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春勵志的正能量散文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會喜歡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你今天翻的書,是你明天數的錢

  作者:阿門***龐門正道***

  我知道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愛讀書,哪怕多少人推薦過的,銷量破多少萬的,反正就不愛看,原因就是,看書沒有玩手機的吸引力大。

  “為什麼要交女朋友?難道手機還不夠好玩嗎?”

  是的,手機現在幾乎佔據了我們所有的碎片時間,但是非碎片時間,大家更加不願意用來看書,畢竟碎片時間要玩手遊,大量的時間要玩端遊,是吧?

  這個就是大部分年輕人之所以那麼窮的原因。

  2013年資料,中國人的每年人均閱讀書籍,僅僅4.39本,也就是幾乎2-3個月才看一本書,有些同學看到這裡,第一反應就是,2-3個月居然還可以看一本書啊,那還不錯啊。

  而作為世界是最聰明的民族,猶太人,一年人均閱讀書籍位為64本,也就是一個月看5.3本,每個星期不低於一個本書啊!

  可能和第一比,差距太遠,我們只和亞洲人比,韓國是11本,日本是8.5,這個也有兩三本的差距了。落後不要緊,落後還不愛學習,那才是要命。

  為什麼我們不愛看書?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比過往任何一代,都要焦慮,著急。

  做什麼都希望馬上看到成效,而看書,偏偏是很難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所以我們就會有沒有什麼卵用的錯覺。

  是的,我曾經也是這麼認為,所以我的大學期間,也是極少看書,另外也是因為我們大學教科書,比國產的恐怖片還難看,你根本很難看得進去。

  那麼我喜歡上看書是一個怎樣的轉折點呢?

  大概是剛畢業時候,女朋友從她的實習公司,拿回來一本日本人寫的設計書,然後我看著也不厚,無聊時候就翻翻看,結果大吃一斤!

  裡面的理論配合圖例,講得太易懂了,閱讀完全沒壓力!

  幾天看完之後還意猶未盡,最關鍵的地方是,看完居然馬上在工作中用得上,解決了設計上的問題***對於新手來說,設計原理實在是救命草***。

  自此以後,我對看書改變了看法,不是書難以閱讀,而是你沒找到好書而已。

  2007年,我去了上海,比較奇葩的是,我把我的設計專業書也一起帶走了,不多不少,十幾本還是有的,佔了我行李箱的50%的空間,2008年我到了深圳,又把書快遞了回來,不過這個時候,已經變成了一個滿滿的大箱,快遞員幾乎要罵娘,實在太重了。

  自從可以從書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改變了買書的態度,以前還是比較在意書的價格,太貴還是會心疼一下,後來工資上去了,接單也多了,買書基本不看價格,因為我知道一本50塊錢的書,給我的實際價值肯定不會低於5000***一兩個頁面設計就回來了***,所以買書根本控制不住我的手。

  書中自有黃金屋!原來就是這樣體現的!

  比較慶幸我畢業的時代,還沒有智慧手機,所以我的碎片時間,很多都是用來看書,上廁所拿著,睡前拿著,沒有靈感的時候也拿著,因為我堅信,這個就是巨大的寶藏。

  到今天,說真的,已經沒有什麼生存的壓力,但是閱讀依然是我一直保持的習慣,一個月不低於2-3本的閱讀量。因為一個人的年齡越大,越需要知識去填充你的人生,否則你的見解和一個畢業生差不多,那是多麼的可笑和可悲?

  畢業11年來,我看過的書,亂七八糟的加起來,應該是3位數,過半是自己專業的書籍,不同時期,看不同的書。

  上週我下單買了3本比較經典的書,一本關於理財,一本關於解決問題,一本關於設計。我用了大半天的時間,看完了那本關於理財的***200頁左右***,弄懂了2個比較重要的概念,那本書才不到40塊錢,但是這個知識將來為我掙的錢,我相信不會低於40萬。

  關於看書的方法,我買的每一本書,都是帶著問題去買和去看的,因為我要它為我解決我的問題,帶領我走得更遠。

  我們都只是二三十歲的小年輕,對比期那些五六十歲的老學者,我們真的只是個幼兒園級別的學生而已,憑什麼就敢不閱讀呢?

  各位門友,其實我們99%的人智商都是非常接近的,為什麼有人在金字塔頂部,有人在底層,完全是因為我們的思維,知識,行動所決定,而讀書就是改變你的思維和知識的重要方式。

  少充值點遊戲幣,拿來買本好書看看吧。

  想象一下幾年後的你,躺在馬爾地夫數著錢的日子。

  :現在的你,正是最好的年紀

  作者:沐兒

  那一年我20歲,在商場裡試衣服,我看上的每一件,穿上都很漂亮。可我只是在鏡子前轉一圈,脫下衣服,抻平上面的皺褶,又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掛回去,因為我沒錢。

  旁邊一對中年夫婦,女的穿金戴銀,一臉的雍容華貴,男的手裡提了四五個不同品牌的衣服袋子。我承認我羨慕:我多想過她那樣的生活,想買就買買買,出門不用等公交,私家車就停在樓下的停車場裡。

  十幾年後的我,自己開車逛街,買東西也可以不再猶豫。可是,看中的衣服,穿在身上照一照鏡子,就沒有了購買的慾望。看著旁邊20來歲的姑娘,我心裡是嫉妒的:她們素面朝天就自帶吸引力;她們的身材,即使是路邊攤的衣服,也能穿出青春的韻味;即便裹著寬大的校服,也掩蓋不住她們青春的氣息。而我,已經是不化妝不敢出門、再也不敢去嘗試街邊小店衣服的年齡。

  如果能回到20歲,我可以不要銀行卡上的那一串數字。我在心裡想。

  我突然意識到,這一生,我們是不是總在羨慕別人?

