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注意的法律問題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了創業大潮中的一股中堅力量,這股力量中有很多人創業成功,但更多的人還是嚐到了失敗的滋味。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析,歡迎參閱。

  大學生創業應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畢業季的到來,廣大莘莘學子走出校園踏上社會,面對日益激烈的求職競爭壓力,為開啟經濟增長新引擎,提出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口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伴隨著新《公司法》的頒佈,不少學子也開始籌劃起自己的創業之路。

  創業政策還是資金方面,這都說明我們當代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創業意願和創業行動。但不可否認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困難和麻煩。而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及法律風險問題。註冊公司新《公司法》的正式實施,對於房兆玲這樣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而言,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間點,因為新《公司法》最重要的改變之處在於:

  1、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了註冊資本登記條件;

  2、簡化了登記事項和登記手續。具體來說修改的意義,在於降低投資興業的門檻,減輕了投資者負擔,便利了公司准入,對於激勵社會投資熱情,鼓勵創新創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同時,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的首次出資比例,不再限制股東的貨幣出資比例,且無需提供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的首次出資比例,說白了就是“零首付”,也被稱為“先上車,後買票”。而之前在各大論壇上網友戲說的“1元註冊公司”,現在也可變成現實。國學生不僅承擔風險的經濟能力很脆弱,而且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也較差,這使得自主創業這條需要冒險的就業之路,少有人問津。

  所以現在政府應該怎樣才能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自己又應該怎樣去發現機會點?創業專案中大多數創業者會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其次是餐飲、書報等生活類行業,而軟體、網路等高科技行業選擇率是最低的。在創業的形式的選擇中絕大多數是選擇合夥創業,其次是自主創業,只有少數學生會選擇家庭創業形式。

  因為大學生的資金有限、都是從家裡獲得父母的支援去創業的比較多。社會實踐經驗,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還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的肯定,更是解決就業困難的一個途徑。但也有大學生認為學校不應該鼓勵自主創業,他們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能很好的解決創業和學業的衝突,在校生進行創業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作為學生學業還是最重要的,應該在學校的時候提升自己,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的。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辦的企業被認定為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的,就可享受市有關補貼等。教育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申請貸款程式,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基本的金融知識等。

  通過系列培訓,使創業大學生能堅持理想,貫徹計劃,取得最終的成功。學校環境方面,如,學校政策鼓勵支援,形成創業的文化;在學校建立配套科技園,加強創業教育,通過創業實踐或比賽等多種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同時向大學生適度開放校內市場,以利於大學生創業實踐,搭建創業服務平臺。我們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訓基地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創業的平臺,給學生一個門面,讓學生自己去經營去管理。健康成長的搖籃。每個創業者的家庭條件都因人而異,無論家庭條件好還是家庭條件差一些,對創業者來說都是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

  大學生創業的注意事項

  1. 積極利用現有資源

  不少在職人員都選擇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創業,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最大的創業財富,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以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對能幫你生存的專案,要優先進行考慮。不要在只能改善形象或者帶來更大方便的專案上亂花費用。

  切不可誤用資源,在職老闆不能將個人生意與單位生意混淆,更不能吃裡扒外,唯利是圖,否則不僅要冒道德上的風險,而且很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你的地盤,時間、金錢和才能任由你使用。但是,如果亂搞一氣,你的生意就會逆轉而下。

  2.自己業務渠道

  有些上班族有投資資金或有一定的業務渠道,但苦於分身無術,因此會選擇合作經營的創業方式。如果你需要合夥人的錢來開辦或維持企業,或者這個合夥人幫助你設計了這個企業的構思,或者他有你需要的技巧,或者你需要他為你嗚鼓吹號,那麼就請他加入你的公司。這雖能讓兼職老闆輕鬆上陣,但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在請幫手和自己親自處理上,要有一個平衡點。首先要志同道合,其次要互相信任。不要聘用那些適合工作,卻與你合不來的人員,也不要聘用那些沒有心理準備面對新辦企業壓力的人。

  此外,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責、權、利一定要分清楚,最好形成書面文字,有合作雙方和見證人的簽字,以免起糾紛時空口無憑。

  3. 細緻準備必不可少

  創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涉及融資、選項、選址、營銷等諸多方面,因此在職人員創業前,一定要進行細緻的準備。

  通過各種渠道增強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創業專案,為創業開一個好頭;撰寫一份詳細的商業策劃書,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等,並摸清市場情況,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

  不要對未經試驗的創意隨手扔在一邊。如果用這種創意來做生意,也得留心其中可能的陷講。自問一下:你是否得花大力氣來宣傳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你具有足夠的財經資源、技能、人手和業務關係嗎?找錯潛在銷售客戶--你沒有必要在那些沒有決策能力的人身上浪費你的時間。

  4. 儘量用足相關政策

  政府部門有很多鼓勵創業的政策,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援,創業時一定要注意“用足”這些政策,如免稅優惠、在某地註冊企業可享受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稅率等。這些政策可大大減少創業初期的成本,使創業風險大為降低。

  5. 經商之道,以計為首

  所有商業經營活動,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一種僅僅同物質打交道的經營活動,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今天的"食腦時代"裡,商業經營活動實質上已經變成了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智力角逐,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智力遊戲",是人與人之間的謀略大比試。因此,正如古代軍事家所說的"用兵之道,以計為首"一樣,經商之道也應該以計為首。面對空前慘烈的市場競爭,你想要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和切入點、站穩腳跟、生存下來、謀取利益、發展壯大,那麼,就必須首先考慮如何運用自己的商業智慧制定全面系統的、可執行的、可操作的和切實有效的經營策略和實施方案,以便確保每戰必捷,戰無不勝。

  6. 決策問題

  決策失誤時,不要對失誤過於敏感,你的失誤會帶來直接後果,如發錯貨可能致使一個客戶立刻與你斷絕關係。作為企業家,冒風險時,要謹而慎之。如果出現失誤,不要過於敏感。接受事實,從中吸取教訓。

  7. 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

  你第一步的成功全靠你的創意好、時機合適、運氣不錯和良好的業務關係。不過,這一切隨時都可能離你而去。因此,不要太過自信,投入過量的資金,使自己陷入泥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