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注意事項

  大學生做創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創業者最怕犯的10大錯誤

  1.缺乏創業前的準備

  如果沒有前期的準備和訓練,沒有人能跑完馬拉松。對於創業也是一樣。在創業之前,首先要做一些熱身訓練,包括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注意飲食,同時多拓展人脈關係。你要確保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好了準備,因為一旦創業,它將徹底佔據和影響你的生活。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不瞭解創業之後即將發生什麼或是不支援你創業,這不僅會讓你在個人情感方面備受煎熬,同時還會讓你分心,使你無法專心地投入到創業中。你需要做的是創業前和他們好好溝通溝通,爭取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援。創業之前,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因為如果這方面的關係沒有處理好,這對你日後創業將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2.將一款產品和一個企業業務相混淆

  連續創業者EricHoltzclaw表示,在如今這個應用為王的時代,一款產品解決的是個人的單一需求,而一個真正的企業業務則是一個能讓客戶反覆回來購買的東西。

  如何區分產品和企業業務呢?除了從消費者初次購買產品獲得的收入,你還有其他潛在的收入渠道嗎?這是潛在投資人非常重視的一個關鍵點。投資人會想要了解你接下來將做什麼,此外,他們還想確定除了現有的東西外,你還能提供其他的可幫助自己實現長遠發展的東西。你會將你的技術授權給其他人使用嗎?這個業務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會發展成什麼樣?這些都是投資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你也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來弄清你自己是否有一個真正的業務。

  3.不捨得花錢聘用專業人士

  作為公司創始人,你不可能什麼事都擅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公司各項不同的工作都需要專業的人去做,財務和法律方面的工作更是如此。硬體公司Ridago的COOGregRau表示,如果在人才聘請和投入方面處理不當的話,這將會給公司日後發展造成持續不斷的困擾。

  對於需要專業知識的很多重要工作,不要總想著自己用很短的時間通過網上自學來自己搞定這些工作。你要做的是找到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去專門從事這些工作,他們絕對比你擅長相關的工作。舉個例子,在撰寫融資條款的時候,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幫你仔細核對投資條款清單裡的所有內容,比如清算優先權,如果將來公司出售了,作為公司創始人的你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4.忽視資料的重要性

  線上女性部落格社群BlogHer聯合創始人LisaStone表示,不基於資料的奇幻思維能毀掉任何一家公司。你不能光相信自己能成功,你需要分析一些關鍵性的資料來看看你是否真的能成功。肯定會有一些資料或關鍵性的指標能驗證你巨集大的創業想法是否真有市場。一旦蒐集到了這些資料後,利用這些資料來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或里程碑資料來證明你公司的業務是在穩步發展的。

  Stone在這方面有親身的經歷。在BlogHer發展早期,很多人告訴她和她和合夥人說,你是無法吸引足夠多的女性會員去付費參加你的年會、從而cover你的會議開銷的,不過他們在自己的第一個小型測試會議上搜集的資料堅定了他們能夠做成的信心。後來,有超過300個女性會員付費參加了他們舉辦的年會,這次年會讓團隊淨賺6萬美元,這些錢後來投入到公司的發展運營中了。能否成功,你得看資料,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5.擴張太快

  StartupGenome釋出的一份資料報告顯示,74%的處於高速發展中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之所以會失敗,就是因為擴張太快。投資公司Mucker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ErikRannala表示:“這種情況發生地非常頻繁。很多公司融到錢之後,感覺資金充裕,於是開始瘋狂燒錢,很多錢都用錯了地方。當他們意識到花錢太快且沒起到什麼作用時,往往都已經太遲了。”

  他們都將錢花在了哪些地方呢?很多地方,從市場營銷費用到快速招聘大量員工。問題最後還是歸結為一個:將大量資金浪費在了對公司業務沒有根本性幫助的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上面。在你花錢的時候,你首先需要確保公司賬戶裡有足夠的資金,或是確保有方法能賺到更多錢。如果在公司業務沒有取得任何實際性的突破之前就把錢花完了,那麼你接下來的融資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6.抱著錯誤的想法不放

  你必須意識到,有時你會爬錯山,有時你在試圖撞倒一面你永遠都撞不倒的牆,創業過程中,你不能成為那個撞到南牆也不回頭的人。那些第一次創業的人和那些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市場創業的人非常容易犯這個錯誤。他們非常痴迷於自己最初的創業想法,無法及時意識到這個想法已經行不通了。

