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準備計劃書中的財務分析

  它是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瞭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資訊或依據的經濟應用學科。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財務分析的定義

  ⑴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WaterB.Meigs認為,財務分析的本質在於蒐集與決策有關的各種財務資訊,並加以分析與解釋的一種技術。

  ⑵美國紐約市立大學LeopoldA.Bernstein認為,財務分析是一種判斷的過程,旨在評估企業現在或過去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其主要目的在於對企業未來的狀況及經營業績進行最佳預測。

  ⑶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洪國賜認為,財務分析以審慎選擇財務資訊為起點,作為探討的根據;以分析資訊為重心,以揭示其相關性;以研究資訊的相關性為手段,以評核其結果。

  財務分析是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

  財務分析是在企業經濟分析、財務管理和會計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

  財務分析有完整的理論體系

  從財務分析的內涵、財務分析的目的、財務分析的作用、財務分析的內容,到財務分析的原則、財務分析的形式、財務分析的組織等,都日趨成熟

  財務分析有健全的方法論體系

  財務分析有專門的技術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財務分析的專門和有效的分析方法。

  財務分析有系統客觀的資料依據

  最基本的資料是財務報表。

  財務分析有明確的目的和作用

  財務分析的目的受財務分析主體和財務分析服務物件的制約

  從財務分析的服務物件看,財務分析不僅對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企業外部投資決策、貸款決策、賒銷決策等有著重要作用。

  從財務分析的職能作用來看,它對於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考核、評價都有重要作用。

  財務分析的五個步驟

  一、確定企業所處特定產業***或行業***的經濟特徵

  財務分析能不能夠在企業範圍內完全解決?現在看來是有問題的。因為,財務報表與企業財務特性之間關係的確定不能離開產業經濟特徵的分析,換句話說,同樣的財務報表放在不同產業的企業中,它所體現的經濟意義和財務特性很可能完全不同,如零售業、鋼鐵業、房地產業就有著差別很大的財務比率;又如,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的產業不僅在產業經濟特徵上有很大的差別,而且決定其競爭地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在財務分析時,產業經濟特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礎,只有瞭解和確定一個企業所處特定產業的經濟特徵,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財務報表的經濟意義,併發揮財務分析在管理決策中的作用。缺乏對所處產業經濟特徵的把握,那就意味著企業財務分析人員把自己孤立在一個小圈子裡面,不知道企業所處的環境、產業發展前景及其影響、競爭地位。

  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認定產業***甚至企業***經濟特徵的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五個層面的經濟屬性模式,這五個層面包括需求、供應、生產、營銷和財務。其中,需求屬性反映了顧客對產品或服務價格的敏感性,產業成長率、對商業週期的敏感程度、季節性影響都是評估需求的重要因素。供應屬性是指產品或服務在提供方面的特徵。在某些產業中,許多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非常相似的,而在另外一些產業中,則只有非常有限的幾家供應商。人們通常用產業進入的難易程度來判斷供應,就生產屬性而言,某些企業純粹是勞動密集型的,而有些企業是資本密集型的,在分析生產屬性時,製造過程的複雜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產業的營銷屬性涉及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分銷渠道,有些產業的營銷特別費勁,而另一些產業的營銷則容易得多。對財務屬性的認定重點是要明確與企業資產結構和產品特徵相配的負債水平和型別,對那些成熟、盈利的公司來說,其對外舉債一般都比新辦的公司少。此外,某些產業由於產品壽命短***如個人計算機制造業***或長期發展前景令人懷疑***如傳統的鋼鐵製造業***、風險高,一般不能承受高水平的對外負債。

  確定企業所處產業的經濟特徵是有效財務分析的第一步。透過產業經濟特徵的確定,一方面為理解財務報表資料的經濟意義提供了一個“航標”;另一方面又縮短了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與管理決策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財務分析的資訊對管理決策變得更加有意義。

  二、確定企業為增強競爭優勢而採取的戰略

  財務分析與企業戰略有著密切的聯絡,如果說產業經濟特徵是財務分析人員理解財務報表資料經濟意義的“航標”,那麼企業戰略就是財務分析人員在財務分析中為管理決策作出相關評價的具體指南。離開企業戰略,財務分析同樣會迷失方向,財務分析就不可能真正幫助管理決策作出科學的評價。因此,在有效的財務分析模式中,緊接著產業經濟特徵分析之後的就是要確定企業戰略。

