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式領導力讀後感

  《德國式領導力》,2011年8月1日出版,書中,作者通過對德國式領導力的觀察,通過個人修煉技術與領導力的結合,為企業管理和領導力的提升增添新的內涵。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謝謝閱覽。

  一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 通用汽車副總裁馬克對領導者的描述:“記住,是人使事情發生,世界上最好的計劃,如果沒有人去執行,那它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努力讓最聰明,最有創造性的人們在我周圍。我的目標是永遠為那些最優秀,最有天才的人們創造他們想要的工作環境。如果你尊敬人們並且永遠保持你的諾言,你將會是一個領導者,不管你在公司的位置高低。”

  “領導力就象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沃倫·班尼斯 那麼對於我們,這本書是關於普通人如何最佳發揮領導力的,相信任何一個人讀完此書都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可以應用的領導力技巧,即便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變得卓越,但依然有用。 此書主要對領導的五種行為與十個使命進行深入的分析講解。其採用了大量的例證、調查、圖表,涉及方方面面個個領域。看後使人歎服,其結論應用的廣泛性,借鑑性都是超一流的。

  領導的五種行為與對應的十個使命是:

  一、以身作則: 明確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的聲音;使行動於共同的理念保持一致,為他人樹立榜樣。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光有一個頭銜是說服不了眾人的,從個人行為及技能去贏人別人的尊重,卓越的領導者們都知道,如果想贏得尊重、獲得認同,實現更高的目標,他們必須為其他人建立行為規範,要以身作則。這個兵法中所說的,將帥要身先士卒,本質上無異。

  二、共啟願景: 展望未來,想像令人激動的各種可能;訴諸共同願景,感召他人為共同的願景奮鬥。每個人都有目標,有夢想、有願望、有憧憬。作為領導者,對於未來要有更清晰的描繪,能夠預料到事情發展的方向。不過光有願景是不夠的,沒有追隨者的領導不是真正的領導。領導者要讓別人接受自己的願景,還要啟用其他人的希望和夢想,要不斷告訴他們,這個夢想符合大家的利益。

  三、挑戰現狀: 通過追求變化、成長、發展、革新的道路來獵尋機會;進行試驗和冒險,不斷取得小小的成功,從錯誤中學習。領導者是革新和變化的開路先鋒,也是這一過程的風險控制者。他們既要讓人們認同自己的行為,又不能強迫人們接受風險。在這一過程中,團隊發揮著前所未有的力量。單單依靠一個人,是不可能讓一個偉大的夢想變成現實的。

  四、使眾人行: 通過強調共同目標和建立信任來促進合作;通過分享權利與自主權來增強他人的實力。卓越的領導者除了要以身作則之外,更要學會讓其他人行動

  起來。他們培養合作精神,建立信任的氛圍。在今天的組織中,我們所說的合作,不能僅限於一小群忠心耿耿的人,它包括了同事、經理、顧客和客戶、供應商、市民等等,這些所有與願景有利害關係的人。加假如領導者的領導是建立在一種信任和自信的基礎上,追隨他們的人們將接受風險,進行改變,賦予組織和行動以活力。通過這樣的關係,領導者才能把追隨者也轉變成領導者。

  五、激勵人心: 通過表彰個人的卓越表現來認可他人的貢獻;通過創造一種集體主義精神來慶祝價值的實現和勝利。這一原則和以上四點有著密不可分你的絲絲聯絡,在上述四點中,從每一點都可以看出激勵人心的重要性。曾經擔任過百事可樂的執行長安迪·皮爾遜認為,驅動一家公司走向成功的是人心,這種成功需要領導者留心、上心,承認別人的貢獻,獎賞他人的努力。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人把“擁有一個關心他人的老闆”,看的比獲得金錢或者福利更加重要。 我們可以把領導力通俗的定義為“你能不能團結一班人一起做事”,再用一個比喻說明就是“螞蟻雄兵”的經營策略“大鍋飯 +打群架”:大鍋飯就是大家的目標和利益是共同的、一致的,誰也不好離開誰;打群架則是咱們得“人心齊、泰山移”,因為一個拳頭的力度勝過任何一根手指的力度。為此,我們的老祖宗也為普通人的領導力創造了多個註解:“一根筷子容易斷,一把筷子不易折”、“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其實這些比喻當中無不蘊含著領導力的基本道理。

