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人故事簡介

  那些關於勵志的名人故事總能讓我們看完之後懂得一些人生道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比爾·蓋茨刷碗

  2014年2月10日,比爾·蓋茨參加了一個社交新聞網站舉辦的“隨便問”活動。有個網友問:“作為一位世界超級富豪,你在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樣嗎?也會炒菜做飯,甚至刷碗嗎?”比爾·蓋茨回答:“其實我和每個人都一樣,一個鼻子,一個嘴巴,兩隻眼睛,我也會生病,生活中我一樣有許多的煩惱。還有,你還真說對了,平常晚上無事時,我會自己動手炒上兩個拿手菜犒勞自己和家人,每天吃過晚餐後,我都會主動刷碗,因為我喜歡自己刷碗的方式。”

  緊接著,他談起一件往事。有一次,由於管理上的疏忽,他的公司遇到了麻煩事。在公司高層會議上,商議來商議去,最終也無法妥善解決。他發了火,拍了桌子。會議不歡而散,他則帶著一肚子氣回家。誰知,回到家中,妻子病了,正躺在床上,而請的保姆由於家裡發生了急事,已請假回去了。怎麼辦呢?看到妻子難受的樣子,他努力地使自己冷靜下來,張羅著做了一頓飯。那頓飯,他和妻子吃得是異常地香甜。飯後,他扶妻子去休息。然後,自己收拾碗筷去刷洗。沒有料到的是,他在刷碗的過程中,竟忽然想到了解決公司麻煩的辦法。從那以後,比爾·蓋茨就喜愛上了做飯、刷碗,儼然是一個居家男人。

  比爾·蓋茨用做飯刷碗的方式,既調節了自己的心情,拓展了自己的思維,又鍛鍊了自己的技能,同時,更贏得了家人的愛。

  :當雞蛋扔中首相

  有一次,英國前首相威爾遜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說時,突然從人群中扔來一枚雞蛋,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他的臉上,現場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周圍的安全人員很快在人群中抓住了那名“肇事者”,原來是個十來歲的小孩。

  聽說是個小孩在搗鬼,威爾遜示意屬下放人,可是沒過幾秒鐘,他又改變了主意,叫住小孩,並當眾讓助手記下小孩的姓名、家庭住址及電話,臺下的聽眾們見此情形,不禁議論紛紛:看來,威爾遜是要對小孩進行處罰了。

  誰知威爾遜煞有介事地打聽了一番小孩的情況後,示意聽眾們安靜下來,然後說:“我的人生哲學是要在對方的錯誤中,去發現我的責任。剛才那位小朋友用雞蛋扔我,這種行為是很不禮貌的。雖然他的行為不對,但作為英國首相,我有責任為國家儲備人才。小朋友從下面那麼遠的地方,將雞蛋扔得這麼準,證明他是個可塑之才,所以我將他的名字記下來,以便讓體育大臣注意栽培他,使其將來能成為我國的棒球選手,為國效力!”話音未落,臺下一片笑聲、掌聲。

  威爾遜的這番話,既為自己解了圍,又舒緩了現場的氣氛,同時也巧妙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風趣寬容的一面,可謂一石三鳥,機智幽默。

  :張國立

  2014年1月7日下午,“把樂帶回家2014暨快樂送”啟動新聞釋出會在上海舉行,品牌代言人張國立、蔡依林等明星悉數出席。由於張國立是春晚團隊主要成員,因此,在記者提問環節,張國立便成了焦點。看到一位事先準備好問題的記者拿出字條,張國立先發制人道:“一看你就是主辦方的託,提個問還照著字條念,一點都不專業。”鬨堂大笑之後,這名記者問:“有訊息說,您將擔任春晚主持人,是真的嗎?”聞言,他先是拿出手機做打電話狀,隨即又放下手機說:“現在打好像不好,等一會兒我問問馮小剛,看能不能說。”逗得現場一片笑聲。又有記者問他會不會在春晚上演小品,對此,他又故技重演道:“我還沒有接到確切訊息,不過對網上的各種說法,我現在不能去迴應。我一會兒給你馮小剛的電話,你直接打給他吧!”於是,又引來陣陣笑聲。

  由於張國立是馮小剛的鐵哥們,既是春晚團隊成員,又是主持和表演大家,因此,網上關於他的傳聞鋪天蓋地,記者們又怎會輕易放過?但慣於幽默的張國立,練就了一副絕好的“太極”功夫,面對“主持人”之問,他虛虛實實、假痴不癲,談笑間便將難題化解;對於“演小品”之問,他在直言“現在不能去迴應”後,再次祭出擋箭牌春晚導演馮小剛,於是,難題又一次“灰飛煙滅”。

  :三大富豪的財富觀

  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只開普通間。侍者不解,說:“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為何這樣?”洛克菲勒說:“因為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發現飯店前停了很多車,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

  “噢,這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說。

  “我來付。”朋友道。

  “那可不是個好主意,他們超值收費。”蓋茨說。

  在蓋茨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一次,李嘉誠上車前掏手絹擦臉,帶出一元錢的硬幣掉到地上。天下著雨,李嘉誠執意要從車下把錢撿出來。後來還是旁邊的侍者為他撿回了這一元錢,李嘉誠付給他100元的小費。他說:“那一元錢如果不撿起來,被水沖走可能就浪費了,這100元卻不會被浪費,錢是社會創造的財富,不應被浪費。”

  這三個大富豪都喜歡財富,因為熱愛並珍視財富是獲得財富的前提條件,他們從來不亂花錢,很重視財富應有的價值,這可以說是他們對財富的基本態度和良好習慣。但他們又不為財富所羈絆,不困於財富,為慈善事業所做的捐獻是數以億計的,他們讓財富充分體現它自身的價值,也最大限度地體現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