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總統名人勵志故事集

  有很多關於外國總統的名人勵志故事集都是非常適合我們花時間去看看的,那麼外國總統名人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外國總統名人勵志故事:美國總統林肯的一生

  1809年,出生在寂靜的荒野上的一座孤獨的小木屋.

  1816年,7歲,全家被趕出居住地。經過長途跋涉,穿過茫茫荒野,找到一個窩棚。

  1818年,9歲,年僅34歲的母親不幸去世。

  1826年,17歲,已經什麼農活都能幹了,經常幫人打零工。

  1827年,18歲,自己製作了一艘擺渡船。

  1831年,22歲,經商失敗。

  1832年,23歲,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想進法學院學法律,但進不去。

  1833年,24歲,向朋友借錢經商,年底破產。接下來花了16年,才把這筆債還清。

  1834年,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竟然贏了。

  1835年,26歲,定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死了,因此心也碎了。

  1836年,27歲,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6個月。

  1838年,29歲,努力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31歲,爭取成為被選舉人,落選了。

  1843年,34歲,參加國會大選,又落選了。

  1846年,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

  1848年,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40歲,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被拒絕了。

  1854年,45歲,競選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47歲,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張。

  1858年,49歲,再度參選參議員,再度落選。

  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

  自己對自己的總結:家境貧寒,母親早亡,孤苦奮鬥,厄運不斷。兩次經商兩次失敗,十一次競選八次失敗。為此也曾經心碎過、痛苦過、崩潰過。有好多次,都絕望之極,擔心自己會不會再爬起來。

  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雖然心碎,但依然火熱;雖然痛苦,但依然鎮定;雖然崩潰,但依然自信。因為我堅信,對付屢戰屢敗的最好辦法,就是屢敗屢戰、永不放棄。他就是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嘆服的偉人。

  外國總統名人勵志故事:美國總統羅斯福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砸豢謾8蓋錐院⒆用撬?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外國總統名人勵志故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三次放棄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裡,見到了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後,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了十天,拒絕了,他厭倦了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參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眾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了。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願不惜代價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願為阿肯色而戰鬥。”克林頓禮貌地結束通話電話,投入聯鄭眾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援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了。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後,克林頓就說了“不”。“既然我想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州長,並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為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如果當初我去了華盛頓,我後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