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準備好了沒有

  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好先到社會歷練,做足知識、經驗、人脈等各方面準備,同時瞄準社會所需要的服務和商品,制定自己的創業方向。那麼?

  隨著我國、我省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的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踏上創業征程。當他們面臨創業的時候,卻有太多的膽怯和退縮,不瞭解市場、不懂管理、不懂經營,這一切都成了難題。  先歷練攢足資本再創業

  “我投了幾十份簡歷,都石沉大海,沒有一點兒音信,我不想繼續這樣煎熬了,我要創業,給自己找一條出路。”“我不想看別人的臉色,我要創業,自己當老闆。”

  西寧市城西區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中心主任、城西區就業培訓中心主任李志強,經常會聽到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說這樣的賭氣話。對於創業,李志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李志強說,有些孩子由於找工作碰壁,或者找的工作不理想,往往還沒有考慮成熟,就去開店、辦公司,最後十有八九鎩羽而歸。

  “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好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就業還是創業。”李志強說,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沒有資本,二沒有經驗,三沒有人脈,難以在市場中立足;另外,大學生剛畢業就創業,大多數花的是家裡的錢,他們對錢的來之不易這點體會不深。“剛剛創業的大學生拿著父母的錢到處‘散’的事經常有,但如果他們在社會工作了幾年,體會到錢的來之不易,再去創業時,他們會倍加珍惜自己手裡的資金,會把每一分錢花在該花的地方。畢竟一出校門就創業成功的人是少數。”李志強說。

  建議: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好先到社會歷練,做足知識、經驗、人脈等各方面準備,同時瞄準社會所需要的服務和商品,制定自己的創業方向。另外,若選擇創業僅僅是羨慕做小老闆,不用給別人打工看臉色,而不是出於強烈的自主創業的願望,恐怕在創業路上飛不遠。“如果覺得自己性格不適合創業,就業也是很好的選擇。”李志強說,從公司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努力,也有可能成為崗位乃至業界的佼佼者,實現自我價值。

  不要迷信熱門

  由於缺乏對市場的認識,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很可能把眼光盯向那些所謂的熱門。聽說軟體生意很火爆,就想開發軟體;看見加盟連鎖賺錢,就決定加盟。

  李志強說,如果在清楚地瞭解市場近期前景,投入又不太多的情況下,做“熱門”並非不可行,但是,一定不要盲從,不要美化前景,衝動投入。李志強認為:趕“熱門”,是大多數投資失敗的人的通病,看到別人做什麼賺了錢,自己也跟風。真正成功的創業者,對待“熱門”反而很理智,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發現商機,尋找“冷門”上,從而成為搶先進入市場、在市場佔領一席之地的人。

  建議:儘量尋找那些有市場需要或有某種潛在需要,又沒人做的事情。研究人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不便,能不能通過某種服務或產品解決人們生活中的不便。

  眼高手低要不得

  今年3月初,幾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到李志強,希望能進入城西區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中心。“眼高手低,沒有短期、中期發展目標,一張口便要做到世界五百強,要收購大公司。”和幾名打算創業的大學生談話後,李志強這樣總結。

  李志強說,大學生創業中,最忌諱的就是眼高手低。有人覺得自己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大,還有的人剛剛創業,就覺得自己是老闆了,就想僱多少多少職員,自己則只負責管理和規劃。眼高手低和不能親力親為,對於創業者來說,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失敗。

  建議:對於創業者而言,首先要放平心態,要做好短期、中期、長期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前進,而不是僅憑一腔熱血,設定一些摸不著、不切實際的目標。

  瞭解市場有備而戰

  對於創業者來說,機會似乎處處都有,機會又似乎無處可尋。其實,關鍵還在於,當你想進入某個領域時,你對它的現狀瞭解多少,你對它的前景又能預測多少,你是不是正確評估了自己的能力。有些人手頭有了一點錢,又或者聽別人談到某個商機,就想幹一番事業。但是,如果缺乏資訊指導,又不做詳細的市場調查,而只是在網上隨便查查或者憑空想象,沒有可靠的資料支援、充分的市場調研、分析,結果往往是一場空。李志強說,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在專案的選擇上要謹慎,多掌握市場動態,多瞭解行業資訊,多走出家門,多跑跑市場,不要紙上談兵。

  建議:不打無準備之仗。而這種準備,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創業者對市場的瞭解。“專案的選擇很重要。現在行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初次創業者可以選擇一些彌補社會和大型企業缺位的行業,錯位發展。”李志強說,當你想要做某個專案或者進入某個領域的時候,最好能摸清這個專案或者行業的現狀,分析、預測它的前景,要對自己進入這個行業或者做這個專案的成本做一個清楚的評估,不要盲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