  作秀是個好習慣

  不管你意識到沒有,每天,你都處於聚光燈下,在舞臺上表演著。你的觀眾包括你的員工、上司、客戶或同事。你的目的,可能是銷售產品、推銷自己、傳達願景、溝通訊息„„重點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什麼,觀眾是否被你感動了,或者,他們根本討厭這齣戲,對你的表演哈欠連連。

  在東方,“表演”從來都不是能力的一環,更不是正面的用語,它代表的是一種矯揉造作。沉默是金、埋頭苦幹、謙虛穩重,才是正統的價值觀。然而,在西方,孩子們從幼兒園起,就被鼓勵要勇於發問、勇敢的秀出自己。作秀,或者說表演,在東、西方有著截然不同的教育邏輯,在全球化浪潮來時,也造成兩個民族不同的職場表現。

  事實上,在職場只有努力是不夠的。努力是必須的,但是表演能力則可以讓一個人的努力與能力發光發亮,在目前全球化、著重跨國溝通的時代尤其如此。ING安泰大中華區總裁潘燊昌,以他多年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經驗指出,很多華人***或亞洲人***的價值觀認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公司就會給你機會。然而,在這些跨國企業中,外國老闆很少有時間跟你相處,在“外國人的環境中開會不講話,他們就會以為你能力不夠,甚至忘了你的存在。”華人文化的價值觀,讓我們害怕錯誤、太重長幼尊卑,又把表達自己視為膚

  淺的表現。潘燊昌提醒:“單靠努力去證明自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等你年紀大了,公司可能又覺得你太老,不想給你機會了。”

  分析: 人生就像是一個舞臺,三尺講臺就是我們老師的舞臺,上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作秀”。就像書中所說的“在東方,“表演”從來都不是能力的一環,更不是正面的用語,它代表的是一種矯揉造作。沉默是金、埋頭苦幹、謙虛穩重,才是正統的價值觀。”在我們的觀念裡,作秀無疑是一個貶義詞,但是誰又能否定,他沒有作秀呢?然而我們卻一再的迴避。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並不缺少舞臺,我們並不缺少表達自我的途徑,但是我們在做什麼呢?我們在沉默,我們在沉寂。

  為什麼我們選擇了被動,為什麼我們不接受主動?作為一名教師,我就要教會我的學生去大膽的表達,去展現,去作秀。那麼你才為別人所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你是一匹駿馬,現在有如此多的舞臺去展示,不要總是抱怨時運不濟,你應該學會主動,讓更伯樂來發現你,從而走上一條光明的道路。

  總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和適應去做領導者!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看著每一個人都有所進步,團隊有所提高時,那就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和肯定,自己也會更開心!

  二

  《德國式領導力》一書是西方領導學的代表作,裡面介紹的是西方對領導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對我們將來從事管理工作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這本書“第一部分 德國式領導力的特徵”的研讀,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在這裡分享下我的收穫。

  德國人嚴謹、認真、務實、理性的精神眾人皆知,德國企業管理的精細化和產品的高質量無人不曉。從西門子、寶馬、賓士、大眾、拜耳製藥到巴斯夫、卡爾.蔡司的精密儀器,譽滿全球的品牌後面除了嚴謹、認真和高質量之外,還有其他什麼?究竟是什麼鑄就了德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德國領導力”的魅力。

