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創業

  創業勵志照亮人生,大學生創業改變命運!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大學生創業的方法

  “有時忙得連照鏡子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逛街買衣服了。”1991年出生的劉敏,在她身上也找不到90後的半張標籤,單是一頭幹練的短髮,就能看出她與同齡人不一樣的經歷。“只要是不犯法的,我都幹過。”劉敏說,她從大一開始做兼職,去啤酒節賣東西,製作手工花,群眾演員代理,賣鮮花……然而,劉敏告訴記者,做這些工作並不是單純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積累經驗。

  對“創業”有著無限激情的她,是不是應該在一個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呢?但劉敏告訴記者,她家在陝西的農村,母親是農民,父親是建築工人,儘管家庭背景不夠傲人,卻足夠溫暖。“我從來都不缺少愛,也不缺錢花。”劉敏說,父母雖然賺錢辛苦,但每學期父母給的生活費都比宿舍同學多,也許正是這種成長背景,讓劉敏有一種無法超越的自信。

  貸款創立教育培訓公司

  “我希望建立一個平臺,把這些散亂如沙的外國人資源整合起來,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會帶給你莫大的商機,我想這才是對外開放的真正意義。”劉敏說,真正開始有創業的想法是在大三下學期,她無意中結識了一個外國留學生,但因為地域的差異加上語言交流的障礙,讓她對外國人既陌生又感到好奇,於是,她對外國人在中國的現狀也做了調查,她發現,同樣很多國外留學生及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對中國的風土人情也只是一知半解,卻渴望融入中國人的生活圈。

  她有了辦一個“中外交流俱樂部”的想法,她第一次將這個想法發到學校貼吧後,沒想到就有十多人都報了名。“在一起做做飯,聊聊天,大家很開心。”劉敏說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又連續辦了很多次,這些成功的經驗為她正式創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她將認識的外國人分為三大類,口音純正的可以服務於小學生,改變小學生“英語只是用來考試”的思維;性格開朗的負責大學生或者說成人的英語口語,成年人需要的是對英語的一種興趣和交流;對於有商業成分的外國人可以與他們合作,嘗試慢慢地創造一些進出口和貿易合作的機會。“我自己貸了2萬元,又讓妹妹幫我貸了2萬元。”劉敏說,去年11月份,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託管班。“學校周圍全是託管班,沒有好位置根本招不到人。”劉敏說,託管班主打的特色是外教,這也是其他託管班做不到的,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歡迎。緊接著,她又開辦了第二個、第三個託管班,目前三個託管班的總人數一共有70餘學生。“半年過去了,雖然資金還是我的最大問題,畢竟從無到有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半年多,劉敏說盡管飽嘗了創業的艱辛,但總算有了穩定的收入。

  大學生上《焦點訪談》講創業

  “很多人打電話想投資,但我會好好斟酌一下。”劉敏說,6月15日,她的創業故事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她一夜之間成了創業“紅人”。“我接到了很多電話,有投資的,有想讓孩子來上學的。”劉敏說,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她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熱心電話,有人想投資,也有人想為她提供技術支援,但劉敏認為,很多人只是想為了幫她一把。“家長們對英語口語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相信這個前景一片大好。”劉敏告訴記者,無論有沒有人幫她,她都會按她的創業計劃繼續走下去。“所有的收入加起來,每個月有4萬多元吧。”劉敏說,雖然收入也不是純粹的利潤,而且她還要和另外兩個合夥人分,但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