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春勵志小文章

  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只要你努力,就沒什麼是不可以的,關於那些青春勵志小文章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在英格蘭巨石鎮,一根14米高的石柱頂端,架著一塊40噸重的巨石。在沒有大型機械裝置的遠古時代,人們是如何把如此重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

  考古學家經過分析研究,認為當時人們採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側壘土,使“地面”高至與石柱頂部齊平,並與地面形成一個斜坡,人們便是沿著這個斜坡,用滾輪和撬棍把巨石推到石柱的頂端。

  古人用“土屯法”將巨石推到石柱上的做法,對我們實現人生的目標也不無啟示。

  對於高遠的人生目標,當我們無法直接實現時,不妨也給目標一個斜坡,給目標一個緩衝的坡度、緩衝的時間、緩衝的距離。

  在這個緩衝的過程中,不斷在腳下“壘土”,打牢我們事業的基礎,墊高我們的能力和水平,直至抵達我們目標的高度。

  給目標一個斜坡,看似走了彎路,實則是我們抵達成功的一條智慧而有效的捷徑。

  篇二

  1903年,有一位名叫科爾的學者在紐約的數學學會上風頭佔盡,因為他破解了一道世界性的難題。

  當人們都對他取得的成績讚許不已的時候,有一個人提高聲調對科爾說:“先生,您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有智慧的人!”面對這樣的誇讚,科爾只是微微一笑,回答說:“我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樣智慧,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加勤奮努力罷了。”“你知道我破解這道難題,花了多長時間嗎?”那人回答說:“一個禮拜嗎?”科爾微笑著搖了搖頭。

  那人又回答說:“一個月的時間嗎?”科爾依然搖了搖頭。

  得到這樣的答覆,那人更吃驚了:“我的上帝啊!你不會花了一年的時間吧?”科爾很平靜地回答說:“先生,你錯了,不是一年,而是三年內所有的星期天……”科爾的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哈佛教授講述的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勤奮努力與堅持學習的重要性。

  在哈佛大學裡,一個博士生可能每3天就要讀完一本厚厚的書籍,還要寫幾萬字的閱讀報告。

  如果你有機會漫步於哈佛的校園中,在凌晨4點半的時候就能看到圖書館裡燈光熠熠、座無虛席。

  在哈佛的學生餐廳裡,每個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沒有落下自己的書本,或看書,或者做筆記。同樣的,在哈佛的醫院裡,候診的學子也沒有一人閒談,而是埋頭看自己的書……可以說,哈佛校園裡,處處都是移動的圖書館,這樣的學習氛圍,造就了7位美國總統和3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我想告訴青少年朋友們,想要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相信“只有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穫”。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與勤奮學習有關。

  篇三

  佩奇·皮特是美國馬塞爾大學傳播學系的教授。5歲時皮特便失去了97%的視力。雖然將近失明,但他拒絕進入殘疾人學校,並爭取到了在公立學校就讀的機會。他參加壘球隊時,擔任第一壘,憑著壘球在草上呼嘯的聲音設法捕捉球;他踢美式足球時,擔任二線攔截;他就讀大學和研究院時,經常請同學唸書給他聽;當他成為大學教授後,又贏得了頂級優秀教授的美譽。

  一天,一名冒失的學生問皮特教授,什麼是最糟糕的傷殘,失明還是失聰?缺手還是缺腿,抑或其他?當時,場中立時瀰漫著一片凝滯且不祥的肅穆。之後,皮特嚴肅地說:“這些都不是。了無生氣、不負責任、欠缺渴求,才是真正的傷殘。在這一課,若我不曾教你什麼,但能讓你明白與生命密切相關的某些東西——要接受和肯定自己,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這一課將會是莫大的成功!”

  約翰·庫緹斯先生是一位殘疾人,並身患癌症,他沒有雙腿能潛水,沒有雙腳能駕駛汽車,是多個體育專案的冠軍得主,獲得過國家二級教練之榮譽。

  約翰·庫緹斯雖然沒有腳,但他走過了比其他人都要長、都要艱辛的道路。約翰·庫緹斯雖然沒有其他人高大,但是他達到了許多平凡人都達不到的事業高峰。他對人生充滿了愛,用全部的愛對待生活。許多人被他的堅強和不屈不饒的意志所感動,都忍不住好奇地問:你的業績令人不可思議,你是怎麼成功的?約翰·庫緹斯回答說:永遠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正是這種信念,促使了約翰·庫緹斯的成功。

  許多年以前,有個叫麥克法蘭的4歲小孩在自家農莊後面的樹林中玩耍。忽然,一頭野豬在不遠處出現,男孩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然而,他還沒來得及細看,便覺得臉上一陣劇痛,鄰家小孩手裡揮玩著的極熱的燒焊器打在了他臉上,頓時,他的世界成了一片漆黑。經檢查,男孩的左眼球被擊破,6周後,由於嚴重的交感性眼炎,他的右眼也失去了視力。從此,他只能學著用手去撫摸東西,用腳去丈量距離。不久後,他可以在橘樹叢中採摘下那些大而柔軟的果實;可以從屋外準確地走到自己的床前;後來他進了一所盲校,學習了很多知識……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開心,他覺得自己失去的是最重要的東西,並因此變得自卑。覺察到了兒子的心思,一向嚴厲的父親對麥克法蘭說:“孩子,你的心就是你的眼睛,要用你的‘心眼’來接受和肯定自己,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這樣你才能增強信心、充滿活力!”

  父親的話啟示了他。麥克法蘭不再抱怨,而是下決心要用自己的“心眼”來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他開始學摔跤,連贏20場比賽,他又開始學游泳、學短跑、學標槍鐵餅,都在比賽中獲得金牌。他又學會了吹豎笛、彈鋼琴、吹喇叭。中學期間,先後奪得11項加拿大全國樂器演奏冠軍和6個國際運動錦標賽金質獎章。後來,在全美洲首屆盲人滑水錦標賽中,他又一次奪冠並創下世界新紀錄。到1980年,他成為直屬美國總統“健康與體育”委員會的顧問。此時,他已贏得了103枚獎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他成為從紐約向會場傳遞聖火的優秀運動員之一。

  人或因先天或因後天而造成外表缺陷,這都是自己無法選擇的,但內心狀態、精神意志卻完全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去抉擇。“天生我材必有用”,在當今紛繁的世界上只要你能戰勝自己,就一定會實現自身的價值。請記住: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