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語篇的多模態分析

  下面是關於的一些電視電影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淺析電影《改編劇本》中的解構策略

  一、電影語篇的特點

  關於電影的概念經典理論家讓.米特里認為:電影影像既“是實物通過折光和透鏡的作用映在膠片上的自體復現”,又“是一個被結構的現實,一個形式”,在影像的敘事層上,電影成為語言,而在影像的詩意層次上,電影成為視覺語言藝術。

  現代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認為:影像組合方式的約定性使電影成為符號體系,即“語言”――“電影當然不是一種言語***1angue***……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種語言,因為它也要在與我們的語言不同的,但仍然有規則的排列中安排表意元素,而且,它也不是現實為我們提供的感受整體的摹寫***這種現實不會講述連貫的故事***。”

  綜合而言電影是一門負載社會文化諸含義的藝術,是一種符號體系,一個以運動畫面來承載資訊並最終要達成交流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1.1視覺藝術

  電影是畫面的藝術,聲音起到輔助性作用。電影畫面是有限的,但電影畫面又是具體的、生動的、明確的,畫面需要借聲音暗示出畫外空間或用聲音直接表達意念、情感、心緒等。

  作為視覺藝術的電影,它易於展現動作和物象,便於敘述一個具體明確、直觀生動的故事。貝拉•巴拉茲曾指出:“一切樣式的影片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就是:電影是一種有聲的演出,是活動的畫面,也即是一種當場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動作。因此,電影從不表現‘房子或樹木’,而是表現‘某座特別的房子’、‘一棵特定的樹木’。”

  1.2綜合藝術

  電影挖掘、融合各藝術門類,汲取文學純熟的敘事性、音樂張弛的節奏感、繪畫鮮明的造型性、舞蹈抒情的韻味感、雕塑的細節生動性、建築樸質的深度感、戲劇的視覺等藝術門類的特點,將時間和空間、畫面、聲音、平面與立體等藝術元素盡力向縱深領域拓展,將盡可能多的視覺和聽覺資訊,在富有張力的動態畫面中再現出來。

  1.3敘事藝術

  電影汲取文學純熟的敘事功能,用運動畫面張弛有致地敘述一個生動合理的符合大眾審美娛樂需求的故事,用貼切適合的形式將之敘述得形象生動富有節奏感。真、善、美是電影作品的題旨,運動畫面是該題旨得以實現的表現形式。所以電影的人物動作要合乎情境、體現出性格的發展歷程及由性格衍生的有益的內涵。電影以運動畫面為媒介,敘事根據性格的發展歷程與性格矛盾點,精心設計、分解和組接動作段落,從而形成敘事鏈條,體現敘事的主題。

  1.4大眾藝術

  電影需要得到廣大觀眾的接受,同時也要儘可能地滿足觀眾的審美愉悅。

  觀眾不僅僅是接受者,也是創作者。電影藝術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要完成主客體之間的交流。能夠實現導演、作品、觀眾三者之間較好交流的影片是成功的,否則是失敗的。這就要求電影在創作時把握大眾文化心態,瞭解大眾心理需求。

  二 、多模態分析反觀電影語篇

  多模態話語分析是指語言學家在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時不僅要研究每個模態本身對話語意義的產生有何作用,而且要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模態之間是如何互動,從而使語篇獲得更多的意義的。在多模態語篇分析中,每一個模態***無論是話語、書面語言、形象、聲音還是動作***都是一個獨立的意義生成資源,多種模態結合所表達的意義要大於單個模態所表達的意義之和。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主要理論基礎是系統功能語言學,韓禮德認為,語言是社會符號和意義潛勢,語言以外的其他符號系統也具有表達意義的功能***朱永生,200783***,如沉默雖然無聲,但卻傳達某種意義。

  近年來,多模態分析已廣泛運用到符號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新聞學、心理學、法學、美學和醫學等各領域,研究物件也從語言文字擴充套件到音樂、圖片、影像、網頁設計等多種社會符號系統***朱永生,2007:82***。在電影語篇中我們要分析幾種重要模態及其綜合運用。

  2.1運動畫面與言語,

  作為視覺藝術,電影以運動畫面為主。畫面裡可以根據同一個圖象中不同成分之間或不同圖象之間所處的相對位置***如上下、前後、中心邊緣關係***的具體情況,分析多模態話語的資訊分佈,確認巳知資訊和新資訊,確認多模態話語的資訊起點和多模態話語想要傳遞的資訊。在影象與字幕處理上kress&Leeuwen認為,圖象和文字說明是有聯絡的,但並不依賴文字說明,因為它本身既是有組織的***organized***,又是有結構的***structured******Kress&LeeuweD 2006***。

  運動畫面處於主導地位,電影充分了發揮運動畫面的藝術表現力,而聲音則控制在一個適當的程度,畫內言語是節制而精練的,導演不能因言語的敘事和表意功能而弱化其運動性的一面, “音樂和對話,雖然起著加強畫面形象的作用,但在影片的總的結構中實際上只是次要的方面。”

  2.2畫面音樂與色彩

  音樂作為電影藝術要素,它在電影時空的確立、改變,心理時空的營造和時空轉變上以及對背景資訊的傳達起著重要的作用。阿.科普生曾指出:電影音樂“創造使人信服的時間和地點氣氛”。如在表現中國傳統婚禮的畫面中,要是缺少了嗩吶、鑼鼓的嗚奏,這一特定時空中的喜慶氣氛就無法完全傳達出來。因此要營造電影時空的氣氛,除了畫面的表現外,還需要電影音樂的配合。電影畫面內外的音樂片段讓觀眾獲得了有關故事時空的感性體驗。

  色彩是電影另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電影色彩的造型功能突出表現在色彩之間的搭配和調和上。畫面中運用不同色彩的比例、位置、面積之間的搭配關係,來營造不同的濃與淡、明與暗、暖與冷、豐富與單純等視覺感受,起到造型作用。影視畫面是運動畫面,電影可以藉助色彩與人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絡,通過色彩的組合和變化來製造藝術效果。如片《紅高梁》通篇採用紅色弘揚的主題,讓受眾感受到了勤勞務實,積極進取的北方人民,感受到面對侵略者不屈不撓的中國人。

  2.3電影時間與空間

  “電影裡的空間是與電影獨特的時間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的。”電影時空可被區分為物理時空***放映時空***和心理時空***敘述時空***。物理時空可被明確地感知,但心理時空則是直接、全面的化合,並可以相互轉化。

  美弗蘭克•畢佛指出“在拍攝和剪輯電影時,通過對視覺空間的增加或消除,時間可能被延長或縮短”,這主要指蒙太奇的運用。物質領域的各方面是通過畫面的具象性、生動性、豐富性來實現,但仍然需要借聲音暗示出畫外空間或用聲音直接表達意念、情感、心緒等。

  電影語篇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意義在於它可以將語言和其他相關的意義資源整合起來,在二維平面的銀幕上暗示出五度空間***長、寬、立體感、時間和聲音***,是基於觀眾心理完型意識之上的直觀綜合。它不僅可以看到語言系統在意義交換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諸如圖象、音樂、顏色等其他符號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從而使話語意義的解讀更加全面、更加準確,進而發現人類如何綜合使用多種模態達到社會交際的目的。可以說,這類話語分析既可以推動我們對語言學多模態話語的的研究,同時也可以加深對符號學的認識***胡壯麟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