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勵志故事手抄報素材

  我們在做手抄報的時候,適當的加入一些名人成長勵志故事作為手抄報素材是很不錯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姚明的幽默

  美國一家媒體幽默地評價道:“姚明大概是我們除了烤鴨醬外,從中國進口的最重要的東西。”熱愛籃球的父母給了姚明2。26米的身高和充滿智慧的大腦,任他縱橫天下,成為世人矚目的偶像。

  姚明的玩笑能夠讓所有的人會心而笑,沒有愚弄,沒有嘲諷,也沒有對任何人的傷害。姚明的幽默,就像他的身高和球技一樣,實在是高。

  參加2003年NBA全明星賽的球員們接受媒體的第一次採訪時,姚明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他剛一進入見面會的大廳,就被記者包圍在中間。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姚明仍然保持著他那敏銳的思維和幽默的語言。一名記者問姚明:“泰格•伍茲對高爾夫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籃球在中國比起高爾夫球來說影響要大得多,你認為這其中你的個人影響力有多大?”姚明歪著腦袋幽默地說:“我想,那是因為籃球比高爾夫球大一點點吧。”一名記者問道:“曾經有人建議把籃框的高度提高,因為NBA裡有太多的人能夠扣籃,你對此怎麼看?”姚明把這一矛頭轉給了布拉德利:“我想是的,至少對他來說。”並風趣地解釋說雖然他個子很高,卻從來沒碰過頭。一名記者問:“你將來如何對待媒體的圍追堵截?”姚明又是幽默:“儘可能跑得快一些。”記者接著追問:“在這裡最害怕什麼?”“希望大家不要將我逼進廁所。”姚明說完自己也笑了。

  2003年5月8日,姚明出席“姚明中文官方網站”開通儀式,其間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記者:“你個人是怎麼防護‘非典’、保護自己的?”姚明:“開句玩笑,我個子高。整天呼吸的新鮮空氣比別人多,所以不大容易得‘非典’。”

  2003年8月1日頒獎晚會的熱情,再一次刺激了他的幽默細胞。央視名嘴孫正平對姚明進行採訪時問:“你認為在NBA打球和在CBA打球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在NBA打球需要翻譯,而CBA就不需要。”頒獎晚會的第6項是“最具影響力的男女球員”。姚明在第二次上臺領獎時,孫正平丟給他的問題是:“你所到之處都是球迷追捧,有人說你是麥當勞大叔,對此你有什麼感想?”“我正在考慮開一間快餐店。”這是姚明機智的回答。

  2003年9月18日,中國男籃舉行了抵達哈爾濱後的首次媒體見面會。當姚明略帶羞澀地出現在新聞釋出廳時,眾老記頓時“如獲至寶”,開始瘋狂地“攻擊”姚明。有記者見姚明的鬍子比較長,隨口問了一句:“姚明,你不刮鬍子是為了蓄鬚明志還是對哈爾濱的天氣不滿?”姚明俏皮地一翻眼睛說:“我沒帶剃鬚刀!”惹得現場記者鬨堂大笑。隨後姚明的“姚式語言”更加精彩。一位女記者問姚明:“相比過去,你感覺到球技長進了嗎?”姚明說:“我只是感覺老了一歲。”

  面對記者問起自己一言難盡的NBA第一年。姚明給出了一個令人叫絕的比喻:“這就好比學開車。光坐在車上看別人開,你永遠也學不會。只有自己親自感覺油門,你才能知道哪一腳油給大了,什麼時候該踩剎車。”

  :蔡志忠的生活公約

  他善待自己的方式是“如意”。

  他認為沒有什麼比“如意”更幸福。

  他的生活公約是:過最簡單的物質生活,做最豐富的精神思考,用最少的物質需求帶來最大的精神財富。

  他有10雙同一款式的黑布鞋,20件同一款式的白上衣,20條同一款式的咔嘰布褲。這些鞋子、上衣、褲子全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合適、喜歡,碰上了便一次性多多地買回來,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衣帽間裡,要用的時候伸手可及,省得再花時間。