  企業之所以要確立其戰略,並將其與競爭者區分開來,完全是出於競爭的需要。儘管一個產業的經濟特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在制定與同行業的其它競爭者進行競爭的戰略的彈性,但是許多企業仍然通過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的,難於被仿製的戰略以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影響企業戰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區和產業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特徵等,有效的財務分析應當是建立在對企業戰略的理解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應當理解不同的企業是如何對制約發展的因素作出積極反應,以及怎樣維護已制定的戰略的。為了理解一個企業的戰略,財務分析人員不僅要認真地看其戰略計劃,還要考察其實施計劃的各種具體的行動。此外,對競爭企業之間戰略的比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正確理解和淨化企業的財務報表

  儘管財務報表是用於管理決策的,但是財務報表編制的目的與財務分析的目的畢竟有很大的差別。財務分析人員在利用財務報表時,對財務報表本身也有一個理解和淨化的過程。所謂理解,是指要了解財務報表的侷限,如企業管理當局所作的“盈利管理”導致財務報表的不可靠、不公允;所謂淨化,是指財務分析人員對財務報表中的關鍵專案***如利潤額***所作的調整,以增強其可靠性和公允性。

  財務分析人員在淨化財務報表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主要方面:

  ⑴不重複發生專案或非常專案。這些專案對盈利的影響是暫時性的,在評估企業真正的經營業績之前應重點考慮剔除。

  ⑵研究與開發等支出。研究與開發、廣告、人力資源培訓等支出的人為安排直接影響到企業在不同會計期間的盈利,在財務分析時,對這些支出的人為安排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同樣,在評估一個企業的持續的經營業績時,對這些人為的安排進行調整或許是需要的。

  ⑶“盈利管理”。許許多多的實證研究表明,在企業中存在大量的盈利管理行為。例如,在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提前確認收入和延遲確認費用;又如,在對固定資產折舊和工程完工進度等會計方法的應用和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運用時點的選擇和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過程中刻意去迎合管理當局的要求,這些盈利管理都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報表的偏差和不準確。在財務分析時,對它們進行調整是必不可少的。所有這些調整對財務分析人員來說都是對財務報表的淨化。

  令人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提供了財務分析人員在對財務報表關鍵專案進行調整時需要的資料。在這種情況下,財務分析人員清醒地認識到財務報表的侷限性,並在解釋財務報表的資料時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四、運用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與風險

  在財務分析中,人們比較熟悉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的計算,如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權益回報率等財務比率,以及共同比報表、有關的增長率和完成百分比等。但是,對於如何科學地運用這些比率和指標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與風險則做得還很不夠。還沒有一套標準的財務比率和指標,怎樣的財務比率和指標是好?怎樣的財務比率和指標是差?誰也說不清。教科書說流動比率等於2算是正常,但美國60 年代的一項實證研究表明:正常而持續經營的企業的平均流動比率超過 3,而破產企業的流動比率則平均在2—2.5之間。很明顯,財務比率沒有標準,只有將它們與產業特徵、企業戰略,甚至商業週期等聯絡起來才會有意義。因此,財務分析不僅僅是財務會計資料的分析。在財務分析中,最重要的工作應當是將某一企業的財務資料放在產業經濟、證券等資本市場大環境中進行多方對比,深入分析,將財務資料與企業的戰略聯絡起來考察現有的優勢和劣勢,併科學地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

  五、為管理決策作出相關的評價

  財務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為管理決策作出相關的評價。管理決策是一個範圍很廣的概念,就財務分析而言,這裡的管理決策主要包括兩個類別:一是投資決策;二是信貸決策。其實這兩種決策都涉及企業估價問題,而要對企業的價值進行評定,又必須回到盈利能力和風險的評估上,盈利能力和風險一個也不能少。

  財務比率和指標有很多,哪些比率與管理決策更相關?怎樣的比率與怎樣的決策更相關?說實在話大家心裡都沒有數。教科書說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對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很有用,但是美國同樣的實證研究表明,在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破產風險中,資產收益率最有用,其次是現金流量與總負債的比率,最後才是營運資本與總負債的比率、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因此,必須以實際的資料為依據,進一步研究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與某一特定管理決策的相關性問題。

  為了發揮財務分析在管理決策、特別是企業估價中的作用,必須運用以上五個相互關聯的步驟,這五個步驟構成了一個有效的財務分析模型。因為,它不僅給分析人員提供了管理決策評價的合理的假設***產業經濟特徵、企業戰略和淨化了的財務報表***,而且還為財務分析本身如何為管理決策服務提供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理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