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高階會計師職稱論文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資本市場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會計作為一種通用商業語言的國際協調趨勢已愈加明朗,會計國際化問題日益成為各國政府、會計理論工作者和會計實務工作者的焦點。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範圍與審計獨立性

  簡介:  會計 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服務機構,能否在 審計 工作中保持獨立性,不僅關係到註冊會計師行業能否發-展壯大,更關係到 社會 經濟 能否健康執行。 影響 註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從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範圍角度考察,認為業務領域過於狹窄是造成 目前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難以保持審計獨立性的重要原因。建議通過拓展事務所的業務範圍來增強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並對業務拓展中會出現的 問題 及相應的對策作了探討。

  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獨立性缺失 分析

  ***一***我國審計市場現狀分析在一個公平、有效的市場中,交易雙方均有自由選擇交易物件的主動權,交易的價格取決於賣方的產品質量與買方對產品質量的滿意度。如果買賣雙方的力量不對等,就可能造成不公平交易的出現。我國的審計市場正是處於買方市場的 環境下, 管理當局選擇註冊會計師和決定審計收費的力量強大。由於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較小且數量較多,執業範圍又相對集中在審計、資產評估等傳統領域,而委託人對事務所服務的需求並未同步有效擴大,必然造成審計市場中供需失衡的局面。在這種買方市場的審計環境下,管理當局掌握著決定審計收費的主動權。即使會計師事務所按照業務約定書完成了服務,審計費往往也難按照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收費標準執行。在這種情況下,註冊會計師承受的來自管理當局的壓力大,會有註冊會計師屈從壓力而未 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的情況發生。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獨立性缺失分析很多 研究 者提出通過提高註冊會計師的 職業道德水準來保證審計獨立性,但在現實中的效果並不理想。筆者認為,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理論 來加以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通常 應用 於研究 組織激勵問題,該理論將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由此可將會計師事務所作人格化的理解。作為 企業 會計師事務所有生命週期,也是從小到大 發展 起來的。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滿足各種需要,首先應該是生存的需要,然後才是發展壯大的需要。由於我國的審計市場是買方市場,造成目前我國很多會計師事務所面臨著生存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首先考慮的問題當然是如何獲得維持生存所必需的資金。會計師事務所會面對要麼受客戶牽制、要麼放棄業務從而影響事務所生存的兩難選擇。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即會計師事務所只有獲取了足夠維持正常運作的資金後,才有更大的動機去追求諸如聲譽等高層次的需求。而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壯大最終是離不開聲譽等長效因素的。目前我國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都停留在滿足生存需要的階段,因而表現出審計獨立性缺失的弊端。

  ***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獨立性缺失的原因分析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特殊的中介機構,其收入來源於向社會提供專業化服務。《註冊會計師法》將註冊會計師的業務規定為兩大部分,即審計業務和會計諮詢、會計服務業務。審計業務包括就被審計單位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審計並發表審計意見的一般目的的審計業務,以及就被審計單位年度會計報表以外的其他特定事項進行審計並發表審計意見的特殊目的的審計業務。會計諮詢、會計服務業務包括資產評估、代理記賬、稅務代理、投資諮詢、管理諮詢、設計財務制度、制定會計政策、培訓會計人員等。從 法律 角度看,允許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從事的業務範圍相當廣泛,給事務所的業務發展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範圍主要侷限於年度會計報表審計、驗資和資產評估。這種業務範圍狹窄是造成審計獨立性缺失的根本原因。首先,業務範圍狹窄容易造成無序競爭,導致事務所受制於被審計客戶。在審計市場上,所有會計師事務所都可以提供會計報表審計業務,這必然造成審計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獲得客戶,部分事務所違背公平競爭的原則,採取諸如低價競爭等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這些做法既損害了註冊會計師行業的整體利益,也給被審計客戶對審計活動施加更多的影響提供了可乘之機。其次,業務範圍狹窄造成收入來源單一,導致事務所在經濟上對客戶過分依賴。如果來自委託人的審計報酬構成會計師事務所或其合夥人總收入,註冊會計師有可能屈從管理當局的壓力而不會保持獨立性。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獨立性的途徑

