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案例分析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吃飯排隊的APP,如何講出估值20億的故事?

  在資本寒冬中能融到資,是一件讓同行羨慕嫉妒恨的事,況且這筆融資數額不菲——C輪,5億元。老謝本打算慶祝一番,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老謝名叫謝新法,是“美味不用等”的創始人兼CEO,公司為餐廳提供智慧餐位管理系統。老謝其實不算老,也就三十多歲。他笑稱自己也不知道老謝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老謝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和技術人員坐在大平面一起辦公。他樂於這種開放包容的氛圍,“其實蠻好的,工作之餘就是兄弟”。

  10月28日,美味不用等宣佈獲得5億元C輪融資,由大眾點評、百度領投,中信資本、正中興、海潤、安持等資本機構跟投,A輪投資人經緯中國和B輪投資人天圖資本繼續追加投資,公司估值超過20億元。

  餐飲O2O市場已不乏美團和餓了麼為代表的外賣巨頭,但美味不用等深耕的是另一個細分領域,即到店消費。

  成立兩年多的美味不用等已進入全國兩百多個城市,為西貝、綠茶、南京大排檔、雕爺牛腩等三萬多家餐廳提供智慧排隊服務,佔據了到店消費9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謝新法仍然覺得不夠快。“還在半山腰上,不上不下,你不快對手快就會很危險。”他說。

  加速擴張

  2013年年初,謝新法離開了供職近十年的中興通訊,和另外三個合夥人組建團隊,成立公司。當年4月美味不用等的APP上線,他們打算用移動網際網路幫助熱門餐廳解決排隊問題。

  美味不用等的主要產品是其自主研發的排隊系統,使用者可在其APP或微訊號選擇餐廳,進行遠端排隊取號,並可實時查詢排隊等位程序,提前5個號會簡訊推送提醒。在餐廳,系統裝入平板電腦,配上印表機,使用者即可取號排隊,掃描二維碼亦會進行提醒。

  看似簡單的事情卻並不簡單,APP上線後的半年時間是一個“黑暗時代”,謝新法一度懷疑“這件事能做嗎”。那段日子裡,公司只有6個人,4個合夥人和2名員工,一個月最多也就談下10家餐廳。謝新法向《中國企業家》回憶,“沒有品牌知名度,沒有錢,有的只是精神、產品和服務,是靠咬牙堅持下來的。”

  當時,為了拿下上海新旺茶餐廳,美味不用等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市場官陸瑞豪等了餐廳老闆整整兩天,第三天正好有新店開業,陸瑞豪才藉機“堵住”了老闆,爭取到了一個試用的機會。

  很多早已有了排隊系統的大牌餐廳對此並不感冒,美味不用等的策略是,“以升級為藉口,零成本將其引入網際網路時代”,即免費在餐廳原有的硬體裝上自己的系統。即便如此,與大企業合作仍是難事,因為對方一般稽核比較嚴格。

  2013年9月,美味不用等希望拿下通用磨坊旗下的哈根達斯,對方提出要到公司拜訪,那時美味不用等連固定的辦公場所都沒有。謝新法“臨時徵用”朋友的公司,換上美味不用等的牌子。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謝新法還說服盛大資本為自己做背書。彼時,美味不用等的客戶雖然不多,但在上海幾乎拿下了一個購物中心的所有餐廳,盛大資本覺得其具備可複製性,希望投資。

  最終美味不用等跟哈根達斯的合作如願落地。2013年10月,美味不用等也拿到了盛大資本的200萬元天使投資。

  對於一般餐廳,一開始美味不用等的硬體和軟體系統都要收費,隨著競爭加劇轉向全部免費。很多餐廳奔著免費而來,美味不用等逐漸駛入快車道。2013年年底,其在上海與300家餐廳實現合作,第二年5月進入北京市場,3個月在北京拿下了700家餐廳。謝新法清楚地記得,開拓北京市場時,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銷售副總裁楊佳佳意外摔斷了腿,她就拄著柺杖一家家去談,這感動了不少餐廳老闆,最終實現合作。

  2014年8月,美味不用等拿到了經緯中國和信天創投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之前我投了餓了麼,它會成為到家食物***,所以我考慮要投一個到店食物***。很多公司,它們都想替換餐廳系統,比較重也就比較慢。美味不用等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個‘外掛’,排隊系統這個切入點很棒,可以瞬間和所有餐廳的系統對接,不要求改變原來的系統又解決了餐廳的排隊痛點,所以我們沒有聊太多細節就投資了。”經緯中國合夥人叢真向《中國企業家》如是說。

