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學習文章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的青春,去學習無窮的智慧,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求學無止境

  我今天要給大家講兩個故事。其中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小和尚,他離開家鄉到處尋找名師,想求得一些真正的修為。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位高僧;並懇求師父收他為弟子。高僧見他一片誠心,又天資聰慧,就收下了他。

  兩年後,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傳,便不想再繼續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於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

  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然後讓他往裡面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

  小和尚答:裝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

  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兒就不見了,接著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進去,晃了晃缽子,芝麻又不見了。

  高僧再次問這個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

  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可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

  這時,高僧又取來一隻杯子,讓小和尚往裡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滿了,就想停止倒水。

  高僧卻說:不要停,繼續接著倒。

  結果缽子倒滿了水後,多餘的水都溢了出來。高僧這時候才讓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後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

  小和尚想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師父的一片苦心,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再說一個故事。這是美國東部一所大學期終考試的最後一天。在教學樓的臺階上,一群工程學高年級的學生擠做一團,正在討論幾分鐘後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這是他們參加畢業典禮和工作之前的最後一次測驗了。

  一些人在談論他們現在已經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則談論他們將會得到的工作。帶著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所獲得的自信,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並且能夠征服整個世界。

  他們知道,這場即將到來的測驗將會很快結束,因為教授說過,他們可以帶他們想帶的任何書或筆記。要求只有一個,就是他們不能在測驗的時候交頭接耳。

  他們興高采烈地衝進教室。教授把試卷分發下去。當學生們注意到只有五道評論型別的問題時,臉上的笑容更加擴大了。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試卷。學生們看起來不再自信了,他們的臉上是一種恐懼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裡拿著試卷,面對著整個班級。

  他俯視著眼前那一張張焦急的面孔,然後問道:完成五道題目的有多少人?

  沒有一隻手舉起來。

  他又接著說:完成四道題的有多少?

  仍然沒有人舉手。

  他還說:三道題?兩道題?

  學生們開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但是整個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試卷,說: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結果。

  他繼續說:我只想要給你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你們已經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學習,關於這項科目仍然有很多的東西你們還不知道。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是與每天的普通生活實踐相聯絡的。

  然後他微笑著補充說:你們都會通過這個課程,但是記住——即使你們現在已是大學畢業生了,你們的教育仍然還只是剛剛開始。

  隨著時間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經被遺忘了,但是他教的這堂課卻沒有被遺忘。

  記住這句至情至理的話,即使你們現在已經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你們的教育仍然還只是剛剛開始。

  我本人也是這樣,儘管這兩年多以來,我讀了不少的書,也寫了一些馬馬虎虎的文章,似乎也有一些人在支援我。有人會覺得我已經自以為了不起了。開口閉口說什麼天下第一,好像一副藐視人的樣子。其實他們錯了。對。一個人需要有夢想,也還要懂學習一點謙卑的功夫,戒驕戒躁是必要的。當然我也不是說自己要怎麼怎麼樣。自己肚裡的知識,自己完全清楚。完全不必像一隻小丑那樣自誇自大。

  我的一些學生經常這樣對我說:老師,你家裡訂了這麼多的報刊雜誌,你看得完嗎?

  我的回答很隨意:當然看不完。

  他們還會說:那些書架子上面的這些書,你都看過嗎?

  我的解答還是一樣:怎麼可能看得完呢?

  他們也接著問:那你買這麼多的書不是浪費嗎?

  我回過頭問問我的朋友們,你們說說看。

  其實很簡單,只要我一息尚存,說不定哪一天,哪一本書就能派上大用場。

  今天下午,學生們在溫習,我在看書。你們猜猜我在看什麼書嗎?告訴你,我在看的是一本《千字文》。可能一些人聽說會發笑。心想你都這麼大的年紀還看這種書。那我倒又想問問你,你能說這本書你都參透了?還是這句話:求學無止境,咱們就耐心思地學習吧。

  :學習改變命運

  文/車延斌

  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們評價一個人在本質上是否具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人在學校時的成績好壞,也不是看他的學歷有多高,而是要看這個人有多強的學習力。這是哈佛大學校長講的樹根理論。

  學習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們都知道學習代表未來,成績代表過去,學習成就人生,學習改變命運,學習可以致富,這些話語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學習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學習真的可以成就我們的人生,學習也確實可以致富。