  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主要侷限於審計業務,諮詢業務雖有所發展但業務範圍狹窄,收入規模偏小,平均僅佔事務所收入的30%左右,而國外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業務收入達到其總收入的70%。據 統計,我國2000年諮詢業營業額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11%,其中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業務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大力發展諮詢業務有助於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收入分為生存所需收益和發展所需收益兩部分。生存需要的收益是用於保證會計師事務所正常執行的收益,是會計師事務所存在的必要物質條件之一。發展需要的收益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滿足了生存需要之後用於擴大規模、培訓員工、拓展業務等的收益。會計師事務所要不受被審計客戶的鉗制,非常重要的是在經濟上不受對方的制約,即某項審計業務或某個客戶所支付的費用均只佔該會計師事務所總收入的比例很小,不足以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經濟收入狀況產生較大影響,至少不會影響到會計師事務所的正常經營。根據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實際情況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趨勢,要達到上述要求其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寬業務範圍,大力發展諮詢業務,逐步形成以諮詢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收入結構形式。實現這種轉變的意義在於使得會計師事務所生存需要收益的絕大部分,來源於諮詢服務而非傳統的審計服務。這樣在滿足了這部分收入需求後,註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受制於被審計客戶的可能性就會相對小很多。因為,此時會計師事務所考慮的主要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何維持生存,而是如何謀求持續發展,因此會更加重視自身的聲譽等影響會計師事務所長期發展的因素。

  三、 會計 師事務所 發展 諮詢業務的現實可行性

  ***一***諮詢業務的發展前景從諮詢業務本身的特點看,能成為會計師事務所收入的主要來源。因為諮詢業務是為其他個人或 組織提供資訊使用建議的專業服務,以資訊的使用為主要目標,並不涉及資訊質量,也不賦予諮詢業務所使用的資訊任何保證。諮詢業務一般是諮詢人與客戶之間的契約,諮詢人即諮詢服務的提供者,針對客戶需求給予其決策有關建議,包括建議客戶決策時應考慮哪些資訊、如何使用資訊,甚至可以為客戶實施該項建議。本質上諮詢服務的物件僅限於客戶,而不涉及第三人。因此,諮詢服務不須具有獨立性。與 審計業務相比, 企業 選擇購買諮詢服務的動機要比選擇購買審計服務的動機更強。因為這種購買行為能給企業 管理當局帶來有效的建議,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購買審計服務對於那些想粉飾自身的經營業績,所以即使購買審計服務也是別有用心,肯定會迫使註冊會計師無法堅持審計獨立性。

  ***二***規避審計風險的需要傳統審計鑑證業務是高風險業務,面臨訴訟的可能性極大。近年來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訴訟爆炸”就是例證。如果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範圍僅侷限於審計業務,無論對擴大事務所規模還是對分散經營風險都是不利的。 目前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承擔的風險較大、發展較慢,需要藉助審計與非審計業務的互動關係來推進會計師事務所的持續發展。

  ***三***企業降低費用的需要隨著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許多規模較大的企業業務重心發生了轉移,企業著重發展諸如 研究 與開發、企業戰略設計等核心業務,而將其他部分業務分包給專業公司,以便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從企業的角度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管理諮詢及其他服務也是企業重要的外部資源。許多企業甚至政府部門將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甚至資本運作等業務委託會計師事務所辦理,以削減企業的經營費用。

