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營績效

  經營績效很少聽見,這是什麼意思呢?來看看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的吧,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經營績效

  經營績效***PERFORMANCE***是零售業專業術語,又稱為“效益”,是指營運管理最終的成果,具體表現在一些指標任務達標的情況。

  包括:銷售額、銷售額增長率、毛利額、毛利率、毛利額增長率、損耗率、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增長率、綜合毛利率、人力成本佔銷售比、經營費用佔銷售比、淨利率、存貨週轉率、投資回報率、資產回報率等等。

  企業經營績效

  企業經營績效***PerformanceofEnterprise***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企業經營效益水平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運營水平、償債能力和後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經營者業績主要通過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經營、成長、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貢獻來體現。企業經營績效評價包括了對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兩個方面的評判。

  企業經營績效與融資結構關係

  長期以來,很多人將國有企業不良的經營績效歸因於國有企業融資結構的缺陷。即在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債權資本的比重過高,而股權資本的比重不足,表現為企業較高的資產負債率。然而,不論是從理論或實踐的多個角度或層面分析,融資結構“惡化”都不是導致企業不良績效的因素,亦即在我國當前的巨集微觀制度安排下,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並不是其經營績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反而是其必致的結果。本文擬從五個不同角度對二者關係進行再考察。

  從企業實際負擔的負債成本考察

  通常,發展中國家企業的實際負債成本可表示為公式

  C=k***r-i***+w***k***

  k為企業的負債額 r為銀行貸款的名義利率i為通貨膨脹率w***k***為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付出的超過名義利率的成本***實際可表述為尋租成本 ***。

  由於國有企業與銀行的產權同構性,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政府對融資過程的介入使企業為獲得貸款而付出的額外成本極為低廉,因而,w***k***在這裡可忽略不計。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多數年份裡,國有企業所承擔的債務名義利率均低於實際的通貨膨脹率***通常在二、三個百分點左右***,即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實際利率為負值。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企業通過借款行為從金融渠道獲得了補貼k***i-r***,儘管補貼的形式是隱性的。而借款愈多,補貼也愈多。因此,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愈高,企業的收益也就愈高,企業績效也就更好而不是更壞,那麼,稱利息支出為利息“負擔”也就很不恰當。因而,具有較高資產負債率的企業並不會因為借款而揹負沉重壓力。

  從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的使用成本比較考察

  從理論上講,債權人和股東對資本有不同的收益要求,其依據是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具有不同的風險。由於股權資本承擔的風險高於債權資本,股東所要求的回報必須包含風險報酬。況且,在會計中,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可以計入成本而免繳企業所得稅的,而股息支出和稅前淨利潤則不行,因而企業使用的債權資本成本實際上應低於企業的股權資本成本。因而,毋庸置疑,企業只要在滿足註冊要求和應付破產風險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經營環境,確定合適的股權資本量即可。因為股權資本比率愈高,企業為使用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也愈高,較低的資產負債比率會降低企業的收益而不是相反。人們之所以認為降低資產負債率有提高企業績效的“奇效”,乃在於他們對國有企業使用股權資本不支付任何成本的事先設定,儘管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其原因在於國家融資體制長時間來給國有企業造成一種“幻覺”並使其養成一種“習慣”:即股權資本可以不花任何代價地使用。其實,國家作為獨立的投資主體,與其他主體一樣,應具有收益的要求權。只不過通常在企業經營績效較差的情形下,企業和國家的“隱性契約”使國家得不到股權資本的收益罷了。

  從部分具有“合規”融資結構的企業績效考察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部分國有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較大程度改變了企業的融資結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也明顯下降。然而,據統計,1994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年終淨資產收益率由1994年的14.46%下降至1997年底的4.85%,而1995年上市的公司年終淨資產收益率由當年的19.22%下降到12.4%,1996年上半年上市的公司當時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1.99%,一年之後下降為11.99%。這就叫人更加難以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得以改善反而惡化,並恰恰是發生在融資結構剛剛得到“改善”之後。難道資產負債率下降反而會導致企業效率下降?顯然,得出這樣結論也會失之簡單和武斷。我們權且把企業不良績效歸咎於近幾年國家巨集觀經濟週期的影響,但即便如此,與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績效表現也並不令人鼓舞。我們深知在中國股票市場上,上市公司從股市籌資的成本是要低於銀行貸款利率的,即上市公司可通過股市廉價地獲取資金,獲得其他企業無法與之比擬的競爭優勢,但兩類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的差異也並不明顯。更何況,在公司效益良好才能獲得上市資格的條件下,兩類公司在績效上原本就存在差距。因而,具有“合規”融資結構的企業績效也不能叫人信服。