  從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中我獲知了,要成為一位出色合格的管理者應試具備哪些能力,而德國式領導力的核心就是“教練能力”,書中講到,無論是以教練為職業的人還是具備教練能力的領導者,兩者都有其共同的追求,即熟練掌握教練技術、具備教練的素質並達到教練的境界。熟練掌握教練技術是21世紀合格領導者的標準,而達到教練的境界則是成為21世紀頂尖領導人的標誌。有人認為,教練技術如同一面鏡子,它不僅可以幫助洞察對方,也能洞察到自我,是讓自己看到自己、幫助對方看到自己的工具。還有觀點認為,教練技術是一個完善心智模式、改變心態並發現潛能,向外拓展可能性的工具箱。簡言之,教練技術是一種激勵與授權的管理工具,它重點是針對人的心態,通過照鏡子的方式,加上一套完整的激勵與挑戰體系來改變人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從企業的角度而言,教練是讓員工用負責、積極的心態去從事工作,從而起到為企業開發人力資源的作用。

  書中還提到,教練所做的工作如同一個雕塑師,他知道對方內心潛在的資源、能力,只是與你一道去發現、挖掘,使你內心的潛能煥發出來,讓你的優勢、強項凸顯並將之應用於目標的實現。具備教練的素質並不意味著他需要很多專業知識、某些相關的技術和商業方面的理論等,教練需要具備良好的洞察能力、傾聽能力和引導人的能力,知道怎麼發現問題、確定目標、怎麼交流、怎麼與別人合作。說到底教練的任務實際上就是去帶領人,他可以通過溝通來引導他人,帶領他人去達到某個目的。

  而目前我在日常工作中,如同一個剛學上路的司機,在不能熟練掌握方向盤、運用油門和剎車的情況下,很難通過後視鏡去檢視周圍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管理車間生產工作,帶領團隊去完成各項任務,必然會手忙腳亂,抓不住問題的重點,自然而然工作就進入了一個僵局,不見成效。例如:工作中,在指引員工技能提升學習方面,就成在一定的問題,一是沒有掌握員工的心裡想法與願景,沒有讓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趨同,沒有讓員工知道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更沒有讓員工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二是時間的把握與選擇不是很適當,白天勞累了一天而晚上還要加班學習,學習效果不理想;三是每個員工知識點的需求掌握的不夠準確,因為每位員工的技能都不一樣,所掌握的知識也有差異,對員工的技能不能加以區分,也就是所為“員工分級”;四是目前我們所實施的培訓方法過於陳舊、老套,不能很好的來激勵員工學習知識的興趣,使得大部分員工都處在一個壓迫式的學習環境中,形成了一種“要我學”的氣氛。

  近期我在指引員工技能提升學習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改變。首先,建立了“B區維修技術討論群”與“QQ飛信”,把以往集中式的培訓改為開放、自願式的培訓,一方面對緊急而重要的知識點和通知及時用QQ飛信發到每位員工的手機上,這樣一來對緊急而重要的事情就會及時而準確的讓每一位員工知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在沒有培訓前先把要培訓的內容傳送到QQ群內,如對QQ群內所要培訓的內容能夠自己消化吸收,就可以不參加晚上所組織的培訓,但要參加課後的培訓測試。還有在平時所碰到的問題與自己總結的小經驗、小竅門,也可以在QQ群內與大家一起討論和分享,並規定對發帖回帖多及質量好的通報揚並獎勵。

  其次,對每位維修人員所碰到的維修疑難故障,共同解決後,要求該員工針對此故障編寫一篇維修案例,但是對這樣的案例有著特殊的要求,1、必須講清該故障的來龍去脈,思路要清澈,使人一看就懂。2、該故障所涉及到的所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測量方法要註明。3、總結在對此故障分析時為什麼會走入盲區,最後又是什麼觸發了自己的“靈感”。這樣一來能夠較好的促使該員工重新理清一下維修思路,對此故障所涉及到的各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檢測方法進一步的學習與鞏固。二來編寫好的案例還可以與同事共同分享、相互交流。

  還有在平時對維修班師傅所提出來的問題只作引導,不作具體的解答,從而樹立員工主動去分析問題的意識,還可以鍛鍊員工對故障的邏輯思維能力。個人設想用這種辦法來指引和帶領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從而更好的為公司服務,更好的完成公司所下達的各項指標,在提升公司效益的同時也提高員工自身的收入,努力打造一個“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局面。

