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保險時如何處理客戶拒絕

  很多銷售員賣保險時都會遇到客戶拒絕的問題,那麼這時該怎麼辦呢?如何處理客戶拒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銷售保險時常遇到的15個問題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銷售保險時常遇到的15個問題解決辦法

  1、以後你不做了,怎麼辦

  我的身份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我現在跟您談保險是代表公司來為您服務的。您要買的是受《保險法》保護的、具有經濟合同效力的人壽保險,那上面載明瞭權利和義務。

  只要弄清這一點,我想您就不會因為我的原因而產生疑問了。就算我真的要離開保險公司,您的保障也是不會變的。買保險以合同為準,您憑保單可得到同樣的福利,是保險公司在替您服務。而且就目前來講,我十分熱愛保險行業,已經下決心把壽險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絕不會輕易離開,這點請您放心好了,更何況我們公司裡有很多優秀的客戶經理,他們也都會像我一樣,為您提供很好的服務的。我們公司還專門成立了客戶服務中心,他們也會為您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的。

  2、保險公司倒閉了怎麼辦

  您聽說過哪家保險公司倒閉了嗎?沒有吧。《保險法》第89條是這樣規定的: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分離、合併外,不得解散。而且保險合同也是受法律保護的,一旦投保,您的利益將永遠得到法律的保證。

  3、單位已經幫買,我沒必要再買

  恭喜您已經擁有了基本保障!請問張先生,您知道您有什麼樣的保障嗎?您是否清楚地知道當您有某種需要的時候,您單位幫您投的那份保險是不是真的能滿足您的需要?可不可以拿出保單來,讓我替您看一看,還能不能使它更完善一點? 再說,您有可能調離原單位。您的單位是把保險作為福利送給您的,您離開以後,這份福利也許不會再有了,您還得自己交錢才能繼續擁有這份保險。與其這樣,還不如趁著年輕、保費便宜,買一份屬於自己的保險,多一些保障不是更好嗎?

  4、幾十年後拿到的前還值錢嗎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是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不是你我所能控制的吧?既然是這樣,我們幹嘛要為它操心呢?再說,這筆保費如果不用來買保險,很隨便地花掉它,又能得到什麼呢?或者吃了幾頓、或者買了幾件衣服、就算買些大件的商品,用了一段時間以後也要被淘汰。而用它來買保險,投入不多,馬上可以在您的帳戶上擁有一筆不小的存款,只是這筆錢不能讓您隨意支取,而是要在您最需要的時候才給您用。或許真的將來拿到手的錢不很值錢,但總比拿不到好吧?就像十多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月工資只有50多元錢,照樣可以生活,現在每月七八百元也不會覺得多。那是不是說可以從七八百元里扣掉五十多元,我想如果是您也不會樂意吧?

  5、買保險只有死了才能拿錢,有啥用

  我們活在世上,努力工作、拼命掙錢,不就是想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好一點嗎?可我們誰也沒有打算把自己所賺的錢都花完才離開這個世界。也就是說,我們到死那天肯定會有沒用完的錢留給家人,至於留多留少,就看我們的能力了。替自己買好保險,一旦離開人世,不能再掙錢了,家人還可以由此得到一筆賠償,這相當於我們留給家人的錢,您說不是越多越好嗎?再說如果兩個人一同坐車出了車禍,買了保險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而沒買保險的就只能自認倒黴了。您看是不是投保總比不投保好?

  現在醫學那麼發達,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壽命普遍地提高了。從某個角度來說,長壽也是一種風險,因為年輕的時候可以掙錢,只要努力就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可是年紀大了,掙錢的能力下降了,花錢的事卻越來越多,所以越長壽也就越需要多花錢。那麼,如果能領滿期生存金,不是活得越久領得越多嗎?還能避免‘久病無孝子’的悲慘結局呢。當然,我也同意您的說法,人死了,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可我們說保險是一種愛心、責任心的體現,我們需要為自己的家人想一想,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我們的呵護。

  6、我有朋友也在保險公司,如果買會找他

  像您這麼成功的人,交際面又那麼廣,朋友肯定很多的,說實話,您有朋友在保險公司,我還能和你談這麼久,謝謝您給了我一次練習口才的機會。

  現在保險業這麼發達,我國幾十萬人投身這個行業,所以您有朋友在保險公司一點也不奇怪。既然您有朋友在保險公司,那我相信您對保險事實上也比較瞭解了。但話又說回來,買東西不一定總是要跟朋友買的。比如,您也一定有朋友在賣服裝、賣家電或者賣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但您不可能凡是買這類東西都找他們吧?尤其人壽保險,又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契約,為您服務的客戶經理是否專業、專職、熱心才是最重要的。我有個客戶,他的表姐也在保險公司,可他不但自己找我買保險,還把他的朋友介紹過來跟我買。他認為保險是一門很專精的學問,一定要找一個對它研究得比較透的人才能放心。如果向朋友購買,礙於情面可能不好問得太多。

  一旦發生權益受損的情況,往往為了追根究底造成朋友間翻臉,或是為了維持友誼只好自己吃虧。我想這兩種情況都是您不願意發生的吧?而且一回生二回熟,今天咱們聊得這麼開心,說起來我也可以算您的朋友了,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用最專業、最周到的服務,來滿足您的要求呢?

