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簡短勵志小故事

  一字洞悉天下,一語道破天機,一個簡單故事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人生啟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衝動的人在衝動

  衝動的人衝動時,感覺自己身上瀰漫著悲劇氣氛,因而有英雄色彩——古典美學認為悲劇最適合塑造英雄。他們在衝動中,有大段獨白***爭吵***、動作***摔門、踢凳子***、胸脯起伏***呼吸急促***等。這些情態使他們產生戲劇的感受,有點像英雄。也可說找到一點塑造英雄的感受。於是,悲劇誕生了。

  美學說,當人物面臨命運和時代的巨大沖突而選擇毀滅的時候,接近於崇高。美好的東西在觀眾面前一點點沉沒***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點點分離***霸王別姬***,觀眾頓足、嘆息、拭淚,這叫美,黑格爾稱之為崇高美。

  而我所見到***常常見到***的悲劇是衝動的人為雞毛蒜皮的事光火,唱唸坐打可比霸王李爾王。這些事如果拿到舞臺上演,是喜劇。人物越衝動臺下的觀眾越爆笑。

  衝動的人的動因是什麼?他們有表演癖***酷愛悲劇***?心胸狹隘?過於自尊或自私?

  都有。首先,他們心田的土層薄,屬於往花盆澆水沒澆半壺就往下漏的那種。土裡沙礫石子多,不存水,也沒什麼營養,長不出好植物。

  有人不許別人說他胖,不許認為他牙不好,不許發現她割了雙眼皮,不許議論他作為一個著名歌手音域唱不了完整的八度,不許問他籍貫,不許提他大專畢業。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之外,衝動人暗中制定了許多條文,強迫別人遵守,否則就衝動。

  衝動的人比較自私,比如把佔小便宜當成大事。佔則喜,不佔則怒。

  衝動有慣性。像一切事物都有慣性一樣,衝動的人一生不是衝動一次,而是無窮次。當他衝動之際,人們規避退縮,衝動的人得意:怕了是不是?下回還用這招兒。

  當代的西方醫學文獻對衝動的人格很寬容,從化學激素、微量元素,比如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量與維生素B之多少來解釋衝動。而在中國人看來,人應該有修養,應放開心胸,否則擱到去甲腎上腺素與維生素的大缸裡泡一個月也沒用。

  有人覺得衝動的人不講理。其實他們講理,但只講自己的一套道理。有時候,聽他們講理都聽不懂,可見不是公理。

  當一個人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萬事萬物都圍繞他旋轉的時候,他一定會講歪理,會衝動,會魚死網破。因此說,衝動不在脾氣,在價值觀。

  :市井之人

  前輩說:喜歡議論是非者,一生只能當小市民。對此,我深有同感。

  有一天,在金雞橋頭的魚鋪市場,我看見了幾個人在吵架,差點就打起來了。他們有的手裡拿著兩把刀,有的拿著小車的長鎖。原本,開小車的人都要走了,也已經讓步了,但賣魚的婦女卻緊追不捨。最終雙方都生氣了,由爭吵而演變為拿起了“武器”。附近有另一些賣魚的婦女,他們都在議論著,說那賣魚的女人太過分了。看著這些,我不由感到:原來世俗竟是這般的無知與醜陋。庸俗的市井之人,或許他們心中有著太多不甘與苦惱的理由,然而因為他們的言行,這個世界才會變得那般紛紛擾擾。

  對於市井之人而言,他們所處的位置在社會的較底層。他們為生活付出了許多,然而卻有更多的願望未能實現。於是,他們世俗、圓滑、難以滿足、難以知足。當內心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願望之後,或許他們會變得更加的貪心。

