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勵志經典文章欣賞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工作勵志經典文章來看看,那麼工作勵志經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團隊生存,這5個錯誤千萬不要犯

  文/陳向東

  禁忌一:不要構建團隊的“小圈子”

  團隊的“小圈子”就是在團隊領導根據“同過窗,下過鄉,住過炕,一街坊,扛過槍”等標準,把一些團隊成員劃入圈內,而把其他的團隊成員劃到圈外,從而被圈外的團隊成員認為是“哥們兒關係”的小群體。

  如果團隊中存在小圈子,就必然會形成“小圈子文化”。在圈子內部,靠“哥們兒關係”起作用,而在圈子外部,靠制度和規則起作用,時間一長就必然導致衝突、矛盾和不公。“哥們兒關係”必然會和制度相互打架,就會導致團隊分裂和形成派系,導致大家心口不一,顧左右而言他,目標偏失,激情隕落,效率降低。

  圈子文化經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操縱”代替了“管理”。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操縱”本身就意味著不公,是人和人之間關係不平等的一種表現,有“玩弄誠意”之嫌,足以破壞團隊制度與團隊目標,而有“操縱”就必然有“反抗”,由此引起團隊成員之間的互不信任,從而形成一種長期的副作用。顯而易見,圈子文化不可能具有大多數團隊成員所認可的公正性,因而圈子文化可能會給公正帶來負面影響,繼而對信任、激勵、榜樣等團隊行為產生負面影響,最終造成團隊崩盤的惡果。

  禁忌二:不要搶話頭而且說個沒完沒了

  可能每個人都碰到過這樣的煩心事,在開會時,你正有條不紊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突然,有人插了一嘴,隨後便滔滔不絕起來,全然不顧你有如活吞了一隻蒼蠅般在一旁無奈。你也一定碰到過在小組討論時,明明說好是一人一個觀點,結果有人站起來喋喋不休地把大家能想到的觀點都說了個遍,還在那裡自鳴得意,結果其他的組員都恨得牙根癢癢。

  “不要搶話”儼然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潛原則。不少職場成功人士在不同的場合都會將“不要搶話”作為對職場新人的一種提醒和忠告。“搶話”是一個多麼讓人厭煩的壞習慣,不僅會讓談話的物件覺得你沒有教養、不尊重對方,甚至可能讓談判對手覺得你太心急,缺乏最基本的穩重和禮貌,並對你所代表的公司產生誤解。更重要的是,“不要搶話”的背後表達的是你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一種機會的給予,同時,我們在給予他人機會的時候,還能通過他人的言語中學到很多,這就是我在很多場合特別喜歡成為一個聆聽者,而不是一個演講者的原因。

  在說話時,要注意當時的場合,不能只顧著自己痛快,也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在一開始時,做一個“帶耳朵、帶腦子”的聽眾,有時對職場新人來說,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禁忌三:不要口無遮攔、說話不經過大腦

  說話口無遮攔,就會偏離主題;說話不經大腦,就會瘋言瘋語;說話隨心所欲,就會雲裡霧裡。只有說話經過準備,

  才會切中要害;只有說話前經過思考,才會理智有邏輯;只有說話前洞悉聽眾心理,才會打動人心。

  可能是作為領導的緣故,我周圍的朋友經常會誇我:“你的口才為什麼這麼好?為什麼開會時,你的講話總是行雲流水,字字珠璣?為什麼每次聚會時,你都能說出引起我們共鳴的話?”我當然知道這是善意的誇獎和鼓勵,不過,我還是要告訴大家,很多時候,我在參加重要的聚會、會議、活動等作分享前,也會很緊張,總會作精心的準備,也會請教很多身邊工作的同事或者不少朋友,在臨上場前,還要最後再作一遍“默講”,以確保能夠講得精彩,並且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修改和潤色,以便更能適應場景,更有針對性,更符合聽眾心理,展示真我和真實,贏得大家的主動積極參與和心理共鳴。

  遺憾的是,有不少朋友往往聽到我說要展示真實、真我和真性情後,就只記住了這一點,在一些對他們比較重要的場合都把希望寄託於臨場發揮,不作認真的準備,而平時又缺乏足夠的演講訓練,難免會在實際發言時會口無遮攔,想到什麼說什麼,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他人,樹敵眾多。

  禁忌四:不要做不到卻說能做到

  承諾,自古以來一直被中國人所重視。有一個成語叫“一諾千金”便是形容古人對承諾的重視。而我們卻經常發現,目前的職場中,有不少人總是喜歡輕易承諾、隨便承諾或是過分承諾。當我們接受委託,被別人信任的時候,不思考自己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就答應得滿滿的,就是輕易承諾;而不分是誰的委託,一概承諾,便是隨便承諾;最可怕的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明明做不到卻說能做到,這就是過分承諾。