  7、回家商量一下

  商量是應該的,我建議您和家人商量一下,是每年存一萬還是每年存兩萬,是給您愛人存還是給孩子存。或者您也可以先行動,我們這款保險有15天的猶豫期,您存了後回家再和家人商量也沒事。再說,我相信您的家人肯定會支援您這麼做的。

  8、我現在沒空,改天再談

  假如今天我們生了重病,一定不會說我沒時間,改天再去看病吧! 我們知道很多事情可以等,而有些事情是不能等的,壽險是保障我們未來事故發生時損失降到最小的方法,但事故無法預先知道將於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所以投保壽險是刻不容緩、不能等待的,如果等到以後再說,到那時候,說不一定已來不及,甚至已不用再說了。

  9、我身體健康,不需要保險

  正是因為您健康,您才有資格買保險。許多醫院躺著的病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份醫療保險,所以您現在的選擇才顯得非常重要。

  10、我對保險不感興趣

  保險不是講興趣,而是講需要,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每一個人都避免不了。而且這樣的事情都需要靠我們自己來解決,所以我們都應該給自己準備一份保障。

  11、我已經買過保險了

  您很有保險意識呀,買了幾份呢?一份保險不是萬能的,保險多幾份可以相互補充,好多像您這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裡保單都一大疊呢,國外家庭收入的10%都是用來買保險的,我們國內還差一大截呢!

  12、我沒錢買保險

  保險是不分有錢沒錢的,而且沒錢的人才更要買保險呢!有錢的人攤上事可以用錢來解決,沒錢的人買了保險可以讓保險公司去解決!

  13、我的錢要投資

  誰都知道,投資有風險,無論您有多少錢也不能將其放在一個籃子裡,正因為您身處生意圈,才更需要讓保險來幫您分擔風險?

  14、等我年齡再大一點買也不遲

  早買、遲買都是買,而且早買保費交的低,保障的時間長;遲買保費交的高,保障的時間短,那為什麼不早點買呢?

  15、我擔心後期繳費有壓力

  首先我建議您根據家庭收入狀況選擇適當的投保額度,同時在續期繳費時我們還為您提供60天的寬限期和2年保單有效期,如果到時侯真的有困難,您還可以選擇中途暫停?

  銷售溝通中提問的技巧:提問的基本原則

  1.洽談時用肯定句提問.在開始洽談時用肯定的語氣提出一個令顧客感到驚訝的問題,是引起顧客注意和興趣的可靠辦法。如:“你已經……嗎?”“你有……嗎?”或是把你的主導思想先說出來,在這句話的末尾用提問的方式將其傳遞給顧客。“現在很多先進的公司都使用計算機了,不是嗎?”這樣,只要你運用得當,說的話符合事實而又與顧客的看法一致,會引導顧客說出一連串的“是”,直至成交。

  2.詢問顧客時要從一般性的事情開始,然後再慢慢深入下去.向顧客提問時,雖然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但一般來說,都是光從一般性的簡單問題開始,逐層深入,以便從中發現顧客的需求,創造和諧的推銷氣氛,為進一步推銷奠定基礎。

  3.先了解顧客的需求層次,然後詢問具體要求。瞭解顧客的需求層次以後,就可以掌握你說話的大方向,可以把提出的問題縮小到某個範圍以內,而易於瞭解顧客的具體需求。如顧容的需求層次僅處於低階階段,即生理需要階段,那麼他對產品的關心多集中於經濟耐用上。當你瞭解到這以後,就可重點從這方面提問,指出該商品如何滿足顧客需求。

  4.注意提問的表述方法下面一個小故事可說明表述的重要性。

  一名教士問他的上司:“我在祈禱的時候可以抽菸嗎?”這個請求遭到了上司的斷然拒絕。另一名教士也去問這個上司:“我在抽菸的時候可以祈禱嗎?”抽菸的請求得到了允許。

  因此,推銷實踐中,我們應注意提問的表述。如一個保險推銷員向一名女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您是哪一年生的?”結果這位女士惱怒不已。於是,這名推銷員吸取教訓。改用另一種方式問:“在這份登記表中,要填寫您的年齡,有人願意填寫大於廿一歲,您願意怎樣填呢?”結果就好多了。經驗告訴我們,在提問時先說明一下道理對洽談是有幫助的

  銷售溝通中提問的技巧:常用的提問方式

  1.求教型提問.這種提問是用婉轉的語氣,以請教問題的形式提問。這種提問的方式是在不瞭解對方意圖的情況下,先虛設一問,投石問路,以避免遭到對方拒絕而出現難堪局面,又能探出對方的虛實。如一推銷員打算提出成交,但不知對方是否會接受,又不好直接問對方要不要,於是試探地問:"這種商品的質量不錯吧?請能評價一下好嗎?"如果對方有意購買,自然會評價;如果不滿意,也不會斷然拒絕,使雙方難堪。

  2.啟發型提問.啟發型提問是以先虛後實的形式提問,讓對方做出提問者想要得到的回答。這種提問方式循循善誘,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促使顧客進行思考,控制推銷勸說的方向。如一個顧客要買帽子,營業員問:"請問買質量好的還是差一點的呢?""當然是買質量好的!""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這也是……"

  3.協商型提問.協商型提問以徵求對方意見的形式提問,誘導對方進行合作性的回答。這種方式,對方比較容易接受。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能保持融洽關係,雙方仍可進一步洽談下去。如:"您看是否明天選貨?"

  4.限定型提問——在一個問題中提示兩個可供選擇的答案,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人們有一種共同的心理——認為說"不"比說"是"更容易和更安全。所以,內行的推銷員向顧客提問時儘量設法不讓顧客說出"不"字來。如與顧客訂約會,有經驗的推銷員從來不會問顧客"我可以在今天下午來見您嗎?"因為這種只能在"是"和"不"中選擇答案的問題,顧客多半隻會說:"不行,我今天下午的日程實在太緊了,等我有空的時候再打電話約定時間吧。"有經驗的推銷貝會對顧客說:"您看我是今天下午2點鐘來見您還是3點鐘來?""3點鐘來比較好。"當他說這句話時,你們的約定已經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