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準備計劃書範文麻辣燙

  麻辣燙是起源於川渝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麻辣火鍋也是吸收了麻辣燙的優點改良而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名稱:

  LV麻辣燙***Love、辣味,定位為包含年輕、時尚、愛情、火辣、快捷等元素的川味麻辣燙快餐廳***

  選址條件:

  上海五角場標準門面房,具備辦公中心、商業中心、居住中心三個條件,同時還是上海最大的大學社群,交通便利、視野寬闊。唯一不足是沒有合適的停車位置,只能藉助周圍各大商場的地下停車場。

  市場調研:

  經過初步的投資前期市場調查,我們定位的目標消費群以五角場商圈的辦公白領、商業從業人員和顧客、周圍龐大的大學生群、周圍龐大的楊浦區居民群;競爭對手主要為現存和即將開業的中餐廳,其中特別以入主大商場的各大品牌快餐廳,以年輕、時尚、快捷為元素的對手比較多,但以愛情、火辣為元素的對手較少;五角場所在商圈過去非常發達,新的商業氛圍全面營造好後,短期內將成為可以與徐家彙比擬的巨大消費商圈;與餐飲行業相關的法律手續、租賃合同等已經明確,供應商關係有待加強。完善、詳細、有計劃的市場調查,特別是消費者偏好調查需要進一步的展開。

  餐飲特色:

  以川味麻辣燙為主菜系,宣揚四川麻辣燙飲食文化,以"辣"為主色調進行文化設計,將麻辣燙文化與時尚元素結合年輕、愛情、火辣、快捷融合推廣;設計選單式快餐套餐,積極開拓麻辣燙快餐消費市場和外送市場;設計吧檯透明操作點菜系統;設計視窗外賣奶茶飲料。

  擬定規模:

  建築面積50平方米,1開間門面商鋪,月租金2.475萬元。

  擬定人員:

  1名吧檯操作師,3個店面服務員***含領班和收銀***,月工資總額控制在0.5萬元以內。

  開業準備:

  2月中旬簽約,兩個月免租,3月辦理工商稅務消防等政府事務、人員招聘和培訓、崗位制度的制定、菜點設計和價格設計、裝修配套和店內裝飾、供應商接觸、首批物料備貨、網路推廣等等,4月中旬試營業,5月1日正式營業。

  開業策劃:

  試營業兩週,正式開業慶典兩週,活動期間均可享受活動宣傳的優惠;媒體推廣策劃、戶外現場策劃、店內佈置、促銷活動設計等。

  投資預算:

  房租和押金週轉資金12.37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0萬元***裝修加夾層7萬元,電器和廚房裝置1.5萬元,傢俱裝飾等1.5萬元***,物料週轉資金1萬元,合計25.375萬元。

  經營成本:

  房租2.475萬元/月,水電0.2萬元/月,人工0.5萬元/月,促銷推廣平均0.1萬元/月,稅金0.1萬元/月,其他開支0.1萬元/月,合計每月成本支出3.475萬元,每年成本支出41.7萬元。

  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10萬元,預算2年折舊完畢,即平均每月折舊0.4167萬元,折舊資金可用於週轉,但必須預算2年後重新裝修。

  盈利預算:

  預計月營業額10萬元,預計65%毛利***內部必須控制75%以上毛利,留足10%空間用於折扣銷售***即6.5萬元,固定資產折舊0.4167萬元/月,成本支出3.475萬元/月,淨利潤為2.6萬元。年淨利潤為31.2萬元。

  生存分析:

  單店盈虧平衡點為每月營業額5.99萬元,即平均每天營業額0.199萬元,年營業額71.88萬元。第一年的年營業額如果低於71.88萬元,則不具備生存條件,必須儘快調整或轉賣;第一年的年營業額高於71.88萬元,則具備了生存條件,可以設法改善;第一年的年營業額達到120萬元則可以邁開步子考慮進一步發展。

  利潤分配:

  年淨利潤31.2萬元的60%用於提升品牌、繼續投資開店,即18.72萬元;年淨利潤的40%用於股東分紅,即12.48萬元。

  擴張計劃:

  如果第一年的年營業額達到120萬元且淨利潤中用於繼續投資的資金大於18萬元,則第二年開3家分店。

  篇2

  一個麻辣燙品牌如何開店300家?