  “德國戰車”,這是人們給德國足球的一個頗有氣勢的稱呼,一直以來,德國足球隊就是依靠自己鋼鐵般的意志和輝煌的戰績敖立於強隊如林的歐洲足壇。論及德國足球隊的成功,其因素有很多,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德國隊隊員在貫徹教練的意圖、完成自己位置所擔負的任務方面執行得非常到位,即使在比分落後或全隊困難時也一如既往,沒有任何藉口,德國隊打的永遠是整體、是紀律、是鋼鐵般的意志。“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這一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在你不忙的時候,要主動去幫助別人,因為總有一天別人也會幫助你”。這是聞名世界的“麥當勞”的管理理念,而我們呢,是否也有這種認識、思想?沒事的時候是否想到去幫別人一下?我們總認為自己閒著是應該的,因為我有能力、有資格,而別人忙是活該,因為他沒有“本事”,象這樣的組織是不可能變成一個團隊、一個家。在我們的工作中如果哪天某服務顧問休息或請假,而他的事情其他的人就沒有一個主動去幫忙解決。在維修中類似的事情也常有發生,這個故障是張三上次沒有解決的,這個問題李四才修過,他怎麼淨幹好事,我已經查了三個異響了,都在相互比較、互相推委、斤斤計較,就怕自己吃了虧。還有現場不乾淨有菸頭不是我的錯,是客戶的原因,他非要在我這裡吸菸,甚至把自己所犯的錯怪罪於別人,為自己找理由,沒有為自己所幹的事負起應有的責任。在下步工作中,培養和樹立員工的團隊精神,提高員工的責任心,將是整個車間生產管理工作中的重點。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都把公司的事當著自家的事,對自己所幹的事負起應有的責任,我們的維修質量、客戶滿意度肯定都會更上一層樓。

  在生活中常聽到“教練”與“諮詢師”兩種稱呼,由於教練和諮詢師在工作物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所以兩者最容易被混淆,而事實上教練和諮詢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書中針對“教練與諮詢師的異同”列舉了一個很形象的案例,從兩個不同角度去解決同一個問題,而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從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上看,諮詢師只是不斷的給客戶建議與方法,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遺憾的是客戶沒接受;而教練則傾向於挖掘客戶的潛能和資源,激勵客戶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答案,客戶接不接受,大家可想而知了。

  對照自己其實我們在對待每天進站的客戶時,所做的一切也只能勉勉強強算的上一個“諮詢師”的角色,缺乏“教練”對事情的洞察能力、傾聽能力和引導能力。客戶每一次進站都帶有一個目標,而從一進站到離站的這段時間裡,心裡每時每刻都在想著目標的實現,如何幫助客戶去實現他的目標,需要一定的技巧,就好比書的案例,方法選擇不斷,客戶就不會接受,換句話說:就是此次的進站維修“不滿意”。在我們平時聽到最多的聲音是“某某客戶很刁盲,某某客戶不講道理”,而從另外一面來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提供的服務,遠遠低於客戶的期望,我們所提供的服務與客戶進站目標的方向應該始終保持一致,如果客戶的進站目標與我們的服務方向不一致的話,說明必定有障礙存在,如不及時有效的去化解此障礙,在障礙的干擾下,必然就會導致客戶的抱怨,然而現在我們正缺乏這種能力。如何洞察客戶當下的心理想法、有效預防客戶即將出現的過激反應;如何從溝通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如何快速取得客戶的信任、引領客戶;如何用自己的“魅力”來影響客戶的最終擇決。將是我以及我帶領的整個團隊努力學習的方向。

  總之,通過對這本書第一部分的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自己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我想這些有點像哲學的管理知識,在將來不僅對我的管理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會對我的人生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學習是進步的階梯,只有多學習才能夠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的提升,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學習來填補自己的不足,將所學理論性的東西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的來完善車間生產的管理體制,確保各項KPI指標的順利完成。

