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熊孩子溝通

  育兒知識是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對新生嬰兒更好的照顧,更好的呵護所需要學的一種知識。因為每個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呵護及教育方式。從寶寶及母親雙方的角度關注育兒生活,涉及兒科疾病、幼兒保健、孕婦保健、孕期保健、育兒教育等方面。

  熊孩子一時之間紅遍了網路,他們會打飯你的餐桌、會劃壞你的pad,還能亂翻你的電腦......你家也有熊孩子麼?熊孩子出沒,家長如何出招?

  耶魯兒童健康組織調查發現,父母對兒童辱罵、訓斥、等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人體下丘腦會刺激分泌生長的激素,打罵會造成孩子神經過度緊張和壓抑,進而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發育不良。爸媽們,以後儘量別打罵孩子,溝通和鼓勵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1.弄清意圖

  對於熊孩子的教育,首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這麼做?行為本身不是重點,他們可能只是通過行為傳達某些觀點。搞清楚動機,才能更好地教育。

  2.學會溝通

  父母應該暗自多多留心孩子的行為,一旦發現有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給與表揚,現在的孩子早熟,與孩子溝通要真誠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千萬不要有“他是小孩子的念頭”。行為上可以兒童化,交談一定要生活化,跟身邊的人怎麼交談就可以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跟孩子交談。這樣他能感覺到你的尊重,把他當成成人看待,容易促使孩子形成自覺和自主的個性,也就是乖孩子中的“小大人”。當孩子有模仿大人的行為時,不要驚嚇或制止,同樣可以當成家中最親切的成人去對待去評價。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

  3.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身上很多隱性的優缺點都在無形的影響的孩子,如果奪取鼓勵孩子勇敢、獨立、自主的去面對這個世界,可以大大的減少父母缺點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只有培養孩子勇敢的去面對世界,有責任感,有擔當,未來孩子的人生只會充滿陽光和成功。

  4.習慣養成

  孩子不需要太聰明,太鋒芒畢露,關鍵是良好習慣的培養。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否則你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於養成習慣的時間。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喂幾口飯的目的。

  5.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當你發現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效果不好時,那就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說一半,說得外交辭令些,也不要說假話。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於講道理的媽媽要說得簡潔明瞭。

  6.切忌諷刺

  孩子切不可打罵,更不可對孩子能用侮辱諷刺的語言。教孩子懂得付出和回報是雙向的,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