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制度文化與財務管理制度的關係

  財務管理制度是指一定社會一定組織的財務關係的總和。今天小編要來介紹。

  

  財務管理制度文化是研究財務管理制度產生,發展及執行機制的各種觀念的總和。通過對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研究,揭示財務管理制度因素與文化因素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以達到財務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幷以此來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研究物件是財務管理制度產生與發展的文化背景,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第一,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主體——財務管理制度;第二,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實施系統——各種具體的財務管理制度;第三,財務活動中的財務關係——反映了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性質與水平。

  廣義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資本的所有權制度。這對資本的執行方式和質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第二,財務執行機制。這是指一個組織用何種方式把自身的財務活動組織起來,實現高效益運轉。第三,財務分配機制。財務分配涉及到與組織有聯絡的財務關係人的利益。財務分配機制主要是指採取何種方式對財務關係人進行利益分配, 從而達到"公平"與"效益"的最佳結合,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實施系統——各種具體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資金管理制度,收入與支出管理制度,成本費用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以上這些制度都有自己長期的演化過程,它們的發展有其內在自主的一面,也有受社會文化環境影響的一面。

  財務活動中的財務關係主要是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國家,投資者,債權人,債務人等之間的利益關係。良好的財務關係可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環境。實踐證明,財務活動中的財務關係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是財務主體地位是否確立;

  二是財務決策權在人與人之間如何劃分;

  三是財務收益在人與人之間如何分配。

  我國傳統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特點

  任何財務管理制度文化都有一個相互隔離,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發展變化的過程。我國有幾千年的財務管理史,因為民族特點和國情的不同,我國傳統財務管理制度文化上也有一些特點。

  1,重視資產管理,不重視資本管理。

  由於長期的自然經濟居統治地位,小農意識很濃,商品經濟不發達,人們的理財觀念狹隘,保守。只重視現有的實物資產管理,對於資本管理關注不夠,不太重視研究資本執行規律。由於忽視資本管理,資本的積累和積聚都很緩慢,導致生產規模難以擴大。加上我國傳統文化中"分家"觀念較強,使原來就不多的資產又分成若干份,生產規模有時反而縮小,抵禦風險能力降低,一出問題往往靠政府解決,這又大大強化了政府的權威,中央集權體制一直深入人心。

  2,追求高度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是我國傳統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又一特點。

  我國建國之後之所以選擇前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與我國幾千年所形成的集權政治,經濟文化有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制定的各種財務管理制度都具有高度的統一性。至今人們仍然習慣於由中央制定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強調國家價值取向,重視國家財務管理制度建設,而各單位只要執行好國家制定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即可。

  3,在財務分配製度方面長期追求"公平"而忽視"效率"。

  這與傳統文化中的"均貧富","一大二公"思想有關。

  4, 財務管理制度剛性有餘而柔性不足,這是我國傳統財務管理制度文化的又一大特點。

  過去我們的財務管理制度規定得過死,過細,理財者只有執行的義務而沒有變通的權利。這與人們長期沒有自主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