  從融資制度的歷史變遷角度考察

  改革開放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並不高,企業的固定資金和大部分流動資金供應均由財政無償撥付。這一時期,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資金數量極為有限,也鮮有企業債券等債權融資方式,因而,企業的外部融資極少,資產負債率較低,這樣的企業融資結構不可謂不“理想”。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企業通過財政渠道獲得的資金比例日益減少,而相應地通過銀行渠道獲得的資金無論在數量上抑或比例上均大幅上升。值得思考的是,在融資體制變遷的前期,低負債結構的企業利息支出較少,同時,還可通過國家的行政價格機制使其獲得一部分“剪刀差”收益。然而,即便如此,企業績效仍不理想。因而,才有了後來“撥改貸”的呼籲,出發點即是應給企業以負債付息的壓力,以此來促進企業績效的改觀。但僅僅在十幾年後,事過境遷,資金無償使用向有償使用的初衷轉變,而要求財政積極注資的帶有體制復歸色彩的呼聲卻日益高漲了。

  從與其他國家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考察

  中國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相對於英美等國家的企業確實要高,但相對於某些國家或某些國家經濟發展的某些時期則不盡然。例如日本1986年765家制造業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68.4%,而美國同期資產超過2.5億美元的所有制造業公司的平均負債率為55.5%。在這些國家裡,並未因企業普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阻礙了正常的經濟增長。其歸根結底在於:當高收益與高負債結合時,企業的高負債不會降低企業的市場價值。因而,在高效率的經濟中,高負債不僅不成其為問題,甚至是企業融資能力強的表現。近年來,美國市場的股票發行淨增加額一般都是負數,因為股票的登出和回購超過新發行股票的總數。斯蒂格利茨也認為:“近年來,通過股票籌集的資金在新融資中不到1/10。”而正是由於企業低效率,缺乏足夠的自我積累與發展能力,才會逐步導致資產負債率上升,而高負債又與低效率進一步結合,形成惡性迴圈。我國國有企業要使資產負債率不致降低,更要緊的在於提高其經營效率。

  因此,在我國,不同融資結構的企業在其績效上的非規律性使我們無法繼續在融資方式上尋找原因,並一味試圖在其中尋求突破,也就是說,決定企業績效的癥結不在於此,我們應該探尋新的改革路徑。然而,複雜的是,其既涉及巨集觀層面的制度安排改革,也涉及國有企業微觀層面的治理結構改革,而這或許又不是完全通過市場所能解決的問題。

  國企經營績效評價研究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經營目標已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提升企業價值轉變。經營績效評價,作為企業戰略管理的一部分,不僅是激勵與約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為企業實施價值戰略管理的重要工具。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企業外部環境、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經營績效評價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文章對國有大型企業的經營績效評價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基於企業價值戰略的經營績效評價系統。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12-0257-02

  一、國有企業基本特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其內外部環境、治理結構、行為模式和競爭力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今日的國有大型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現代企業的共性:高素質的企業家、鮮明的企業形象、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完整而清晰的產業鏈條、良好的融資渠道、初步的跨國戰略等。國有大型企業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徵:

  ***1***市場導向型的經營策略。企業依靠市場獲取利潤而生存,依靠市場集聚能量而發展壯大,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基本特徵。

  ***2***科學的經營管理方式。大生產的技術特點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但有效率的管理模式不僅要考慮技術因素,技術與經濟效率的結合才是最佳選擇。

  ***3***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微觀企業制度的形成和演變受到巨集觀體制以及歷史、文化、法律和經濟等方面的影響。

  ***4***多元化的產權結構。目前,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的產權結構大多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國有獨資、股份制、中外合資公司等不同產權結構的企業,共同構成一個具有混合產權特徵的大企業組織。

  ***5***科學有效的激勵制度。為了充分調動和發揮員工的潛能,國有企業必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員工激勵制度。員工激勵制度不僅體現了對員工的人文關懷,還可有效激勵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

  ***6***具有完整的長期發展戰略。為了促進國有企業更好地發展,企業必須以市場導向為基礎,制定一套長期的發展戰略,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7***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生產技術只有不斷的更新,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才能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對於國有企業而言,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促進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

  二、基於國有企業價值戰略的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基於企業價值戰略的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選擇模型

  基於企業價值戰略的績效評價指標選擇模型,從該模型可以看出,我們對企業價值的分析首先從識別該企業的價值主體開始。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價值主體,而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價值主體構成。價值主體是參與企業價值評價的個人或機構,是企業交易的主體,他們的態度和評價依據是企業價值的關鍵成功因素。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逐個分析價值主體的偏好特徵,從而為確定這些主體的態度形成機制打下基礎。態度形成機制則提供了關於態度影響因素的資訊,我們可以系統分析各有關依據支撐因素的性質和支撐狀況,由此而來對企業價值的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二***面向企業價值源泉的關鍵績效指標選擇

