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與員工行為塑造的關係

  企業文化需要員工的推動,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企業價值觀通過員工的行為得到體現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堅持什麼、反對什麼,根本上由其核心價值觀來決定。一個將盈利放在第一位的企業,當市場需求與企業利益發生衝突時,其首選的行為肯定是維護企業的利益。而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企業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的直接表達就是所有員工的行為方式。

  然而,人類正確的思想觀念、處事方式和行為習慣不完全是天生的,更多的是來源於後天培養。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過程。在企業裡,正是可以通過企業文化來塑造員工的行為,最終才能使員工成為符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自覺自願地為企業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海爾文化建設是從禁止隨地小便的13條制度、揮動大錘砸不合格的冰箱開始,堅持用先進的制度文化塑造員工行為,使他們在實踐中逐步領悟海爾文化的深層要求,促進他們自覺主動的落實企業價值觀、執行理念、職業理念,從而提高了海爾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為員工行為提供明確的導向

  前兩年市面上流行的一本叫《笑著離開惠普》的管理類暢銷書,該書由原惠普中國區決策委員會成員高建華先生所著。惠普是一家有著良好而深厚文化底蘊的國際化公司,曾連續多年被中國相關機構和媒體評為最受尊敬的在華外資企業。惠普公司連續多年的業績增長與其企業文化建設密不可分。惠普非常重視的一點就是讓離開惠普公司的員工能主動講惠普的好,這一點與許多國內公司形成鮮明對比。一家公司能讓離開的員工繼續說好,可見其文化對員工的導向性作用達到何種程度!

  一家文化導向鮮明的公司必然會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徵,而這種公司的員工其一切言行舉止自然而然的會打上企業的烙印,而這種烙印無疑由企業文化的導向所形成。

  優秀的企業文化會明顯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

  企業文化滲透於企業的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和員工行為之中,是現代企業的靈魂和持久動力,其對員工和社會所具有的導向作用、約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調適作用、輻射作用等綜合作用的結果,能引導員工的行為取向,能把企業員工的行為動機引導到企業目標上來,為解決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開闢出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從而會大大減少企業內耗,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並不斷向社會發散和輻射各種企業資訊,使人們對企業的名稱、標識、產品、服務等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從而有助於企業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美譽度和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

  國內的乳液龍頭蒙牛公司通過短短几年時間取得了業績的持續增長,並不是其所有的員工都優秀於同行,而更在於其優秀的企業文化大大的激發出了普通員工的工作熱情!

  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會為成長型的中國企業提供鮮明的價值導向

  我們說,任何一家企業,只有盈利,才能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也才能更好的規劃未來,因此盈利是對一家正常發展企業的最基本要求,也即對於一名合格的企業家來講,保持企業盈利是其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佔據大量社會資源卻持續虧損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也是幾年前國家調控巨集觀政策,並通過“國退民進”策略連續引導國企改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要想保持企業的持續盈利,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明顯的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任何一件工作,雖然過程很關鍵,但結果更重要。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案例,企業高階管理人員在評判基層銷售經理的工作時,看到該員工雖然業績沒做上去,但在其工作彙報中,會出現大量的促銷活動圖片,無疑,這些圖片都是其工作過程的記錄,最後管理人員就會認為該經理雖然業績不好,但也做了大量工作,沒有功勞也應該有苦勞,因此就給一個不獎不罰的評判結果。這樣做的結果是會導致整個團隊的戰鬥力逐漸下降,最終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績效。我們的觀點是,對於一名合格的員工來講,若佔據並花費了大量的企業資源,但最終未達成應有的績效,就必須要接受處罰,只有這樣,才能提供一種明確的企業文化導向,為整個團隊績效的持續改善打下基礎。因此在資源相對有限、但競爭又日趨激烈的中國市場,只有倡導以績效作為主要衡量標準的文化理念,才是大量成長型企業業績持續增長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