  小學時,我不想吃早餐,媽媽逼著我吃;我要穿裙子,媽媽非讓我穿秋褲。我毫無辦法,只能用哭來反抗這個世界。我多羨慕揹著書包自己騎車上學的哥哥姐姐,風鼓起他們的衣服,自信在風裡飛揚,叮叮的車鈴聲清脆悅耳。在我這個小學生眼裡,他們的生活簡直是五彩繽紛:他們已經能按自己的意願穿衣吃飯,能自由支配課餘時間,可以有心裡偷偷喜歡的人,已經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

  可是,少年有少年的煩惱。有一天,姐姐不知道為什麼哭了,她送我到小學門口,竟然對我說:“我多希望能回到你這個年齡,無憂無慮;會因為一顆糖破涕為笑;誇你一句就可以開心半天。不用受暗戀的煎熬、沒有寫不完的作業、不用擔心成績下降,更不用考慮上哪所大學……”

  我們終於上了高中,每天在腥風血雨般的競爭中拼搏,我們熬夜奮戰題海,為一次兩次考試的失利而傷心。抬起頭來,看看已經在大學的昔日學長們,他們學習輕鬆、社團活動豐富,可以大明大白地戀愛,再也不用像我們現在跟喜歡的那個TA偷偷“接頭”。

  可是我們不會想到,那些上了大學的學長學姐,正在回憶他們甜蜜的初戀。那些感情,因為懵懂而美好,因為單純而難忘。那時候的愛情,沒有一絲雜質,不用考慮將來的就業和發展,不用考慮車子房子。

  “最懷念的,是高三那些艱苦的日子,雖然苦不堪言,可每天忙碌而充實。那些日子,也許我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體驗,但那是我們人生中真正奮力一搏的一段時間。高考雖然殘酷,卻是這個世界最公平的一次博弈。”已經考上大學的學長說。

  經過慘烈的角逐,我們涉過重重險惡,一路過關斬將,終於考上了當初憧憬的大學。

  入學以後,才發現大學生活遠沒有想象的那樣花團錦簇。每天吃吃睡睡,經常覺得迷茫,覺得百無聊賴。我們盼著畢業,早點找個工作,賺錢養自己、孝敬爸媽。

  “學姐,大學的日子好無聊啊。真羨慕你,工作了,可以賺錢了。”你打電話說。

  “是的,我畢業了。可是你知道不,2000的底薪意味著什麼?我該選擇在大城市蝸居,還是回到小城市安穩?畢業了,一切現實的問題砸過來,我多想再回到大學,過幾年學生生活。你現在還感覺不到,學生時代,其實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時期。沒有江湖,很少虛偽。”學姐低聲地回答,語氣裡都是無奈。

  再然後呢?二十七八還沒有物件的我們,開始遭遇催婚。

  等我們疲於奔命地相親,坐在星巴克的桌子前,衡量著對方的軟體和硬體,盤算著該留還是該撤的時候,我們嘆息:如果是剛剛畢業就好了,雖然賺錢少點,可我們還有折騰的資本;我們可以跳槽、可以炒老闆魷魚、可以換其他行業,一切,都還有機會從頭開始。

  而現在,買房、結婚、生孩子,我們已經沒有了選擇。即使現在這份工作如溫水煮青蛙,我們也只能待在鍋裡,慢慢死去。因為,我們已經沒有了試錯的時間和膽量……

  相信我,現在的你,正是最好的年紀。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想象將來多麼糟糕。過好當下每一天,才是最正確的事。等到我們老去的時候,才會沒有遺憾。

  3月離世的足球明星克魯伊夫,當他得知自己罹患肺癌以後,曾鎮定地說:“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我對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我的職業是我熱愛的運動,一生中的每一天,我都沒有虛度。”

  年輕時候,他馳騁球場,三次奪得歐洲足球先生稱號;退役後,他拿起教鞭執教,戰果累累。後來的十幾年,因為心臟不好,他放棄工作,陪伴家人。每一個年齡段,他都過得有聲有色。

  在我的隔壁,住著一對荷蘭老夫妻,男的86,老伴85。兩個人每週打兩次網球,每天都要出去走走。他們對現狀很滿意,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還年輕,還能自己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相比他們,抱怨青春不再的我,真是太矯情了。

  去年我在一所語言學校教中文,同事裡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的荷蘭女教師。不管是開會還是上課,她們總是把自個兒打扮得美美的。她們喜歡穿色彩亮麗的衣服,用鮮豔的口紅。

  她們總是說:“我們這個年齡多好,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旅遊目的地可以自己決定。我們還年輕,身體還健康,爬山去海邊,哪兒都可以。”一起去桑拿的時候,她們都大方穿上比基尼:“別說我肌肉還沒鬆弛,鬆弛了也要穿。我這個年齡,還有這樣的身材,我已經很滿意了。”其中一個說。在她們的影響下,我也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漸漸對自己的那點小肚腩毫不在意了。

  我們總羨慕自己這個年齡沒有的東西,殊不知你的現在,正是被別人羨慕的最美的韶華。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它特別的美好。

  “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最美的年紀。”願我們一輩子都能記住這句話,相信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