  從最初的Demo開始,美味不用等排隊系統已經迭代了一百多個版本。早期,一旦斷網餐廳取號就會終止,這個問題容易造成餐廳秩序混亂。公司在後臺實時監控,一旦哪家餐廳系統出現問題,第一時間修復或者打電話進行指導。陸瑞豪告訴《中國企業家》,“我們慶幸的是有先發優勢,後來一些大網際網路公司也在做,但我們一些細節功能、特殊功能推得最快。比如有的餐廳樓上樓下同時叫號,對手可能要用一兩月時間開發,我們則短很多。”

  坐穩京滬市場後,美味不用等的觸角開始伸向全國。2015年1月,拿到了天圖資本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擴張再次提速。截至10月,美味不用等進入全國兩百多個城市、三萬多家餐廳,目前其APP使用者量達到500萬。

  2:50平的小飯館年賺120萬的餐飲創業成功祕籍

  一、少即是多——“我的小飯店只賣25種菜”

  在他那個農貿市場,類似的小餐館有十幾家,每一家的小炒也即菜品都在50樣以上,多的甚至達到百八十種,而他家,只有25樣。

  為什麼只做25個菜?其中的緣由是:

  1.這25個菜基本覆蓋了周邊消費者平常80%的點菜種類,把菜品縮小不僅方便採購,而且還能因為量大獲得額外的優惠。

  2.對於廚師來說,炒菜也更輕鬆,總是炒這25個菜,時間長了自然熟能生巧,不僅炒出來的味道更好,上菜的速度也更快。

  3.這25個菜都是些西紅柿雞蛋、醋溜土豆絲、小炒肉、木須肉等同一個階層的菜,檔次劃一讓每一位進店的人沒有任何壓力。

  原材料的“規模採購”讓他的店每一樣菜都能比周邊的店便宜一兩塊錢,因此翻檯次數也遠遠高出周邊的小店。

  二、免費——“免費只是誘餌,要有舍才有得”

  在菜品比其它小店更便宜的同時,店內還有其它店沒有的免費食品——一小碟醃蘿蔔、一小碟炸花生米、以及可以免費盛用的小米粥、雞蛋湯。

  這些免費的食品每天下來只要30多塊錢,但是給顧客帶來的感覺卻異常的好:一份錢還沒花,桌上就已經擺上兩小碟、兩大碗,好像佔了天大的便宜似的,而實際上,這30多塊錢,只要多來三四個用餐者,就足夠撈回本了。

  三、兜售體驗——“面子比天大,一定要給足”

  雖然經營的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店,但是走進飯店的每一個顧客都是上帝。“我不僅要給他們便宜可口的飯菜、免費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足夠的面子。”

  是怎麼給面子的呢?除了熱情嘴甜、眼疾手快之外,還有兩大法寶:

  一種情況是,在過了飯點、進店人員稀稀拉拉的時候給他們發煙。他的大口袋裡通常會裝3種煙——5塊錢左右的白沙、10塊錢左右的紅雙喜、以及15塊錢左右的利群。他已經練成了只要瞄一眼,就能夠判斷該給眼前的人哪個檔次的煙,而且動作極為自然。

  另外一種情況是,每當有熟人請客吃飯時,都會要麼送上兩瓶啤酒,要麼送一碟冷盤或者一份炒菜,花的錢不多,但是卻給了做東的顧客足夠的面子,這些請客者以後每每請客,店都成為了重要的選擇。

  四、快速響應——數字化管理客戶

  1.為了增加營業收入,店從一開始就有外賣送餐服務,只要點夠30元,在方圓2公里都可以免費送餐。

  2.小地方訂餐的人雖然不算多,但是頻率卻比較高,為了提升送餐的速度,按照顧客消費的頻次和金額,把顧客按照1——N的方式進行了編號,每一個編號對應著這個顧客的姓名、電話和常用的送餐地址。與此同時,菜品也進行了1~25的編號,米飯則預設一個菜一碗飯。

  3.“把一切編號化、數字化,不僅可以減少溝通中的差錯,而且還能夠提升送餐的效率。”他解釋說。

  4.微信取代了電話成為了店裡叫餐的主要工具。顧客只要在群裡說,“16號,訂餐3、9。”店裡的員工就知道是要送給誰,送到哪裡去,以及要的是3號菜西紅柿雞蛋和9號菜木須肉。

