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成功案例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奠基人。撫養和教育好孩子,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家庭,對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人才,對提高民族素質,實現“中國夢”有著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接納應該成為每位家長教育子女必須擁有的一種能力。所謂接納,通俗的講,就是在與人接觸、溝通、互動時,注意接收、解讀、容納對方傳達出的各種資訊,轉換角色和看問題的角度,客觀、具體地利用這些資訊,做出妥當、有效、有利於解決問題的迴應。接納的核心是“理解”,心理學叫“同理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

  經常聽許多家長說,現在的孩子難帶,很難溝通。究其原因,不排除孩子自身的問題,但家長能不能以“同理心”將心比心的對待、接納孩子的情緒、想法,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被錯誤地“定位”:

  有的孩子被當成是父母的“下級”,因此他們必須聽從父母的一切命令,讓好好讀書就好好讀書,不許亂說亂動,孩子成了父母的私有財產,可以隨便處置。無論是冷漠還是溺愛,都會對他們貽害終身。

  有的孩子被父母當作“商業夥伴”。父母教育孩子完全用物質刺激來展開,這回你考了100分,我獎你100元錢,下回沒有考好,就打屁股,這種唯成功論往往導致孩子們的智力畸形發展,使他們的品格無法與智力同步成長髮育。

  有的孩子是父母的“儲蓄所”,父母待孩子好的原因是給未來“種”福利,父母常常告誡子女,“我們待你這麼好,將來你怎麼報答?”這樣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可以給自己光耀門楣,否則就白養了。這種教育方式在本質上也是一種交易甚至是不平等對待的財產型教育方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很壓抑,難以舒張個性。

  而有些孩子則淪為父母的“出氣筒”,甚至是許多心靈不健康的大人肆意羞辱、發洩、虐待的物件,這樣的孩子是最悲慘的,他們往往身心備受摧殘以至於無法成為正常的人。

  日常生活中經常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言自語地說:這道題太難了!媽媽接過來說:“肯定上課你沒注意聽講,否則怎麼會覺得難呢?” 這種反應就不是同理心,就沒有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是何想法,給孩子的感受是指責。這種做法使本來就有些焦慮的孩子越發焦慮,產生媽媽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如果對媽媽的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討厭媽媽,媽媽和孩子的溝通一定會出現梗阻。讓我們再看兩個案例:案例一、孩子考試沒考好,作為家長,你面對這一事實,應該怎樣迴應呢?家長甲;又沒考好,你怎麼這麼笨?這麼讓我失望啊!

  家長乙:你能不能說一說這次考試為什麼沒考好?家長丙:沒事兒,只要你努力就行了,媽媽以前也怕考試。家長丁:我知道沒考好你很難受,我也知道下次你特別想考出好成績。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媽媽相信你,也願意為你加油,和你一起努力, 四種不同的迴應會產生不同的效應:第一位家長的迴應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把孩子沒考好歸因於笨,給孩子種下了負面的種子;流露出自己的失望情緒,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第二位家長以問題開始迴應,雖然不會孩子已負面影響,但往往是孩子覺得你不瞭解她,感覺不到同頻,對你產生懷疑、不信任,甚至反感。第三位家長的迴應並不是接納,而是贊同。接納並不等於贊同,接納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恢復積極正面情緒和想法,然後推動他成長、進步和提高。單純的安慰和縱容不是目的,會讓孩子產生什麼都無所謂、不思進取的思想苗頭。第四位家長的迴應,語氣中充滿了接納,尤其是“我也知道下次你特別想考出好成績”這句話既深入對方內心深處,又巧妙地激勵、推動對方去爭取下一次考出好成績。

  案例二:孩子說“我今天不想寫作業了”,做父母的如何迴應、解決呢?

  家長甲:我看你是欠揍!你敢不寫作業,看我怎麼收拾你!

  家長乙:不寫作業可不行,不想寫作業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你有這個念頭太危險了。

  家長丙:澳,要是今天沒作業就好了,可是今天的作業還很多。你內心一定有兩個你在較量,一個是情緒的你,想逃避作業;一個是意志堅強、樂觀、智慧的你,在想快速完成作業的辦法,快樂的去完成作業。我為能成為一個有智慧和意志力的人而驕傲。 這三位家長的迴應哪一個世界那孩子了呢?第一位家長沒有接納孩子,而是扮演了威脅者的角色。孩子聽後情緒會更消極,更沒有熱情和動力去完成作業了。第二位家長也沒有接納孩子,而是扮演了說教者的角,。孩子聽後會產生反感、逆反情緒,也很難打起精神、產生動力去完成作業。第三位家長先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和當下的想法,然後採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孩子,孩子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受,內心的正面情緒會上升,經過家長的提示,孩子就會找到方向和方法。

