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類畢業論文範文

  近年來,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導致學生缺乏理論知識,寫作水平較低,在學生的畢業論文中尤顯突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QQQ,供大家參考。

  QQQ範文一:美術微格課程外出見習報告

  美術教育見習是我們在東北師範大學大三年級裡所進行的最後一個重要的

  教育實踐環節。通過見習,我們可真的是受益非線, 對於教師尤其是中小學基

  礎教育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感悟。

  · 課堂聽課階段

  我們這次教育見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聽優秀的美術教師如何在課程上進行前

  做合理恰當的安排,以及在課堂上如何高效的將知識技能和精神教育全面的傳遞

  給學生們,還有就是在課下怎麼與學生們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第一,課前的課程準備。

  我們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進行的美術微格教育見習,這個小學的高質量

  教學非常有名,尤其是美術教育。我認為,美術教育在基礎教育的中小學可以帶

  給學生們的好的影響和力量在這裡得到了一個非常充分的體現和發展。這裡的美

  術教師們各有所長,學術專攻的品質讓我佩服不止。

  每次在上課之前,這裡的教師都會認真的將課程準備好。聽郭老師說,每一

  堂課哪怕是已經教過無數遍的課程,在這一次的上課前還是要認真的準備,因為

  對你而言,它是一門你早已熟爛於心的課程,但是對於每個年級的每個班級中的

  每一位同學,都是一門新的令人感到興奮的課程。

  因此,我們在上每一堂美術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包括要確定

  好這堂課程的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主體課程的講述過程,學生們與教師的互動

  交流,學生們動手實踐或是課堂討論的環節過程,以及整個課堂中的每一個步驟

  和每一個環節的時間安排預算和整體課堂的時間控制。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心理

  準備以防止課堂上突發事件的發生和出現。

  第二,課堂上的講與學。

  在師大附小的時候,有一位邵老師,她經常告訴我們,我們不僅僅要準備教

  法,更多的是要準備學法。我們在見習的過程中聽了許多次的美術課。

  比如在孫老師的一節課上,教授的主體是三年級,課程的名稱叫做“手形的

  聯想”。在課堂上,孫老師首先做出來幾個簡單的日常生活中會常常出現的手勢

  動作,讓同學們來共同的猜猜其中的意思。這便是課程的匯入環節了,非常自然

  和具有吸引力。接下來,他請幾位比較活躍的同學上臺來一起合作手勢,大家通

  過和孫老師的配合,一起做出了一片大森林的手勢。再接著,孫老師開始講授課

  程,告訴大家如何藉助手的形狀來完成一次小小的藝術創作。最後,大家開始動

  手操作,有的學生用手型做出來鱷魚,小狗等,還有的學生一起聯合創作,將紙

  張結合起來,畫出來衣服手勢構成的長卷。

  第三,課下的師生交流。

  課上的學生對於你來說是一個整體,而課下呢,學生們一定是一個一個不一

  樣的個體存在。儘可能的多瞭解你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知道你很關心他,發自內心的關注。學生對於教師,大部分時間來講是一個整體,但是學生們確實一個一個的個體。個體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態度很多時候與整體式不同的。舉個美術課上的例子,比如繪畫色彩的冷暖問題,可能通過教師的舉例,會有大部分的學生能馬上理解。但我敢保證班級裡一定會有兩個以上的學生會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教師之所云。他們也一定在認真努力地聽講,但個體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道理很簡單,每個人的色彩感覺是不同的,就想檸檬黃和土黃的區別,也許在講解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的理解和解讀。

  還有就是永遠不要把教師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尚未成年的學生們。教育尤其是

  基礎教育的另一個側面,我認為是公平或者叫平等。對於學生的教育,一定要建立在人格尊嚴相平等的情況下。你會因為一個朋友不理解你的觀點而衝他大吼大叫嗎?肯定不會。但是如果你的對面坐的是你的學生,那麼你很有可能會。平等民主教育在中國實施的並不順利,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中國的培養非常非常的困難。這與中國五千年的師道尊嚴有很大關係,這個的改變也許很難。但我想,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健康型教師,我希望我們能夠給予學生一些屬於他們的發言權。