  這樣一個生活如此簡約的人,從4歲起就開始畫漫畫,每天堅持凌晨三四點鐘起床,他用過的紙張堆積起來的高度已無法計算。

  他有一位恩師,初中時,那位老師對這個陷入困頓的勤奮而又天賦卓然的少年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取得完整的學歷,它因人而異。你需要的是儘早找到你自己的路,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完成學業。”於是,那個暑假,他隻身離家,帶著滿腦子的想法,到了一個他嚮往了很久的美麗小鎮,靜心畫畫、寫作,兩週後,他把書稿交給出版社,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當時他15歲,等到他20歲時,已出版了兩百多本書,平均不到9天一本。

  他有一個數學考過零分的女兒。他不像其他家長那樣責備她,他說因為她其他功課都考滿分,這個女兒14歲前就邊完成學業邊獨自環遊了小半個地球。

  信守著自己的公約,他40餘年專心從事著自己喜歡而拿手的工作,過著如意而幸福的生活。

  他就是我們熟悉而喜歡的漫畫家蔡志忠,他的作品與他的公約都是獨一無二的。

  :馬未都的兩腳

  新疆水果,天下聞名。

  這裡日照充足,空氣乾燥,為優質水果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香梨、西瓜、葡萄、哈密瓜和無花果等等,水靈滋潤,甜津香濃,好吃得讓人叫絕。

  20多年前,馬未都先生來到新疆,遍地的水果,讓他過足了水果癮。當時,市場意識極淡,本地水果多為自產自銷,便宜得讓人覺得是天上掉餡餅了。

  10公斤香梨,只花了一元錢,吃得馬未都肚子溜圓,站都站不起來。

  阿克蘇的杏子很多。一天,馬未都先生路過一片杏林,大白的杏子掛滿樹枝,累累碩果,讓人一看就嘴饞,直流口水。馬未都從未見過如此繁盛的白杏,恨不得馬上撲上前去採摘,嚐嚐鮮。但見杏樹底下坐著一位維族老漢,旁邊放了幾個鐵皮桶,猜想是樹的主人。於是,他走上前去,打聽白杏怎麼賣。

  他問老漢:“請問杏多少錢一斤?”

  老漢的回答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兩毛一腳。”

  馬未都把“一腳”誤解成“一角”,心裡直嘀咕:“兩毛就是兩角呀,怎麼又是一角?到底是一角還是兩角呢?”

  維族老漢見他疑惑,向他解釋說:“就是兩毛錢讓你對著樹踹一腳,掉下多少杏子,全都是你的。”

  天下居然有這麼浪漫好玩的買賣?

  馬未都直樂,交了錢,提著桶,向杏林深處走去。他選了一棵碩大無比的杏樹,低垂的枝上掛滿了誘人的白杏。心想,只消踹上一腳,必定會有無數的果子掉下來,撿上大半桶,沒什麼問題。

  他使出吃奶的力氣,猛地向杏樹踹了一腳,腳腕子都踹痛了,結果,杏樹絲毫未動,杏子一粒也沒有掉落下來。氣急之下,馬未都抬腳剛想踹第二腳,老漢開口說話了:“再交兩毛。”

  這一回,馬未都不敢再選大樹了,挑了一棵細弱的小杏樹,不輕不重地給了它一腳,頓時,樹搖杏落,竟撿了大半桶。

  多少年後,馬未都醉心收藏,在買古董寶貝時,偶爾也會犯類似的錯誤,憑著自己的興趣,想當然地購進。想起當年在阿克蘇給杏樹的那兩腳,馬未都先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收藏個性——頭腦要清醒,原則要堅持。

  為人處世,經營人生,頭腦不能發熱,不能想當然地胡亂踹上一腳,那樣,既傷了自己的元氣,也不會有任何收穫。看清楚自己,洞悉自己的能力,有時,比緊盯目標更重要。

  馬未都的兩腳,讓我們明白做人的原則——下腳之前,先掂量自己的斤兩,不貪心,不虛妄,在最可能成功的地方下腳,一腳踹出真實而沉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