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我國的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上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也在不斷的完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影像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篇一:《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摘要

  【摘要】 通過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教學組織方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醫學模擬教學,改革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實踐教學模式。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內容

  【關鍵詞】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教學方法;研究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教學,是以講解X線、CT、MRI、超聲、影像核醫學檢查技術及X線照片沖洗技術、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等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員專業操作技能為前提,其重點是提升學員專業思維及操作能力。當前,面對新形勢下人們的法制意識、醫療保健知識的不斷增強,更加要求醫療人員對患者的檢查、診斷及治療,在藉助各種先進的檢查、診療裝置的條件下,具有高超、嫻熟的操作技巧和準確的綜合判斷能力,以減少、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這不僅是全體醫務工作者面臨的重任,更是即將走出校門的準醫務工作者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而教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員的綜合能力。為此,我們醫學影像系通過改進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醫療及教學裝置和採用多媒體教學及模擬訓練的方式,側重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進入臨床前就掌握了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參加本次教學模式改革的是張家口教育學院08級醫學影像系三個班級,其中:08醫學影像技術專業44人、08分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49人、08級影像裝置管理及維護專業39人。作為對照的是張家口教育學院07級醫學影像三個班級,其中:07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一班40人、07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二班17人、07分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46人,採用舊的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改革的重點突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的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分為兩部分。

  1.1課堂教學採用多媒體手段,由教師製作PPT課件,做到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充分利用醫院的各種影像臨床病案資料,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直觀式形象教學法、發現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等方法,達到使用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臨床見習示教,則組織學生到本院實訓室、附屬醫院影像科參觀、見習、模擬示教。如在講完總論以後,安排學生到醫院見習,結合理論,建立直觀印象,消除神祕感,提高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崇高責任感和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學好本專業的極積性和自覺性。

  1.2適當增加實訓教學時間模擬實訓教學為學生實訓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學生操作實訓機,模擬各部位的掃描過程,既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又提高了操作技能[1]。臨床實訓教學,集中一段時間將學生安排到教學醫院,開展技能實訓,按照詳細周密的安排,學生到醫院影像科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實訓。一方面學生親臨實際的崗位環境,感受崗位氣氛,增強學生的道德感、責任心,激發了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增加實際的操作機會,學得好、掌握得快[2]。表108級醫學影像系各班的教學安排

  2結果

  對於08級和07級各專業班分別進行理論筆試考試及實踐能力測試,同時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整體評價,取各班平均分,進行比較。

  2.1通過教學改革,08級各專業班實踐及筆試平均成績均高於07級各專業班,並且教師對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評價高於07級各專業班,學生對自己的技術能力信心十足,遊刃有餘,在醫院實踐中可以熟練操作,即使遇到不常見的病例,通過自己紮實的理論實踐知識仍可以很快接受新的知識,融會貫通。

  2.208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班的實踐及筆試平均成績高於08分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班和08級影像裝置管理及維護專業班。

  通過學生各門課程成績綜合分析,教學改革後學生成績和能力明顯提高,且成績與實訓情況有正比的關係,有實訓安排的班級考試成績明顯高於無實訓的班級,實訓時間長的班級考試成績明顯高於實訓時間短的班級。表308級各班學生平均成績表 表407級各班學生平均成績表

  3討論

  從影像技術專業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大量的實踐、技能鍛鍊、經驗積累和專業思維的培養。影像技術專業醫學生的專業素質提高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為實現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實踐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以往的影像檢查技術教學側重於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學方法上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只管教,學生只是做筆記,這種填鴨式教學,學生是被動學習,目的也是應付考試,忽視了操作技能的提高,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從事臨床工作後感到力不從心。我們通過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加強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造力,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成績[3]。

  通過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既可使學生獲得對於解剖結構的清晰直觀的立體影象,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也極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在課後留下難忘的印象。我們把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選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融合常見病多發病的典型病例,通過多媒體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更易於掌握那些不易理解、不易用語言描述的知識。採取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力[4]。

