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育肥飼養管理方法

  育肥豬對一個種豬場來說是最好管理的階段,是豬隻對環境條件要求最低的階段,也是豬場賺錢的最後衝刺階段,育肥豬生產效能的發揮決定著一個豬場的盈利多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當前育肥豬常發生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呼吸道疾病綜合徵和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主要為大腸炎、豬痢疾、結腸炎、迴腸炎、沙門氏菌性腸炎等***。另外,豬瘟、弓形蟲病、萎縮性鼻炎等也經常在某些豬場發生,如果不加強對育肥豬群的管理而引起這些疾病的發生,不但會給種豬的銷售造成影響,而且對種豬場以後的管理也會產生惡性迴圈。

  因些對育肥豬應加強飼養管理,不能在這一環節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營養全價的飼料配比

  生長育肥豬的飼料成本佔豬場總飼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階段節省飼料是最切實可行的,但是育肥階段豬的生長速度快,身體和各內臟器官的發育不協調,所以其營養需求較高。如果這時營養不夠充分,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尤其是種豬在轉群或長途運輸過程中均可降低豬的採食量,而此時豬對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等需求較高,如這時不增加育肥豬的營養就會造成相對的營養缺乏。育肥階段的採食量最大,其飼料轉化率將直接影響整個豬場的飼料消耗和經濟效益,並不是飼料越便宜越省錢,關鍵是要確保飼料的質量,特別要注意黴菌毒素的汙染。如果因飼料原因而造成豬隻患病或生長受阻,從而影響種豬場的經濟效益,就太得不償失了。

  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

  全進全出是豬場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徑。大部分種豬場都是按照全進全出的模式設計的,但在養豬效益好時,盲目擴群,導致密度擴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進全出,就易造成豬舍的疾病迴圈。因為豬舍內留下的豬往往是生長不良豬隻、病豬或病原攜帶者,等下一批豬進來後,這些豬就可作為傳染源感染新進的豬隻,新進豬隻就有可能發病,生長緩慢,或成為僵豬,而轉群時又留了下來,成為新的傳染源。

  如果豬場能夠做到全進全出,就會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從而降低這些負面影響給豬場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加強飼養管理

  現在種豬的管理也提倡人性化的管理,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只有為豬提供最舒適的生長環境,善待種豬,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潛能,並達到最佳的飼料轉化率,從而使豬場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首先要保證一定的飼養密度,如果密度太高,豬隻就容易打架,容易發生疾病的水平傳播,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如果保持合理的密度,主要通過嘴對嘴直接接觸傳播的疾病,如PRRSV發病的機會就會降低,它不會通過空氣從一個豬舍傳到另一個豬舍,也不會從一個豬場傳到另一個豬場。所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會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發生,從而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其次應該加強通風,因為育肥階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發生與空氣的質量有密切關係,空氣質量與塵埃、氨氣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濃度有關,塵埃可攜帶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如不及時通風,汙濁的空氣被豬隻吸入容易在肺臟沉積,從而引起疾病的發生。

  在炎熱的夏季,降溫是關鍵的管理措施。降溫的方法很多,有條件的豬場可採用水簾降溫,沒有條件的豬場可考慮房頂噴水,室外加遮陽網,也有的豬場採用噴霧、衝淋等方法,目的都是提高豬的舒適程度,提高採食量。

  飼料質量不好,或料槽設計不合理,豬隻容易將飼料拱出來,造成浪費。所以,豬場設施的不合理也容易使豬隻不能合理採食,並最終影響經濟效益。

  保證育肥豬飲水充足,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可降低豬的應激反應。當飲水器高度不合適,堵塞,水管壓力小時,水流速度緩慢,都會影響到豬隻的飲水量,在豬隻的飼養過程中,缺水比缺料應激反應更嚴重。

  合理的用藥方法

  育肥階段的用藥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能新增違禁藥物,還要遵守藥物的停藥期。長期用藥、盲目用藥既不安全,也不經濟。我們要在遵循用藥規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藥效。

