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勵志小故事精選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多閱讀一些勵志的故事,從中學習簡單的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經典成長勵志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成長勵志小故事篇1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它就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可是,刮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後,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

  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雖然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

  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落空也是經常發生的。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相比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於是最完美的。

  高標準自然是美好的願望,但是樓外有樓,天外有天,凡事宜從實際出發。

  經典成長勵志小故事篇2

  成功來自於你對自己真正熱愛和擅長的事業的專注——而非來自對每一偶然事情的挑戰。

  一個商人需要一個小夥計,他在商店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0美元。”“自我剋制”這個術語引起了爭論,這引起了小夥子們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們的思考,自然也引來了眾多求職者。

  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卡特也來應聘,他忐忑地等待著,終於,該他出場了。

  “能閱讀嗎?”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他把一張報紙放在卡特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卡特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後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卡特手上,上面印著卡特答應不停頓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

  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卡特的腳邊。這太過分了。許多應聘者都因經受不住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視線離開了閱讀材料,因此而被淘汰。但是,卡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角色,在排在他前面的70個人失敗之後,他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材料。

  商人很高興,他問卡特:“你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卡特答道:“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麼,為什麼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我告訴過你我要不停頓地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裡來回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想要的人。”

  專注於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年輕人只有善於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完成自己的職責,才有成功的希望。

  經典成長勵志小故事篇3

  戴著手套的貓,抓不到老鼠。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麥當勞總公司看好臺灣市場。打算正式進軍臺灣島之前,他們需要在當地先培訓一批高階幹部,於是進行公開的招考甄選。由於要求的標準頗高,許多初出茅廬的青年企業家都未能通過。

  經過一再篩選,一位名叫韓定國的某公司經理脫穎而出。最後一輪面試前,麥當勞的總裁和韓定國夫婦談了三次,並且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如果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會願意嗎?”韓定國還未及開口,一旁的韓太太便隨意答道:“我們家的廁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總裁大喜,免去了最後的面試,當場拍板錄用了韓定國。

  後來韓定國才知道,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從洗廁所開始的,因為服務業的基本理論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只有先從卑微的工作開始做起,才有可能瞭解“以家為尊”的道理。韓定國後來所以能成為知名的企業家,就是因為一開始就能從卑微做起,幹別人不願乾的事情。

  “低就”未必低人一等。對於許多選擇就業崗位的人們來說,首要的不是先瞄準好多麼令人羨慕的崗位,而是一開始就樹立好正常的就業觀念。如果幹什麼都挑三揀四,或者以為選準一個崗位便可以一勞永逸,那麼你就可能永遠是真正的低人一等。正如臺灣的女作家杏林子所說,“現將社會,昂首闊步,趾高氣揚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資格驕傲的卻不驕傲的人才是真正的高貴。”

  經典成長勵志小故事篇4

  如果你無法改變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你自己。

  有一個美國年輕軍官接到調動命令,人事令上將他調派到一處接近沙漠邊緣的基地。

  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著他離開都會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為了證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執意陪同前去。年輕軍官只好帶著妻子前往,並在駐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幫妻子找了個木屋安頓。

  該地夏天酷熱難耐,風沙多且早晚溫差變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語,連日常的溝通交流都有問題。

  過了幾個月,妻子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於是寫了封信給她的母親,除了訴說生活的艱苦難熬外,信末還說她準備回繁華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親回了封信跟她說:“有兩個囚犯,他們住同一間牢房,往同一個窗外看,一個看到的是泥巴,另一個則看到星星。”

  妻子倒不是真的想離開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發發牢騷罷了!接到母親的信件後,便對自己說:“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來。”

  從此後她改變了生活態度,積極地走進印地安人的生活裡,學習他們的編織和燒陶,並迷上了印地安文化。

  她還認真地研讀許多關於星象天文的書籍,並運用沙漠地帶的天然優勢觀察星星,幾年後出版了幾本關於星星的研究書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專家。

  “走進星星的世界。”她常常在心底這樣跟自己說。

  打敗自己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走進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歸與生活的目標,請不要抱怨環境讓你無法一展長才,並努力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閃耀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