  不能太過固執,凡事都要實事求是,用證據說話,驗證你的產品是否符合市場的需求。你可以測試哪種策略是吸引使用者的最好方式,你有可以跟蹤計算獲取使用者的成本,同時也可以觀察通過哪些調整會增加或減少使用者的獲取成本。對於消費型互聯公司而言,有五、六種經過市場驗證的有效的使用者獲取方式。對於這些方式,如果你試了半年至一年後仍不見任何效果,那說明你的公司的業務很有可能是有問題的。

  7.不懂得授權與放權

  創業公司創始人最容易犯的一個管理方面的錯誤是:什麼事都想自己做,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不懂得授權和放權。當時,這種行為也可以理解的。大部分成功的創始人都非常具有戰略眼光,他們不想自己太過擔心公司的很多細節工作是否完成了。

  學會授權是創始人必須要學會的。一開始,你可以制定一套工作流程,類似一個工作指南,告訴大家該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有了這個流程,作為創始人的你就不會因為放權而感到不舒服,公司員工做事也會有章可循。如果你不那麼做,凡事都想自己做的話,那麼很多時候你會覺得自己不堪重負要急於招聘更多人,這時又不肯授權讓其他人分擔你的工作,那麼你將永遠無法擺脫這個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授權。

  8.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很多正在苦苦掙扎中的創業者都會這樣想,只要成功獲得下一輪融資,他們的一切問題都能得到解決。然而錢沒有這麼萬能,並非所有問題都能用錢解決。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教授兼風投公司的合夥人CarterCast認為,錢是無法解決公司商業模式上存在的根本問題的。

  如果你的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在上面砸太多錢也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需要首先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再融資。如果你反著幹,只會讓你陷入更大的困境。

  9.低估了銷售需要花的時間

  銷售是需要花時間的,創業者必須要明白這一點。很多創業者認為搞定一個大客戶,只需花3到6個月時間就行了,然而實際上,這通常需要花一年以上的時間。如果你的商業計劃低估了銷售需要花的時間,那麼你肯定會遇到麻煩。

  一次銷售需要走很多流程。企業最高管理層、直線經理、技術人員、產品經理,要想完成一次銷售需要經過上面所有這些層級的一一審批,而且還會有一個從考察到決定再到執行的過程。我發現,很多公司最後之所以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就是低估了銷售所需要的時間週期。

  10.害怕失敗

  快速失敗***failfast***是目前在創業圈裡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不過TarekKamil並不喜歡這樣的說法。不管創業者如何美化失敗,“失敗”依然是一個讓人恐懼的詞,沒有人想成為成功的反義詞。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失敗”意味著你毫無收穫,但很多情況下並非如此。你需要改變你的思維觀念。你沒有失敗,你只是做了一次試驗,儘管在每次實驗中都會讓你有所受傷,單你在這次實驗裡學到的經驗教訓都會幫助你在未來的創業中有更好地表現,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大學生初次創業需要注意什麼

  一、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

  企業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點,不要過度舉債經營。

  二、慎選行業

  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業精通的行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投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三、要有長期規劃

  企業的發展,"穩健"永遠比"成長"重要,因此要有跑馬拉松的耐力及準備,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搶短線的投機做法。

  四、先求生存

  企業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打好根基,勿好高務遠、貪圖業績,不顧風險,必須重視經營本質,步步為營,再求創造利潤,進而擴大經營。

  五、精兵出擊

  公司初期規模必須精簡,有效率,重實質,不要一味追求表面的浮華,以免增加費用。

  六、要有意志力

  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七、策略聯盟

  創業要講究戰略,小企業更需要與同業聯盟,也就是在自有產品之外,附帶推銷其他相關產品。用"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相關產業,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滿足顧客的需要,也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與收益。

  八、有前瞻性規劃

  經營理念、經營方針與經營策略均衡詳細規劃,結合智慧與力量,打好企業根基。

  創業不要跟著流行走

  創業,要能持之以恆,不能只趕流行熱潮;創業,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未來,不能只贏得一時,更要贏得千秋!

  國人做許多事情,向來喜歡一窩蜂趕流行,連創業也不例外。

  因為>熱潮,店自然就開得多,店開得多就意味著競爭激烈,然後就會市場飽和,緊接著就是淘汰,“體質較差的”自然就出局。

  創業,貴在持之以恆,並對感興趣的行業有自己的調查分析。熱門的行業,往往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每個時期都有那個時期流行的行業,現在流行的行業,自然把以前流行的行業淘汰了,而下一個即將流行的行業,在歷史的洪流中,又會在未來把現在流行的行業淘汰,周而復始。

  所以,在創業的抉擇中,應該捨棄流行,冷靜思考。

  創業,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未來,不能只贏得一時,更要贏得千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