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創業政策

  江蘇泰州最近掀起了創業熱潮,泰州做創業能享受哪些政策呢?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泰州出臺推進全民創業政策

  全市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暨建設現代醫療衛生體系會議上,下發了市委、市政府聯合出臺的《關於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28項具體措施,幫助想創業的人員來圓“老闆”夢。

  《意見》提出,到2017年,力爭全市新增創業15萬人,帶動就業20萬人,創業培訓10萬人,新增創業孵化基地100家,公共創業指導服務平臺全覆蓋。《意見》對於不同的創業主體,有不同的扶持政策。

  “個轉企”可用原企業名

  對於已經創業的個體工商戶,在擴大創業規模進行二次創業時,允許個體工商戶保留原名稱、沿用原前置許可創辦民營企業,對“個轉企”不重複計徵稅收。

  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方式做大做強,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資產重組過程中,涉及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在企業內部轉讓的,免徵營業稅。

  對年主營業收入首超2000萬元的工業企業,一次性獎勵其增量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最高不超過20萬元,用於企業的擴大再生產。

  “低保”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創業,創業後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5倍的,可保留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個月,高於1.5倍的,可保留待遇3個月。

  住宅房可辦工商註冊

  《意見》對於住宅房用作工商註冊登記也作出了規定,以住宅房登記,且從事行業無汙染、無安全隱患、非擾民的,由申請人出具相關承諾,並經利害關係人同意,即可辦理工商註冊登記。而以個人名義從事家政服務、照料服務、病患陪護服務、家庭教育的,可以不辦理工商登記。

  對列入我市鼓勵發展的行業,申辦冠以“泰州市”名稱的企業,不受註冊資本規模和組織形式的限制。對於工商登記時非主要條件欠缺,且一年內能夠予以完善的籌辦企業,可先行核發營業執照,實行預備期企業管理。

  開辦“網店”的,無論工商註冊與否,都可認定為網路創業,享受創業扶持普惠政策。

  月銷售3萬元暫免徵稅

  目前我市對於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徵收增值稅、營業稅,《意見》規定,到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要納入暫免徵稅範圍。

  在勞動年齡段內且在本地創業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市內外城鄉勞動者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可申請創業擔保貼息貸款,個人申請最高額度為30萬元,企業申請最高額度為3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為3年,根據規定給予100%或50%的貼息。符合條件的,還可再享受一次貼息小額擔保貸款和一次不貼息的創業貸款。

  幾類人員可享補貼

  《意見》規定,對下崗失業人員、高校及技***職***校畢業生、被徵地農民、自謀職業的復轉退軍人以及殘疾人等人群,在本地領取營業執照穩定經營一年以上,並正常納稅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初始創業補貼。

  對企業擴大規模,每年新增崗位中招用登記失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從就業專項資金中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新增就業補助。大學生創辦的企業,每吸納一名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企業3000元補貼,給予畢業生1000元補貼。

  同時,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主,可享一定的社會保險單位繳納部分補貼。

  鼓勵發展孵化基地

  《意見》對創業孵化機構也作出了扶持規定。經認定的市級及市級以上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每扶持成功一個創業實體,給予孵化基地2000-5000元的孵化補貼。對被評為省級以上創業孵化基地的,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孵化物件正常經營1年以上,按照最高不超過房租50%的標準,給予最長不超過3年、每年最高不超過1萬元的房租補貼。對入駐市級及市級以上創業孵化基地的青年大學生,每年給予不超過實際水電費用50%、最高不超過2000元的水電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

  江蘇高校教師可“離崗創業”3年

  不僅在校大學生可以“休學創業”,高校教師的“離崗創業”也有了“護身符”。近期,江蘇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和省科技廳聯合釋出了《關於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有關人事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離崗的時間期限為3年。在這期間,離崗人員還能參與職稱評定。

  政策規定

  《意見》對於“離崗創業”做了詳細規定:鼓勵省屬及各地所屬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內***經單位或主管部門同意後,帶著科研專案和成果離崗到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或自主創辦企業。

  此外我省最新發布的《意見》中還明確,高校教師離崗創業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期限為3年。

  工資福利保障

  《意見》中明確,單位在離崗創業人員離崗期內停發各項工資福利待遇。按規定需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含職業年金***中個人承擔部分由本人繳納,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繳納。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職業年金的,離崗創業期間***三年內***作為本單位工作年限並連續計算工齡。所在企業應當為離崗創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的,由所在企業承擔相應的工傷保險責任。

