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勤學勵志故事摘抄

  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找一些關於名人勤學的勵志故事來教育孩子,那麼名人勤學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勤學勵志故事篇1:陶弘景菜園求學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裡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裡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

  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緻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祕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裡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名人勤學勵志故事篇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名人勤學勵志故事篇3: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一天,他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童子正在給他打掃書房,那童子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舉止有禮。於是他就問那個童子說:“你叫什麼名字?幾時來的?”那童子彬彬有禮地答道:“我叫魏昭,是這兩天才由府上總管收下來的僕人,分派我給您做清潔工。”郭泰問:“你認識字、讀過書嗎?”魏昭說:“讀了一點。”於是郭泰拿起一本較容易的書考問他,覺得這孩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學問。

  郭泰說:“你有這麼好的素質,應該繼續學習啊,來這裡做僕人豈不是浪費青春嗎?”魏昭說:“我是專門投到你府上來的,因為我聽說‘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想到你身邊來,學習怎樣做人啊!”郭泰聽了,深深地被這孩子積極進取的行為感動,於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學生,盡心竭力地教育培養他。魏昭後來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

  名人勤學勵志故事篇4:克雷洛夫要書不要錢

  俄羅斯作家克雷洛夫少年時代,酷愛寫喜劇。有一次,他寫了一部喜劇性歌劇,自認為挺不錯,便去找一個名叫佈列伊特科普佛的老闆,請他看看是否能夠出版。佈列伊特科普佛是個德國人,矮矮的,胖胖的,顯得有些笨拙:但他肚子裡學問不少,對戲劇尤其內行。他接過克雷洛夫的劇本,剛個開頭,就喜形於色,馬上與克雷洛夫攀談起來。一老一少,越拉越投機。

  過了些日子,克雷洛夫又來找佈列伊特科普佛,問他讀完了劇本沒有。

  佈列伊特科普佛笑容可掬地說:“這齣戲太逗笑了!你對生活觀察得很仔細啊!”說罷,就掏出六十盧布,打算作為稿酬付給克雷洛夫。六十盧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錢數。十四歲的克雷洛夫心花怒放,暗想,有了這些錢,就可以接濟一下家庭拮据的生活了。他剛要伸手接錢,立刻又改變了主意,要求佈列伊特科普佛把這筆現金換成拉辛、莫里哀、布瓦洛等名作家的作品。

  佈列伊特科普佛答應了。克雷洛夫抱著一大捆書,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家中。

  名人勤學勵志故事篇5:不吃麵包省錢買書

  書店還沒有開門,一個瘦小的孩子已經等在書店門口了。他有一頭濃密的頭髮,一雙閃著智慧的大眼睛,他蒼白的臉色顯示出營養不良,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書店門前有一大排臺階,為了增加一點熱量,他便一級一級地從臺階上跳下去又跳上來,慢慢地,身上感到暖和一點了。來往的行人看見這個小孩在臺階上跳來跳去,都很奇怪地看他幾眼。

  這個小男孩名叫海因裡希·伯爾,是小鎮上伯爾木匠家的第八個小孩。他是這個書店的常客。每天一放學,他便往書店跑。節假日,做完父親交給他的活,他幾乎整天泡在書店裡。可他只看不買。書店裡的店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家裡很窮,買不起書,也從不阻止他,讓他盡情地在書的海洋中遨遊,一來新書,書店裡的店員還會向他介紹。

  終於,門開了,小伯爾第一個走進了書店。他很有禮貌地向書店裡的店員阿姨問好。阿姨熱情地問他:“小伯爾,今天想看什麼書?”

  “《格林童話》還沒有看完呢。”小伯爾熟悉地走到書架前,拿起那本《格林童話》便急切地翻看起來。

  小伯爾眼睛發亮,緊緊地盯著書本,全神貫注地看著。他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了。《白雪公主》中7個小矮人有趣的生活,機智的談話逗得他輕聲笑了起來。他心想:7個小矮人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從來不會餓肚子,也沒有人欺負他們,我要像他們一樣該多好!他看到7個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又深深地被他們善良的行為打動了。他的眼睛溼潤了,他慌忙用手擦掉就要流出來的淚水,生怕被別人看見。

  小伯爾被書迷住了,忘記了時間,可肚子並沒有忘記時間,這時“咕咕”地叫了起來。小伯爾才想起父親要他吃了中飯後給教堂送雕像的事。他很不情願地放下書,拔腳往家裡跑。

  小伯爾的父親是一個木匠,專門給當地的教堂雕刻一些手工藝品。父親每天都要讓小伯爾給教堂送一次雕像,再把錢帶回來供一家人吃用。每次父親都要留給小伯爾一點零錢,讓他第二天上學時在路上買麵包吃。