  禁忌五:不要總在團隊成員面前炫耀自己

  一個人要靠團隊的幫助才能有所作為,所以,我們有了成績,要把成績的一部分歸功於團隊成員;我們有了榮譽,要把榮譽的一部分給予團隊成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有了成績,就要學會多感謝別人;如果我們有了榮譽,就要學會多認可別人;如果我們有某個長處,就要學會有同理心,看看如何運用我們的長處去幫助別人。

  我在讀書期間,就曾碰到過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同學,儘管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每每他考到一個不錯的分數,就會故意逢人就問別人考了多少,然後很得瑟地把自己的卷子在別人眼前揮動。這個無時無刻不喜歡顯示自己的同學,最終慢慢地和我們疏遠了,畢業後漸漸地也不再有人提及。

  我一直在和我周圍的人強調,當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要多給予團隊和他人承認和認可,不要獨自邀功,這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反而可能讓周圍的人感到不舒服。就像如果是個子高的人,在面對矮個子時,不能刻意去挺直腰板,也無須特意彎下身軀一樣。也許,從某個角度來看,你刻意想展示出來的優勢和長處,正是你的弱點所在。

  :職場上,唯有情商能夠對付一切極品

  工作中,你可能時常會遇到一些在自己看來不可理喻的同事。由於種種原因,你們的工作關係陷入了一種很擰巴的情境中,讓你有苦難言。

  這種擰巴的關係,我們可以統稱為“有毒的關係”,大部分人在這種情況下都選擇氣死別人或者憋死自己。

  但職場上,唯有情商二字才能解決一切極品、奇葩、飛禽走獸。

  究竟什麼才是病態的人際關係?面對這樣的關係時,我們又要怎樣應對?以下舉四個例子和解決辦法:

  1、職場如戰場 攻破職場'冷攻擊”

  被領導冷暴力,其他同事都見風使舵不敢接近你?

  遇到奇葩同事,故意默默把頗有挑刺意味的郵件發給你同時抄送上級,讓你難堪?

  碰上了表面不吵不鬧,背後消極怠工的“隊友”?

  這些都是冷攻擊行為–TA不會當著全辦公室的面對你大吵大嚷,卻把你搞得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如果感覺到自己被冷攻擊了,就一定要大膽找這個人談談。這就是決定你命運的“關鍵對話”,不說出來的話只會停留在你的腦袋裡,永遠不會被其他人聽到。所以也是所有誤解和錯誤決定的開端。是“撕逼分手”還是不打不相識都取決於此。

  首先,開啟這種對話的標準有三個:

  ***1***對話雙方所持立場差距很大

  ***2***對話存在風險,雙方存在隔閡

  ***3***雙方對抗的情緒激烈

  一般情況下,攻擊者之所以採取這種冷攻擊,而非正面衝突的方法對待你,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在刻意迴避些什麼。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你還不能捅破窗戶紙,把話說敞亮,你就會越來越憋屈。

  2、職場如市場 有借有還才叫來往

  任何關係的本質都應該是相互的,雙方都要有相應的付出和收穫。

  第一種極端的做法是,老闆只是一味地把團隊中其它成員都當作機器人,無止境地分配任務,卻又在任務完成後無法給出任何建設性地意見,那這樣的老闆/下屬關係無疑是“有毒”的。

  另一個極端是,老闆永遠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做,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樣的話下屬倒是閒了,但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發展。

  最雙贏的上下級關係應該是:

  老闆憑藉多年的經驗站在一定高度上傳授自己的工作體會,為下屬的職業發展給予建議,分配最能鍛鍊他們的任務。

  而下屬也要學會從老闆的角度思考,琢磨究竟怎樣完成任務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3、職場如競技場 工作不能只靠自己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有一種神奇的豬隊友,讓人氣不打一處來。他們的特點是:認為同事都個頂個地值得信賴,於是自己就開啟了抱大腿模式。相信在背鍋的同事中認真仔細的處女座不在少數。

  同事給你充分的信任肯定是件好事,但過於信任以至於別人都懈怠工作,就適得其反了。

  比如在和同事共同完成一份檔案的過程中,想偷懶同事的心理活動大多是:反正TA***倒黴背鍋的你***最後還會從頭到尾過一遍,我也就懶的再查錯別字和標點了。

  這樣不負責任的做法會徒增你的工作量,最後把很多時間浪費在收拾爛攤子上。遇到這種情況,無論你們私下關係多好,都請用嚴肅臉找TA談一次,並制定標準化的硬性指標來衡量所有人工作的完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