  5.一定要把這些陌生的人加在一個組裡,因為吃飯會跟風,一個人點了,就會好多人都跟著點。這就是“激發需求”,和開發商僱傭民工排隊買房的場景一樣。

  五、增值服務——“既是做生意,更是做人情”

  餐館旁邊有兩個不小的小區和一個幼兒園,幼兒園一般下午4點就放學了,但是小縣城的人一般要5點才下班,這中間一個多小時的斷檔,成為不少家長的煩惱。

  為此,特意在飯店二層客廳開闢出一塊地方來,佈置得像“翻鬥樂”似的,可以讓那些小朋友在裡面玩鬧,但是又不會摔傷,只要時不時去樓上看一眼就行。

  店長的熱情,受到了許多家長的歡迎,如今不少周邊的居民,有事時經常會把小孩擱在店裡一小時兩小時的。

  “這些小孩都白看麼,收不收費?”

  “不收費,都是舉手之勞,而且很多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就順便把晚飯也吃了,或者直接打包,有的即使不想在外吃飯,但是時間久了,都會多多少少消費一點。”

  一直以來暢談網際網路思維的大有人在,可是真正能運用到實踐當中幫企業創造出收益的簡直是“鳳毛麟角”,像他那種小地方,像他那樣的小店,經營好的一般一年能賺四五十萬,少數的能達到七八十萬,不過像他那樣子能超過100萬的,還是寥寥無幾。

  或許這個實踐案例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是,為什麼小餐廳反而能把這些創新思維運用到實踐當中,反而是越大得傳統餐飲企業望而止步?這其中的緣由,不禁讓人深思……

  3:90後女大學生開網店,創2000萬銷售神話!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和所有人一樣,經歷過高中考,愛美麗,自喜於小小的才華,熱愛音樂,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又或者,被歸類為網路上一個家喻戶曉的 群體——90後。目前還是高校學生,正準備跨入最後的一學年。這裡我先為大家上一張小照,希望能和看帖子的您成為朋友。

  由於我家開的是專門為知名的一些歐美大牌服裝做 代工生產的工廠,這些衣服在商場專櫃的價格都是好幾千元,是國際一線品牌廠商頂尖設計師的原創設計,所以,從小我就受到服裝的薰陶,很喜歡漂亮的衣衣。當然,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自然也就萌發出了很多對服裝設計以及搭配的靈感和愛好。對,就是這個愛好,讓我每當看到一件設計得特別出色的衣服,就常常會研究好幾 天,感悟設計師所想表達的內容。這個愛好,已經是我血液裡面流淌的東西了,是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淘寶網讓我的愛好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我跨出了自己人生路途上非常重要的一步,轉向服裝網路銷售,讓個人愛好和現實工作得到完美結合,為了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而工作,我覺得這對於我來講,是最美妙的事情啦!剛進入淘寶的時候,我仗著自己有強大的貨源優勢,但我啥都不會呀,不會拍照,不會處理圖片成為自己想要的大小,更加不懂如何營銷,只有一顆創業的決心。當然,做的結果可想而知……有時旺旺整天 都不會響一聲。有決心,這個很容易,但有耐心,這個真的好難。當你傾注了滿腔熱誠為一件事情打拼,得到很差的結果,我想誰都會很難堅持下去。我也一樣,都有過好幾次放棄的念頭了,但總鼓勵自己說:再做一個月,說不定會好起來的……2010年初認識了老高,他幫我分析了我的實際情況,然後直接告訴我:"你的最大優勢是貨源,最大劣勢是經驗,那你就讓精通營銷而缺乏貨源的賣家幫你一起做吧!"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在老高的幫助下,我開始弄起了分銷,做專業的供貨商。

  在 這裡,我由衷地感謝淘寶網和上海皇冠俱樂部,讓我認識了很多電子商務的精英,並且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好多都是3冠、5冠、金冠等,每個人都很熱心地幫助 我,5冠賣家小谷姐姐還專門派人來教我拍照,幫我建立攝影棚,拍出好看的照片,然後還幫我分銷。由於身邊這群皇冠賣家們高超的營銷本領,2010年他們總 共幫我銷售了數十萬件衣服,物流公司的人都說:你們家包裹現在是越發越大了……連見慣大場面的老爸老媽都不由得感嘆到:淘寶的力量真是太強大了!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