  1.企業近期業績評價指標。近期業績是企業出資人關於企業贏利性評價態度的首要而基本的決定因素。它應該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條件:一是關於近期的時間界定。一般來說,時間的期間性質可以用年限來直接表示,為方便起見我們可以定義為企業的一個生產經營週期,主要是一個財務週期如一公曆年或一個經營計劃週期。二是這個近期業績主要是指財務業績,一些財務指標可以直接用來表示企業的業績。三是這些業績是指具體業務的財務業績,當我們分析企業的整體時,應分別分析各個主營業務的財務業績。

  2.企業業績持續性狀況評價指標。企業業績持續性狀況對企業贏利性態度的影響和近期業績因素不同,這個因素的支撐作用是一種“條件”支撐,即只有在近期業績因素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時,這一因素的支撐效應才有體現的可能。業績的持續性與業績本身具有顯著的不同,它反映的是一種業績水平***過去經營成就的體現***能夠被維持下去的可能性,它對企業贏利性質的影響體現在未來性上。

  ***三***面向企業價值形象的關鍵績效指標選擇

  我們可以將價值形象分解為形象的完整性和形象的可信性兩個方面,所謂形象的完整性是指企業所釋出的形象中所包含的可以對企業價值相關公眾的價值判斷產生影響的資訊的完整程度。當資訊不完整時,包含它的形象就是一個殘缺的形象,當一種價值形象具有不完整性時,它可能不僅無法支撐價值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價值評價,而且可能還會惡化當事人的有關評價態度。形象的可信性是指構成形象的資訊的可信度。這種可信度首先取決於資訊本身的內容,其次取決於資訊的表達形式,第三取決於釋出者的聲譽。

  三、國有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方法研究

  ***一***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影響因素分析

  績效評價時權重會對評價結果產生較大影響。一般地,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兩類:一類是主觀賦權法,另一類是客觀賦權法,前者多是採用綜合諮詢評分的定性方法,這類方法因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往往會誇大或降低某些指標的作用,後者則根據各指標間的相互關係或各項指標值的變異來確定權重數,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偏差,但這種方法的應用是需要前提條件的,即各指標間存在著可以量化的因果關係。在運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綜合使用這兩種方法。

  ***二***績效評價的層次分析法

  AHP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把系統各因素間的因果關係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層次,建立不同層次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根據對一定客觀事實的判斷,就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運用數學方法,確定表達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重值,通過排序結果,對問題進行分析決策。這個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1.將複雜問題分解成多個組成元素,按系統各因素間的因果關係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層次,建立不同層次間的相互關係,構造一個各元素之間相互聯結的層次結構。

  2.根據層次結構,通過對一定客觀現實的判斷,就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運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中各元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

  3.檢驗判斷的邏輯一致性,綜合這些判斷,確定各元素的相對權重,通過排序結果對問題進行分析決策。

  ***三***績效評價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是將企業各項指標的實際值,採用數學中座標旋轉模型進行降維處理,從而得到主成分指標,這些指標相互之間是獨立的。我們通過主成分指標的方差比率可以得到一組新的主成分指標資訊,之後則可建立起企業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出企業綜合評價結果。主成分分析法具有非常好的客觀性,其權重是根據指標之間的相互關係來確定的,而且該方法可將眾多的評價指標進行綜合,得到幾個比較綜合的指標,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評價工作量。

  ***四***績效評價的DEA法分析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也叫做資料包絡分析法,是一種按照多個投入指標及產出指標對企業進行評價的新方法。該方法是一種非引數統計分析方法,通過投入及產出觀測值對生產前沿面進行估計。生產前沿面指的是對應線性多目標規劃的有效解所構成的有效面。DEA方法採用資料模型計算各決策單元的效率值,並對各個決策單元進行評價,投入及產出資料觀測值是該方法的評價依據。投入指標主要包括:投入資金、生產裝置、勞動力等;產出指標主要包括產品數量、質量、經濟收益等。

  四、結束語

  建立國有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體系,是深化改革,改善管理,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同時經營績效評價體系對科學評判企業經營成果,合理引導企業資產運營方向,調動企業積極性和創造力,建立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國家巨集觀調控,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政策都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永風,李垣.企業績效評價的理論綜述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預測,2004,

  [2]王娟.我國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進探討――基於湖南省

  2006~2010年國企統計資料的實證分析[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

  [3]陳永麗,鄒航.基於環境價值鏈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 2012,

  [4]孫彤.基於價值增長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創新研究[D].天津大學,2009.

  作者簡介:劉國政***1960-***,男,寧夏銀川人,供職於神華寧夏煤業集團,研究方向:黨建、組織、企業文化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