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勵志文章分享

  我們經常都能在微信上看到一些別人分享的勵志文章,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用陽光般的心態迎接魅力人生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陽光的心態。韶華易逝,容顏易老,浮華終是雲煙。擁抱一顆陽光的心態,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心無所求,便不受永珍牽絆;心無牽絆,坐也從容,行也從容,故生優雅。一個優雅的人,養眼又養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華在身外,心裡滿是陽光,才是永恆的美。

  人這一輩子,我只能說,有些事是出乎意料的,有些事是情理之中的,有些事是難以控制的,有些事是不盡人意的,有些事是不合邏輯的,有些事是恍然大悟的,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別忘了自己的本心,自己的良心,自己的性格還有自己的原則。

  人生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做好眼前的事。活在當下,才是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最佳生活方式,才是一種最真實的人生態度。當你活在當下,既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面,也沒有未來讓你憂心時,你才能找到生命的理想狀態。畢竟,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所有的困難都是上天給你預設的劫難,使你堅強,所有的挫折都會讓你吃一塹長一智,使你充實讓你睿智。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彩虹,不嘗過人生百味,哪能懂得人生的真諦。

  生活最大的苦惱,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慾望太盛,就會造成種種痛苦和不幸;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所以,要追求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淡泊明志,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永遠不做慾望的奴隸。

  人的一生,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人生苦短,好不好都不必遺憾,樂不樂都不要失望,過得好是精彩,過不好是經歷。人生在世,一輩子不長,只要你盡過心,用過情,也就不必遺憾,更不必悔恨。值了,走了!

  :四十歲以後,為來世而活

  ——謹以此文獻給現在奔四的80後一代,早看早醒悟

  四十歲,人生中轉站

  人到了四十歲左右,一般是人生積累比較好的時候,往往也是比較迷茫的時候,很多人面臨著這種轉型的困惑。這樣的人不是沒有財富,在別人看來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他們都具備。如何去轉化這些財富,很多人都有困惑。這些人中,有專家學者,有高階職業經理人。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他們只是聰明能幹,而沒有智慧。因為他們迷茫,實際上還是沒有安全感。對下一步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遇到困難挫折時不知道怎麼處理,害怕去面對。以前二三十歲時一身是膽的狀態沒了,雄心霸氣沒了,被社會磨得差不多了,難得有了點成就,怕失去名,怕失去利。

  我們應該這樣做:選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失敗了,覺得做得快樂就行了。人的一生當中,每天都在做重複的事情,在重複當中去改變,改變其實並不是很大。比如有人選擇做慈善。做慈善,無論在精神上、體力上還是財力上,都要付出很多。如果這種付出讓你覺得快樂,儘管花費了錢財,還要搭上自己的身體力行和時間,也不會有怨言。我認識很多做慈善事業的人,最後累得自己渾身是病了,即使到死也很欣慰,很快樂。這是因為他選的生活和事業讓他覺得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是有價值的。

  人在二三十歲時的選擇都是在充實自己的知識技能、社會經驗和爭取名利的道路上。而等到四十歲時需要選擇的是,要想想我們接著活的每一天到底有什麼價值——是做個行屍走肉為了一日三頓溫飽呢,還是開著名車兜兜風旅遊這樣晃悠著過日子?或者是把自己所累積的財富拿來和別人分享從中得到滿足呢?

  其實,我們應該把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凸現出來,四十歲以後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有光亮。我們燃燒自己這根蠟燭,而把別人照亮了,我們要靜靜地享受照亮別人的感覺。當我們感到自己生命價值時,就不會有任何恐懼感。

  人應該選擇一種讓自己生命過得有價值的生活。如果我們活了很久,而對社會卻一點貢獻沒有,一輩子都在消費財富,最後死的時候回想是一場空,沒有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對別人更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這個時候是人真正遺憾的時候。

  四十歲的人大部分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可以在精神層面對別人多付出一些,那就很有意義了。所以,為什麼很多人講“四十歲以前為今生而活,四十歲以後為來世活”。所謂“為來世活”,並不代表說只是為了死亡以後活,而是讓你在四十歲以後身體機能越來越差的時候,要珍惜生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

  儘量為社會為眾人去奉獻付出,過得坦然,到死的時候回顧所走的路,如果有來世,就沒有恐懼心,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人生過得沒有意義而恐懼了。

