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上進的文章精選

  每一篇勵志上進的文章都是非常適合我們在有空的時候找來看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命運不迴應你的請求,是想給你更好的

  文/夏蘇末

  一個人在最低谷的時候,承受能力能有多強?

  25歲之前,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25歲之後,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命運設定的路障。這些長相不善的路障要麼讓人跌到深谷,要麼把人攔在半坡。

  於是,我嘗試著把身邊這些發生的事情用文字一一描繪出來。

  我的發小在出生以後就被寄養在鄉下的外婆家,19歲那年,她終於跟父母聚在了一起,小她5歲的弟弟已經習慣了獨佔父母之愛,所以,他們的相處並不融洽。

  但遺憾不是生活的全部,命運不會因為你的水土不服而變得仁慈。

  24歲,她結婚。

  28歲,她離婚。

  如今,她帶著年幼的兒子獨自在異地生活。

  生活一路向前,波折一路相隨。

  我常自以為人心太淺裝不下太多苦的見解,在目睹這一切之後土崩瓦解。

  我想著給她安慰,可是能說什麼呢,她根本就不需要。

  經歷了這不受命運待見的一段漫長時光,我沒有見過她的眼淚,更沒有聽到過她的抱怨。相反的,她的QQ簽名每隔幾天總會變。

  “嘗試著做了胡蘿蔔香菇蔬菜丸,寶貝吃得很滿意。”

  “業績超額完成,下班前一秒得到最好的禮物。”

  “出門去散步,雨後見晚霞,生活啊,真是美妙。”

  ……

  有人說,經歷過苦難,人會思索很多,也會改變很多;但也有人說,人是善忘的,就算經歷生死的痛,也會很快回歸到瑣碎忙碌中。

  其實都對,也都不對。

  你看,事情總是要分兩面,生活除了殘酷,還有嚴厲和公平,人在歷經苦難後,反而愈是懂得感恩。

  因為,硬邦邦的命運永遠阻擋不了柔軟的夢,再滿的悲傷總會被心存善好的滿足和歡喜沖刷。

  故事裡的每個主角,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朋友,他們傷過,痛過,遭過意外,受過情傷,犯過錯誤,走過彎路,他們的經歷沒有任何的相同,結局卻又相似的驚奇。

  其實,正常的人生誰沒有不受命運待見的一段,生活的意義不在於杜絕它討厭你,而在於怎樣活得讓它喜歡你,命運對你殘酷,你就要扛得住。

  細胞的代謝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也是如此,承受命運的殘酷,剝離不能改變生活現狀的抱怨和憤恨,同時不間斷長新的能力:無畏而莊嚴地守護自己的初心,不依賴任何力量,不放棄任何執念,相信自己的抉擇。哪怕手無寸鐵,也有舉刀而立的氣魄,縱隔萬水千山,也不能阻斷風馳電掣的喜歡。

  生命中的每一個突發事件都有可能將現在的你推向未知,這一切沒有誰能夠掌控,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扛住這一切。

  扛得住你所受的苦,這世界就成了你的。

  這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方式,也是我自己所期望能夠達到的人生高度。

  渺小依舊渺小,物質依舊物質,可是苦卻不至於那麼苦了。

  生命的苛待和考驗如潮水來了又去,我不擔心成為災難的主角,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自己,走到溫暖明亮的地方去。

  陽光很好,雨水很好,嗯,我們也很好。

  :年輕人要做好三件事

  我們都年輕過,都做過海闊天空的青春夢。

  人如流沙,青春的末尾,我們都進入了社會的海洋。在社會海洋中,流沙們分道揚鑣,沉沙海底,逐浪上岸,入貝成珠······

  在分化大潮中,作為滄海一慄,我們該如何找到方向?

  初入社會,年輕人不乏志氣滿滿、躊躇滿志,也不乏迷失自我、不知所以,更有充滿理想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使命······初入社會,年輕人到底該怎麼做?

  在佔豪看來,對年輕人來說,初入社會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

  1、拋卻浮躁,放平心態,保持耐心

  浮躁幾乎是年輕人的通病。初入社會,一切都顯得新奇,好奇的年輕人會左顧右盼,試圖去把握住每一次看起來好像是機會的機會。一兩年後,大多數人往往一無所獲,生計也毫無改觀。心氣,會因此變得浮躁、焦急,有些還會摻入抱怨······心態失衡中,很多人會繼續碌碌數年,卻依然毫無起色······就在這焦急和碌碌中,不知不覺過了而立······隨著時間磨礪,有的人浮躁少了,激情不見了,心逐漸平了,但機會也少了;有的人則成憤青、抱怨者,把這一切結果的責任推給外部,在抱怨和憤青中不斷蹉跎

  其實,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該做的並非是去把握這個或那個的機會。對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需要去觀察。觀察,需要拋卻浮躁,放平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冷靜觀察,理性思考,才能看清周圍的環境,未來的方向和前程。看清了,有了方向,邁出去的步子才不會南轅北轍。否則,一步走錯,步步走錯,糾錯折回原點,已不知浪費了多少步。