  案例三:我班的xxx同學,從入學那天開始,就以愛哭出名。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會哭;東西找不到了會哭;天氣太冷會哭;別人幫他聽寫,他寫不上會哭;鉛筆沒有鉛了會哭„„ 總之,班裡每天都會聽到他的哭聲。與家長了解情況後,才知道,哭是他生活的一件重要的事。不僅在學校,在家裡也是如此。一丁點的小事都會引出他的眼淚。家長很無奈,流露出很反感的情緒。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我要用科學的理論分析孩子這種性格的成因,改變這種情況。

  通過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感覺到接納的重要性。可以說,接納,特別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是家長與孩子溝通不可忽視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解決孩子問題的基礎。要順利地解決孩子的問題,必須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只有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了,他才願意配合你解決問題,否則就可能引發逆反、對抗情緒。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接納並不等同於贊同,更不等於縱容,只是強調要關注、考慮孩子的目的、情緒和當下需求,設身處地的“辨識”、體會孩子明確表達或隱晦表達的深層意思,從而更深入的瞭解孩子,以便採取恰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排解孩子的情緒、焦慮和不正確的想法,更有力的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每一位家長都要明白,孩子認為最大的愛就是對自己的理解!理解帶給人的感覺,往往要比血緣關係給人帶來的愛的感覺更大、更強烈。沒有理解就沒有愛!當你想要改變孩子的情緒、觀點或狀態的時候,你必須先要理解他,接納他。假如你忽視了理解和接納這個步驟,孩子就不可能被你說服。

  2:

  美國新總統布什提名趙小蘭擔任新政府勞工部長,並獲得參議院通過,趙小蘭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擔任內閣部長的美籍華人。趙小蘭的經歷,被認為是最成功的美國故事之一。而趙氏家族將中國優秀傳統與西方社會的管理方法結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更被僑界推崇備至。“沒有那樣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一些苛刻的媒體談及趙小蘭的成功時也無不讚揚道,“趙小蘭那種不亢、不卑、帶有適度的矜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老布什在任時曾對太太芭芭拉強調,應該向趙家學學怎樣教育孩子!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早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交大美洲校友會董事長,現任美國福茂航運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成為航運財經界的名人。

  1963年,趙小蘭隨父母移居美國。趙小蘭回憶說,許多年以前,她年輕的父母充滿希望與夢想,離開了戰亂中的故土。三年之後,她才得以與父親重逢。當時,她與母親和妹妹一起,乘貨輪目睹自由女神像,進入紐約港,來到了美國,他們打三份工,母親經常為生計擔憂,一家人都思念遙遠故鄉的親人。“我開始上三年級,一個英文單詞也不會,每天我就把黑板上的所有內容抄下來。”趙小蘭說,每天晚上,辛苦工作一天的父親要把所有內容譯成中文,讓她明白課程的內容。趙家雖然富裕,但孩子卻多半進公立學校。每天早上鬧鐘一響孩子便自覺起床,由姐姐帶頭趕校車上學。孩子們在外的花費,不論大小,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念大學時還向政府貸款,靠暑假打工還錢。但對孩子的學習,父母從不含糊:“你們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要既然說要學,就有責任學好!”趙小蘭多才多藝,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彈得一手好琴,都得益於特殊的家庭教育。趙家雖然有管家,但父母仍然要求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閒暇時,還要六個孩子分擔家裡的瑣事。每天早晨上學之前,她們要檢查自家游泳池的裝置,撈掉髒東西。週末,則要把兩英畝大小的院子裡的雜草和蒲公英拔掉。很難相信,趙小蘭家門前長達120英尺車道的柏油路,是幾個姐妹自己鋪成的。晚餐之後,趙家極少開電視,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處理公務。他們每年安排兩次全家的旅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每個星期天,午餐後的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每個孩子說自己新的想法、收穫、提出計劃,當人們驚訝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的時候,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如同她母親所講“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在50多歲以兩年全勤的紀錄,獲得了碩士學位。

  3:

  善於發現,艱難供學。蘇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個孩子,小名尚龍。因為農村各方面條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連同蘇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親蘇宗善當時雖只40多歲,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勞作得了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這自然給家庭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生活艱難。母親蘇林氐偶然抱兒子串門,見到一位風水先生搖頭晃腦賺錢還容易,便建議手腳不便然而識文斷字的丈夫做風水先生,好歹也是個餬口的行當。蘇宗善聽妻子講得有理,便找來了一本風水書研讀。蘇步青在父親懷裡睜著黑溜溜的眼睛看著父親出神。蒙朧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召喚著他的心靈,其實那是一種求知慾、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樣表達出來。直到一天晚上,父親背罷上句忘記了下句,兒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長一段。父親驚喜萬分,先是將兒子高高舉過了頭頂,繼而搓著手在屋裡走來走去,他感到兒子是自己的希望:蘇家振興有望了!於是給兒子起名蘇步青。父親拿過一碗水,讓兒子手指蘸著水,教兒子在桌面上畫,寫:山、水、田、土......一張小方桌,一盞菜油燈,一本風水書,成了兒子的啟蒙課本。母親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當不上風水先生。她感到兒子將來肯定比風水先生有出息。蘇步青7歲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殘缺不全的《三國演義》,連猜帶想,一邊放牛一邊看。夫妻倆商定:再窮也得供兒子讀書!父母心急如焚地籌齊了學費。第二天蘇步青穿著母親半夜燈下縫好的衣服,父親擔著米,懷裡揣著路上充飢的糠菜糰子和給兒子的幾個雞蛋,走一百多裡的山路,進了平陽縣第一高等小學。