  四、會計師事務所發展非審計業務應注意的 問題 及對策

  ***一***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 影響 一般而言通過發展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服務來提高註冊會計師保持審計獨立性的能力是需要一定條件約束的,從西方發達國家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中可以看出,非審計業務如果運用不當,反而會不利於註冊會計師保持審計獨立性。尤其是以“安達信”事件為代表的會計師事務所舞弊案件的事實告訴人們,非審計業務對獨立性的影響是存在的。從 理論 上講,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審計人員和非審計人員的不同職責影響審計獨立性。審計人員和非審計人員在 社會 經濟 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審計人員以經濟警察的身份履行經濟鑑證的職責,其不僅向管理層負責,而且向會計報表使用者負責, 工作是實施審計程式對會計報表合法性及公允性提供合理的保證,並通過審計收費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而非審計人員則是作為客戶的支持者履行保護客戶利益的職責,是對管理層負責,同樣通過服務收費尋求經濟利益。兩者的業務性質不同決定了履行的社會責任不同,如果註冊會計師同時提供這兩項業務,這兩項工作職能的衝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另一方面,非審計業務對被審計單位決策的影響力威脅審計獨立性。註冊會計師在履行與管理層簽定的非審計服務契約時,需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提供各種與經營決策相關的資訊及專家建議。這些資訊和建議在管理層的潛意識中具有權威性,滲透到企業管理決策中的概率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註冊會計師並未替公司作出最終決策,但是當其意見被採納後,就容易造成註冊會計師的自我評價等問題,從而威脅審計獨立性。此外,非審計業務收入的提高甚至超過審計業務收入的情況,很可能導致註冊會計師因為擔心失去高額的非審計服務收入,而在審計工作中屈從於被審計客戶,提供不真實的審計 報告,使審計獨立性喪失。

  ***二***非審計服務的解決對策《 中國 註冊會計師 職業道德規範指導意見》規定“與執行鑑證業務不相容的工作”,要求註冊會計師應當就其向鑑證客戶提供的非鑑證服務是否相容作出評價。但究竟哪些屬於不相容業務,《指導意見》沒有作出具體規定,需要會計師事務所自行判斷。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形成統一的認識: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可以存在審計和非審計這兩大類業務,對有市場需要的客戶都提供,而非只允許在兩類業務中選擇其一而導致業務單一化。因為我國的中介市場原本就已經被分割過細,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單一,過於集中在鑑證業務,審計人員基本上只具備財務和會計知識背景,使註冊會計師對客戶的經營活動了解極為有限,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的侷限性和審計人員知識和技能的侷限性,反而會增加審計風險。所以,許多業內外人士都認為,在我國不宜過早和過嚴地阻止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多元化,積極拓展非審計業務有利於事務所防範審計風險、保持審計獨立性。其次,要杜絕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向同一個客戶既提供審計服務又提供非審計服務。現階段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與非審計業務的衝突並不明顯,有資料顯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為上市公司同時提供兩種服務所佔比例為7%左右,且非審計服務收費佔審計服務收費的比例很小,此時極少出現事務所從一家企業獲得的非審計服務收入成為其主要經濟來源的現象,而利用較低的審計費用吸引非審計業務的現象也不明顯,對獨立性影響較小。原因在於現階段國內非審計業務範圍主要是資產評估、財務諮詢、業務培訓等,這些業務與審計業務衝突並不太明顯。但在面對國際上要求註冊會計師行業提高審計服務質量的巨大壓力下,禁止同時向同一家客戶提供審計和其他諮詢服務的趨勢已不可避免。因此,從會計師事務所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考慮,還是應該從一開始就杜絕向客戶同時提供兩類服務的現象,以免影響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

  篇二

  論會計研究與知識經濟的關係

  會計研究是用科學方法探求會計的本質及其 工作規律的一種手段。隨著 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的快速 發展,會計研究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 會計研究的作用和變革

  會計研究主要是指會計理論研究,它是對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發展規律進行系統的、綜合的探討,揭示會計工作在一定條件下的發展規律,其目的在於對客觀會計現象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和預測。會計理論是在會計領域內形成的,它的建立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對各種會計現象之間的內在 聯絡進行觀察、分析和推理的過程。列寧指下:"沒有革命的理論,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動動"。①同樣的道理,沒有正確的會計理論指導,也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會計實務。會計理論研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 對過去會計工作進行總結評價

  理論聯絡實際是一切科學研究的普遍原則。會計理論研究,當然也必須遵循這個原則。也就是說在會計理論研究工作中,要與會計實務相結合,否則這種理論就失去意義而變得沒有生命力。怎樣進行正確地結合呢?一般地說,主要是對會計實務總結和對會計實務進行評價。