  辛勤勞動,是樸實人的特徵之一,但卻無法完全代表一個人。

  有些勤快,是一種習慣;有些勤快,是一種無奈與必須。

  只有真正踏實的勤快,少言少語的勤快,才是樸實最根本的象徵。

  而大多數的市井之人,往往並不是最後一種。

  :你是否攜帶情緒病毒

  情緒的汙染是非常普遍的。比如罵街,有一個人開了頭,大家就都跟著罵,好像不罵幾句就不地道似的。外地人進城市,坐上計程車聽見司機一開罵,人家對這個城市就難有好印象了。

  人在外面易受壞情緒的汙染,帶著滿肚子悶氣,嘟嚕著臉子回到家,摔摔打打,看什麼都不順眼,立刻便將壞情緒傳染給全家,整個晚上甚至連續幾天都不得安寧。同樣,在家裡慪了氣,也會把壞情緒帶到外面。

  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有許多外在的或內在的神祕因素攪擾心神,現代人的情緒反覆無常比運氣的反覆無常,還要來得古怪和不可理喻。

  情緒極容易相互感染,閉塞人的心智,用心理學家的話說:“情緒病毒就像瘟疫一樣從這個人身上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一傳十、十傳百,搞不清從哪兒開的頭,也不知將到何處中止。其傳播速度有時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細菌的傳染還要快。被傳染者常常一觸即發,越來越嚴重,有時還會在傳染者身上潛伏下來,到一定的時期重新爆發。這種壞情緒汙染給人造成的身心損害,決不亞於病毒和細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現代人很容易就攜帶上各種各樣的情緒病毒,現代商品社會也像依賴商品流通一樣刺激和推動著情緒病毒的流傳。因為人們在急於追求財富,追求享樂,追求感官的瞬間刺激,追求新潮,緊跟流行。可生活的潮流此起彼伏,撲朔迷離。於是,生存競爭激烈,市場轉換不定,弄得人們暈頭轉向,身心疲憊。

  常見的一種情緒病叫“浮躁”——跟著前面的潮流跑,又被後面的潮流催趕得屁滾尿流。人的個性完全淹沒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濃烈的市場氣氛所籠罩,人格和行為都趨於市場化,成天想的就是怎樣把自己推銷出去,看苗頭,估行情,不斷順著社會行情進行自我塑造、自我改變……這樣活著怎麼能不累,怎麼能不被異化?

  還有一種時代的情緒病叫“沒意思”——活著沒意思,死了也沒意思,結婚沒意思,不結婚也沒意思,幹活沒意思,下崗也沒意思……“既沒有真正的歡暢,也沒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駢體,雖然珠光寶氣,內裡卻空空洞洞。”現代人只要表面的珠光寶氣,誰還在乎內裡的空空洞洞呢?

  情緒病毒的產生是心理平衡機制失調所致,也就是心理防衛機制遭到破壞。高度市場化的發達國家,早就在治理環境汙染的同時也開始下力氣治理情緒汙染,想出各種辦法幫助人們清除情緒病毒。

  歐洲喜歡“運動排毒”,法國人還發明瞭“精神排毒操”。他們一旦發現自己感染了情緒病毒,就去出一身臭汗,將鬱結於胸的情緒病毒隨著汗水排出體外。

  美國人發現了自己的情緒病毒就去玩沙子,“將手指腳趾都深深地插進沙子裡撩撥”。他們認為,沙子細軟柔滑,可散可聚,無孔不入,能過濾人的情緒病毒。

  日本人的排毒辦法是照哈哈鏡,看著自己扭曲變形的怪樣縱情大笑,以嘲笑自己出氣。或者在門框上掛一隻皮球,用前額去撞,撞的力量越大,皮球反彈回來的力量就越大,讓人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中受到啟發,以期達到平復情緒的目的。

  那麼中國呢?目前光是環境汙染就夠讓人頭痛的,似乎還顧不上情緒汙染的事。人們只看到了環境的日益沙漠化,還沒有意識到人的心靈也在日益地沙漠化。也許是先有心的沙化,後才有環境的沙化。或者說,環境沙化只不過是心靈沙化的映照。

  現代人自身的情緒汙染日趨嚴重,又怎麼能治理得好環境汙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