  另外我們提倡醫學模擬教育[1],醫學模擬教育是通過實踐技能培訓、醫學模擬中心乃至模擬醫院的方式將醫學模擬裝置應用於影像技術專業技術實踐教學,倡導以貼近醫院的真實環境和更符合醫學倫理學的方式開展實踐和考核。我們有完整的影像裝置,例如:影像檢查技術及放射X線室,數字成像及PACS室,影像裝置室,影像診斷閱片室,CT操作室,裝置儲藏室;超聲診斷室,通過模擬教學,既解決了病員相對不足的問題,又給學生提供了系統完善的操作機會。

  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更多的研究和探索適應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是推動醫學教育發展的動力。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的能力是教學的關鍵,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及責任心,把臨床帶教教學作為重點,組織教學大查房、各種教學研討會,加強教學管理和推進新的教學方法,狠抓教學執行和質量監控,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科學的教學質量標準和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嚴抓教學執行和質量監控措施的落實。臨床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患者不讓實習學生“碰”的尷尬處境,涉及到患者隱私的醫療活動時,情況更嚴重,帶教教師通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儘量多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機會,同時監督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以防止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通過增加模擬實踐技能培訓及臨床見習實習,使學生儘可能多的掌握技術操作技能,滿足未來就業的需要,只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相應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形成穩固的知識結構,為將來的獨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文獻

  1王長遠,秦儉,王晶,等.醫學模擬教育的發展狀況\[J\].中國基層醫藥,2007,14***1***:170-171.

  2郭勁鬆,張東華,薄紅,等.臨床技能模擬訓練中心的建立和實踐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20***10***:77-79.

  3袁力,趙遵強,袁聿德,等.高等醫學影像教育課程設定與改革\[J\].醫學影像學雜誌,2003,13***5***:373-375.

  4袁力,劉林祥,馮聖平,等.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影像教育辦學模式的國際比較\[J\].醫學與哲學,2003,24***8***:57-59.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篇二:《試談醫學影像技術規範化建設》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摘要

  【摘要】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問題愈益突出。從醫學影像技術隊伍素質的提高、醫學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數字化建設以及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的書寫等方面,就醫學影像技術規範化建設進行探討。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內容

  【關鍵詞】 醫學影像技術;診斷;規範化

  醫學影像技術規範化是指醫學影像診斷合乎一定的標準,即利用醫學影像檢查手段使其診斷水平不斷提高,它要求根據裝置和儀器條件合理地開展檢查專案,並且在一定時期內達到一定的水平或質量標準,最終目標是提高診斷率,減少漏、誤診,並在最大限度內滿足患者需求,但我國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不同醫院的醫學影像技術裝置和水平有較大差異,即使在同一醫院也可能使用多種型號的檢查裝置。為了進一步提高醫學影像診斷水平,準確可靠地為臨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診斷依據,因此,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建設就勢在必行。

  1 提高醫學影像技術隊伍素質

  醫學影像裝置不斷更新換代,且週期越來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裝置之上的影像學正發生著鉅變,不斷更新的裝置所涵蓋的知識範圍,應用時的工作原理、效能無不涉及廣博的計算機領域和工程學領域的知識。傳統意義上的影像科技人員,無論老中青,都要從零開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這門新的數字影像技術,也就是說,要從陳舊的工作模式轉為更為開放的、多元化的醫技理念。樹立新的醫技理念,至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應抓緊時間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數字化裝置無論是介面顯示還是操作使用提示,無論是部位選擇還是投照方式,以及後處理內容均為英文顯示,英語既是基礎更是工具,同時,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將更加頻繁,對先進技術與裝置的引進速度也將加快。只有不斷提高英語水平,才能進一步進行影象處理功能等方面的應用和開發,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裝置。其次,要多閱讀一些有關IT網路、計算機資訊科技的專業或通俗刊物,瞭解網路的運作,對影象的攝取、刪除、處理、傳遞、儲存及列印等概念要清晰明瞭,並在與程式設計和網路工程師的合作中積累和豐富這一領域的知識。再次,不斷完善影像診斷知識結構。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結構、生理、病理及病理演變,其影象在監視器上的顯示與相關診斷所需,其形式和內涵不盡相同,且數字化影像各引數具有可調節性、大寬容度,如何使體位設計更合理、如何在影象的後處理中使感興趣區真實並具有明確診斷所需的特徵,對技師的影像學知識和診斷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醫學影像網路工作系統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醫學影像學這門綜合性學科開始逐步從影像投照、成像、閱片、報告書寫以及遠端會診諸環節進入全面數字化的嶄新時代。比如,近年來先進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的引進和臨床應用,拓寬了超聲檢查範圍、服務物件,超聲影像、診斷資訊和工作量成倍增長,而原有的手寫報告、熱敏列印影象、人工病案存檔、檢索查詢、工作量統計等,明顯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能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和患者的診療服務。這一切對於醫學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建立與完善提出了現實的要求。醫學影像室作為醫院的醫技科室,與患者和臨床科室有著密切聯絡。這種聯絡簡單地表達為患者和臨床科室申請單的請求與影像室檢查報告單的答覆。影像室從接收申請單到發出檢查報告單是一個有序的過程,每項工作的效率和服務質量及其之間的銜接良好與否,將反映影像室整體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這要求從預約登記到發出報告必須實現一體化操作***如圖1所示***。