  對會計實務的總結,可以從過去合理的會計實務中提煉出理論成份,完善整個會計理論體系;同時可以加深對過去不合理的會計實務的認識,幫助會計人員儘量避免

  再犯過去的錯誤,提高會計實務的總體水平。

  對會計實務的評價,即是按照評價機制、評價依據評價標準,對過去的會計實務進行評價。例如,依據現有的會計理論體系,來判斷過去某項會計實務是否符合邏輯,在理論上是否合理,從而作出相應的評價。對於符合邏輯的和合理的,就是合法的,否則就是不合法。通過會計理論研究的總結評價,不僅有利於提高會計工作水平,而且也有利於會計理論體系的內在合理性不斷提高。

  ***二*** 為當前會計工作提供理論支援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越來越趨於複雜化,企業會計面臨的新問題也越來越多。許多會計事項是企業會計人員未曾遇到的,而在現有的會計中又找不到相應的規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強有力的理論支援。通過會計理論研究,可為規範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可以向會計人員解釋法規、準則為什麼要這麼規定,使其真正領會法規的精神實質,深入貫徹執行。會計理論研究與法規建設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國目前已頒佈的幾項具體會計準則,無一不是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實務相結合的成果。在國外也是如此,美國會計學會發表的《論基本會計理論》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表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都是高水平的理論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為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 為未來會計工作指明發展方向

  會計理論研究不只侷限於當前,更重要的是著眼於事物的未來發展。通過會計理論研究,可以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會計事項及其所帶來的會計問題,並提出可行的處理方案。為此,在很多情況下,理論轉化為實踐是需要一個過程。提前做好理論上的準備,實際應用時才可做到胸有成竹,例如,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提出建立"事項會計資訊系統",來處理和提供會計資訊。所謂"事項"是指可能對使用者造成經濟影響的事件、現象、交易等,它具有可為人們直接觀察的多重屬性,對這些屬性,會計都要反映,而不應將反映範圍侷限於事項的價值量。由於受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這種理論沒有得到普遍重視。但在今天,隨著人們對會計資訊的需求日益加大,事項會計資訊系統理論開始體現出其價值。這說明,會計理論的超前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根據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的要求,會計理論的超前性研究,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自人類文明史以來,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在各個階段中理論研究也不斷變革:

  1.勞力經濟階段。即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勞力資源的佔有和配置的階段。這個階段生產的分配主要是按勞力資源佔有或通過土地佔有的勞動力資源來進行的。這時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經濟業務簡單,會計研究主要是如何反映勞力經濟活動的資訊:最早的會計記錄方法是簡單刻記和繪圖記數,以後出現了結繩記事和刻契記數等方法。進入奴隸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財政收支規模的日益擴大,單式薄記法便應運而生,並在管理和控制勞力經濟活動中不斷髮展完善。

  2.資源經濟階段。即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自然資源的佔有和配置。這個階段生產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資源***包括通過勞動形成的生產資料***的佔有來進行。這時由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和經濟複雜,迫使會計研究著重於新的會計處理程式和方法。19世紀中葉爆發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工廠制度的建立,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有利於加強工廠管理的成本管理會計方法。隨後以股份公司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創立使得會計對"受託責任"的處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從而促進了專司對外報告的財務會計與專司對內報告的管理成本會計的分野。

  在舊中國時代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工商業甚為蕭條,經濟發展落後,因此,作為工商業語言的會計也就遠不如西方國家發達。其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完全是模仿和抄襲資本主義國家會計。不過,這與當時社會資源的市場配置方式是相適應的,所以說,這種模仿和抄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社會經濟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改革,資本主義私有制被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取代,社會資源的市場配置方式被計劃方式所取代,因此,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到會計所提供的資訊的種類和數量方面,而且也影響到具體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研究如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會計體系。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大量的中外合資企業和私營,個體企業得以興建,純粹以計劃手段來配置資源的方式開始受到挑戰。因此,學習和引進適應於社會資源市場配置方式的西方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受到人們重視。而20世紀90年代後所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使得以市場機制來配置社會資源的方式得到進一步肯定。這就為研究如何引進和改造西方會計學科體系奠定了基礎。