  四十歲以後選擇一個你認為快樂的方式去過就好了。這個快樂,每人的標準不一樣。有的人覺得賭博很快樂,有人買名車飆車算是很快樂了,這些快樂是短暫的,他的苦永遠會比快樂多。像我的弟子中,就有很多人喜歡買名車,買後沒快樂幾天,為找個地方放,不是租房子,就是專門買房子,又要花掉一大筆錢。如果放在那兒不開,車就會壞,於是要有人開車,但自己沒有時間和體力,只能找人開,又怕人家偷……這一系列的煩惱就來了,所以這些人的快樂是短暫的。

  在為別人付出當中所得到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是永遠的快樂。比如一個孩子因為貧窮失學,我們花一點錢就可以讓他繼續上學,這個孩子可能因此會考上大學,也改變了他的一生。每當想到這些時,會覺得自己非常偉大。這種為別人的付出,才能為自己帶來永恆的快樂。

  :善,有一千張面孔!

  作者:劉佳妮子

  一

  在香港上班的時候,最常見到的現象就是一個個打扮精緻的女人從ifc購物中心出來,穿過天橋走去四季酒店。

  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們其中的一個是一個年邁的老奶奶,沒有下肢,一寸寸的在地上爬行,說著我聽不懂的話。

  一天深夜下班的路上我又看到那個老奶奶,正準備掏零錢,這時候對面走來一位妝容精緻的女人,一身名牌光鮮靚麗,手上還拿著大包小包,大概是剛剛購物回來。她走到乞丐面前想掏錢,卻騰不出手來。這時候老奶奶渴望的看著她,看到這個情況大概也放棄了,默默的退回身去。

  這個時候這個女人自己湊過身去,在我驚訝的眼神中,示意老奶奶自己去掏她貼身的腰包。那時候我清楚的看到,那個老奶奶的手很髒,像剛剛撿完煤渣,顫顫巍巍的伸進那個ysl的絲絨小包裡,掏出10元錢。然後那個女人起身微笑,就匆匆的離開了。

  二

  假期剛剛去華盛頓的時候,總是弄不清地鐵系統。於是第一天上班,就上錯了線。於是我揹著第一天報到的大包小包衝去看地鐵上的線路圖,差點在停站的時候一頭撞在圖上。這時候過來了一個乞丐老爺爺,用我很難聽懂的口音問我要去哪裡。我告訴他地點之後,他很認真的叫我要怎麼走,從哪裡下車。

  我當時十分感動,這救急的指導讓我本能的想拿出錢給他,可是掏了很久都沒有現金在身上。看到我掏錢,他一直說:我幫助你並不是為了要錢,不需要了,一會兒我也可以帶你下去找到正確的線路。

  正當我感動並遺憾身上沒有錢給他的時候,車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掏出了零錢遞給那個老爺爺,並微笑的看著我,他們都是這個城市匆匆上下班走過的年輕人,在地鐵上看到了這一幕,留下了錢,然後匆匆的下車上班去了。

  三

  在大學的時候住在宿舍裡,本來自己的垃圾應該分類之後倒進兩層之下的回收站。可是有一天我生病了,於是昏昏沉沉的把盛滿了的垃圾直接扔進廁所,在走出廁所的時候我迷迷糊糊的看到了清理這個樓的清潔工進來,他的腿好像受傷了,當時我心裡很過意不去,因為扔進廁所是他負責清理的,他大概也看到我丟了東西進去,可是他什麼也沒說,還衝著我微笑了一下。

  那次之後我就忘了這件事。某一天我和一個人吵架吵的很凶,掛了電話之後自己在宿舍哭了起來,那次都不記得哭了多久,只記得又哭又鬧之後直接趴在床上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開啟門宿舍門口有一隻小花,上面有一張小字條,寫著:不管是因為什麼,六個月之後,一定都會好的。

  落款是michael, the cleaner.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很愛和家裡的小時工聊天,知道她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兒的時候,總是很認真的整理我不喜歡的衣服送給她,她總是如獲至寶。媽媽也從來不會掛掉任何推銷員的電話,總是很耐心的道歉說:‘對不起,我並不需要這個,耽誤你的時間了。’

  總覺得這兩個細節,從小到大給我影響最深刻。

  王爾德曾經說,有許多品德美好的人,如漁民,牧羊人,農夫,做工的人,儘管他們對藝術一無所知,但他們,才是大地的精華。

  其實在我看來,出身,貧富,教育都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但內心的質地卻可以。往往是生活中的細節能夠折射人性深處的閃光和黑暗。

  以古話而言: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大概都是這些小故事背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