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與借鑑的區別

  抄襲和借鑑不止是設計圈的話題,而是一個更寬泛的社會學話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會涉及,不過每個行業每個領域包容度是非常不同的,對設計和借鑑的界定也是不同的。那麼單從設計行業來說,如何界定抄襲和借鑑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行業中如何界定抄襲與借鑑

  抄襲:一模一樣肯定是抄襲,主要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高度雷同應該也算是抄襲

  借鑑:區域性設計細節的模仿,比如Twitter的下拉重新整理和Path的新增和側滑選單,已經快成通用設計模式了,這種很難算是抄襲,畢竟大家都知道這個設計來源於誰。風格和設計手法的模仿也很難界定是否是抄襲

  其實不管是抄襲還是借鑑,設計師的目的其實是從中獲取靈感。那麼我們可以從獲取靈感的角度規避抄襲和借鑑的問題。

  1.跨界模仿

  有些設計師,做個IM,就一定要從IM類軟體中去找靈感,做個安全產品,經一定要從同類安全產品中找靈感,這樣當然很容易撞車。莫不如跳出來,從其他領域去尋找靈感,比如去博物館看看名師大家的畫作,去藝術園區看一下雕塑和擺設,去工藝品店看看工業設計作品,這些跨界的靈感,都可以抽象出來作為你的設計靈感。跨界的模仿很難被界定為抄襲,雖然iPhone的時鐘的設計仍然被告了,被指抄襲一個實體的時鐘。

  2.汲取設計理念

  有些設計之所以好看,是因為有不一樣的設計理念,比如說摺紙效果、晶格效果,你要汲取的是設計師其中的那種設計理念,這種理念可以很好的轉行成你的設計初衷,並形成一種派系。

  3.學習設計手法

  有些設計,能給人技法上的啟發,比如羽毛的畫法、高光的畫法等,這種你可以拿來用在各種不同的設計場景中去,作為設計基礎存在,肯定不算抄襲啦。

  4.適當拿來主義

  一些通用的設計模式、動效SDK等,直接拿來用也未嘗不可,避免重複發明輪子。

  致敬、惡搞、借鑑、模仿、抄襲,到底怎麼區分

  致敬是對某個橋段,某幾個鏡頭,某個造型,某段對話高度複製,屬於表達導演對自己偶像的敬仰,一般只有資深影迷才會發現。

  惡搞又被稱為戲仿,和致敬有所不同,一般針對某部電影,某個橋段,高度還原後,再稍微改變幾個地方,從而和原來的故事或要傳達的意思產生微妙的衝突,比如姜文的《一步之遙》開頭,就是戲仿教父,教父原片中是抱著只貓,姜文則是抱著只兔子,影迷看到後會啞然失笑,屬於導演和影迷之間開的一個玩笑。

  需要注意的是,致敬不一定得是經典,也可以是小眾電影,只要導演自己喜歡就行,甚至有的直接在主角的房間裡貼一張某電影的海報都算,它不影響觀眾觀影體驗,致敬屬於導演在電影裡夾帶的私貨,不一定非得和當前的片子有關係。但是戲仿的影片就一定得是知名度極高的經典或者非常熱門的電影才行。因為戲仿出來的情節一定和原電影的情節高度相關,如果大家都沒看過被戲仿的電影,就會降低本情節所製造出來的效果。

  借鑑和模仿一般會針對大的層面,像是對故事模式,人物之間的關係設定,或者攝影手段之類的模仿,比如你發現一部電影故意將故事分成好幾段來進行,那麼你也可以拍一個電影把完整故事切分為好幾段。又比如,你看到一部用手機模仿紀錄片拍出來的恐怖片,你也照貓畫虎用同樣的方法拍了另一個恐怖片。再比如你看到一個故事裡男主角陰陽怪氣,又毒舌,卻很招觀眾喜愛,那麼你也在自己的創作中,設計一個這樣的角色,這都屬於借鑑,像《瘋狂的石頭》就借鑑了《兩杆老煙槍》。在這裡一定注意,借鑑只能是模式上面相似,故事是不能借鑑的。

  抄襲通常是指對故事的複製,不論是致敬,惡搞還是借鑑,都不能複製故事。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男的被蜘蛛咬了,有了超能力。你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個女的被蜘蛛咬了,有了超能力,那妥妥的是抄襲。但是你如果改成一個男的被蚊子咬了,變成了殭屍或吸血鬼之類的,就不算抄襲,而且你可以在他被蚊子咬的那個鏡頭中,讓男主角穿著蜘蛛俠的行頭參加萬聖節舞會,這就是致敬;你也可以讓男主角被蚊子咬了之後,學蜘蛛俠的樣子,拋蜘蛛絲,拋了半天才發現自己不僅沒超能力,竟然還一身的病毒,這就是惡搞;又或者這時候又有一個被蒼蠅咬了的女的成了你的死對頭,這就是對超級英雄模式的模仿;而最後兩人不打不相識,蚊子人和蒼蠅人竟然相愛了,那就是你的原創。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