  離崗期滿後去留

  離崗創業人員應定期向單位彙報有關情況,保持經常性聯絡。離崗創業人員在其離崗期滿前,本人要求回單位工作的,單位應在經主管部門和同級政府人社部門備案後,恢復相應專業技術崗位聘用。離崗創業人員在離崗期滿時,也可提出辦理辭聘辭職手續繼續創業。對離崗創業人員在離崗期滿時既不辦理辭聘辭職手續、又不回單位工作的,單位應按照聘用制度或辭退制度為其辦理解除***終止***聘用合同或辭退手續,並按規定轉移檔案和社會保險關係。

  未來五年,江蘇將建70個留學創業園

  專家預測,未來五年江蘇將迎來最大的海歸潮。面對即將到來的海歸創業潮,江蘇將建70家留學創業園。這對於海歸創業者而言,是不小的福利哦!

  根據江蘇省人社廳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省留學回國人員總量已超過8萬人,僅近3年的年增長率均超20%;截至去年底,全省自主創業類高層次人才,其中70%為留學回國人員。專家預測,按照江蘇近年海歸人員的增長率估算,未來5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歸國潮。在江蘇創業的海歸們能夠享受到哪些政府服務?他們成功的經驗有哪些?能為新海歸提供怎樣的啟示呢?近日,筆者在蘇州、無錫、南通、淮安等地進行了走訪。

  創業海歸加速向蘇中蘇北轉移

  在海歸創業潮中,曾被視為“人才窪地”的蘇中、蘇北也熱了起來。

  南通市通州開發區盛發科技園原來是一家民營創業公司,3年前被開發區收購作為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目前園內已有30多個海外創業團隊。南通市外國專家局局長姜宇敏說,這兩年到南通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明顯增多,全市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20人,省創新創業團隊212個,在南通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突破3000人,光銷售超百萬的海歸企業就超過30個。

  在淮安市開發區新的市政府旁邊,正在建設的5棟留學人員孵化、研發大樓初具規模。淮安市人社局局長江澤清介紹,原來市區的留創園已接近滿園,新建樓宇正是為了適應快速增長的海歸創業需求。為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淮安創新創業,該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和市長直接結對的海歸引才政策,為落戶創業者提供建議,解決發展困難。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一些海歸還把海外同學、曾經的合作伙伴帶到蘇中蘇北共同創業。

  統計顯示,近4年,蘇南地區留學回國人員新增平均保持在15%左右,而蘇中、蘇北地區增速為24.5%、42.0%,儘管絕對人數與蘇南地區仍有差距,但增速很快。

  江蘇今後5年將建成70家“留學創業園”

  “眼下正是回國創業最好的時機。”考察了上海、北京、深圳多地,最後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的吉瑪基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佩琢說。各級政府對創業的支援力度非常大,這對於擁有技術、資金不多的海歸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也有助於提高創業成功率。

  筆者瞭解到,江蘇已出臺《關於加強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留學回國人員來蘇創新創業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保障。與此相應,各級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全省相關政策達110多項。各市也成立了相應的服務機構和特色服務視窗,如無錫的“530”辦公室以及各地成立的留學回國人員聯誼會等社會組織,為給留學回國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新一輪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方案中,江蘇省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計劃,每年重點支援500名留學回國人員創業,今後5年建成70家留學創業園,通過以“網際網路+”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空間為一體的全新創業載體,推動創新驅動戰略。

  還將出臺更多政策關注“小海歸”

  今年5月份,江蘇省人社廳轉發人社部《關於做好留學回國人員自主創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小海歸”可享國內畢業生創業優惠政策,包括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費減免、場地扶持、人事代理、檔案保管、職稱評定、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等各項服務和政策優惠。

  據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的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自1999年《江蘇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員的若干規定》出臺以來,我省海外人才引進重點一直定位在“高層次”,10多年來,通過實施“雙創計劃”、江蘇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制度等舉措,全省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近2萬人,加強了我省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不過,由於政策門檻設定過高,學歷層次相對較低、工作經驗相對較少但佔比相對較大的“小海歸”能得到的政策關注較少,今後,我省還將出臺更多相關政策。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