  含辛茹苦,決不放棄。平陽縣第一高等小學***今平陽縣中心小學***,是有錢人孩子讀書的地方。學生們衣著講究。矮小黃瘦的蘇步青,成了同學們嘲弄和欺侮的物件。見他蚊帳有補丁,同學將他的鋪蓋扔出門,他只能睡在樓梯口。一次做夢從山上摔下來,原來是自己滾下樓梯。這時他多麼想念溫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知道放牛不是長久之計,沒敢回家。同學不與他玩,他一個人,身處縣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許多他從沒見過的事成了他心中的問號:包子裡還有菜與肉?狗皮膏藥怎麼可治病?油條怎麼一點點面可以發成這麼大?因為想著這些新奇的東西,他開始完不成作業,遲到曠課,常常被懲罰一連幾小時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後一名。這時有人勸蘇宗善:“兒子讀不好書,讓他回來。你家經濟那麼困難,何必花那冤枉錢!”“不,他能讀好的!”蘇宗善堅定地回答,“只是還沒有碰到可以開他竅的老師!”假期他與兒子談心,將兒子轉到新辦的平陽縣第三高等小學。

  入學時教國文的謝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於小小的蘇步青之手,這種懷疑傷害了蘇步青的心。一直到五年級下學期,學校來了一位地理老師陳玉峰。老師告訴他在宇宙中地球不過像粒沙子。他驚奇極了,迷上了地理課。老師耐心地回答他沒完沒了的提問,使蘇步青與陳老師越來越接近。老師還給他講了同樣是農家孩子同樣被同學看不起的牛頓的故事。蘇步青從此奮發,立志向牛頓學習,此後年年頭榜。陳老師也成為他永志難忘的恩師。1931年,他從日本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回鄉探親,他在人群中看到陳老師,立刻恭恭敬敬將老師請到上座:“沒恩師教誨,學生不敢奢望有今日。”老師笑說:“有這樣的學生,也算不枉度一生。”最後蘇步青僱了小轎,隨行30裡,將老師送回家。

  蘇步青1915年考入溫州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一中***。蘇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歷史煙海裡。紮實的文史基礎為他獻身數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一直到蘇步青名滿世界,他堅定認為:一個人的素質是渾然一體的,天地間智慧更是融會貫通的,他的吟詩填詞,出口成章,對調節思維方式開拓思維空間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覆告誡理工科學生要培養文史修養。

  憂國為國,獻身數學。蘇步青中學二年級時,省十中來了位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滿腔熱血的數學老師楊霽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圖存的責任!要救國就要振興科學發展實業,就要學好數學!”他的一席話將蘇步青說得熱血沸騰。他繼而引入正題,說明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礎和對國富民強的巨大作用。這奠定了蘇步青獻身數學的志向。

  從此他迷上數學。15歲的他,每道題一步步推導、演算、論證。他越來越覺得數學像一級級臺階,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老師讓學生測山高,計算田畝,做趣味數學題,使蘇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數學的山路上疾步攀登。蘇步青三年級時調來洪彥遠校長,見各科老師都推薦蘇步青為榜樣,覺得奇怪,便親自到蘇步青班教幾何。三角形一個外角等於不相鄰的兩內角之和這道證明題,蘇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種方法證明,使校長深深欣賞這位學生。快畢業時省教育廳突然取消為第一名免學雜費膳費。這給蘇步青帶來了生活問題。校長調走前叮囑新任校長,無論如何要培養蘇步青。校長調至教育部,特地寄來二百大洋,讓他東渡扶桑。當時蘇步青一句日語都不懂,報考日本高等學校,必須過日語聽、讀、寫、講等關口。蘇步青向房東老大娘學日語,三個月後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考分第一。後入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他為讀原著幾何學,便到教堂從當教徒入手,學義大利語。也用了三個月,他能看原著。

  1927年3月蘇步青在帝國大學畢業,4月直上研究生。期間他有41篇仿射微分幾何影射微分幾何研究論文,發表在日、美、英的數學刊物上。回國後他任浙大教授、數學系主任、浙大教務長...... 1951年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所,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他到復旦大學任教、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幾何學的研究》一書。為數學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