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日常飼養管理方法

  羊的生長、繁殖和各種生理活動等,都離不開科學的飼養管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空懷期。指從羔羊斷奶到母羊再次配種前的時期,也為恢復期,大約3個月。這時期母羊飼養的重點是抓膘復壯,體況恢復到中等以上,以利配種。中等體況第一情期受胎率可達80-85%,體況差的只達到65-75%。加強母羊配種前一個半月的飼養,儘量選擇草質好的草場放牧,延長放牧時間,如草地草質不好,吃不飽時,每隻羊每日補飼0.2-0.3千克的混合精料,達到中等以上營養水平,以促進發情,使發情整齊,提高受胎率和雙羔率。有資料報道:配種前每提高1千克體重,雙羔率可提高2%。

  2.妊振期。母羊妊娠期為5個月,前3個月為妊娠前期,後2個月為妊娠後期。

  妊娠前期胎兒在母體中發育較慢,只佔出生重的10-20%,母羊維持配種前體重就可以。這時期正值秋季,是草結籽期,營養較豐富,放牧能滿足母羊營養的需求,不必補飼。

  妊娠後期胎兒在母體內生長髮育較快,約80-90%的胎兒體重在妊娠後期形成,需供給較高營養,如營養不足,則羔羊出生重小,成活率低,母羊泌乳能力下降。此時的母羊營養中,能量比空懷期增加30-40%,蛋白質增加40-60%,鈣磷增加1-2倍,維生素增加2倍。除放牧外,應補飼野乾草0.5-1千克;青貯料1千克;精料0.5-1千克,其比例為玉米52%,豆餅25%,糠麩18%,食鹽、石粉、骨粉、小蘇打、預混料各1%。

  妊娠母羊的管理: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不飲冷凍的水,放牧時不能緊追急趕,不跳溝躍壕,出入舍時不要擁擠,臨產前1周不能遠離羊舍放牧,便於分娩時及時回羊舍。

  3.哺乳期。哺乳期為2.5-3個月。產羔羊後,母羊應飲些溫鹽水或在溫鹽水中加一些麩皮,以調節消化機能,促進惡露的排出。產後3天內母羊只能喂一些優質乾草,不要飼餵精料和多汁料,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乳房炎,3天之後可飼餵少量的混合精料和多汁料,逐漸達到哺乳期的飼餵量。

  產羔後,泌乳量逐漸上升。在4-6周時達到高峰,10周後開始下降,羔羊產後20天內的營養完全依靠母乳供給。

  產羔後前1.5個月為哺乳前期,母羊飼養標準:野乾草1.5千克,青貯料1千克,胡蘿蔔0.5千克,混合精料1-1.5千克***玉米52%,麩子18%,豆餅25%,鹽、小蘇打、石粉、骨粉、預混料各1%***。後1.5個月為哺乳後期,母羊飼養標準:野乾草1一1.5千克,青貯料1千克,胡蘿蔔0.5千克,混合精料0.5-1千克。

  羊的日常飼養管理要點

  飼料

  飼料是養羊的基礎,是養羊成敗的關鍵因素。一般情況下,飼料費用佔養羊成本的70%-80%。所以,合理地選擇、利用、開發飼料,提高飼料報酬率,降低耗料率,對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品種

  品種是提高養羊經濟效益的首要條件,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羊的生產效能、飼料消耗量、飼養週期和料肉比等。經驗表明,飼養優良的***羊,可使母羊每窩斷乳仔羊增加l-2頭,增重提高l0%-30%,飼料利用率提高10%-l5%。好的品種比本地羊生長速度快、飼養週期短,可提高經濟效益l0%-l2%。

  防疫

  養羊場一旦暴發疫情,一定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所以防疫就尤為重要。養殖戶要根據免疫程式注射羊四防、口蹄疫、羊痘等疫苗。並隨時注意觀察羊的精神狀態、食慾和糞便情況。當發生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應立即隔離,及時請獸醫進行觀察治療,對病死羊的屍體要深埋或焚燒。夏季母羊普遍產羔結束,可用阿維菌素驅除體內線蟲及體外蝨、蟎、蜱、蠅及蛆等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