產和生活的意義和作用,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可以看出,適度興建物流配送中心是目前的大勢所趨。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專案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

  一方面,選址決策直接關係到日後物流配送中心自身的運營成本和服務水平:物流配送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處於樞紐位置,一般規模龐大,地處要道,因此在選址過程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和商品儲存安全的要求,適應商品的合理流向,交通便利,並具有良好的運輸條件、區域環境和地形、地質條件,且具備給排水、供電、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由於選址決策屬於物流系統的長期規劃專案,在進行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決策時通常要考慮眾多影響因素,這使得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一般都非常複雜,難以解決。就單個企業而言,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問題屬於企業長遠的、戰略性的決策問題,選址決定了整個物流系統及其它層次的結構,也就是說物流配送中心地址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物流系統環節效率的優劣;反過來,物流系統的其它層次的規劃也會影響選址決策。對整個供應鏈而言,物流配送中心是整個供應鏈的連線點,影響產品在供應鏈中流通方向和流通速度,對供應鏈的效率和服務水平起關鍵作用,因此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決策對整個物流系統的系統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6]

  在我國工商領域中,採購、製造、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彼此分割,一方面造成企業資金積壓、庫存過大,另一方面運輸、倉儲貨源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因此如何站在系統的高度,大力推進現代化物流發展,把彼此分割的環節有機地連線起來,建立配送中心優化整個社會物流系統,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7]。

  1.4 本文要做的工作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為南京凌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配送中心進行選址。

  在本文在寫作過程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

  1、文章敘述了企業配送中心的選址的重要意義,簡單介紹了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

  2、分析了影響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因素,介紹了進行物流配送中心選址。

  選址方法分類和建立配送中心需要考慮的因素。

  3、分析凌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目標客戶以及南京高校演出市場狀況,並給出選址目標。

  4、本文應用歐幾里德模型進行了區域選址,然後運用了因素評分法對凌亞文化發展

  有限公司提供的備選地址進行評估,根據該公司配送中心選址要求確定權重以及打分,最終確定配送中心地點。

  5、運用最小成本法比較自備車運輸和臨時包車進行運輸,選定運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