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創業注意事項

  掌握合夥創業注意事項能夠幫助創業者與合作伙伴之間更加順利地進行著。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合作創業有什麼注意事項?

  分工合作是現代社會的一大標誌,合作創業也是一項十分普遍的創業形式。因為合作涉及到了兩方以上的利益,在協調能力與相互信任方面,創業者必須首先明確,為什麼我們選擇合作。合作的型別很多,有專案與專案的合作、專案與人的合作、專案與技術的合作、專案與資金的合作、專案與社會資源的合作等。其次,商業合作需要相同的目的和目標,要學會找到合作對方的可合作資源,例如對方在行業上的地位、雄厚的資金等等。合作初期,創業合作者要明確合作伙伴的各自職責,不能模糊,要能拿出書面的職責分析;書面明確合作過程的投入比例、利潤分配,並分析後期的資金或者資源的再進入情況。

  當然合作創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倘若對方希望退出機制,兩者該如何協商?怎樣補償?誰來承擔損失?這些都要提前寫到合同裡,合理的退出機制也是合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倘若發生摩擦怎麼辦?這時候除了擁有良好的合作心態外,還需要提前預防,明晰雙方利益,從而保持一個良好的經營合作氛圍。

  總之,合作創業過程中,雙方需要有足夠的商業信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為了重視感情而模糊了某一些合作細節,否則一旦糾紛發生,其處理過程會相對複雜。

  初次創業需要注意什麼

  一、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

  企業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點,不要過度舉債經營。

  二、慎選行業

  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業精通的行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投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三、要有長期規劃

  企業的發展,"穩健"永遠比"成長"重要,因此要有跑馬拉松的耐力及準備,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搶短線的投機做法。

  四、先求生存

  企業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打好根基,勿好高務遠、貪圖業績,不顧風險,必須重視經營本質,步步為營,再求創造利潤,進而擴大經營。

  五、精兵出擊

  公司初期規模必須精簡,有效率,重實質,不要一味追求表面的浮華,以免增加費用。

  六、要有意志力

  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七、策略聯盟

  創業要講究戰略,小企業更需要與同業聯盟,也就是在自有產品之外,附帶推銷其他相關產品。用"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相關產業,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滿足顧客的需要,也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與收益。

  八、有前瞻性規劃

  經營理念、經營方針與經營策略均衡詳細規劃,結合智慧與力量,打好企業根基。

  合夥創業注意事項與優勢分析

  與合夥人有共同的目標。

  合夥創業最重要的就是有共同的目標,只有共同的目標,創業者與合夥人才能夠共同克服創業之路所遇到的挫折與困難;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當遇到需要做出重大決策或者是遇到難題時,創業者與合夥人之間意見很難統一,無法做出最恰當的策略,對公司的發展有很大的阻礙。

  明確合夥人的職責。

  在合夥創業初期,創業者就應與合夥人明確彼此之間的職責,使合作伙伴能夠清晰地知道彼此的職責,職責範圍不能模糊,最好制定一個書面責任分析書,因為它是長期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定義責任,避免日後出現糾紛,彼此推脫責任,反目成仇。致富導航調查發現,大量的商務合作出現糾紛就是因為責任明確不詳細,彼此推脫責任。

  合作過程的投入比例利潤分配。

  在合夥創業中,所掙取的利潤分配與創業初期投入的資金成正比,這些均要以書面形式明細說明。如果在經營的過程中,創業者或者合夥人再次投入資金,利潤分配同樣需要做出調整,根據合作過程中投入資金比例分配彼此的利潤。

  合作方的退出機制。

  俗話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合夥創業就可能有合夥人退出的一天,當合夥人退出,何時退出,退出的具體原因以及退出所產生的損失由誰來承擔,這些問題都要提前協調清楚,以便籤訂合作合同後,合作雙方也不會因為日後退出創業專案而反目成仇,恰當的退出機制是合夥創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與合夥人建立商業信任。

  合夥創業則要信任彼此相信對方,如果是與朋友合夥創業,自然不存在信任問題,但是很多人是因為有著共同的目標而走在一起的,所以彼此建立商業信任是非常有必要的。信任是合作的基本,如果不信任對方,彼此在防範對方,這種彼此不信任感根本無法進行合作,最後只會分道揚鑣。

  合夥創業是為能夠共同致富,實現創業夢想,因此,掌握合夥創業注意事項能夠幫助創業者與合作伙伴之間更加順利地進行著。希望創業者與他人合夥創業能夠早日共同致富。

  案例解析

  分析我的三次合作經歷,第一次是2003年的6月份,我剛剛從公司下來,帶著一個同事合作,做起了一個專案的代理。我們資金合在一起,他因為還要上班,我負責整個經營,他負責財務,其間遇到很多從沒有遇到的問題,我們一起協商解決,在困難的時候確實感覺到合作的力量,至少問題面前商量的人多,智慧就多,問題就好解決。我們做的非常好,同行開始敗落,我們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第二次合作在2004年10月份,隨著我們合作發展的不斷進步,我的其他朋友要求一起參與,做全國市場,因為各種原因,由我的一個朋友做法人,全全負責經營,他不懂得我們這塊業務,這次合作,帶來很大的風險與危機,我們在一步步走向失敗。這次合作出現分工不明確,合作沒有書面嚴格的原則要求,出現外行管理內行,合作不信任,運作不踏實,內部沒有原則制約辦法。

  第三次,就是這次合作。我們組建了股份公司,在吸取第二次合作失敗的基礎上,我選擇的合作伙伴,雖然他比較精明多疑,但是我們在合作前制定了協議,大家一定遵守制度。雖然多次發生股東意見分歧,但是面對原則,大家不敢妄動。運營開始慢慢好轉,現在我們的專案,已經開啟全國市場,並且地方市場好轉。

  總結三次合作:第一次合作2人,簡單約定,一個全面負責,一個負責財務,下班去幫忙一下。經營很好。主要是分工明確,處理好合作的原則問題,財務互相監督,分配規則大家意見一致。

  第2次,合作5個人。老總不是內行,作風鬆散,合作前只有股份分配辦法,沒有發展的綱要,沒有良好的監督以及預算機制。不能很好的制約,出現幾個人一起管理。失敗是難免的。

  第3次,合作3人,合作伙伴各有特長,外行雖為大股東,剛開始主要全盤操控市場,但是因為合作前的協議原則,對於企業發展不能提出好的發展方案,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動退出管理層,財務等各項監督機制完善,各股東明確自己的責任,嚴格遵守原則規定的內容,保證了市場的開拓力量的通暢。

  從案例中可發現,合作人員多少不是成敗關鍵的因素,關鍵因素是:第一,合作原則要明確,要能夠互相監督,財務清晰;第二,能者上,庸者讓;第三,合作是智慧的結晶,一致對外,所向無敵;第四,合作儘量要優勢互補。

  所以,如果說第一次的合作成功使我相信合作的好處以及優勢化,第二次的合作,我是很傷心的,感覺很不成功的,對合作感到可怕;第三次合作是我在沒有辦法的基礎上,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採取的發展戰略,我們的合作在開始就執行原則先行,簽訂好合作協議書,讓基本原則產生,明晰了合作中的管理以及財務等敏感問題。結果是發展很好,雖然有分歧有爭吵,但是還是一致推動事業發展的。徹底使我感覺到合作的力量。每當遇到困難和外部壓力,合作者集結的智慧,都能使我解決問題的效率很高,減少了運營損失。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