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學習中的三個心理效應

  培哥效應

  在有些電視節目中,曾有人做過所謂奇特的記憶表演。一般都是在舞臺上立一塊黑板,然後隨意讓觀眾說出一些詞語、數字、節目名稱、公式、外語單詞等等,並按序寫在黑板上。表演者在這一過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卻能根據觀眾的要求準確地講出其中的任意一項內容,甚至還能把全部內容倒背出來。

  這種表演看起來十分神奇,其實只不過是運用了培哥記憶術,產生了“培哥效應”罷了。這種方法實際上並不難,它是自創一套記憶編碼,比如,⑴——帽子,⑵—— 眼鏡,⑶——圍巾,⑷——衣服,⑸——腰帶,⑹——褲子……並熟練地記下來,然後通過聯想與要記的材料相連線。比如要求你記住這樣幾個詞:⑴大象,⑵打氣,⑶洗澡,⑷電風扇,⑸自行車,⑹水……這樣你就可以把大象與固定編碼的第一號帽子聯絡起來,聯想到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頂帽子。要記住第六個“水”時,把它與褲子產生聯想——水把褲子弄溼了。

  通過這樣的編碼聯想,記起來就不困難了。因為在聯想時,我們有意識地把聯想的事物放大,表象清晰而奇特。例如要記住第四個詞——電風扇與衣服發生聯想時,如果表象是電風扇吹開了衣服就很一般,但如果想象成電風扇穿了一件羽絨服,就非常奇特,這就更便於記住這一物件。

  培哥記憶術的固定編碼有很多種,如按照自己身體各部分的上下編號,按進門後能看到的東西編碼,按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姓名編號等等。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避免記憶的枯燥單調,使其妙趣橫生了。當然,這種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們去經常鍛鍊,並儘可能地使自己的聯想奇特醒目非同一般。

  遷移效應

  在學習心理學中,先行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遷移效應”。它有三種效應方式:先行學習 A 促進了後繼學習 B 的效應,稱為正效應;先行學習 A 干擾和阻礙了後繼學習 B 的效應,稱為負效應;先行學習 A 對後繼學習 B 無任何影響,稱為零效應。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注意有關遷移條件產生的條件,就會發生不必要的遷移現象,如,日本司機在美國開車,常發生困難,甚至出現車禍。這主要是因為在日本是 “車左、人右”,而在美國卻恰好相反。當然,如果運用好遷移效應就可能產生下面的效果。如,在棒球隊員中選撥出高爾夫球的集訓隊員;讓會英語的人去突擊學習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一般都有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啟示:

  1. 注意發現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處。

  2. 注重學習方法的總結,即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規律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3. 廣泛地積累各方面的學習經驗。

  4. 注意防止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定勢。

  反饋效應

  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瞭解,而這種對結果的瞭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了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心理現象稱做“反饋效應”。

  心理學家赫洛克做過的一個著名反饋效應的心理實驗:

  赫洛克把被試者分成4個等組,在4個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第一組為激勵組,每次工作後預以鼓勵和表揚;第二組為受訓組,每次工作後對存在的第一點問題都要嚴加批語和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每次工作後不給予任何評價,只讓其靜靜地聽其它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且每次工作後也不後也不給予任何評價。

  實驗結果:成績最差者為第四組***控制組***,激勵組和受訓組的成績則明顯優於被忽視組,而激勵組的成績不斷上升,學習積極性高於受訓組,受訓組的成績有一定波動。

  這個實驗表明:及時對學習和活動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學習和活動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適當激勵的效果明顯優批評,而批語的效果比不聞不問的效果好。

  在生活中,有反饋***知道學習後的測驗成績***比沒有反饋***不知道測驗成績***,學習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時反饋***每天知道測驗成績***比遠時反饋***測驗成績要一週後才知道***所產生的效應***激勵作用***更大。

  在生活中,有反饋***知道學習後的測驗成績***比沒有反饋***不知道測驗成績***,學習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時反饋***每天知道測驗成績***比遠時反饋***測驗成績要一週後才知道***所產生的效應***激勵作用***更大。

  這個效應提醒我們,有效的反饋機制是活動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對於別人的活動必須及時地反饋調節。無論是在管理還是在指導活動中,要多種多樣的手段即時地蒐集和評定活動效果,如觀察交談、現場提問、效果評價等,然後及時反饋資訊,隨時調節活動過程,對存在的問題,也不必馬上實施懲罰性的方式,而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疑難,不使問題累積。

  在反饋時,要正確運用鼓勵和批評。鼓勵和批評都是把握的基本方式,不能偏廢。鼓勵很重要,但不能誇大其詞;對錯誤和問題的批評要及時、慎重,不能譏笑和嘲諷。要使鼓勵和批評收到實效,關鍵是理解和尊重,憑敏銳的感覺和溝通的智慧對症下藥。

  啟示:

  1.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及時地進行自我反饋,避免毫無目的的學習和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的學習方式。

  2. 重視別人所作的評價,認真總結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3. 正確對待自己的進步,成功時不驕傲,仍堅持繼續努力;進展不理想時不要喪失信心,決心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