  ·個人總結階段

  教學方面

  首先,你說學生能做到,他並不一定能做到,但如果你說他做不到,那麼他一定做不到。這即是說要鼓勵學生。為學生增加自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至少主動性會自覺增加。進來一部美國老電影《生命因你而動聽》裡面讓我非常感動,常常回想起來的是一個非常微小的部分。那位音樂教師上課的時候,從來從來沒有說過:you are too bad ,他常常說的是:en ,not too bad 。在這樣的人生中,雖然他沒能成為自己夢寐以求的音樂作曲家。但他的無數優秀學生作為動聽的音符譜出了他人生中最壯麗的篇章。

  其次,關於啟發學生這個方面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教師的法寶有兩件,一件是自己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另外一件更為重要就是傳授的過程和方法。比如美術教學課堂上,僅僅是講授法,提問法是遠遠不行的,要操作性和動手性更強的比如演示法,聯絡法等。所以說,認知技能和溝通能力是教師的外在法寶。 最後,對於教學,我更想說的是,對於學生而言,教給他們的知識會忘記,技能會減退,不要擔心,因為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學生身上你可以播下一刻永恆的精神的種子。那就是我們常常說卻總是會忽視的正確積極向上地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是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而樂觀積極正直善良這些都是教師的最終職責吧。這些如何傳遞給學生,是拿著課本來讀來背嗎?我不這麼認為。

  對於學生

  對於學生,我認為教師必須有一個大的教育觀,至少要有這樣的一個意識。

  教師要知道,學生的全部生活和生命歷程中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在影響他更多

  的是社會。一個真正的健康型教師最應該的是站在一個社會的文化層面和思想道德水準之上。你要非常清楚地瞭解你的學生和你有著怎樣的不同,你要你可以給予他什麼?不要把他理解成你,即使他對你非常信服。

  對於教師

  作為教師,應努力修煉自己的良好品質自不必說。曾經有一部電影《Front of the class》對教師品行修養有比較好的詮釋。男教師是一個妥瑞症患者,可以想象他在上課的過程中不由自主的發出像小狗一樣怪叫的場景。他可以教給學生什麼呢?在全州優秀教師的慶祝會上,他的學生一起響亮的喊出:堅持到底,不被困難打倒。

  努力地全方面提高自我,充實自己的力量。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如果教師還像中國古代的私塾先生一樣每天吃老本的話,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健康型教師。而且你的高度常常會影響學生的成就,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但卻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對於年輕教師,我想忠告,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覺得自己是一個偉大的學者天才,在學校裡的教書育人是浪費時間,埋沒才華。許多的教師年輕時都有這樣的心態,而當他們年邁之時才真正的發現,教書育人是自己一輩子最幸運的事情。

  記住使自己成為一個健康型教師,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

  QQQ範文二:美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

  前 言

  中國畫無論寫意畫,工筆畫講究都是意蘊。當然每個體裁,每個畫家追求不同,畫面蘊致各異。寫意畫講究墨色淋漓,生動傳神,工筆畫強調精細入微,設色清新。南齊謝赫繪畫六法中就有“氣韻生動”的說法。畫面的意蘊應是畫家真誠情感的流露。寫意畫不能故作大氣,工筆畫也不要刻意描摹,匠氣太重。畫面應該渾然天成,天然野逸。我選擇淡雅的色彩,在透明的玻璃杯裡放一把雜生的小花,靜靜的釋放著自然的氣息,不張揚,不做作,用輕柔的線,淡淡的色表現內心的一種渴望天真,純樸的情感。想起兩句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這個浮躁不安,物慾橫流的時代,只想在心中守護一片乾淨的天空。相信這個世界的真誠,相信這個世界,“天上有星,地上有花,人間有愛”。希望自己的畫,能夠讓觀者感受到這種思緒,洗滌一下心靈日日漸積的灰垢。