  豬隻從保育舍轉群到育肥舍後,可在飼料中連續新增一週的藥物,如每噸飼料中新增80%支原淨125克、15%金黴素2千克或10%強力黴素1.5千克,可有效控制轉群后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或育肥豬的呼吸道疾病。此藥物組合還可預防甚至治療豬痢疾和結腸炎。無論是呼吸道疾病還是大腸炎,都會引起育肥豬生長緩慢和飼料轉化率降低,造成育肥豬生長不均,出欄時間不一,難以做到全進全出,最終影響經濟效益。

  對於育肥階段的種豬,引種客戶經過長途運輸到場後應先讓種豬飲水,並在飲水中新增電解多維,連續3天,以提高其抵抗力;每噸飼料中新增80%支原淨125克、10%氟苯尼考600克~800克,連用7天~10天,可降低呼吸道疾病和大腸炎的發病率。

  養豬的育肥飼養管理的關鍵點

  1. 沖洗及消毒

  育肥舍的沖洗及消毒關鍵是執行切實可行的沖洗及消毒程式。提供一個衛生、乾淨、無菌環境有助於育肥豬隻減少被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剛入欄的育肥豬首先面臨的是上批豬所遺留下的致病菌,育肥豬要達到理想的生產成績是特別困難的。當上批豬出欄後,豬舍清空不許再有一頭存欄,對豬舍的四周都必須執行移走非固定物品和裝置設施、徹底空欄、加入有良好洗滌劑的充足水浸泡、徹底沖洗和消毒等程式。這包括地面、裝置設施、屋頂、通風口、門窗各個主幹道的進出口和豬舍四周。

  對料槽和飲水器及育肥豬直接接觸到的地方特別清洗消毒。飼料和飲水對育肥豬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剛剛入欄時水質和水量是極其重要的。每次入欄前用良好的清洗劑清潔整個飲水系統是必須的工作。清洗和消毒以後,育肥舍在進豬前應徹底乾燥和空欄。

  育肥豬儘可能在理想的溫度下飼養。一旦進豬,豬舍溫度應迅速穩定。育肥豬應按舍或車間實施全進全出,並對其進行沖洗和消毒。

  2. 常規維護

  豬越大,其破壞性越大,所以每次育肥豬舍空欄期間的維修就顯得很重要。任何會影響豬隻生產的破損都需立刻得到維修。首先是豬欄,根據入欄育肥豬的日齡和體重決定圍欄的空隙。15kg入欄的育肥豬不得小於250px;損壞的圍欄容易造成豬隻外傷,需及時維修。飼槽和飲水器決定育肥豬的採食和增重,現在多為自由採食,飼槽以圓盤式五孔居多。飲水器的高度應與豬背相當,可調式為好。

  3. 環境控制

  3.1 溫度

  育肥舍的適宜溫度為15~22℃,最適宜溫度為18℃,這是一個介於最低臨界溫度和最高臨界溫度之間的溫度。我們只有滿足育肥豬對溫度的要求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3.2 通風率

  由於育肥豬的飼養密度:水泥地面飼養夏季為1.2~1.4m2/頭,其他季節1.0~1.2m2/頭,相對於其他階段密度大,因此,育肥豬的通風換氣比其他類別階段豬更重要,在呼吸道疾病的控制上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計算通風率簡易公式如下所示:

  最小通風率:0.375m3/h/kg最大通風率:1.9m3/h/kg

  為滿足如上公式要求的通風範圍,強制通風的裝置設施安裝需更加科學有效。

  溫度低於5℃季節,根據豬的需要改變空氣的流動可減少豬在寒冷空氣中的暴露程度。也可引導育肥豬躺臥於它們原先排糞尿的地方躺臥以改變其習性。不可為了保溫而忽略通風造成呼吸道系統疾病從而引發疾病。

  3.3 升溫及降溫

  可準確控制通風換氣率的良好隔絕的建築中,冬季和夏季都可以較好的控制室溫,而在不能保持室溫的時候,則須採取措施升溫或降溫。

  4. 飼餵

  大量試驗已經對市場飼養的杜長大三元育肥豬及相關育肥豬每日採食量進行了精確的測量,豬場可參考確定;根據市場對屠宰豬的要求,可自由採食或定量定時飼餵。目前在多數市場對背膘的要求不像以前那麼苛刻,則可運用自由採食以提高勞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