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勵志的哲理小故事

  在我們學習工作之餘,不妨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樹幹上的釘子

  一棵粗大的樹靜靜地佇立在路邊,樹皮已開裂脫落,枝丫無力地垂下,輕風拂過,枯葉飄零。

  走到近前,驀然發現樹幹上不知何時被人打進了十枚長釘。如果十枚釘子就能置一棵大樹於死地,那麼在過去的歲月裡,我們有意無意間向自己的親朋打過多少枚“釘子”,致使他們精神萎靡呢?

  忽然又想到,奪走大樹生命的真正元凶或許不是釘子,而是將釘子打進樹幹的錘子,是它的連續重擊徹底摧毀了大樹的生存意志。

  從今天起,我或許還會隨身攜帶一兩枚“釘子”,至於“錘子”,我是堅決丟棄,不敢再用了。

  :畫一百頭駱駝

  唐伯虎早年曾以畫扇為生,他畫技超群,家喻戶曉。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畫出一百頭駱駝,畫得出的話,願出三倍價錢購扇;若畫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這分明是刁難,可唐伯虎也不惱,提筆就在扇面上畫了起來,只見他畫了一片沙漠,又畫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滿了,也沒畫出一頭駱駝來。來人,不免得意:區區方寸之間,怎能畫出一百頭駱駝來?看來是贏定了。

  不料,沒過一會兒,唐伯虎把筆一擱,說畫完了。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側畫了一頭駱駝的後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擋住了;在沙丘的右側,又畫了一頭駱駝的前半身,後半身藏在沙丘後。

  那人說:“明明只有兩頭駱駝,還有九十八頭沒畫呢!”

  唐伯虎說了聲“莫急”,又拿起筆,在畫旁題了一首詩:“百頭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頭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啞口無言,只得服輸。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頭駱駝,也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生路

  許多初到北極地區的遊客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當地的印第安人對那些嗡嗡亂叫的蚊蟲十分仁慈,從不輕易地傷害它們。即使被叮咬,也只是塗些藥水了事。一次,一名遊客從揹包裡掏出一瓶殺蟲劑,還沒有噴灑,便被一位印第安老人止住了。老人說:雖然這些蚊子很煩人,但你卻不知道,它們以後還要幫我們一個大忙呢。

  原來,馴鹿是當地人過冬的主要肉質動物來源。可天氣暖和的時候,大批的馴鹿便會自發成群結隊地向低緯度地區遷移,因為那裡有大量的水草。如果沒有人趕,它們是不願意在嚴寒到來之前準時回來的。真要靠人力驅趕,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這時,平日裡特別煩人的蚊蟲威力便顯示了出來。因為天氣一冷,這些蚊蟲便飛到暖和的低緯度地區逃命,自然就會與馴鹿不期而遇。吸食血液的蚊蟲是馴鹿無法抵禦的天敵。抵禦不了蚊蟲的進攻,又無處躲藏,並且前邊的氣候還不適宜生存,於是它們就只能往回跑。這一跑就鑽進了人們事先設好的包圍圈裡。

  聰明的印第安人正是掌握了自然界物物相聯的規律,才能獲得長久的食物和生存保障。也許,當我們放別人一條生路時,受益者也包括自己。

  :生命好比一團泥

  一座大山上有個小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徒弟。

  這天,來了一個達官貴人,為小廟捐了很多財物。他在廟裡住了一段時間,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熱情接待。他告辭後不久,又來了一個書生。

  這書生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餓得暈倒在廟門外。老和尚見了,馬上叫小徒弟將他扶進廟裡,同樣吩咐奉上最好的茶,準備最好的齋飯。

  小徒弟心裡嘀咕起來:上次那位達官貴人,為廟裡捐了那麼多的財物,自然有資格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齋飯。如今,一個不知哪兒來的“叫花子”,師父還如此厚待他,難道師父是老糊塗了?

  書生住在廟裡的那段時間,小徒弟沒給他好臉色看,有時候趁著師父不注意,就端出已經餿掉的齋飯,還不給他吃飽。

  書生告辭後,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個菩薩,放在廟堂正中,對小徒說是廟裡新近請的菩薩。

  小徒弟每天都很認真地給菩薩上香,對著菩薩叩頭,虔誠地念經。

  一個月後,老和尚又將那泥菩薩雕成一隻猴子放在廟堂當中。小徒弟發覺菩薩變成了一隻猴子,嚇了一跳,幾天都沒去上香。老和尚問:“怎麼不去上香了?”

  “師父,那菩薩變成一隻猴子了。”小徒弟回答。

  老和尚拿過那猴子,再次雕琢,一尊菩薩又栩栩如生地出現在小徒弟的面前。小徒弟愣愣地望著師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老和尚用棍子在小徒弟的頭上敲了一下,慢慢唸經,不再理他。

  這一敲打,使小徒弟頓悟過來。他說:“師父,我明白了。其實每個人的生命就像這團泥,都是一樣的,只是塑造了不同的表象而已。而我之所以對前面的達官貴人謙恭對後面書生無禮,都是因為只看到了這一層吧。”

  老和尚笑了:“其實,認識那平平淡淡卻奇妙得可以捏塑出無盡形象的生命之泥,才算是認識了最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