  一、題材的選定

  人的生活空間是無限的,但活動範圍卻是有限度的。我在自然中選擇,在人群中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畫的物象,最適合表達自己情感的物象。平時生活中看到許許多多的事物,也去接觸過,但是要想在創作中去表現它,這就要去發現和創作理想之象。所畫的事物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具象,可以誇張,可以變形,也可以似又不似,但要抒胸中之意。畫畫多了,有時在下意識地構形中就有最能表達自己心境的那一陣陣悸動。

  我選擇的題材很常見,玻璃瓶、花、桌子、一些首飾、昆蟲。看似簡單的事物來表達我對一年四季的感觸。用不同的色調來訴說四季的情懷,繪畫中最具感情因素的是色彩,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人類的喜怒哀樂。設色也追求淡雅的感覺,讓人感覺舒適、悠閒,感覺到一種全身心的放鬆。情感與想象相融合,運用事物與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思 創作過程 1:造型

  形狀是所把握物體的基本特徵之一,一幅畫的造型是由形體、筆墨、構圖、色彩等多種因素構成的。但首先奪入眼簾的是形狀,然後才是其它對於形的把握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作品藝術風格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

  具體來說繪畫的造型可以分為具象和抽象,中國畫的造型則注重“意象”,“意象”是作者觀察事物後經過主觀概括提煉後產生的形象。它既有客觀事物的形象特徵,也包含作者的主觀精神。作者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來表達自己主觀的精神和意趣,使主客觀的精

  神相融合。

  我想追求的是一種放鬆隨意的感覺,在動筆之前想,當然我對要表達的客觀事物不能太刻板。但這要冷靜的思考,深刻而理智的感悟客觀物件,要呈現出“有意味的形式”。造型時對不同物象各取所需,增強主題物的隨意性表現造型的不定性,西方繪畫大師如米羅、康定斯基等作品也都是有這種造型的隨意性。把不同的事物融合一體,重新組合,不求常理,而求通藝理,呈現出造型的靈活性。造型的差異變化是比較重要的,不可忽視。對待每一個物體的造型要嚴謹,注意它們的細小變化,表現出各自的特徵,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同中求異,在造型時要善於比較。四幅畫面每個物體的型都經過細心考究,如一個瓶子的左半部和右半部都應是對稱的,然而每個瓶子的左右邊卻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在一幅精心繪製的作品中,仔細研究分析所要描繪的物體形象,發揮自己的個性風格,尋求造型差異,在造型感覺、造型意識和造型趣味上進行比較,創造出個性作品。

  2:構圖

  起稿時,不同的畫面找差異,分析客觀物件本身存在的不同地方。如瓶子的的對稱關係,花枝之間的穿插關係。注意每個細節,花與花與葉子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畫面構圖,要講究形式美。四幅的底稿是一起畫的,注意四幅畫面的整體差異,整體佈局,不斷比較,桌子在畫面上呈現的角度與方向,瓶子偏左偏右的擺放位置,花枝在瓶子裡的動態,都要追求一種生命力。考慮到題材和想要的隨意性,那就必須創造出“有意味的”構圖形式。中國畫構圖講究“勢”。構圖在繪畫中呈現的格局千變萬化,這樣就有充分自由的選擇,可以創造出任何適合自己“意”的構圖。其中要注意對比、節奏、疏散、虛實、高低、前後等等,都是構圖的重要因素。畫面的黃金交點是凝聚視覺的審美的接合點、中心點,也是觀賞者的中心點,更是情感抒發的中心。要在此精妙處做足文章,表現出構圖的嚴密、精緻,使之意味無窮。