  “串串香”又叫“熱鍋麻辣燙”,是巴渝兩地街頭巷尾最濃郁的江湖味道。作為街邊小吃,串串香鮮有登上大雅之堂。不過,成立於1996年、以街邊小店起家的“袁記串串香”現在卻走起了公司化運營之路,並已經擁有300多家連鎖店。在一個准入門檻偏低,競爭白熱化的行業中,這家餐飲企業是如何突圍的?

  從街邊到店堂

  上個世紀80年代末,袁剛懷揣著積攢的63元錢,從200多公里之外的遂寧來到成都,決心在這裡做出自己的事業。但創業之路維艱,袁剛從擔著挑子,走街串巷賣辣椒麵,到後來有了一些積蓄,開始擺地攤,租鋪面,努力經營自己的幹雜生意。

  到了1996年,袁剛敏感地意識到風向變了——這一年,許多大型連鎖超市開始入駐成都,給幹雜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批發零售這種形式,很難與之競爭,將來無疑會遭到大型商超的嚴重擠壓。這時候袁剛憑藉著敏銳的眼光,主動改變了創業道路,開始摸索串串香的經營,也正因為如此,他沒有像那個年代的眾多商家一樣被社會的發展所淹沒。1996年,他在成都市鼓樓北四街開起了第一家袁記串串香。

  那時,串串香是一種非常低端的食品,街邊小攤、矮桌矮凳,人們彎腰駝背地在桌面上用餐;菜品堆放在路邊,任憑滿街的灰塵撲打。“大家都這麼幹。”但袁記偏偏不一樣,有明亮寬敞的店堂、配備舒適的大桌座椅;袁剛更決定在室內設定菜品陳列區,像在超市裡面購物一樣,讓顧客自助式地進行挑選。這與“傳統”完全背道而馳的做法讓顧客們突然有了更好的選擇:與街邊小店相比,味道同樣地道且有特色,就餐更加舒適乾淨,連價格也比大多數同行便宜。一兩年之內,袁記連續開出了四五家店。

  袁剛是一個並不容易滿足的人,除了改變串串香的“質感”,他還有一個龐大的計劃——改變這個行業。1998年,袁記成立公司,開始公司化運作;2000年-2001年,袁記在成都李家沱開出成都地區第一家加盟連鎖店,並開始向四川省外發展,正式走上全國加盟連鎖道路,分別在廣州、昆明、西寧開出多家分店;為了打造規範化,標準化的品牌形象,2003年開始,袁記連續三次對品牌進行升級,形成了成套的VI識別系統;2007年,袁記又開始打造自有生產基地,建立物流配送系統,並對所有火鍋料品實行袋裝化。

  加盟之道

  袁記做得最成功的加盟商,名叫謝超。他14歲開始創業,做燒臘醃滷起家,機緣巧合下,他連續開了3家袁記串串香店,還介紹自己姐姐進來加盟了2家。憑藉著在袁記中的學習成長以及出眾的個人能力,現在,謝超在多個行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他成立了自己的餐飲品牌,在全國擁有四五十家分店,並開設了金融投資公司。這樣一個競爭者,卻是袁記最好學的“學生”:謝超開公司是得袁剛啟發;而他的公司管理更是得到袁記真傳。他本人親自參加袁記的每一次會議,不斷學習袁記如何培訓、如何計劃、如何總結。

  另一位袁記的加盟商冷禎龍,他靠著借來的錢才開出第一家袁記串串香店,但在袁記公司的幫助下,他迅速做到了袁記在成都地區單店盈利最高的門店。而到現在,他也成立了自己的一家公司,經營火鍋。