  小伯十分愛惜他那少得可憐的錢。他每天買一個最小的麵包吃,把省下來的錢很小心地放到一個鐵罐裡,再把鐵罐藏在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小伯爾決定存了足夠數量的錢以後,就去買一本他最喜愛的書。

  然而,小伯爾的這個計劃不得不改變了。星期一在學校時,老師宣佈為了讓同學們開闊視野,多閱讀一些課外書,他要在同學中開展一項活動,要求每個同學都拿出幾本課外書來,大家交換閱讀。

  小伯爾這下可著急了。他連一本自己的課外書也沒有。到時,同學們都有書交出去,唯獨他沒有,那多丟臉啊。可他鐵罐裡存的那點錢還不夠買一本書呢。怎麼辦呢?又不能向爸爸要錢。爸爸每天從早到晚地幹活,掙來的錢只夠一家10口人吃用,不可能再有多餘的錢給他買書。如果每天能多存一點錢,那他很快就可以買到一本書了。要是把所有的錢都省下來,他兩三天以後就可以買本書。對呀,何不把買麵包的錢都是都省下來,這樣,兩三天後一本嶄新的書就是他的了。

  想到幾天後他將擁有一本自己的新書,小伯爾不由得興奮起來。下午,送完貨回來,爸爸又給了他一點零錢。他把那個小鐵罐拿出來,把錢一枚枚地放進鐵罐裡,又小心翼翼地把鐵罐藏起來。

  晚上,他躺在床上,便在心裡默默計算著他已經有了多少錢,還要多少錢才能買本書,慢慢地,他進入了夢鄉。他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在夢裡,他有了很多很多的新書,一會兒看看這本,一會兒又摸摸那本,他不知道看哪一本才好。他在夢中想:這麼多的書,我怎麼看得過來呢?讓那些沒書看的人都到這兒來看書吧。於是,就有很多的小朋友到他這兒來看書。小朋友們拿著新書,大家都很開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小伯爾便向房間四周打量:“我的書呢,我的書到哪兒去了?”房間裡空空的,一本新書也沒有。他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好夢。他想:總有一天,我會有夢裡那麼多書的。

  上學路上,他又經過那個麵包坊。一陣陣的奶油麵包香味直撲鼻孔,他使勁地嚥著口水。麵包坊的老師看見他走過來,親切地招呼他:“小伯爾,今天想吃什麼麵包?我這裡有奶油麵包、火腿麵包,還有新來的葡萄夾心麵包。”

  小伯爾真想吃一個香噴噴的麵包,但他喜愛的新書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個謊:“謝謝您,我已經吃過了。”說完,他拔腳跑了起來。他想趕快離開這兒,逃離那陣陣香味帶來的巨大誘惑。

  老師在講臺上講著數學題,可小伯爾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早上沒吃麵包,現在肚子裡空空的。小伯爾在心裡說:“肚子,你別叫了,我要買一本新書呢。等我把新書買回來,一定把你喂得飽飽的。”

  就這樣堅持了三天,他終於存夠了買一本新書的錢。他把鐵罐裡的錢倒出來,仔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足夠買一本新書了。”他自言自語道。他把錢又放回鐵罐中,抱著小鐵罐朝書店走去。

  來到書店,他大聲地對書店裡的店員說:“阿姨,我要買一本新書。”店員奇怪地看著他,說:“孩子,你有那麼多錢嗎?”

  “我有,阿姨你看。”說著,他把小鐵罐高高地舉了起來,搖了搖,鐵罐裡的硬幣發出清脆的響聲。

  “你哪來那麼多錢呢?”店員不相信似的問他。

  “我省下來的麵包錢呢。”

  店員嘆了口氣,說:“可憐的孩子。”說著,她便去書架上拿了小伯爾最喜愛的《格林童話》。

  買了新書,小伯爾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把新書緊緊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

  回到家裡,他找了一張牛皮紙,小心地把書的封皮包起來。他把新書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聞著書頁中散發的油墨芳香。“這本書是我的啦,我有了一本新書了。”他有點不敢相信似地喃喃自語著。晚上他把新書放在枕頭底下,美美地睡著了。

  長大以後,愛書的小伯爾終於成了一個寫書的人,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