  圖1 影像網路工作系統流程***略***

  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不僅可以實現患者一般資料—影象採集—診斷報告全部資訊的資料化存檔,提高診斷水平和服務質量,減少醫療糾紛,而且由於使就診順序透明化、公開化和接診服務的溫情化,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所以大大有助於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同時,這一網路的建立也真正體現了醫療資訊共享,使患者在一所醫院拍攝的X線、CT及MRI影象及診斷意見報告,在遠端會診或轉診到其他醫院諮詢、會診或治療時仍然具有參考價值,不必再作重複檢查,這樣既節省人力物力,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可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數字化的程序使接診到發報告的時間大大縮短,從過去的隔日到目前的2 h,甚至0.5 h,而工作量的不斷增加又是每個醫院所面對的。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已經成為衡量醫療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要做好這一點除了發揮裝置優勢外,儘量縮短各環節的耗時,利用資訊的傳遞,使每個環節運作流暢尤為重要。

  3 完善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

  3.1 基本程式規範化 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又是重要的醫療檔案。報告書寫的質量代表科室的診斷水平,也代表整個學科的水平以及發展的程度。這就要求醫學影像科室人員要通過審閱病歷,瞭解病情,全面觀察,系統分析,結合臨床進行鑑別、對照、綜合,寫出報告做出結論。

  3.2 基本格式規範化 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的格式是一種形式,它反映的內容必須要符合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要求。縱觀目前國內外的診斷報告書,形式各種各樣,大小與繁簡程度也不一致。但是從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角度來看,醫學影像學的診斷報告書的一般格式應依次包括以下5項內容: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別、住院號、病區、病床、門診號、X線號、CT號、MRI號、DSA號、X片序號、檢查日期、報告日期等;檢查名稱與檢查方法或技術;醫學影像學表現或討論部分,如X線所見、CT所見、MH 所見、DSA所見等;醫學影像學診斷或印象部分;書寫報告與稽核報告醫師簽名。在臨床工作中,上述五項內容可具體化為以下幾種格式。第一種是從影像徵象或討論到影像診斷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種是從影像診斷或印象到影像徵象或討論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種是將影像徵象或討論與影像診斷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種是表格式,是將報告設計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種是逐條列項式,是將各項觀察的內容按順序排列,在預留的空白處填寫正常、異常或意見等。其中,第二種報告格式是目前採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種,因為它滿足規範化報告的5項內容,符合檢查的標準,是目前公認的標準格式之一。

  3.3 基本要求規範化 書寫規範化報告內容的總體原則是影像描述簡潔,重要的部分或內容先寫,回答臨床醫師的要求;病灶要進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態影像徵象描述;影像檢查要進行徵象的比較及必要的鑑別診斷,最後要得出影像檢查的結論。一般和常規專案要齊全,描述要有順序,主次要分明,描述部分與診斷結論要保持一致。此外,還要求字跡工整、語句通順、術語規範。

  3.4 注意事項 醫學影像報告是一份把病變影像轉換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醫療檔案,講求客觀性、科學性、嚴禁摻雜主觀印象,不要武斷地單以影象診斷疾病,也不要過於隨附臨床,故一定要寫得確切、客觀。這就必須運用規範的影像學術語或解剖學與病理學名稱來描繪,不能隨便下筆,按個人的愛好寫。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是對醫學影像技師的最基本要求。總之,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醫學影像診斷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臨床,造福於患者。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文獻

  [1] 李晨,楊德民,苗壯,等.超聲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建立與臨床應用[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誌,2005,***12***:1078?1080.