  最近流行一本書叫《站著上北大》,講的是一名保安考上北大的故事。作者叫甘相偉,出生于山區的農民家庭。雖然由於家庭貧困,高考過後,無法繼續學業,但他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小喜愛文字的他,一直嚮往著美麗的未名湖畔,所以在畢業之後來到了北京,來到了眷戀依舊的未名湖畔。為了能實現自己考上北大的夢想,他先是在北大當上了保安,雖然他只是個小人物,但他不屈服命運安排,在沒有資源,毫無背景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奮鬥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最後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他在北大這幾年,讀書寫作,寫儘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奮鬥痕跡,成為底層小人物的勵志典型,從甘相偉身上,讓我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改變命運”。

  還有一個學習改變命運的故事就是清華廚師張立勇。張立勇在清華大學第十五食堂從事廚師工作,在做廚師期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自學英語、法律、計算機等課程,先後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托福考試,考出了比在校清華學生還高的分數,在全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及廣泛關注。1993年,張立勇輟學到廣州打工掙錢為家裡還債。1996年在叔叔的介紹下,他來到北京,並直接到清華食堂做了一名賣饅頭的臨時工。在清華,張立勇每天晚上都會去聽一些大師和名人的演講,有的時候下班比較晚,只能站在後面聽一些結尾,在聽這些大師和名人演講的時候,也讓張立勇迅速得到了成長。為了學好英語,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練習,同時還參加清華大學一些英語俱樂部和英語角活動。最後通過自己努力學習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托福考試竟然考了630分,這個分數比很多清華在校學生考得還高。一時間,在清華大學獲得了轟動,在水木清華的BBS上,張立勇的話題瞬間成為了熱點,有人在BBS上留言:要說還是清華臥虎藏龍,少林有“掃地僧”,清華有“饅頭神”。關於張立勇的故事一時間在各大高校的論壇飛一樣地傳開了,媒體開始關注張立勇,漸漸地,社會各界開始知道張立勇。2004年10月,共青團中央向張立勇頒發了“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他被譽為團中央樹立的全國十大傑出學習青年之一,還受到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面對面”“新聞會客廳”等有影響的欄目和100多家媒體的採訪報道。張立勇之後能有這樣的成就,也歸功於他的學習力。張立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到,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也倡導大家用學習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上兩個故事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和領會“學習改變命運“這句話,但是我們還要從故事的背後總結出適合我們以後運用的理論和法則。

  一、第三個八小時

  愛伊斯坦說過曾經說過:“上帝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三個八小時,第一個八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八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是在第三個八小時創造出來的。 ”

  第三個八小時我們在幹什麼,就會決定著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經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玩樂,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會被命運玩弄;如果我們經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發呆,我們的未來可能就會成為呆子;如果我們經常用第三個八小時去學習成長,我們未來的命運可能就會發生改變。不管是張立勇還是甘相偉都是充分利用了第三個八小時去學習和成長,所以他們的命運就發生了改變。

  二、學習的習慣

  學習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習慣,就一定會改變命運;學習不一定能成長,但是堅持不斷地學習一定會成長;學習不一定會產生力量,但是專注地學習一定會產生力量。所以我們除了要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學習習慣,同時不斷地學習,專注地學習,這樣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

  有的人學習東西,學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勵志文章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法則叫做二八法則,就是做事情剛開始付出百分之八十,可能只會得到百分之二十的效果,但是隻要我們不斷的堅持,最後的百分之八十效果,我們只需要付出百分之二就能獲得。由於很多人不懂這個法則,剛開始就想獲得很多,但是又得不到,所以就會放棄。

  有一個定律叫:一萬小時定律,馬爾科姆·葛拉威爾寫了一本書叫《異類》,其核心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按比例計算,如果每天堅持四個小時,一週堅持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就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所以只要我們能專注堅持學習一樣東西,成為專家就是時間的問題。

  三、要覺悟

  除了要把第三個八小時利用好,除了要養成學習的習慣,除了要知道二八法則和一萬小時定律,學習還有更重的事情就是要覺悟。

  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讀了多少書,也不是參加了多少培訓課程,也不是拿了多少證書和學位,而是要把學習的東西靈活運用,同時去悟,去反省自己,去改變,如果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是從不去反省自己,從不覺悟,從不改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讓自己真正的成長和蛻變。

  真正的學習就是不斷的反省自己,不斷覺悟的過程,讓自己不但成長而且蛻變,一次次蛻變的過程就是獲得智慧的過程。也是學習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