  三

  被譽為“領導學之父”的華倫·班尼斯說過這樣一句話:“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情。”在他看來,領導者並不同於管理者。領導者高瞻遠矚,果敢敏銳,視野開闊,激情四射,他們有著明確的價值觀,有創新求變的精神,會塑造共同的遠景並引導跟隨者去努力實現,懂得溝通的技巧,激發跟隨者的行動。

  在《德國式領導力》一書中,作者通過對德國式領導力的觀察,通過個人修煉技術與領導力的結合,可以引發管理創新,為企業管理和領導力的提升增添新的內涵。

  作者在引言中提到,德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國度。在哲學領域有康德、黑格爾、尼采、叔本華;在心理學領域有弗洛伊德、弗洛姆、馮特;在科學領域有普朗克、倫琴、高斯、愛因斯坦。他們都為人類貢獻了自己的智慧。不僅如此,8000多萬人口的德國,為世界貢獻了幾乎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是英國和法國的總和;德國的工業生產技術領先於世界,像西門子、賓士、蔡司光學、克魯伯、寶馬、博世、拜爾製藥、奧迪等大企業在國際上舉足輕重。

  本書作者楊佩昌曾先後就讀於德國萊比錫大學、北京大學,師從於德國經濟政策協會主席哈瑟教授,從事歐洲經濟政策與中歐貿易研究,並首次將歐洲企業教練技術和德國領導力課程引進中國。作為德國經濟政策領域的權威專家,曾譯有管理暢銷書《領導力:核心揭祕》***丹尼爾·皮諾著***。

  在作者之前的一本著作《你所不瞭解的德國人:為什麼德國民富國強》中,作者通過自己在德國生活、學習的觀察、隨想和感悟,以通俗淺近的行文,挖掘德國民富國強的真正原因,告訴廣大讀者一個真實的德國。而在本書中,作者延續了一貫的寫作風格,也沒有運用嚴密的經濟理論來進行領導力的論證,而是從中國學者的角度來觀察德國式領導力,是從實踐中提煉的精華。因此,本書的特點是實戰性強,簡潔易懂,便於學習借鑑。

  “德國製造”為什麼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德國人為什麼能在精密製造業上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德國企業之所以注重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首先是由德國人嚴謹的文化所決定的,源於德國人多少年來積澱而成的民族性格。作者認為,德國式領導力本身的特點與德國的民族性格息息相關,嚴謹、理性、系統、前瞻,如同涓涓流水,潤物細無聲。德國這種溝通和影響他人的方式很獨特:不露痕跡,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其思想觀點,而且具有持續的效果。這正是德國式領導力的獨具魅力之處。

  本書的主旨是領導者自我內在的變革,變革的方向是成為教練型的領導者,變革的主要工具是教練技術,同時也涉及到NLP、TA和撒提亞治療模式。本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德國式領導力的特徵、領導力方向:身份定位、開啟思維之窗:心智培養、高情商的來源:情緒訓練、向成功邁進:能力鍛造、做正確的事:行為修煉。

  作為一個領導者,首先要明晰自身的定位,特別是要養成抬頭看方向的習慣和能力,這就是領導力修煉首先闡述的內容:定位鍛造。

  個人心智模式的鍛造就是信念和價值觀的鍛造,它是本書的重中之重。心智鍛造改變的是思維模式,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就有什麼樣的行為。

  認識個人的情緒、善用情緒對個人領導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領導者要有能力利用負面情緒為己所用或將負面情緒轉換為正面情緒、找到跳出痛苦的方法等。

  此外,還有能力鍛造和行為修煉,這有助於領導者打造自己“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的能力。

  誠如作者所言:“德國式領導力修煉的精髓在於心、身、靈的全方位探索,當你改變心智模式後需要身體感受和情緒的配合,當你身體配合後還需要相應的能力來支撐,獲得相應的能力後需要理解和引導行為,這就是德國式系統修煉的核心。”

  作者在後記中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德兩國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都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學習、思考和借鑑德國的領導力內涵,無論對於我們個人的進步、民族的復興還是國家的崛起,都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和價值。”這就是我們向德國學習領導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