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是促進人類精神文明以及社會發展的有力保證,在當前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對於培養綜合型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和意境

  無論是在人與人溝通方面,還是文化交流方面,在漢語言文學中,對語言的應用和對意境的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對漢語言文學特點,在文學中對文字的運用,以及意境的揣摩進行研究,繼而對提升語言應用方法和意境策略進行分析,希望這些方面的闡述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漢語言文學在語言中的應用和意境分析方面的特點

  漢語言文學從專業方面考慮是比較廣泛的,理論知識不僅複雜,而且涉及的知識量非常多。實際應用中涉獵字、詞、音、句、段落及篇等內容,同時還涉獵邏輯思維、語法技術及修辭方法等內容。但同時正是這些博大精深的內容,才讓很多學生對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產生青睞感。如果學生明確漢語言文學特點,那麼對漢語的應用、意境的分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鋪墊作用和學習意義。

  1.漢語言文學專業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性。

  人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其涵蓋的內容,還有非常精深的知識習得語言知識。人們在學習流程,或者和人的交流溝通中,進行理性的思維活動,從而增強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對文學作品進行有效鑑賞和品讀。只有具備以上這些綜合的語言學習能力,人們無論是對漢語言的實際應用,還是對作品的語境拿捏,都會更準確和到位,這樣在生活中,和人溝通的水平,或者學習語言文學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進而提高綜合語文能力。

  2.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主體特定性。

  漢語言對文科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雖然漢語言專業在實際生活中對各個人群都有幫助,但最終還是文科生對其情有獨鍾,文科生對語言有天生的好感,而且會非常深入地對漢語言文學進行鑽研。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方面主要針對文科生,但是進入高校之後,有一部分學生會改變專業,從而進入到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還是非常有魅力的。這種情況下,對語言的應用、意境的分析得到重視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兩個方面本身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重點。

  二、提高語言應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策略

  漢語言應用、意境分析,如果不能落到實處,那麼想讓更多人受益是不現實的,所以必須讓其的應用真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會讓更多人瞭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魅力。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一定要採取有效方法和手段,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感,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語言要表現的意境。

  1.加強朗讀訓練,夯實基礎。

  通常學習漢語言的時候,對一篇文章的內容和語境理解都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有這種情況,閱讀文章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多次反覆閱讀,這樣文章的立體,還有文章要表現的中心思想就會逐漸顯現。朗讀在語言應用方面和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有效和長久朗讀訓練下,學生可以用心體會文章中的字、詞、句子的用意,再根據自己體會到的用意勾勒出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要表達的意境。這樣學生可以準確把握文章主體基調,對接下來對文章的領會和語境學習都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使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對文章意境的分析能力得到明顯強化。如閱讀《春》的時候,閱讀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找到輕柔舒緩的感覺,在語境上讀出春天帶來的希望,而這些內容和感情是作者朱自清寫這篇文章時候投入的情感。通過這樣有感情的體會,文章才會更迷人,從而更吸引學生,進而把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2.加強背誦練習。

  很多經典文章會讓人們記憶猶新,甚至毫不誇張地說可以倒背如流。學生對經典和名篇的背誦,一定不要強制,而是逐步引導,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這些好的文章和經典真的都領會了,那麼這些作品就會像磁石一般,牢牢吸引住學生,這樣經典才能傳承下去。背誦過程中要帶有感情,一定不要平鋪直敘,這種背誦的效果會非常不好。因為凡是經典和名篇,內容絕對不是乾癟的,而是富有靈性和創造性的文字。如魯迅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內容是關於作者對童年的回憶,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拿捏好孩子的心理,而且有感情朗讀或者背誦的時候,同樣要拿出孩子天真快樂的口吻,這樣才能強化對這段文字的品鑑效果。漢語言文學專業有特點,而且不論在語言應用方面,還是意境分析方面,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在相關老師的引導下,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法,更好地體會語言應用和意境分析的力量。

  範文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問題分析

  引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很多高等院校的一門老牌學科,有著比較悠久的教學歷史,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也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專業性水平較高的漢語言專業人才。以往,這一專業有著較高的就業率,招生也比較穩定。但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這一專業也進入了轉型期,它能否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提高應用性成為決定這一學科能否滿足當今社會需求的關鍵。這也使很多高校深刻意識到這門學科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已成為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等學校面臨的一大課題。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教育特點介紹

  一是專業課程設定比較固定。漢語言文學專業最早起源於北大的中文專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這門學科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多年來,教育部對這一專業的課程設定的規定幾乎無所變化,仍沿用十三門基礎課程設定的模式,是一門課程設定最為固定的學科。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已趨飽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後沒有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這也暴露出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不強的特點。三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仍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基礎知識、分析課文內容為主,往往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由於對實踐重視不足,很多學生缺乏實踐適應性,所寫內容也不滿足實踐需求。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意義

  在當今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率的現實需要。這門學科只有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能夠滿足就業崗位的現實需要,它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就目前教育學科的發展規律需求而言,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其本質體現所在,因為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中,漢語言文學是其主要的研究物件,作為語言工具,其充分的決定了它的易用性。

  三、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

  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習慣促興趣,以興趣促效果。目前,社會的浮躁使得很多學生的內心是浮躁的,他們覺得“速食文化”很流行,也很奏效。因此,很多學生受速食文化的影響,不能潛心研讀。學校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閱讀兩小時,放下浮躁、靜心細讀、品味、思考,使所讀之書入心入腦。在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嚐到了靜心細讀帶來的“甜頭”,自然也就提高了閱讀興趣,進入一個良性迴圈。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理論素養得以提升,心靈也得到淨化,學習效果自然提高。二是積極推動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老牌專業,課程內容較為固定。但從這門學科目前培養人才不能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這一角度衡量,漢語言文學課程設定急需進行改革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現實需要。在主要課程不變的基礎上,充分調研目前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比如,針對政府機關,可以開設公文寫作課程,不同檔案如何行文,採取什麼格式等等,這樣學生畢業後就能直接與工作接軌,省去了較長的學習鍛鍊過程。此外,目前所有檔案材料均在計算機上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雖然具備專業知識,但能否熟練操作並應用計算機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提供出來也很關鍵。所以,還應有針對性地增加計算機應用的課程,專門培養和訓練學生使用辦公軟體,為將來就業增加“籌碼”。所以,課程內容改革極其重要,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課程設定,並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開設一些提高專業應用性的選修課,保證所培養人才滿足崗位需要。三是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資水平。教師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角色,是決定學科教學水平最活躍的因素。培養應用性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離不開優秀的教師團隊,這就需要提高師資水平。一是為漢語言文學專業配備優秀的師資,滿足日常教學需要。二是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提高學科應用性方面進行教學設計。三是提高教師素質,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向學生傳播淵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豐富的實踐經驗,滿足提高學科應用性實踐要求。四是創造社會實踐機會,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學校要加強與社會上用人機構的聯絡,通過開設實習基地等方式,為學生儘可能多地創造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鍛鍊,找到自身短板,有針對性的去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創造性。

  結語:

  總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才能體現學科設定的價值,我們必須在提高這門學科應用性上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