  3:拷貝勾線

  中國畫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線是中國畫靈魂。瓶子,桌子等邊緣線在形體的塑造中不是一種對輪廓線的描摹,而是在對物象形體把握界定的同時,還表現物體的質感、量感和動感。這些或直或曲的線條的運用,體現了對客觀想象的概括、提煉和理解。每一幅畫中的瓶子口和低都用直線條來表現與瓶子邊緣曲線條形成對比,也表現了瓶子的硬度與質感。由於桌子都是方桌就用直線條來表現;瓶內的花卉則用一些較淡的墨和植物顏料調和勾線。勾花瓣的邊緣線,從前像後,從上向下,葉子和莖用稍重點的墨色,以表現出花與花與葉子之間的前後、虛實關係。***引用《工筆畫技法理論研究》***勾線應當注意三點:一是蘸墨的方法,二是舔筆 三是運筆的速度和壓力。首先要解決筆的蘸墨問題。蘸墨太飽,筆毫鬆散,鋒尖端彈性特點就不能發揮而線的力度關鍵在於使用筆鋒,在用筆鋒時壓力反應出筆的彈性的控制,來完成某種力度,這裡面有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墨水正在筆中上下運動,保證了筆毫含墨均勻,順暢。如果這時候的每個筆毫之間都包含有墨,在分散著筆的聚合力並且水下墜就發揮不出力來。舔筆的過程也就是使鋒毫收斂的過程,使筆肚不漲。舔筆是要把筆毫所含的墨舔去一些,使之內斂保障筆毫的彈性硬度。運筆的速度和壓力要用腕力來控制,還要保持著墨的水分均勻供應,這樣畫出的線,是挺實有力的。還要注意如何用線表現其造型的優美和準確。

  4、做底色

  因為預想表現散漫飄泛的形態被籠罩在陰鬱不明的光陰中來表達四季的效果,就先用鈦白顏色加水調和,然後分別刷在四幅勾好線的作品上。刷的方向要一致,要刷平,中間不能留有氣泡。待幹後,在每一幅作品上刷上不同的顏色。每小幅的底色都要一遍成功,所以底色要厚。如冬天的底色,我用兩個容器調了兩種顏色,一種是用白粉、赭色、花青、酞青藍、胭脂、墨。另一種是白粉、赭色、花青、藤黃、三綠、墨。刷上一層偏藍紫的主色調,再用偏綠的顏色區域性刷點,再用清水筆融合一下。待未乾,拿清水筆把花和葉子上

  的底色都吸掉,把瓶子和桌子要留白的地方也吸掉。底色就這樣出來了。 5、著色

  繪畫中的色彩是傳達藝術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他是視覺藝術的一種形式語言。在繪畫中色彩的影響是很大的。工筆畫傳統的“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的藝術主張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特點。作為繪畫語言,色彩在整個畫面中的意義不是再現自然形態的色彩關係,而是按照造型的結構進行色彩的配置。工筆花鳥畫獨特的審美形式常常要求把物件色彩加以主觀的想象變化。每個人對色彩的感受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反映在畫面上的藝術風格以及作者獨特的審美取向。

  著色方法運用的要合乎自己預期的色彩效果。不生硬刻板又要飽含明快,要緊緊把握住不瑣碎,死摳細小區域性,而忽略了整體的形神。要注意色彩的均衡統一。先用淡淡的墨把畫面中所有事物的結構染出來,都用分染的方法,分染時並非每一葉都分染,切忌面面俱到。我染葉子就用了兩遍色,第一遍是為了豐富,第兩遍罩色。遍數太多顯得暗淡;染色時用筆要輕觸紙面,水分大,但不積水。不是用筆掃過而是輕拂,使顏色能夠潤澤的漬於畫面。用筆稍側,不使其有筆觸、水漬,要乾脆利落,不來會拖抹。拖抹之弊在於它會使色澤濁、滯。繪畫中每一筆都關係筆意,著色也包括筆意,表達作者意圖細微之處不被一般 注意並不是不存在作者的意圖,上每一筆顏色都必需保持與筆意相和諧。著色時我也沒有先在色碟中調好顏色,用時調一點,很隨意,色碟中有的顏色隨意兩種顏色調調就用,這樣在主色調不變的情況下會有些變化,也會很自然。要注意到是在筆墨的運用上要把握住靈活性、虛實、濃淡的變化,要安靜、要透、要蕭疏。