  3.智力***知識***經濟階段。即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智力資源的佔有和配置,也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世界經濟將在下世紀進入智力經濟階段。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知識經濟有什麼特點,它對會計有什麼影響及其對策,將在本書以後各章中較為詳細地論述。

  綜上所述,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會計要研究適應該階段經濟特點的會計,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過去會計研究所取犁成果在今天都完全失去了其價值和現實意義。歷史是無法全然割裂開的,理論有否現實意義和價值,一方面取決於理論本身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他們對其理性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過去會計學科體系雖然不同於遭受的學科體系,但作為會計本身,它們之間應當是可以相互溝通的,科學的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只要它們在研究物件方面具有本質上的共同點和內在的一致性,那麼,它們最終就必然會融到一起。這是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所決定的,能否融合,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二、知識經濟對會計研究的影響

  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社會經濟形態制約著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並決定著整個社會面貌。那麼,知識經濟形態,不可避免地要制約會計研究,也就是說會計研究的物件、內容和方法,都要適應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知識經濟全面地制約著會計研究活動,影響著會計研究的各個方面,其中訂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會計研究物件的影響

  在工業經濟時代會計的研究物件,是以物資運動為基礎的物質資本運動,共內容主要包括物質資本的籌集、投入、收回與分配的反映和核算工作。而在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資源運動,其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的生產、流通與傳播以及知識應用的反映和核算工作。

  知識的生產是指研究和創造新的科學知識。科學知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屬性,尤其是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是人類最重要的知識,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並迅速伸展到人類所及的各個尖端領域。科學知識創造所需要的資源最主要的形式是科學經費,它是國家和社會對科學進行調控的最高要槓桿之一,對科學知識生產方同、速度、數量和質量都有直接的制約作用。知識的生產方式主要來源於基礎研究,在基礎研究方面,政府應給予政策鼓勵和大力支援,同時依靠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鼓勵和吸引企業進行部分的基礎研究,促進科學知識的生科。與知識生產相對應的是國家創新體系中有關知識創新系統的建立。知識創新系統是由與知識的生產、擴散和轉移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機構的網路系統。知識創新是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和過程。

  知識的流通與傳播是指知識生產到知識運用的中間環節。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教育和培訓機構使受教育者獲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知識具有與其資源不同的特徵,它具有耐用性,可重複使用而不消耗知識本身,而且還具有不完全排它性,你擁有了一種知識,不排除他人同樣擁有和享用。因而在流通與傳播過程中,存在著公有性和私有性的問題,存在著科學社會學上的科學發展"優先權"問題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按照科學的精神氣質要求,科學知識的生產家只對他所發現的規律、定理等享有優先權,而不享有佔有權,也即不排除他人獲得這種知識的權利。而無私利性卻給予放棄首創權的舉動以肯定和表彰,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是科學上一種崇高的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知識的應用,即是將知識應用於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對於企業來說,進行知識開發和利用這類知識顯得尤為重要。科技知識通過物化為產品並打入市場,為生產和經濟不斷注入活力,也使知識本身商品化了。商品化的知識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便於市場交易。而產品產業結構的智慧化、高階化是知識應用於經濟的表現,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在生產經營中,研究開發、戰備分析、決策與管理等軟組織功能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已變成了"知識生產率"的競爭,即把知識轉化為技術以及把技術轉化為產品的效率的競爭。

  綜上所述,知識是一種廣義的概念,既包括科學知識也包括技術知識,既包括理論知識也包括經驗知識。一般地說,科學的、理論的知識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可以在社會傳播與使用;技術的、經驗的知識具有更多公共物品的專用性質,這類知識的創造者擁有知識的某些專有權益。然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科學與技術的界限日益模糊。理論與經驗也難以區別,特別是當知識可以帶來超額回報的生產要素後,如何處理知識的公有性與專利性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一方面,知識創造者的權益必須保護;別一方面,這種保護又必須適度,否則會影響知識的流通與傳播,無法最大地發揮知識的功能。