  年輕人初入社會,應拋卻浮躁,放平心態,保持耐心。

  2、立足現實,定位自己,找準位置

  人是社會人,現實是社會現實。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發展規律,社會如是。社會的現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也不以個人想法而忽變。我們,都是社會一份子,社會因一個個份子而發生改變,但這種改變,定從極微小開始。

  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每個人,都是首先做到生存才能進一步發展;有了發展,才能有改變身邊和改變社會的機會。人要改變環境,應從改變自己做起。佛曰:境隨心轉而非心隨境轉。我們應立足現實。如何立足現實?冷靜觀察、理性思考,去定位自己。

  想改變世界,改變環境,想境隨心轉,一定要先去定位自己。定位自己依據什麼?兩樣東西:一是內心所思所想,二是社會現實。

  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瞭解清楚,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才有定位自己的依據,內心通透才能找到自己的座標原點。一個人,只有通過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形態,才能確定座標橫軸與縱軸,才有刻度,才能定位自己。定位了自己,才能去根據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去找準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人,有了位置,才能立錐。立錐,方能穩住,穩住才能發展。浮萍,永難成參天大樹。

  3、找到使命,確立目標,厚積薄發

  人生來即有其使命。大多數人不知己之使命,為何?世間之五顏六色迷眼迷心是也!浮華中,漸失使命感,甚至早已不記得曾有過使命。

  生命之精彩在於其歷程。年輕人,入得塵世,應先參悟己今生之真正使命。悟透使命,重拾使命,方能讓我們不斷向前,才不會因路側的風景而忘記趕路,如此堅持不懈,才能重歸大道,人生不枉。

  悟透己之使命,即能很容易確立己不同階段之目標。當人生確立了目標,一切都會顯得不同,都會顯得有條理、有節奏。

  參透使命,確立目標,接著我們應去厚積,厚積方能薄發。厚積,需心態平和,需耐心,需冷靜,需理性,需有清晰自我定位,需找到自己的位置。當一切都在,我們即可帶著自己的使命,瞄準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地邁進。這,就是厚積。當厚積得夠了,薄發只是瓜熟蒂落,也是順其自然。

  映襯到現實社會,當有了事業,金錢、地位不過是事業的副產品。兢兢業業做事業,金錢、名利自然滾滾而來。當擁抱事業,金錢、地位、名利不過是附屬品,成就感不會因金錢、地位或名利的多寡而起伏,隨即成為內心的主人,駕馭金錢、地位與名利為更多的人服務。此時,無論自己、他人,都是受益者。反之,沒有事業,金錢往往與己無關,哪怕陰差陽錯,得了金錢、地位、名利,也難以駕馭,必成心之負累。無論自己、他人,都將是受害者,最終分崩離析。

  俗世過後,有一天洗去鉛華,抹淨染塵,駕鶴西去,輕鬆自在,不留戀、不回頭,只留下那曾經的一瞥和內心的寧靜······這,是那美好的人生,也是那人心的淨土。

  :要敢於在青蔥歲月裡,裝一次蒜!

  有幸參加央視一套與唯眾傳媒製作的《青年中國說》的錄製。每次錄製結束,都彷彿進行了一次青春洗禮再教育。真是葉落時分,明白歡聚;花謝瞬間,明白青春啊!

  作為44歲的人,石頭真的很羨慕這些飛奔在路上,哪怕是還有些迷茫站在米字路口的年輕人,他們猶如方糖,是有稜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這種甜蜜要用激情才能融化,才能品嚐。似乎總有那麼一個階段,一個做什麼也快樂的階段,一個說什麼也快樂的階段。也許這個階段,就叫青春吧。

  石頭以有限的經驗,固執的認為,我們的成長旅程有三種形式的青春期:第一是15-25歲,叛逆青春期,源自生理原因;第二是25-35歲的糾結青春期,源自心理原因;第三階段時35-45焦慮青春期,源自生理心理大爆發。每個上場的分享者的故事都各有不同,有的像穿腸毒藥,有的像刮骨鋼刀,有的像下山猛虎,有的像惹禍根苗,真是各種姿勢各種招,各種澎湃各種飄。

  作為所謂70後代表的對話嘉賓,石頭提醒自己說,這不是《職來職往》,所以別想著掏心挖肺苦口婆心語重心長的教導小夥伴,你不是8090後的前傳,他們也不是你的續集。以前輩的角度,站在對面的所謂指點,其實就是一根老黃瓜的指指點點。

  黃瓜在於拍,青春在於嗨!不如站到他們身後,用他們的眼睛看世界吧!如果讓我概括並且說說這個節目的錄製感受,我想用四個關鍵詞來描述——彪悍,勇敢,簡單,溫暖。

  彪悍

  2014年11月,一個90後CEO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圈備受爭議的人物,他就是餘佳文。笑起來一口白牙,消瘦的臉上掛著一個大眼鏡,呆萌齊劉海,會邊說話邊吐舌頭,我很難將他和後來網傳的霸道總裁聯絡到一起。而就是這樣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拿到了阿里巴巴領投的B輪融資。用他的成績,告訴所有人,彪悍的青春不需要解釋。其實對所有創業者來說,無論你年紀大小,走上了創業路,你只能選擇瘋狂的奔跑。小時候叫“任性”,青春期叫”叛逆“,長大了叫”作“。一不小心,很可能就給“作”大了!

