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螳螂是什麼

  要說世界上最大的螳螂,它擁有鋒利的前足,若體積大點應該會讓人見而避之吧,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進入螳螂世界看個究竟。

  螳螂簡介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摺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複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佈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

  多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歐洲的代表是Mantis屬***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是分佈最廣的種***、Ameles屬、Iris屬和Empusa屬。北美的屬包括Stagmomantis屬***卡羅來納螳螂〔S. carolina〕是分佈最廣泛的種類***、Litaneutria屬***L. minor是小型西方種,是唯一原產加拿大的螳螂***、Thesprotia屬***形細長***和Oligonicella屬***形細長***。薄翅螳螂、Iris oratoria、窄翅螳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和中華螳螂***T. aridifolia sinensis***已傳入北美。中華螳螂在中國常見,原產於東亞許多地方,也是北美最大的螳螂,體長7∼10公分。

  螳螂的英文名"mantis"源出希臘語,意為「占卜者」,因古希臘人相信螳螂具超自然的力量。目前的名稱"mantid"***希臘語意為「算命者」***也是反映了這種看法。螳螂能靜立不動或身體文雅地前後擺動,頭上舉,兩前足外伸似在祈求,故引出許多神話和傳說。迷信的說法認為,螳螂的棕色唾液可使人眼盲,馬或騾食螳螂後可致死。螳螂的英語俗名"praying mantid"和學名為Mantis religiosa,以及德語名Gottesanbeterin、法語名prie-Dieu、普羅旺斯名prega-Diou和西印度群島名「神馬」***god-horse***均與宗教虔誠有關。其他的俗名還有「魔鬼之馬」***devil's horse***和「殺騾蟲」***mule killer*** .更為奇怪的事.當母螳螂和公螳螂交配時.這事公螳螂為了自己兒女竟然會奉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事昆蟲界比較少見的事.

  世界上最大的螳螂

  南非米爾斯森林裡生活著一種地球上最大的螳螂,長約15釐米,粗看猶如一個綠色訂書機。它是一種凶猛的食蟲動物,各類昆蟲都是他的美味佳餚。雌螳螂在懷卵期,竟敢攻擊麻雀般大的各類小鳥。當大螳螂發現棲身樹上的小鳥時,它悄悄地從背後靠上去,到相距約30釐米時,就一個彈跳猛撲上去,用兩隻有鋸齒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小鳥拼命掙扎,一般雙方都跌到樹下,如果此時樹下有蛇、狸等動物,則雙方都被別的動物吃掉。一般情況下,大螳螂總是勝利者,因為它的大刀腳夾住鳥頸後,小鳥在一分鐘內死亡。大螳螂不吃鳥肉,只吃其腦汁,吃法很奇特。它用一隻腳鉤住鳥頸,舉起另一隻腳當鋸子,在鳥頭上來回拉鋸,竟然“嘶嘶”有聲,很快鋸開小鳥薄薄的頭蓋骨,它就舔食淡白色的腦汁,然後棄鳥而去。據動物學家分析,小鳥的腦汁富含卵磷脂和鈣質,有助於雌螳螂懷卵的質量,這是一種繁殖後代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