  總經理楊良軍把這稱為袁記的“緣文化”。餐飲業的從業者和經營者普遍文化、經營水平都不高,而袁剛每月都會定期組織專業人士及優秀加盟商來對他們進行培訓,讓員工和經營者們懂得如何去管理、經營,如何去追求自身的價值。在得到成長後,再鼓勵他們去成就自己的事業。

  品牌化運作

  經過十數年的發展,串串香作為火鍋的一個細分行業,市場格同和消費群體均日漸成熟。袁記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頸:目前像袁記這樣的品牌化運作的串串香企業,其准入門檻非常高。楊良軍坦言:“在成都開店,成本非常高。而像袁記這樣的品牌門店,更需要實力和精力。很多人認為袁記不划算,選擇去開街邊小店,卻不知道這要承擔的風險更大。”為什麼風靡成都的街邊串串,小冷鍋等街邊小吃會遍地開花,卻曇花一現,始終形不成氣候,做不出規模?這些街邊小店投資小、門檻低,但侷限性也非常明顯:人均消費低,房租等成本卻在漲;沒有品牌支撐,單店很難敝大;一開始自創品牌,經營風險和廣告費用巨大,尤其是食品衛生監管方面的風險會隨之增加,這樣又會提高經營成本,擠壓原本就偏低的利潤;都是因為沒有成熟的經營管理經驗。

  兩年串串香掙了八十萬

  提起“樂山牛華麻辣燙”,成都市的食客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它因出自樂山牛華鎮而得名,有牛華人親自到成都經營的,也有成都人取經回來經營的。劉燕就是這取經者中的一位。

  劉燕本是高新區某公司職員。因為一點小小的誤會和經理產生了矛盾,“可惡”的經理在沒有預先通知的情況下就將她炒了魷魚。劉燕決定不再寄人籬下,自立門戶做生意。由於資金有限,她的目標鎖定在投資不大、客源充足的串串香上。但是幹這一行非常累,非常苦,有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常常幹著幹著就轉了行,再加上顧客的口味比較挑剔,認準好吃的就會常來,味道不好的,吃過一次絕對不會來第二次。

  勤勞的劉燕從中確定了口碑最好的牛華麻辣燙。為了學技術,她一個人從成都跑到樂山牛華,可是根本沒人願意透露配料祕方。她不甘心,在一家店裡當了兩個月“夥計”,沒拿一分錢報酬,她吃苦耐勞的精神終於感動了店主,再加上她學了手藝是回成都開店,不會對這裡構成競爭威脅,店主這才欣然傳之祕方,劉燕勤勞換得真經歸。

  張羅忙活了一個月後,劉燕位於肖家河的牛華麻辣燙店終於開張了,一稱體重,她整整輕了10斤。為了使“牛華味”顯得更正宗,劉燕摒棄了成都市大小火鍋的傳統用鍋——鋁鍋、鐵鍋,而選用了保溫效果較好的沙鍋,這樣煮出的鍋底料濃而不膩,麻辣鮮香。這一小小的改進,她就已佔了上風;在蘸料上,也顯得與眾不同,除了傳統的香油加蒜末,她還配以香菜、芝麻、花生末,這樣調出的好味道,會讓人有“餘味繞舌,三日不絕”之感;並且還講究色彩的搭配,紅綠相間,讓人食慾大開。用“未見其人,先聞其香”來形容這裡,一點也不誇張。劉小姐的辛苦換來了豐厚的報酬,牛華麻辣燙有口皆碑的好味道一時間傳遍了成都大街小巷,吃客的自行車和汽車都排成了長龍。劉燕說,現在的吃客絕大部分是回頭客,很多人跟她都熟悉了,親熱地叫她燕子。開店兩年,劉燕賺了七八十萬,回想以前“低聲下氣”的日子,她說現在終於揚眉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