  [2] 段少銀,蔡國祥,葉鋒,等.關於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書寫規範化的討論[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誌,2000,***1***:90?91.

  [3] 林海波,曹然,葉暉,等.影像技術數字化建設面臨的問題[J].現代醫院,2004,***6***:117?118.

  醫學影像畢業論文篇三:《淺論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關係》

  引言

  醫學影像是涵蓋X 線片、超聲、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個不同門類的一門新興醫學技術,自1895年倫琴發現X 線片以來,醫學影像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在此之前,醫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觸診瞭解患者體內情況,但解剖與觸診均具有一定風險。因影像成像原理及採用的檢查方法存在明顯區別,檢查範圍也各不相同,且還突出了檢查技術。因此,影像技術對於影像診斷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逐漸從根據某一形態變化而診斷向功能、形態、代謝等改變的綜合診斷體系方向演變。

  一、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專業互補性

  醫學影像診斷離不開醫學影像技術的支援,二者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心。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層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診斷的科學指導,而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的提升同樣需要高水平的醫學影像技術作為保障。只有通過醫學影像診斷及時將結果反饋出來,才能逐步提升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由於不同的醫學影像技術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別的,並且不同的影像學技術的專業性較高,例如超聲檢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點,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與研究,能夠發現不同的技術各有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對於疾病的診斷,並非通過醫學影像技術就能夠得出最準確的結論,有時僅通過一種影像學技術就能進行診斷,而採用其他的檢查方式則難以檢出異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學技術都能對一些疾病進行檢查,但應當出於對患者經濟角度的考慮,選擇最為經濟且適合的檢查方法。

  醫學影像技術和醫學影像診斷在本質上是緊密聯絡的,並且二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促進各自的發展。隨著當前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醫學影像診斷和醫學影像及時之間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在整個醫療環境中,隨著新業務、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性科學的出現及快速發展,使得醫學影像診斷與醫學影像技術之間實現了有效的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患者的治療週期,大大提升了醫療水平。

  二、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專業獨立性

  在當前醫學影像技術臨床應用中,對於專業醫師的要求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瞭解與掌握CT、核磁共振、超聲醫學及常規放射學等方面的專業操作技能與相關理論知識;第二,瞭解並掌握有關電子學、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第三,在疾病診斷過程中,對各類影像學診斷技術的應用情況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瞭解;第四,瞭解醫學影像等不同專業分支的發展趨勢及主要的技術。

  在當前醫學影像診斷應用方面,對於專業醫師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熟練掌握現代醫學影像學、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專業性知識;第二,在對臨床疾病患者的診斷過程中,對多種影像診斷技術熟練應用;第三,能夠深入瞭解並熟悉與醫學影像方面相關的臨床技術及知識;第四,瞭解醫學影像等不同專業分支的發展趨勢及主要的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主要是為臨床疾病的影像學診斷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並且能幫助專業醫師獲得準確可靠的影像學資訊與知識,從而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極為關鍵的依據。醫學影像診斷工作則主要是為了對醫學影像技術中提供的各方面資訊作出觀察與分析,並對這些資訊進行歸納與總結,從而得出最為客觀、公正的影像學診斷結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互為一個整體,前者離不開後者的支援,而後者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則依賴於後者。醫學影像診斷技術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與醫學影像診斷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因此,醫學影像技術工作人員和影像診斷人員應當嚴格依據相關標準執行質量控制及質量管理,逐步提升臨床醫療診斷效率及水平,在進一步減輕患者就診痛苦的同時,將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應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