  ***二*** 對會計研究範圍的影響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大大地衝破會計研究的範圍,要求會計學的研究要"四個面向"***面向資訊科技革命大潮,面向世界經濟一體化,面向創造經濟的發展,面向產業發展的變化***,緊跟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從會計系統的整體出發,採用現代科學手段,對會計領域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以便全面發展會計科學。

  從研究的範圍來看,在企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基礎上,擴大到社會會計,如巨集觀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社會保障會計、無形資產會計、環境會計等;從研究一個國家的會計來看,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擴大到研究世界的會計,如國際會計準則、跨國公司會計、股份公司等;從內容上來看,從研究會計客體***會計物件***的會計,如財務會計、責任會計、稅務會計等,擴大到研究會計人員,如人力資本會計,會計哲學、會計行為學,會計倫理學和會計心理學等;從研究會計工作來看,如實證會計、質量會計等,擴大到研究會計工作手段,如會計方法學、計算機會計學等。總之,知識經濟時代到來要求會計研究擴大會計科學的知識範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以計算機為中心,建立會計資訊網路和經濟資訊網路,與國際聯網,以達達到"數出多門,資訊共享"的目的。

  ***三***對會計研究內容的影響

  從前述知識經濟的特徵,可以看出它對會計研究內容--會計性質、會計職能、會計要素、會計模式和財務報告等各個方面都發生深刻的影響;

  1.會計性質: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推進,高新科學技術對於經濟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不同科技領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越來越緊密。會計的內涵和外延都正發生著巨大變化。對會計性質的看法,基本趨於一致,會計是具有兩重性的經濟管理科學,即有技術性的一面,又有社會性的一面。從技術性方面來看,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提供資訊的方式,其資訊的指示、傳遞、流通理應不受國別和地區的限制,要求它所提供的資訊,儘量滿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為整個經濟往來服務;從社會性方面來看,由於不同利益主權國家,對實物資源的分配、佔有,從而形成了在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影響,又表現出各種限制。因此,必然形成會計國家化與會計國際化的一對矛盾,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必然使會計國際化的程序加快。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來縮短這一距離。

  2.會計職能: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首先要抓住這個契機和積極研究會計職能的轉變,方能充分發揮會計工作的作用。

  傳統會計單純依靠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著重提供過去資訊的作法,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會計所提供的經濟資訊,從重在對外的資訊逐步演變為重在對內的資訊,從重在過去的資訊演變為重在未來的資訊,從單純提供資訊逐步演變為能動地運用資訊並參與決策。這樣使會計在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態上均能發揮作用。

  其次,會計核算和管理的重點在逐步由實物資產向無形資、虛物資產轉變;由為社會提供產品和勞務,逐步向提供精神產品和智力勞務轉變。強化諮詢能力,虛實資源結合,使知識轉化技術,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此外,隨著會計電算化發展,會計的核算、控制職能會被電子計算機替代,使會計跳出了幾百年手工記賬、算賬、報賬的程式,對會計人員是一種解放,會計工作者可在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供預測、決策、管理等方面真實可靠的資訊,進行專業技能諮詢服務,發揮內外部之間資金運動紐帶作用,服務範圍更加廣泛。

  3.會計要素: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會計要素是以大量資源、原材料、裝置、資金等有形資產為主。而知識經濟則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體、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為主,這些資產所佔的比重將大大量高。據統計中國第一品牌--紅塔山的品牌價值已達到353億元人民幣。②這表明,無形資產在企業中將日益成為決定企業未來收益及市場價值的主要資產。會計基本要素的概念將賦予新的內容:

  ***1***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作用日益強化,客觀上要求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入應視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會計中得到反映,從而使會計上"資產"的概念更為寬廣。與此相聯絡,"權益"概念也發生了變化,勞動者權益與出資人***包括債權人***權益一樣需要在會計"權益"概念中得到體現。