  勇敢

  正當他們在奔跑的時候,由於基因突變的緣故,劉大銘要坐在輪椅上生活。他從小得了一種世界性的罕見疾病,叫作成骨不全症,骨密度非常的脆弱。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經歷過十多次的手術和骨折,18歲時,瓷娃娃劉大銘被醫生宣判“死刑”,大銘卻在心裡高呼 :我要活著!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他們的生活中遭受著命運的壓迫和挫折,他們從未嘗試過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們也從未嘗試過不向命運低頭,勇敢面對所有的挑戰,當大銘在舞臺上平靜的說著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在命運的歷練下,一個跨越年齡成熟的眼睛和一顆堅毅勇敢的心靈。

  簡單

  92年出生的薛來,在很多90後還住在學校的宿舍中看著黑黝黝的房頂的時候,他已經有1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帥氣盡責有愛心,擁有超高天賦的他對科學的態度熾熱真誠。當學渣還在路上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位超級學霸用洗澡的時間來學習各國語言,就連上廁所的時候也在面前支個架子放電腦,用花費842美元的“啟多觸式介面資料傳輸”系統PK比爾蓋茨的surface。在無數榮譽讓他倍受關注的時候,他說自己只是做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青春的路上,只是簡單的追求著自己喜歡的事情,too young too simple 有什麼不好呢?這是何其的幸運啊。

  溫暖

  有人幸運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也有人不太幸運但還是幸福著。看過這個節目的應該對饅頭和橙子的愛情記憶猶新吧。現在很多女孩談戀愛都喜歡“暖男”,可到頭來多少的暖男並不是只給你一個人溫暖,而是像中央空調溫暖著身邊的各種御姐和軟妹紙,而忘了男人責任和擔當。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饅頭用他的實際行動和橙子共同抵禦白血病,照顧家庭,培育孩子。在這樣的男人面前,那些你透過冰冷的螢幕,在你面前演戲的明星怎麼可以稱之為暖男?愛情中需要溫暖,青春同樣需要,不管是青澀的回憶,還是心酸的經歷,因為你經歷過青春的洗禮,你才更要變成一個溫暖的人。也許有天你青春不在,但溫暖的人會將這份溫度傳遞給那些在青春路上迷茫的孩子。

  《青年中國說》從整體風格到每一位演職人員都有著自己的角色:每個出場的青春分享者就像家裡剛剛上路的孩子,容嬤嬤李明啟老師是家裡那個慈祥的奶奶,心疼你的困苦,不忍看你處於危險境地,但也願支援你追逐夢想;俞柏鴻老師是家裡那個迂腐的爸爸,安全第一是永遠的原則,所以一切存在不穩定因素的事情,他都報以擔憂;方勵老師是家裡開明的大叔,只要你做自己,他都認同鼓勵;還有頗具才藝的小哥黃豆豆,你願意唱歌,他就樂於起舞。

  主持人撒貝南就是大師哥,站在你身邊讓你盡情展現自己的青春態度;而楊石頭就是二師兄,溫柔的打擊,善意的惡毒,委婉的刺激,堅定的支援。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讓你不吃一塹也長一智,最好長三智,長成個智立方。***小撒哥的主持也讓石頭明白,幽默對於男人而言,真就像性感對於女人一樣重要。而作為青春推薦人的我,完全是老黃瓜刷著綠漆,在各種青蔥歲月故事裡,裝了一回蒜!最後突然發現,哇靠!我也可以正青春。***

  在如今娛樂類節目氾濫,雷人影視劇層出不窮的當下,《青年中國說》無疑是一顆閃亮的新星,使觀眾在看到節目的同時,進行自省,思考的自己的青春。《青年中國說》和《我是演說家》這個節目有相近的地方,不一樣的是《我是演說家》只是一個演講的技巧節目,《青年中國說》是一個人真實的故事分享,更接地氣更有說服力,故事不需要太多知識和技巧,說出真實的感受,就是有意義的節目。

  青春是一輛永恆飛奔的列車,我們都只是過客,那麼青春一場最終留下什麼?石頭覺得只要留下這四樣東西就夠了: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 融進血液裡的骨氣、 刻進生命裡的堅強。別活得像楊石頭一樣,還沒認真的年輕過,就開始真實的老去。老了把自己當成一個蛋,每天以自扯為樂。只要你沒有用遺憾替代追求,無論什麼年齡,你就是正青春。怕什麼路途遙遠。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繁花還未開至荼蘼。趁現在還年輕,還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只要你勇敢的跟昨天說出再見,生活一定會賜予你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