  6、總結

  創作中要把具有抽象意趣的線條與造型的形態完美的結合起來,首先要心中有畫才能將表現力更加自由的表現出來,使作者內心真實的情感和適當的表現形式、語言、技法統一結合起來。而不是,做作的建構一張沒有表現任何真情實感的畫面,畫面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打動自己,再打動觀眾。把具象的事物與意象的形體有機的結合是中國工筆畫追求的境界。

  二、創作感悟

  畫面上閃爍不定的斑點,零零星星,在這或冷清或溫情的畫面上糾纏不清,閃爍不定。畫畫,就是在畫布上編織一個美麗的夢,要用情感畫色彩,要用幻想勾勒輪廓,渲染一個可供自己棲息散步的精神聖地。畫面悄悄地透露出一種孤寂的感受,現實中略帶憂鬱的灰色靜靜地遮蔽在這或藍或黃的表層之下,彷彿世界上所有的喧鬧與浮華都與惡無關,靜靜地沉靜在這冥想之中。

  我創作的《四季》作品很大程度上僅停留在感觀的表層,畫面中每個物體的具體造型沒有做到嚴謹刻劃。只是用形式語言和色彩語言用繪畫的形式塑造畫面。感情與感覺的敏感不等於塑造的敏感,落實到畫面上,是一個塑造的敏感度,這也會使得感情,感覺有一個恰當的依附。讓畫描述著自己的心情,用隨意的用筆和略微變形的造型體現著一個用感覺創造的時光。它是自由的、流動的、安閒的不帶任何目的的時光,從刻意的、忙碌的、現實空間中擺脫出來,使觀眾感受到片刻的寧靜和悠閒。所以在畢業創作中我取的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靜物,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畫要以情感人,重要的是要觀察體悟生活。在創作中我力求淡雅的顏色,追求夢幻的感覺,追尋詩一般的意境。突顯中國畫傳統的重意趣求簡約的審美。畫面中超越了傳統的透視關係,把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誇張變形,

  體現到創作中去,在創作《四季》中我用了自己喜歡的色調,力求在作品中使畫面流露出淡淡的優雅。讓人感覺到舒適、悠閒,感覺到一種全身心的放鬆。

  這次畢業創作並沒有達到我理想的效果,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動起手來有些力不從心。讓我明白了一幅作品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塗鴉,要經過深思熟慮,再做畫前要醞釀很久很久,要多次畫小稿進行試驗。怎樣把學習過的傳統的技法、繪畫語言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如何切入,如何吸收,使其能有新的變化,並真正溶於自己的繪畫作品之中,這不僅需要確立一定的認識方法,更為重要的是要帶著自己的觀點,去認識,去選擇,去發現適合自己創作作品的表現語言與精神實質。創作的作品要表達出心性的自然流露,一件成功繪畫作品的問世在於能夠表達其意韻,利用線條和色彩的自由鋪設而作用於畫面,使其富有生命的意義。