  ***2***成本要素也賦予新涵義,成本表示企業為獲取一定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它的概念要求包括獲取非人力資本所付出的代價和為獲得人力資本所付出的代價,這兩類成本都要在會計核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3***利潤要素髮生變化。當我們將獲得各種資本所付出的代價定義為成本後,利潤要素髮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個利潤已不是出資者投入資本的回報,而是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共同投入後所產生的風險回報。

  此外,隨著會計理論體系的變化,會計的核算體系也要進行更新,包括資產的核算要反映人力資本投入的資訊,成本的核算要反映企業使用出資者投入資本所花的代價:利潤的核算要反映風險收益的特徵;財務報表的編制要體現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投入、運用和權益分享的全貌。

  4.會計模式:隨著人類社會逐步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傳統會計模式提出挑戰:

  ***1***建立在借貸記賬法、歷史成本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對企業有形資產的確認、記錄、計量、報告,可以說是周密細緻,但對於如何衡量知識資本,如何計量技術、如何列示智慧財產權,如何確定人才資源價值等無形資產卻沒有任何表示。

  ***2***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企業產品價值中佔據著日益重要的地位,那麼,知識耗費就應該計入產品成本或者予以資本化,正確計算人價值中包含的知識含量,同時要求損益表的內容和結構作相應的變更。

  ***3***如何採用適當方法,對"無實體公司"進行會計處理,以便能夠精確、公允地計量收入、現金流量和實收資本,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並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最有意義的會計資訊。

  ***4***對傳統會計平衡公式,"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提出挑戰。這個平衡公式是體現務資產中心觀,以財務資本密集為特徵的工業經濟時代是有效,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已把企業的戰略轉移到知識、資訊和創新能力上,知識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首位資源,這個公式顯然是不適應的。而且在公司右邊所體現的只是企業財務資本所有者的權益。它所含的理論前提是財務資本至上資本僱傭勞動的假設,而這個理論假設正日益受到知識經濟擴充套件了資本範圍,改變了資本的結構。在新資本結構中,財務資本的相對產值日趨下降,而知識資本的相對產值正趨於上升。這一環境的變化,日益改變著企業財務資本所有者與人力資本所有者的相對關係及產權特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許多新的企業產權歸屬性理論,其中利益人口相關者合作產權論的影響最大,該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利益相關者締結的一組合約,其中每個利益相關者都向企業投入專業性資本,都對企業剩餘作出貢獻,也都有權參與剩餘分配。這些新的產權歸屬理論,是對傳統的資本僱傭勞動與業主產權論的否定,自然也會衝擊傳統產權理論的會計平衡公式。由於傳統會計平衡公式,存在上述的問題,因此,對它要按照兩個原則進行改革:一是全面反映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及其結構的新變化;二是恰當地反映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產權制度的新特徵,充分吸收現代產權經濟的最新研究成果,考慮如下新的會計平衡公式:右邊產權代表利益相關者的合作產權或共同的所有權,包括股東產權、債權人產權和人力資本所有者產權;剩餘代表尚未明確主體的產權,包括資本剩餘和盈利剩餘。

  5.財務報告:知識經濟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時效性、預測性等方面提出了挑戰:

  傳統財務報告將重點放在硬性資產上,對知識資本、智慧財產權、人才資源等軟體資產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些軟性資產才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和市場價值的動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企業總資產中所佔份額越來越大。只有對企業硬性資產和軟性資進行充分揭示,才能體現企業的整體價值,使財務報告客觀、公正、公允、有用,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需求。

  傳統財務報告主要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反映過去的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歷史的會計資訊,其時效性和預測性相當薄弱,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如何及時捕捉真正有用的資訊是關係到企業成敗的關鍵。因此,在給企業管理者及投資者提供資訊時,一定要及時,要帶有預測性,而預測性資訊的價值則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重要,它有助於評估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以決策企業的經營行為。

  註釋:

  ①《列寧全集》,第五卷,第336頁。

  ②《’97中國品牌價值報告》,北京名牌評估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