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業教育教師應具備的五種素質

  近幾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在校生數出現連續減少的現象,職業教育資源逐漸流失,有些職業學校被層層下放,有些職業學校被停辦,不少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還比較差,缺乏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我們不得不反思這些問題,現階段中職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一、要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祖國,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給學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靈的昇華,真正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

  我們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對學生要有平等信任的觀念,成為一個“理解學生、待人公平、樂於交談”的“交流型”教師。一般來講,進入職業中學的很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都被教師冷眼相待。因此,他們認為中職教師對他們存在同樣的偏見。這個時候,中職教師表露出來的愛心能改變學生的看法。教師應該怎麼做?簡單地說,要重視學生的特長,如對會書法、愛好唱歌、擅長打球的學生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鼓勵,引導他們將在自己所擅長的事情上表現出來的興趣轉化到學習上,還可以經常找學生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困難,以及其他生活需求,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繼而主動學習。

  同時,教師要有相互尊重、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要學而不厭,勤於進取,嚴謹治學。

  二、要具備深厚的科學文化知識

  教師是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掌握真理、認識世界和發展智慧的引路人。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中職教師不僅要掌握較多的知識,還必須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識結構,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其科學文化素質的特點如下:

  首先,紮實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任何學科教給學生的知識首先是基礎知識,這是教材的主體內容。對於這些基礎知識,教師首先自己要熟練,然後才能給學生講解清楚,繼而引導學生認識、理解、使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更紮實,理解得更深刻,以便做到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學生的觀察與思維作出恰當的指點,有效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其次,要有較為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文化素養。掌握廣博的知識,首先是教學的需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直接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師要把握好所教知識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正確理解與其相關知識的關係,則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在如今資訊傳遞方便快捷的時代,學生的視野廣闊,隨時都可能向教師提出很多複雜的問題,雖然教師不可能完滿回答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至少應該在回答中給學生以有益的啟發,用廣博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

  最後,教師要有科學文化發展史知識,並對科學文化的新發展、新成果有所瞭解。科學文化發展史告訴我們科學知識的積累過程,勞動人民的智慧,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們的偉大創造。它能幫助教師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也為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提供生動的實際材料。所以教師要了解文化科學領域的新發展,知道出現了哪些重大的新成果。在現代教育活動中,要求特別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與創造精神,教師要承擔起新時代的教育任務,要具備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科學文化素質,就必須瞭解科學文化領域的新發展,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三、要具備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中職學生的知識根基相比普通高中生要淺得多,教師在教學知識理論時就要聯絡實際,讓理論知識教學變得更加通俗易懂,要把知識由深變淺地講解,由難變易地“嚼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和信心去學。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從實踐出發,以理論為堅強後盾在專業上不斷提升自我。

  例如在一堂“辦公自動化”的技能課上,專業相同的兩個班級,兩位教師講了一樣的知識點,一位教師灌輸給學生每一個知識點的操作步驟,以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目標,結果學生掌握得不太理想。而另一位教師卻有條不紊,先是介紹方法,然後自己演示,再讓學生操作,最後還總結規律,讓學生知道方法和技巧。這樣下來,學生不但將本節課的要領全部掌握,而且也瞭解了相關的知識點,完全把老師的知識給“吃”透了。兩位教師同樣在教學,同樣有讓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最終的效果卻完全不同。足以看出,單獨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已不適應現代中職教育的發展,只有真正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才能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