  通過這次較系統的繪畫創作,我認識到如何用繪畫形式來反映與表現,雖然我做的不夠,但是我已經充分的認識到,為我以後的創作道路打下來很好的基礎。創作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每一個小環節都逼著我去查閱資料,去諮詢老師,這個過程讓我學會了很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創作中技法與表現角度的問題,並會引申一系列很實際的問題如形體的造型,透視的轉折,主次的處理,構圖的安排等細節因素。逐漸解決這些細節問題,也是對事物的理解力,感受力得到加強的過程。以前學習某一畫種時,都會受到此畫種的制約,它會使我的認識角度朝一種固定的方向延伸。現在當我對某事物的某一點有特別的感覺時,同時對另一點的感覺就會忘記。因此對其它畫種的優秀作品,要廣泛的吸取優點,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充套件自己感悟的範圍。如同樣的描繪花卉,因各畫種的不同畫家會因個人的文化程度和審美習慣的差異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與表現。因此我們只要不斷地轉換自己的視點去觀察不同的畫種,在比較之中才能對藝術的規律與本質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因此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既要去了解和掌握這一畫種的基本規則和方法,同時又要打破畫種之間人為制定的清規戒律,不斷地變換認識角度,這對產生屬於自己的感受,把新的活力注入自己的語言中,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深刻的認識到平時要多到大自然中去寫生,不能憑空亂造,不管畫什麼都有它的依據。如工筆花鳥畫的寫生即使是用線來表現物件也要抓住每一個細節,要知其所以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包含了形、色,它們都要受到環境色與光的影響,只有通過大量的寫生,去親眼目睹,去觸控,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因此進入我們視覺的事物,都不可能按照我們的繪畫需要而存在,所以就要對客體進行辨別和認識。對具體造型來說,就需要有所捨棄,有所強調。因此,在我們對著自然寫生時,就不能像臨摹作品那樣,只是對成品的一種順從,而是要強調自己的歸納與提煉。這就要求我們要將所看到的客觀世界進行概括,使之能轉換成線的概括。客體處於空間中,有形、有體、有色;概括出來的是平面的,單純的線,使其兩者融合。這又要涉及到感悟與理解,感悟自然,理解語言,要把所觀察的物象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提高觀察力,形成自己的觀察角度與表現方式,當然這需要心、眼、手的合作,並需要不斷的磨練和反覆實踐。

  藝術的表現,要忠於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情感是如何產生,它的繪畫語言又如何表現?這都需要大量的習作嘗試才可以解決,平時的學習中要按照規範來練習,另一面還要廣泛學習。

  總之,學習工筆花鳥畫的過程中,需要反覆不斷的進行基本技法的訓練,同時對生活的感悟,對傳統繪畫語言的認識以及對知識廣泛的吸收都要不斷學習。它們之間的關係相互關聯,相互滲透,一種新認識的形成和確立,是綜合因素的具體反映,同樣,一種高層次的繪畫語言與圖式風格的構建,是在廣泛的尋求中以一種思想感悟為基礎。

  結束語

  我的作品畫到這裡我覺得我可以停下筆了。也許觀眾會說還沒有畫完,讓觀眾失望了,但是,你們應該想到,生命本身就是不會完的。不管最後的效果怎樣但是朋友們你們要知道通過創作《四季》,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積累了很多的經驗。藝術的創新,離不開生活和借鑑。我在以後的生活中會好好把握每一天。為以後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致 謝

  經過幾個月的創作,創作筆記和作品已經接近尾聲,作為一個本科生的畢業作品,由於經驗不足,有很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沒有導師的督促指導,以及是在一起創作的同學們的支援,要完成這個作品是難以想象的。

  感謝導師呂傑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老師平日裡工作繁忙,但在我創作的每個階段,從收集素材,草圖的修改,以及定稿,上色,每一個過程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呂老師一絲不苟的作風,嚴謹求實的態度,踏踏實實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淺。其次要感謝一起畫畢業創作的同學們,在作畫的過程中也給予我很多的建議,給我帶來了很好的學習氛圍。然後還要感謝大學四年的所有老師,為我創作打下了基礎,謝謝你們。

  參考文獻:

  1、《工筆畫技法理論研究》 曾景祥著 湖南美術出版社

  2、《古遠回聲》 唐勇力著 河北美術出版社

  3、《中國當代畫家圖典》 張大力著 四川美術出版社

  4、《中國近現代美術史》 胡光華著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