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型財務管理的觀念和內容

  戰略財務管理立足於企業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條件,充分汲取戰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

  戰略型財務管理的觀念

  1.人本化理財觀念

  在泰勒製為代表的傳統管理中,由於機器大生產是以機械為中心的,工人只是機器系統中的配件,因此,人被異化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要求管理的中心由物轉移到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聯合國的發展觀認為,發展是人類的最終目標,人是發展的動力和最終體驗者,從而把人類發展提到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心地位。重視人的發展與管理,是現代管理髮展的基本趨勢,也是知識經濟的客觀要求。科技創新活動本身就是人的活動,企業的每一項業務活動又都是由人操作和管理的,其結果也是取決於人的知識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戰略型財務管理應貫徹“人本化理財觀念”,增加人力資源投資,圍繞人的價值管理來展開財務管理活動,協調以財務關係為表現的人的關係,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這是最終實現戰略型財務管理目標的根本保證。

  2.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理財觀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必然加劇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誰在資訊和知識上領先一步,誰就可能獲得競爭的優勢。資訊的網路化、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又必然要求各企業之間互相溝通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因此,戰略型財務管理要求財務人員在作出財務決策和日常管理中,必須善於抓機遇,靈活地處理和協調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使各方的經濟利益達到和諧統一。

  3.風險理財觀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1***資訊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企業的內外部對資訊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的管理當局對來源於企業內外部的各種資訊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選擇和利用,均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

  ***2***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有專家估計,人類可運用的知識有90%尚未創造出來,而今天的大學生到畢業時所學的知識就有60%~70%已經過時。可見,如果一個企業及職工不能隨著社會知識水平及結構的變化而相應地調整其知識結構,就會處於被動地位,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從而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

  ***3***產品的壽命週期不斷縮短。目前,一般產品的壽命週期已縮短為5年左右,而像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產業,其產品更新週期更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也會加大產品的設計、開發風險。

  ***4***“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充套件性以及網上銀行的興起和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使得貨幣的形式及本質發生變化,如從有形形態演化為無形形態,從直接價值演化為間接價值,這些均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貨幣風險。

  ***5***無形資產投入加快,變化加大,且給企業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從而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所以,為使企業在追求不斷創造發展與有效防範、抵禦各種風險及危機中取得成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風險觀。

  4.資訊理財觀念

  知識經濟時代發展最快的是資訊產業,資訊科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在當今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已有2/3以上的產值與資訊行業有關。市場中一切經濟活動必須以快、準、全的資訊為導向,資訊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媒介。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技術成為先導,資訊的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加快,從而使交易決策可在瞬間完成,經濟活動的空間相對變小,出現了所謂的媒體空間和網上實體。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牢固樹立資訊理財觀念,是戰略型財務管理的必然要求。

  5.知識化理財觀念

  知識是知識經濟時代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知識含量是實現戰略型財務管理的關鍵性因素。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知識化理財觀念。

  6.權變理財觀念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經營環境不斷變化,財務管理的環境也隨之變化,戰略型財務管理必然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具有權變的理念,要根據具體環境的不同而採取相應的理財方法,企業才會增加競爭力,在競爭中不斷髮展。

  戰略型財務管理的內容

  1.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

  無形資產主要是知識資本。企業把知識資本作為對未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略資本來培育,並需要財務的有效配合,來研究知識資本的構成、培育、籌措、分配、運營效率及知識資本的評價指標體系等問題。在所籌集的資本中,應當既有資金資本,又有知識資本,並儘可能多地獲得知識資本來改善企業的軟資源環境和結構,充分發揮知識資本的潛力,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知識資本化後,戰略型財務管理應研究知識資本所有者參與收益分配的原則、方法,研究制定知識資本運作效率和價值方面的指標,形成一套涵蓋泛財務資源的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而知識資本價值的指標將成為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將資本經營納入財務管理

  資本經營是企業把所有者的各種資本***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變為可以增值的活化資本,通過流動、裂變、組合、優化配置等各種方式進行有效地經營,以實現最大限度的增值。資本經營型別有以下三種:

  一是資產重組,即通過資產存量與增量結構的調整,以實現資產的最優化組合。採用的方式有多元化經營、兼併、收購、剝離、投資、置換、跨國經營等;

  二是負債經營與債務重組,債務重組的方式有非現金資產償還債務、債轉股、修改債務條件等;

  三是產權重組,即通過產權主體的換位、產權主體的多元化、產權功能的分割等提高資產運作效率。資本經營中,收益、成本與風險並存。因此,戰略型財務管理應對資本經營決策和控制的程度與方法進行研究。

  3.建立利益相關者的財務管理體系

  戰略型財務管理主要研究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求、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權利及行使方式等。

  4.改進成本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出現了資訊及時反饋系統、作業流程電腦化、靈活製造、零倉儲管理、網路經營等一系列新的生產和管理制度及新技術,產品壽命週期也縮短了,成本管理的重心從生產階段向設計開發階段的轉移,戰略型財務管理必須去研究和建立新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與之相適應。

  戰略型財務管理的方法

  1.提升財務管理層次

  戰略型財務管理擴充套件了傳統財務管理的內容。我國加入WTO後,金融市場以及產品市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財務管理將在許多方面增添新的內容,如金融風險管理、人力資本管理、保險管理等。因此,企業必然採用戰略型財務管理。計算機的使用和網路的發展,使得資料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計算更加精確,從而使各種量化方法得到更多的運用和發展,如定量預測方法、風險決策方法、工程技術方法等。

  2.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內部控制機制,管好用好資本

  要根據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和企業的發展趨勢,合理配置企業有限資源,管好用好資本,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同時,面對多變的市場經濟,財務管理既要慎重穩健,又要靈活全面地建立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監督,確保目標的實現。

  3.建立財務戰略聯盟

  隨著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以及資訊的網路化、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這就要求企業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的條件下,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或同盟者,建立戰略聯盟。如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與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的聯盟、美國的IBM與日本東芝公司的聯盟。聯盟雙方取長補短,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以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4.建立預警分析制度

  通過預警分析,可以瞭解企業競爭對手的目標和採取的戰略,知己知彼。同時分析企業內部潛在的危機,以提早採取防範措施,消除隱患,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整,以實現資產的最優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